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何以永流传?

来源 :畅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uichenyy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中国诗词大会》到《朗读者》,如今又添了《经典咏流传》,我们欣喜地看到,在探索传统文化传承的道路上,这些综艺节目不断找到新的出口,让越来越多的人被传统文化吸引、浸潤。
  以“时尚”形式寻得更多人的情绪共振
  如今的电视综艺都在努力寻找和年轻一代情绪共振的渠道,家国文化的内容其实颇受他们的欢迎,但如果想要进入他们的世界,首先要进入他们的“视界”。近年来,大量中国风类型的歌曲火爆网络,歌曲中古典诗词的韵味、民乐和传统元素的大量运用,以及歌手中式风格十足的演唱,配以水墨山水、汉服翩跹,都让这些作品充满传统审美的独特韵致,受到不少年轻人的喜爱。
  将传统文化以综艺的形式来传达,也是融入他们世界的一种尝试,近些年,不管是《中国诗词大会》还是《朗读者》《见字如面》,再到如今的《经典咏流传》,一系列文化类综艺节目不断刷新人们尤其是年轻人的视野,让他们发自肺腑地感受到传统中华文化带来的震撼与美感。业界评论认为,《经典咏流传》成功让诗词与音乐、古典与时尚、中国与世界的对话凝练并磨合出了“共同心声”,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亲和地走近大众。
  让青年一代接纳,这些节目真的做到了。从网络话题热度到网友评分,都显示出入们对于这些节目的喜爱,他们喜爱的不仅仅是节目形式,更多的是节目中蕴含的深厚底蕴,让大家看到传统文化在当今时代的丰沛活力。文化综艺已经逐渐成为一种新的主流力量,让文化变得更加贴近人们的生活,更加容易接近。
  脱离了课堂和课本的刻板印象,传统文化变得更加有人情味,有共鸣感。通过这些节目,年轻人不再谈文化色变,不再认为传统文化就是四书五经、四大名著,而是那么贴近现代人生活和情感的古代人的喜怒哀乐、生命与思考。他们逐渐开始接受、参与、欣赏,甚至以此为荣。当一代又一代年轻人开始主动参与并传播传统文化,何愁我们的文化事业不兴旺不繁荣。
  在浩如烟海的中国传统文化中,大概最早为孩子们所接触的就是诗,作为经典传唱人的王俊凯在节目中说:“从会说话开始,妈妈就教我背诵‘鹅鹅鹅,曲项向天歌’。到上小学学到‘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这样的诗句(让我)第一次感受到中国文化的美。”在他看来,古诗词让他们这一代从小就生活在传统文化的浸润里。因此,以古诗词为切入点,无疑很容易抓住年轻一代的兴奋点。
  曾经火爆荧屏的《中国诗词大会》重新点燃了国民对于记诵诗词的热情,一时间涌现出大量背诗、诵诗团体,朋友圈也常常被各类与诗词有关的内容刷屏,人们开始习惯用诗来表述自己的生活、心境,也习惯从诗中寻找共鸣。如今,《经典咏流传》让人们对于诗词的回味有了新的形式,尤其是进一步开拓了喜欢音乐喜欢流行的年轻人市场,“把诗词唱给你听”,多么简单又浪漫。
  挖掘传统文化中的正能量与情怀
  这些文化类综艺节目,有一个十分重要的共同特点,也可以说节目得以立足的基础,那就是价值取向,被择选出来展示给大众的篇目都包含着清晰的价值取向,而这些才是节目策划者、文化传播者最为看重的。
  弘扬传统文化有一个十分重要的功能,就是挖掘文化中具有时代意义和现实意义的价值内涵。正如节目嘉宾、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康震所说,“当伴着优美的旋律重温这些动人的文字,我们仍能感受到我们的先祖对美好的追求、对生命的感悟”。
  之前的《朗读者》《见字如面》通过朗读名人信件,除了让大众了解作品中深厚的文学、文化底蕴,更是让人看到这些名家生活中所秉持的情怀、人生态度及价值观。而如今的《经典咏流传》,虽然表面上裹着流行音乐的时尚外衣,但是诗词内外激荡着的,依然是涂抹了温暖底色的共同情感。在节目中,创作团队尤为注重讲述人物与诗词、与音乐相关的人文故事或生命体验,他们将千百年流传下的诗词中蕴含的情感或境界与当下时代紧密结合,找到共同的精神之源,才得以让其中蕴含的中国风骨古今观照,得到传承和发扬。
