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农村沼气服务体系建设现状
农村沼气建设已成为优化农村生态环境、改善农村用能结构、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的重要途径。目前祁县已建户用沼气13000户,科学规划75个服务网点,按照每个村级网点服务覆盖300~500个沼气池,每个村级网点可覆盖周边2~3个行政村的沼气服务布局原则,对原有网点设置进行资源重组,合理规划,使75个服务网点覆盖全县各个乡村。
为了管好沼气,用好沼气,祁县在实践中初步探索出了三种有效的服务模式:
一是沼气网点服务模式。针对青壮劳力外出打工,缺乏劳力,农村沼气原料紧张的情况下,郭家墒村积极探索了沼气大包服务,即在充分征询沼气用户意见的基础上,成立沼气服务站,由沼气服务队向用户提供进料、出料服务,并开展正常维修工作,实现了沼气用户轻松用沼气、安全用沼气的新格局。
二是沼气协会模式。把村里懂经营、善组织、热心为群众办实事的能人组织起来,创建沼气服务协会,实行互帮互助,解决沼气建设、使用中出现的问题,并收取一定协会费用,维持沼气服务协会正常运转。如沼气技术员范润宝,把全村208个沼气建设户组织起来,不定期召集沼气用户,学习安全使用知识,交流管理经验,互帮互助,收到良好效果。
三是村委监管模式。即以村委班子成员为主,挑选热心为群众服务的村委人员,在村里为建池农户提供基本的维修、技术服务,基本不收取服务费用。同时延伸服务范围,承担部分生活垃圾的收集处理任务,这种模式在村级服务组织中较为广泛,己占总数的55%。
2 农村沼气服务体系建设存在问题
2.1 缺技术。农村沼气服务方面普遍存在故障维修不及时,配件供应跟不上,进出料装备缺乏,大多数沼气农户不掌握综合利用技术等问题。严重制约了沼气池的正常使用和运行。同时,目前农村劳动力外出打工人数接近40%,留守村庄大都以老弱妇孺为主,沼气池出沼、除渣、换料劳动强度大,多数留守人员无力维持沼气正常使用。
2.2 缺原料。目前我市许多地方并没有采取农民一家一户的生猪饲养模式,沼气池若要定期进料,需要长距离异地购料。另外,出料成本过高。采用传统人工方式进出料消耗劳力多,使用沼气效益不能体现出来。据调查一个8立方米的池子,全部出清用了12个工,当地工价要40元,花了480元还不包括吃喝。这样一笔不小的开支,农民还是舍不得支付。
2.3 缺管材。沼气管护涉及到灶具、净化器、脱硫剂、管路、三通、接头、开关、纱罩、灯罩等多种材料,用途也仅限于沼气池,由于市场渠道不畅,无法满足群众对沼气池维护的管材需求。
2.4 缺专人。沼气池建后日常管理、检修、维护、普查、进出料、沼气灶、灯具修理工作量繁多,同时部分群众连一些最基本的维护常识也掌握有限,工作量极大,如果不实行专人专项服务,根本无法满足群众的管护需求。
2.5 沼渣、沼液没有得到充分利用,甚至将沼渣、沼液当成了负担。广大沼气农户急切盼望得到优质、规范、高效、安全的服务。因此,加强农村沼气服务体系建设,是确保沼气池正常使用并充分发挥效益的重要基础。事关沼气事业持续健康发展大局和广大建池农户的切身利益,是当前农村沼气发展中的一项重要工作。
3 加强农村沼气服务体系建设的措施
面对广大的农村用户,当前如何抓好沼气建设的后续服务,保证农户正常使用,发挥沼气的综合效益,就显得尤为重要。
3.1 加强领导。各级要把沼气服务体系建设作为当前沼气工作的重中之重,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层层抓、人人抓、横到边、纵到底的强大工作合力,集中精力,狠抓落实,一个一个网点落实,一项任务~项任务攻关,确保村村有沼气服务网点,户户享受到优质服务,切实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
