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机械制造业与石化行业快速发展背景下,对中碳低合金结构钢的应用提出更高的要求。以CrMo钢系中35CrMo钢为例,因其综合力学性能优势明显,被广泛用于各行业领域中。为提高35CrMo钢强度与韧性,要求采取有效的热处理工艺措施。本次研究将通过试验方式,分析35CrMo钢获得板条马氏体的热处理工艺。
关键词:35CrMo钢;板条马氏体;回火索氏体;热处理工艺
前言:
作为当前各行业零部件制造常用的结构钢类型,35CrMo钢具有淬透性好、综合力学性能高等优势,相比40CrNi钢以及38CrMnNi钢,用于大断面齿轮、轴的制作有一定优势。值得注意的是,尽管35CrMo钢在一般热处理下强度较高,但最终投入使用中可能存在塑韧性差问题,影响应用需求,此时需考虑如何在材料运用中做好韧性问题的改善,需通过热处理工艺的应用改进实现。因此,本文对35CrMo钢获得板条马氏体的热处理工艺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35CrMo钢获得板条马氏体的热处理工艺试验
1.1试验材料与条件
本次研究主要通过试验方式对35CrMo钢获得板条马氏体的热处理工艺分析,其中35CrMo钢尺寸为50mm×50mm×120mm,属于珠光体与铁素体组织。通过TASMAN仪器分析材料化学成分,C、Si、Mn、Cr、S、P、Mo、Ni与Cu质量分数分别为0.35%、0.23%、0.53%、0.90%、0.008%、0.010%、0.21%、0.05%与0.13%。试验工艺方面,本次研究主要为获取板条马氏体组织、回火索氏体,所以在热处理工艺方面选择两种形式,其中一种为淬火与回火结合方式,其中回火工艺温度不同,在此工艺下可获取回火索氏体。另外一种主要为获取板条马氏体,选择温淬火工艺,即贝氏体相变区盐浴[1]。两种热处理工艺下,有不同的工艺参数,如其中淬火与回火结合方式,工艺方式包括:①记A1工艺编号,工艺参数控制为回火450℃×40min,油淬860℃×30min;②记A2编号,工艺参数控制为回火550℃×40min,油淬860℃×30min;③记A3编号,工艺参数控制为回火650℃×40min,油淬860℃×30min。对于等温淬火方式,包括:①记B1编号,工艺参数控制为盐浴等温300℃×120min,油淬860℃×30min;②记B2编号,工艺参数控制为盐浴等温300℃×2min与390℃×120min盐浴等温,油淬860℃×30min;③记录B3编号,工艺参数控制为盐浴等温390℃×120min,油淬860℃×30min。
1.2试验方法
研究中主要通过拉伸试验方式开展试验过程,拉伸试验仪器选择INSTRON 8501型伺服液压设备,需对断面收缩率Z、断后伸长率A、名义屈服强度RP0.2与抗拉强度Rm进行测量计算。同时,做冲击试验,试验通过JB-30摆锤式冲击设备实现,取3根试样进行测试,得出平均值,為冲击吸收能量结果。同时,做洛氏硬度HRC测定,选择HR-150A型仪器,对试样5个点进行测定。另外,通过电镜与显微镜对金相组织以及材料的力学性能研究。
2 35CrMo钢获得板条马氏体的热处理工艺试验结果分析
2.1显微组织在不同热处理工艺下的表现
通过试验分析,对35CrMo钢在回火温度不同、淬火860℃条件下显微组织观察,可保持0.35%左右碳含量,经过淬火过程,获取残留奥氏体组织、板条马氏体,观察发现存在奥氏体与板条马氏体分解表现。进一步做回火与淬火工艺处理,板条马氏体形态消失,呈现球化特点。同时在该工艺处理方式下,35CrMo钢显微组织有暗色、亮色部分,分别为贝氏体组织与马氏体组织,当盐浴等温条件为300℃且保温120min,处理纤维组织可发现有马氏体组织形成,时间延长下有贝氏体组织形成,经过空冷奥氏体可能转变为马氏体。而选择盐浴等温300℃,保温2min,随后试验条件选择盐浴等温390℃,保温120min,该过程中马氏体组织有明显变化,出现回火转变情况,其余冷奥氏体在等贝氏体转变下,有贝氏体组织形成。另外,在盐浴等温390℃条件下,保温120min,获取少量马氏体组织与贝氏体组织。根据上述试验结果,比较在不同等温处理下,可获取不同的贝氏体含量,贝氏体含量随等温温度升高而提高。