  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学院院长、教授高晓虹指出:《明日歌》里的惜时如金、《苔》里的平凡怒放、《定风波》里的旷达豁然、《鹊桥仙》里的爱情……从过去到现在,人们对美好的向往,对家国的情怀,对生命的敬畏都是精神共通的。《经典咏流传》极好平衡了诗词旨意和旋律灵性的融会贯通。朗朗上口的是旋律,久久回响的是穿越千百年时光依然动人的思想之光。虽然没有一字一句地讲出来.可你就觉得处处是故事,都是让你能感受到的。
  用创新为经典赋予新的生命力
  诗词在古代本就是吟唱出来的,吟唱,才更能凸显诗句的音韵和节奏之美。近年,吟唱古诗也渐渐流行起来,一些创作团队尝试着将《琵琶行》《长恨歌》等千古名篇谱上曲,供人传唱,很受学生们喜爱,不少同学都反映编成歌曲的诗词更容易记忆,并且学会了就不容易忘。
  《中国诗词大会》上一战成名的石家庄学院教师王子龙就十分推崇古诗吟诵,并且提出了一种十分简便的方法:“把你喜欢的歌曲配上韵律合适的古诗,唱出来就可以了,并不需要特别讲究和创作,比如《女儿隋》这首歌换上另外一首七律,一样朗朗上口,好听好学。”
  和诗以歌的形式,正是激活古典诗词的一种新的渠道。在这档节目中,我们再次看到,流行和经典并不冲突,二者往往能够紧密结合,并衍生出新的经典。节目制作方央视创造传媒总经理、总编辑过彤接受采访时说:“我们不是在展示品鉴一件件古董,我们要让经典通过我们今人的创造活起来、流行起来。”康震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表示:“将文学性和音乐性合二为一,在传承的旗帜下,集合一大批优秀的音乐人共同传唱经典诗词,星素结合、老少同台、中外交融。时代在变,潮流在变,但经典文化的‘共同情感’从未改变。”
  在节目中我们看到,不少作品并非照搬古诗词,也并非完全呈现传统的中国风格,而是在古诗词的基础上进行了词曲的再创作,融入了更多现代的、民族化的、国际化的因素,比如谭维维演唱的《墨梅》在编曲上加入了一些铿锵有力的摇滚元素,使一首如诗如画的诗词骤然有了激荡人心的力量。这样的创作让作品更加新颖,更富有视听冲击力,更容易为现代人所接受。
  这种表现形式,也澄清了对于传承经典文化的一个误区。传承经典并不是只有继承,更重要的是要发扬,为经典赋予新的生命力,这样才能让一个民族的文化不断地发展、壮大、生生不息。我们中华民族正是因为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才更让几千年的悠久文明绵延不绝。正如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院长胡智锋所说,在中华文化的孕育与发展历程中,许许多多的文人墨客将博大精深的中华语言化成了连接时间、空间与情感的纽带,《经典咏流传》用朗朗上口、涓涓入耳的旋律,唤醒它们强大的力量感。也难怪众多观众留言称,节目巧妙地把诗词和音乐结合在一起,用新颖的视听手段让传统文化焕发新生。
其他文献
上海是一座满含风情的魅力城市,而这大半要归功于生活在这座城市的上海女人。  她们会过日子,即便在物质生活尚不充裕的年代,很多上海女人并没有停下追求美的脚步。那些上海出产的蛤蜊油、凡士林、甘油以及带着淡淡香气的雪花膏、花露水等等曾给几代人带来了最简朴的时尚。  国货难忘的记忆  对于国货的美好记忆,老一辈的上海人会追溯到上个世纪初。由关蕙农、杭稚英和郑曼陀等月份牌名家为“双妹”绘制的广告月份牌,记录
期刊
蔬菜、水果、杂粮、豆类、鱼类……这些我们挂在嘴边的好食物,在它们没有被端上桌之前,还真不能简单用“好”和“不好”来评价一一因为这“好”与“不好”,全看你怎么做,烹调方式不当,好东西也会变成不利于身体健康的“坏”东西。  过油令鱼类营养“翻脸”  油炸小黄鱼、干烧大黄鱼、松鼠鳜鱼、煎银鳕鱼、鳕鱼堡,这些都是餐馆中的常见美味菜肴,一直深受欢迎,怎么会是“坏食物”呢?膳食指南忠告我们每天应平均摄入40~
期刊