3.2 加大宣传力度。农村沼气建设工程的成败主要取决于农民的认识和接受程度。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电视、报纸、网络等各种现代媒体,充分利用农村广播、农村墙体、农村庙会等传统手段,广泛宣传沼气建设中涌现出来的好人、好事、好经验、好办法、好机制,结合创建国家本质安全型城市,在安全运行上做文章,在提高服务上下功夫,普及沼气安全知识,营造出一个科学发展沼气、安全使用沼气的良好氛围,真正把这一涉及千家万户的工程做成德政工程、民心工程,成为新农村建设的标志性工程。
3.3 加强培训。加强培训,提升素质,不断提高我市农村沼气工程建设的管理和服务水平,确保农民持续受益。培训要重点抓好三个层面,一是站点工作人员系统管理培训;二是农村沼气技工队伍技术培训;三是广大农村沼气用户沼气知识普及培训。通过全方位培训,不断提高我市农村沼气工程建设的管理和服务水平。如:左墩村服务网点沼气物管员贾建东利用自身的技术优势,对农户进行沼气知识的宣传普及,从而使沼气用户及时掌握沼气使用中容易发生的问题及解决方法,进出料注意事项、勤进勤出的好处与原则、越冬后的管理技术、沼气灶的使用、如何发酵、脱硫剂的再生和更换、三沼的综合利用等。一年来,他举办各类培训班50余期,达到了沼气用户“户户都有一个明白人”的要求,更换脱硫剂2000多批次,帮助农民擦洗灶具1500余次,发放各类宣传资料、技术书籍3600余份,有力地推动了该镇沼气事业又好又快的发展。
3.4 创新服务机制,实现沼气服务模式的多元化。沼气服务体系的创新必须与国家的行政体制改革相适应,与农业的市场化趋势相吻合,与农民的需求相一致,通过新型服务体系运作,追求服务效益的最大化,从而推进整个沼气事业的发展,为沼气服务体系建设注入了强大的生命力。
3.5 开展“三沼”综合利用。因地制宜。逐步探索出“猪-沼-果”、“猪-沼-菜”等多种生态模式,把沼气技术拓展到了循环经济领域,极大地减轻了环境污染;充分挖掘农业资源潜力,以沼气建设带动粮油、蔬菜、畜牧、水产等优势产业,大幅度提高了农户的收入,从而实现了沼气效益的最大化。
农村沼气建设已成为优化农村生态环境、改善农村用能结构、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的重要途径。目前祁县已建户用沼气13000户,科学规划75个服务网点,按照每个村级网点服务覆盖300~500个沼气池,每个村级网点可覆盖周边2~3个行政村的沼气服务布局原则,对原有网点设置进行资源重组,合理规划,使75个服务网点覆盖全县各个乡村。
为了管好沼气,用好沼气,祁县在实践中初步探索出了三种有效的服务模式:
一是沼气网点服务模式。针对青壮劳力外出打工,缺乏劳力,农村沼气原料紧张的情况下,郭家墒村积极探索了沼气大包服务,即在充分征询沼气用户意见的基础上,成立沼气服务站,由沼气服务队向用户提供进料、出料服务,并开展正常维修工作,实现了沼气用户轻松用沼气、安全用沼气的新格局。
二是沼气协会模式。把村里懂经营、善组织、热心为群众办实事的能人组织起来,创建沼气服务协会,实行互帮互助,解决沼气建设、使用中出现的问题,并收取一定协会费用,维持沼气服务协会正常运转。如沼气技术员范润宝,把全村208个沼气建设户组织起来,不定期召集沼气用户,学习安全使用知识,交流管理经验,互帮互助,收到良好效果。
三是村委监管模式。即以村委班子成员为主,挑选热心为群众服务的村委人员,在村里为建池农户提供基本的维修、技术服务,基本不收取服务费用。同时延伸服务范围,承担部分生活垃圾的收集处理任务,这种模式在村级服务组织中较为广泛,己占总数的55%。
2 农村沼气服务体系建设存在问题
2.1 缺技术。农村沼气服务方面普遍存在故障维修不及时,配件供应跟不上,进出料装备缺乏,大多数沼气农户不掌握综合利用技术等问题。严重制约了沼气池的正常使用和运行。同时,目前农村劳动力外出打工人数接近40%,留守村庄大都以老弱妇孺为主,沼气池出沼、除渣、换料劳动强度大,多数留守人员无力维持沼气正常使用。
