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學过程基本环节之一的作业,是促使学生认知、能力、情感全面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它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而且有助于形成熟练的技能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关键词:新课改 语文 作业 设计
教学过程基本环节之一的作业,是促使学生认知、能力、情感全面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它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而且有助于形成熟练的技能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那么,如何设计新课改下初中语文的作业呢?
一、新课改下初中语文作业设计的原则
1、开放性原则:引导作业向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生活实际的拓展以及与社会生活、 学科前沿知识、其他学科知识的联系、渗透,使学生作业由单一化向多样化转变。
2、主体性原则:强调激发学生的主动探究的意识,强调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调动自主参与的积极情感,引导进行深入探索。
3、主题性原则:强调开放但绝非漫无边际,要求开放必须要围绕有意义的主题进行设计,必须重视学生已有的听说读写的语文学习经历,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引导学生增加文化 积淀,提升文化品位,开发学生的语文素养,努力使每一次作业都能够发挥其教育意义。
4、整合性原则:作业设计必须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拓宽语文学习的渠道,加强课内学习与课外生活的整合,同时学科间的整合更能使各学科的资源有效利用,使学生在各种良好的学习氛围中提高生活的感受能力和语言的运用能力。
5、实践性原则:强调积极变革单纯的书面性作业形式,倡导观察、实验、动手操作、 搜集、调查等新的作业方式。鼓励学生以实物、图片、调查统计表、实验报告等各种形式完成作业,展示成果。
6、合作性原则:努力改变仅凭个人之力的定势,让学生感受集体的力量和合作的价值,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7、成功性原则:努力把每一次作业变成体验成功的机会,使作业成为展示学生的成果、感受自己进步的重要途径。
二、新课改下初中语文作业设计的对策
1、自主积累式作业的设计
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能力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同时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的持续发展。”语文学习尤其需要知识的积累。在日积月累的过程中,完成知识的积淀,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1)课内知识的积累。
在每一单元的学习中,要求学生做好以下的积累性作业:①积累一些雅词。主要是“读一读、写一写”中重要的词语的读音、意思及用法;也包括新学到的成语的积累。②积累一批优美语句。主要是摘抄本单元课文中自己认为写得非常美的句子,并说出理由。③积累相关的文学常识。对本单元中重要作家作品的相关资料做好记录。④积累能给自己启发的哲理性句子或名人名言。⑤积累常规的文言文词句。⑥积累古诗词名句,如写春花、春雨的,咏月、咏雪的,等等。⑦积累写作的知识。如学习一个巧妙的构思,把自己认为写的好的课文的结构特色理出来进行模仿;学习一个好的开头或结尾方法等。
(2)课外知识的积累。
①做好课外阅读和摘抄。我们要求学生每周要做摘抄作业。摘抄的内容为自己所读的课外书中的精彩语句、语段或文章,后面要附上自己的点评,点评的内容可以是摘抄的理由,也可以是自己的阅读体会,还可以是自己的疑问。②做好资料的搜集与整理。要求学生在学习课文前,结合文章内容,查找相关资料增加课外知识。③做好一些小故事的积累,这些小故事往往能给人一定的启发或教益,能为学生的写作提供很好的素材。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这些积累性作业的设置促使学生多读书,学生在完成这些作业时接受了思想文化熏陶并积累了丰厚的文学文化素养,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自然是益处无穷的。
2、综合性作业的设计。
学生在作业的过程中,不应是一个“被动吸取知识、记忆、反复练习、强化储存”的过程,而是“以积极的心态,调动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尝试解决新问题,同化新知识,并积极建构新知识”的主动学习的过程。对于学生从书本上学到的知识和技能,教师要提供机会,引导他们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去解决问题,同时引导学生建构知识体系的系统性、综合性,形成知识的网络系统。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学习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语文学习的天地很广阔,语文学习的触角应该伸向学生生活的每一个角落,让学生在熟悉的日常生活中汲取营养,使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得以提高。
3、自编测验作业
课后,根据学生的实际,让学生明确知识要点,本课的重点难点,自编相关的习题。自编的作业内容可以包括一些机械性的识记题,也可以包括一些较深层次的主观性思考题,还可以包括与本课内容相关的或与本文特点、语言特点一致的课外语段等。在编作业之前,学生必须对课文内容充分地熟悉,对该文的重点难点有巩固,编完后自我测试或互相测试又是一次对课文的复习,一举多得,学生又非常有兴趣。
尤其是在一个单元或一个阶段的学习后,我们如果要带领学生进行系统归纳性的复习,如果完全由教师供给,学生会产生“炒冷饭”的厌倦感。因此,我们不妨帮助学生学会内容整理,根据复习内容自编复习习题或试题。课中选择“得意之作”当众点将,让其他学生来解答,然后由这位学生评改;也可以与其他学生相互交换自编题,相互“考试”,相互批改,相互评析;教师也可以从中择优加工汇编成单元测试卷组织测试。评选出“最佳编题”与“最佳答题”者。这种练习形式使学生在编题过程中学会知识的归类与整理,模拟知识的运用过程,编题后又充当评价者的角色,提升了学生的自我价值,深受学生欢迎。
关键词:新课改 语文 作业 设计
教学过程基本环节之一的作业,是促使学生认知、能力、情感全面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它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而且有助于形成熟练的技能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那么,如何设计新课改下初中语文的作业呢?