近日,一个明星的负面新闻成为热搜,登上各大门户网站。本来,“今天好了,明天吵了,后天离了”早己成为明星的惯常动作,不值一提。但是,这件事后续发酵事件却引发了笔者关注,甚至血压升高一一因为署名为“紫光阁”的国家机关刊物的官方微博发文谴责该明星,该明星粉丝在极度无知的情况下竟然认定“紫光阁”是一家饭店,然后在网上大肆散布谣言“紫光阁贩卖地沟油”一一紫光阁怎么成了饭店?由于搜索量不足,“紫光阁地沟油”最
期刊
近两年,传统文化类节目越来越受到中国观众追捧,更出现了《中国诗词大会》《经典咏流传》等现象级电视节目,引领一大批观众重新关注起古典诗词。  为什么我们要一次又一次唤醒逐渐远去的传统文化?为什么中国人要读古诗?  93岁的数学教授潘鼎坤老先生说,自己从小学习古诗,“数学是表达客观规律的语言,而诗歌展现的是人类内心世界的语言。”  电影《死亡诗社》中有一段经典对白:“我们读诗写诗,非为它的灵巧。我们读
期刊
常态化监测覆盖面扩大,各地区各部门每季度网站抽查比例从10%提高到30%;全国累计整合迁移无力维护政府网站2万余个,减幅达46%;清除“山寨”政府网站持续推进……  1月底,各地区、各部门2万多家政府网站首次公布“年检”报告,既有强化监督的《政府网站监管年度报表》,也有深入“自检”的《政府网站工作年度报表》,向全社会亮出政府网站“家底”,进一步推动建设整体联动、高效惠民的网上政府。政府网站是否合格
期刊
2011年是清华大学的百年校庆,作为清华百年校庆献礼影片,《无问西东》在跳票五年后,兜兜转转终于上映。电影用四个段落故事,讲述了清华的四代学生,从20年代、西南联大时代、上世纪60年代再到当下的青春故事。《无问西东》为清华百年校庆而来但却感动了更多非清华的观众。  先看两则趣味,一则:很多年前,北京清华大学收到一封来自美国的信,信封上写着“清华大学倪维斗教授收”,当倪教授拆开一看,发现原来是把本应
期刊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这个春节,300年前清代诗人袁枚的小诗《苔》突然火了。这源于支教老师梁俊在《经典咏流传》中带领山区孩子们的演唱。歌声质朴无华,却如天籁之音,唱哭了庾澄庆和曾宝仪,更唱到了亿万观众心里。如米般大小的苔花,在太阳晒不到的潮湿角落里,默默无闻……但当你拿起放大镜仔细观察,却发现苔花虽小,但也能像牡丹一样绚丽绽放。梁俊和他支教学校的孩子们,都如这青苔,努力绽放。  绽放的“
期刊
作为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会议组织服务工作很值得我们研究。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以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会议,是全国人大行使宪法法律职权最重要、最基本的形式,这就是全国人大工作中通常所说的“三会”。全国人大“三会”涵盖的内容很多,是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制度的概称,为方便表述,以下简称人大会议。  人大会议工作的主要内容  在
期刊
近日,上海党外人士创业创新金山实践锻炼基地第二批挂职工作总结会暨第三批挂职工作启动会召开。“党外干部往往在某一领域是专家,但需要补综合管理能力的短板。”市委统战部表示,党外干部到基层一线挂职锻炼,实现了由“坐而论道”到“躬行知事”的转变,政治把握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参政议政能力明显提升。  那么在过去一年中,在金山挂职的第二批党外人士有何体会又有何感想?两位干部谈了他们的感受。  胡宝芳:让朱学范
期刊
文化综艺节目《经典咏流传》自春节在央视开播以来,好评不绝,成为2018年开年的第一个“现象级”电视节目。  这档“和诗以歌”节目,开播次日以9.3的豆瓣评分创文化节目新高,为央视迎来了戊戌年的“开门红”,并在今年两会上引发关注。  担任《经典咏流传》鉴赏团成员之一的中国音乐学院院长王黎光作为全国政协委员,提出“将《经典咏流传》式的美育教育推广到基层和全民”的提案。  王黎光委员表示,“希望《经典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