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不仅关系到个体自身的全面发展,而且影响着全民族的素质水平与精神文明的程度。一个成功的、优秀的教师,除了教学外,还应注重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帮助学生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1.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
小学生的心理发展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具有渐进性和累积性。基于这一点,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我们就不能追求立竿见影的效果,应该在平时的课堂上、班级管理中、集体活动里、生活琐事处,为他们提供展示自我机会,从这些可见可闻的小事着手,树立其自信心,培养合作的精神、坚忍不拨的毅力以及其他良好的心理品质。可开展各种活动,例如,主题班会、辩论会、体育活动、团队活动、兴趣小组活动、角色扮演、文艺汇演等。活动中有意识的将良好心理品质的培养、心理能力的训练渗透进去。例如,让胆小的学生参与活动以训练胆量;为自卑、抑郁的学生提供成功表现的机会;观看录像,剖析学生的心理,开展辩论,让学生自己教育自己等。既可提高活动效果,又能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在生活和学习中设置困难、难题,为学生提供克服困难、取得成功的机会和体验。
2.让学生说出心里话
一项调查展示,中小学生在遇到困难和心理烦闷时先和父母讲的占30% ,先和老师讲的仅占3.3%,和谁也不说的达到29. 7%。是学生们不愿意与老师或父母讲心里话吗?他们说:“爱玩是我们的天性,每当我们打完球带着满心欢喜、满脸笑意走进教室时,老师总是说应该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学习上……”可见,能不能让孩子们说心里话关键在大人。心里话的倾诉是教育的重要链条和不可缺少的信息通道。教师要善于倾听学生的心声,要对学生宽容,并以此为突破口,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
3.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
自信是一个人成功必备的素质,作为教师,我们有责任帮学生找回自信,让他们知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相信“天生我才必有用”。我们要从学生身上发现闪光点,展示特长,因势利导,切忌讽刺、挖苦,把人看死。例如,我班有一个学生,对学习很没信心,针对他的情况,在每次测试后,我都帮他对卷面进行分析,帮他找出错的原因和改进措施。成绩一有提高我就大加表扬,经过几次努力,成绩进步很大,对学习也很自信。只要教师充分信任学生,关心学生,科学引导,就一定能使学生充满自信。
4.尊重学生的人格与尊严
教师应以平易近人的姿态与学生共享喜怒哀乐,以真诚善良的心灵为学生示范、领航。只有真正得到学生心理上的认同,了解每个学生的心理状况,能通过学生的言行洞悉学生的心理变化,才谈得上运用灵活、有效的方法引导学生,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
要尊重与理解学生。尊重,就是尊重学生的人格与尊严,尊重每个学生存在的权利,承认他是不同于其他人的独立的个体,承认他与教师、与其他人在人格上具有平等的地位。理解,则要求教师以平等态度,按学生的所作所为、思考、感受的本来面目去了解学生。被他人理解,意味着受到他人的关注、与他人之间达到心灵沟通,从而产生一种“遇到自己人”的感觉。
此外,教师要及时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帮助学生排解心理困惑,指导学生形成积极的心理状态。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大庆市八百垧第二小学)
编辑/何 妍 舒 娟
终校/于 洪
1.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
小学生的心理发展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具有渐进性和累积性。基于这一点,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我们就不能追求立竿见影的效果,应该在平时的课堂上、班级管理中、集体活动里、生活琐事处,为他们提供展示自我机会,从这些可见可闻的小事着手,树立其自信心,培养合作的精神、坚忍不拨的毅力以及其他良好的心理品质。可开展各种活动,例如,主题班会、辩论会、体育活动、团队活动、兴趣小组活动、角色扮演、文艺汇演等。活动中有意识的将良好心理品质的培养、心理能力的训练渗透进去。例如,让胆小的学生参与活动以训练胆量;为自卑、抑郁的学生提供成功表现的机会;观看录像,剖析学生的心理,开展辩论,让学生自己教育自己等。既可提高活动效果,又能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在生活和学习中设置困难、难题,为学生提供克服困难、取得成功的机会和体验。
2.让学生说出心里话
一项调查展示,中小学生在遇到困难和心理烦闷时先和父母讲的占30% ,先和老师讲的仅占3.3%,和谁也不说的达到29. 7%。是学生们不愿意与老师或父母讲心里话吗?他们说:“爱玩是我们的天性,每当我们打完球带着满心欢喜、满脸笑意走进教室时,老师总是说应该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学习上……”可见,能不能让孩子们说心里话关键在大人。心里话的倾诉是教育的重要链条和不可缺少的信息通道。教师要善于倾听学生的心声,要对学生宽容,并以此为突破口,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
3.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
自信是一个人成功必备的素质,作为教师,我们有责任帮学生找回自信,让他们知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相信“天生我才必有用”。我们要从学生身上发现闪光点,展示特长,因势利导,切忌讽刺、挖苦,把人看死。例如,我班有一个学生,对学习很没信心,针对他的情况,在每次测试后,我都帮他对卷面进行分析,帮他找出错的原因和改进措施。成绩一有提高我就大加表扬,经过几次努力,成绩进步很大,对学习也很自信。只要教师充分信任学生,关心学生,科学引导,就一定能使学生充满自信。
4.尊重学生的人格与尊严
教师应以平易近人的姿态与学生共享喜怒哀乐,以真诚善良的心灵为学生示范、领航。只有真正得到学生心理上的认同,了解每个学生的心理状况,能通过学生的言行洞悉学生的心理变化,才谈得上运用灵活、有效的方法引导学生,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
要尊重与理解学生。尊重,就是尊重学生的人格与尊严,尊重每个学生存在的权利,承认他是不同于其他人的独立的个体,承认他与教师、与其他人在人格上具有平等的地位。理解,则要求教师以平等态度,按学生的所作所为、思考、感受的本来面目去了解学生。被他人理解,意味着受到他人的关注、与他人之间达到心灵沟通,从而产生一种“遇到自己人”的感觉。
此外,教师要及时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帮助学生排解心理困惑,指导学生形成积极的心理状态。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大庆市八百垧第二小学)
编辑/何 妍 舒 娟
终校/于 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