一、新课改下初中语文作业设计的原则
1、开放性原则:引导作业向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生活实际的拓展以及与社会生活、 学科前沿知识、其他学科知识的联系、渗透,使学生作业由单一化向多样化转变。
2、主体性原则:强调激发学生的主动探究的意识,强调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调动自主参与的积极情感,引导进行深入探索。
3、主题性原则:强调开放但绝非漫无边际,要求开放必须要围绕有意义的主题进行设计,必须重视学生已有的听说读写的语文学习经历,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引导学生增加文化 积淀,提升文化品位,开发学生的语文素养,努力使每一次作业都能够发挥其教育意义。
4、整合性原则:作业设计必须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拓宽语文学习的渠道,加强课内学习与课外生活的整合,同时学科间的整合更能使各学科的资源有效利用,使学生在各种良好的学习氛围中提高生活的感受能力和语言的运用能力。
5、实践性原则:强调积极变革单纯的书面性作业形式,倡导观察、实验、动手操作、 搜集、调查等新的作业方式。鼓励学生以实物、图片、调查统计表、实验报告等各种形式完成作业,展示成果。
6、合作性原则:努力改变仅凭个人之力的定势,让学生感受集体的力量和合作的价值,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7、成功性原则:努力把每一次作业变成体验成功的机会,使作业成为展示学生的成果、感受自己进步的重要途径。
二、新课改下初中语文作业设计的对策
1、自主积累式作业的设计
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能力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同时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的持续发展。”语文学习尤其需要知识的积累。在日积月累的过程中,完成知识的积淀,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1)课内知识的积累。
在每一单元的学习中,要求学生做好以下的积累性作业:①积累一些雅词。主要是“读一读、写一写”中重要的词语的读音、意思及用法;也包括新学到的成语的积累。②积累一批优美语句。主要是摘抄本单元课文中自己认为写得非常美的句子,并说出理由。③积累相关的文学常识。对本单元中重要作家作品的相关资料做好记录。④积累能给自己启发的哲理性句子或名人名言。⑤积累常规的文言文词句。⑥积累古诗词名句,如写春花、春雨的,咏月、咏雪的,等等。⑦积累写作的知识。如学习一个巧妙的构思,把自己认为写的好的课文的结构特色理出来进行模仿;学习一个好的开头或结尾方法等。
(2)课外知识的积累。
①做好课外阅读和摘抄。我们要求学生每周要做摘抄作业。摘抄的内容为自己所读的课外书中的精彩语句、语段或文章,后面要附上自己的点评,点评的内容可以是摘抄的理由,也可以是自己的阅读体会,还可以是自己的疑问。②做好资料的搜集与整理。要求学生在学习课文前,结合文章内容,查找相关资料增加课外知识。③做好一些小故事的积累,这些小故事往往能给人一定的启发或教益,能为学生的写作提供很好的素材。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这些积累性作业的设置促使学生多读书,学生在完成这些作业时接受了思想文化熏陶并积累了丰厚的文学文化素养,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自然是益处无穷的。
2、综合性作业的设计。
学生在作业的过程中,不应是一个“被动吸取知识、记忆、反复练习、强化储存”的过程,而是“以积极的心态,调动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尝试解决新问题,同化新知识,并积极建构新知识”的主动学习的过程。对于学生从书本上学到的知识和技能,教师要提供机会,引导他们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去解决问题,同时引导学生建构知识体系的系统性、综合性,形成知识的网络系统。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学习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语文学习的天地很广阔,语文学习的触角应该伸向学生生活的每一个角落,让学生在熟悉的日常生活中汲取营养,使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得以提高。
3、自编测验作业
课后,根据学生的实际,让学生明确知识要点,本课的重点难点,自编相关的习题。自编的作业内容可以包括一些机械性的识记题,也可以包括一些较深层次的主观性思考题,还可以包括与本课内容相关的或与本文特点、语言特点一致的课外语段等。在编作业之前,学生必须对课文内容充分地熟悉,对该文的重点难点有巩固,编完后自我测试或互相测试又是一次对课文的复习,一举多得,学生又非常有兴趣。
尤其是在一个单元或一个阶段的学习后,我们如果要带领学生进行系统归纳性的复习,如果完全由教师供给,学生会产生“炒冷饭”的厌倦感。因此,我们不妨帮助学生学会内容整理,根据复习内容自编复习习题或试题。课中选择“得意之作”当众点将,让其他学生来解答,然后由这位学生评改;也可以与其他学生相互交换自编题,相互“考试”,相互批改,相互评析;教师也可以从中择优加工汇编成单元测试卷组织测试。评选出“最佳编题”与“最佳答题”者。这种练习形式使学生在编题过程中学会知识的归类与整理,模拟知识的运用过程,编题后又充当评价者的角色,提升了学生的自我价值,深受学生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