2.2 缺原料。目前我市许多地方并没有采取农民一家一户的生猪饲养模式,沼气池若要定期进料,需要长距离异地购料。另外,出料成本过高。采用传统人工方式进出料消耗劳力多,使用沼气效益不能体现出来。据调查一个8立方米的池子,全部出清用了12个工,当地工价要40元,花了480元还不包括吃喝。这样一笔不小的开支,农民还是舍不得支付。
2.3 缺管材。沼气管护涉及到灶具、净化器、脱硫剂、管路、三通、接头、开关、纱罩、灯罩等多种材料,用途也仅限于沼气池,由于市场渠道不畅,无法满足群众对沼气池维护的管材需求。
2.4 缺专人。沼气池建后日常管理、检修、维护、普查、进出料、沼气灶、灯具修理工作量繁多,同时部分群众连一些最基本的维护常识也掌握有限,工作量极大,如果不实行专人专项服务,根本无法满足群众的管护需求。
2.5 沼渣、沼液没有得到充分利用,甚至将沼渣、沼液当成了负担。广大沼气农户急切盼望得到优质、规范、高效、安全的服务。因此,加强农村沼气服务体系建设,是确保沼气池正常使用并充分发挥效益的重要基础。事关沼气事业持续健康发展大局和广大建池农户的切身利益,是当前农村沼气发展中的一项重要工作。
3 加强农村沼气服务体系建设的措施
面对广大的农村用户,当前如何抓好沼气建设的后续服务,保证农户正常使用,发挥沼气的综合效益,就显得尤为重要。
3.1 加强领导。各级要把沼气服务体系建设作为当前沼气工作的重中之重,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层层抓、人人抓、横到边、纵到底的强大工作合力,集中精力,狠抓落实,一个一个网点落实,一项任务~项任务攻关,确保村村有沼气服务网点,户户享受到优质服务,切实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
3.2 加大宣传力度。农村沼气建设工程的成败主要取决于农民的认识和接受程度。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电视、报纸、网络等各种现代媒体,充分利用农村广播、农村墙体、农村庙会等传统手段,广泛宣传沼气建设中涌现出来的好人、好事、好经验、好办法、好机制,结合创建国家本质安全型城市,在安全运行上做文章,在提高服务上下功夫,普及沼气安全知识,营造出一个科学发展沼气、安全使用沼气的良好氛围,真正把这一涉及千家万户的工程做成德政工程、民心工程,成为新农村建设的标志性工程。
3.3 加强培训。加强培训,提升素质,不断提高我市农村沼气工程建设的管理和服务水平,确保农民持续受益。培训要重点抓好三个层面,一是站点工作人员系统管理培训;二是农村沼气技工队伍技术培训;三是广大农村沼气用户沼气知识普及培训。通过全方位培训,不断提高我市农村沼气工程建设的管理和服务水平。如:左墩村服务网点沼气物管员贾建东利用自身的技术优势,对农户进行沼气知识的宣传普及,从而使沼气用户及时掌握沼气使用中容易发生的问题及解决方法,进出料注意事项、勤进勤出的好处与原则、越冬后的管理技术、沼气灶的使用、如何发酵、脱硫剂的再生和更换、三沼的综合利用等。一年来,他举办各类培训班50余期,达到了沼气用户“户户都有一个明白人”的要求,更换脱硫剂2000多批次,帮助农民擦洗灶具1500余次,发放各类宣传资料、技术书籍3600余份,有力地推动了该镇沼气事业又好又快的发展。
3.4 创新服务机制,实现沼气服务模式的多元化。沼气服务体系的创新必须与国家的行政体制改革相适应,与农业的市场化趋势相吻合,与农民的需求相一致,通过新型服务体系运作,追求服务效益的最大化,从而推进整个沼气事业的发展,为沼气服务体系建设注入了强大的生命力。
3.5 开展“三沼”综合利用。因地制宜。逐步探索出“猪-沼-果”、“猪-沼-菜”等多种生态模式,把沼气技术拓展到了循环经济领域,极大地减轻了环境污染;充分挖掘农业资源潜力,以沼气建设带动粮油、蔬菜、畜牧、水产等优势产业,大幅度提高了农户的收入,从而实现了沼气效益的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