2.2力学性能在不同热处理工艺下的表现
热处理工艺不同,试验材料的力学性能有一定差异。首先从回火与淬火热处理工艺看,不同工艺号取得的力学性能结果为:①工艺为A1,Rm结果1378MPa、RP0.2结果为1275MPa,A与Z结果分别为11.73%、47.92%,硬度达到42.9HRC;②工艺A2,Rm结果1118MPa、RP0.2结果为1037MPa,A与Z结果分别为12.77%、56.23%,硬度达到40.9HRC;③工艺A-3,Rm结果1014MPa、RP0.2结果为933MPa,A与Z结果分别为16.83%、60.9%,硬度达到32.1HRC。另外,采用温淬火工艺,获取的试验结果:①工艺B1,Rm结果1523MPa、RP0.2结果为1269MPa,A与Z结果分别为12.66%、53.76%,硬度达到45.2HRC;②工艺B2,Rm结果1304MPa、RP0.2结果为1138MPa,A与Z结果分别为12.89%、55.45%,硬度达到42.8HRC;③工艺B3,Rm结果1048MPa、RP0.2结果为840MPa,A与Z结果分别为16.59%、65.36%,硬度达到40.9HRC。通过这些结果可发现,回火温度升高下,碳原子不断扩散,晶体内部缺陷密度降低,最后淬火内应力消失,碳化物不断聚集,材料强度降低,塑韧性提升。
2.3冲击断口在不同热处理工艺下的形貌
冲击断口在不同热处理工艺下有不同表现,由35CrMo钢冲击断口看,构成包括放射区、纤维区与剪切唇等,温淬火工艺下,获取的组织状态均为脆性解理断口,且有裂纹非稳性扩展表现,撕裂能消耗较小,对冲击韧性无明显影响。若由纤维区看,韧窝在贝氏体含量增加下处于变形较大形态,意味冲击韧性提高。
3 35CrMo钢获得板条马氏体的热处理工艺应用相关建议
35CrMo钢在不同热处理工艺下,得到的分别为马氏体组织、回火索氏体组织,在组织形态上两种组织有一定差异,若单纯对比性能发现综合力学性能较高的为回火组织,马氏体强度较高且材料塑韧性也得到提高[2]。同时,在上述试验中能够发现,纤维区裂纹形成阶段是冲击吸收能量消耗的主要阶段,冲击吸收能量在放射区消耗减少。当裂纹形成后,相比回火索氏体组织,马氏体组织有较低的裂纹扩展能量[3]。
结论:
35CrMo钢是目前较多行业领域零部件制造的关键性材料。由于材料无法以最初形态应用,需经过热处理工艺保证其强度、塑韧性达到使用要求,本次研究中发现,淬火与回火结合条件下,获得的材料强度与塑韧性均能达到最佳,这可保证35CrMo钢应用优势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参考文献:
[1]周军,樊湘芳,郑秋艳,等.35CrMo钢气瓶热处理时爆裂失效分析[J].金属热处理,2016,41(12):182-186.
[2]王敏.局部热处理对升船机卷筒轴35CrMo钢制造性能及残余应力分布的影响[J].热加工工艺,2016,45(24):236-238.
[3]苏磊,刘海红.热处理工艺对35CrMo钢组织及性能的影响[J].金属热处理,2016,41(06):73-78.
关键词:35CrMo钢;板条马氏体;回火索氏体;热处理工艺
前言:
作为当前各行业零部件制造常用的结构钢类型,35CrMo钢具有淬透性好、综合力学性能高等优势,相比40CrNi钢以及38CrMnNi钢,用于大断面齿轮、轴的制作有一定优势。值得注意的是,尽管35CrMo钢在一般热处理下强度较高,但最终投入使用中可能存在塑韧性差问题,影响应用需求,此时需考虑如何在材料运用中做好韧性问题的改善,需通过热处理工艺的应用改进实现。因此,本文对35CrMo钢获得板条马氏体的热处理工艺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35CrMo钢获得板条马氏体的热处理工艺试验
1.1试验材料与条件
本次研究主要通过试验方式对35CrMo钢获得板条马氏体的热处理工艺分析,其中35CrMo钢尺寸为50mm×50mm×120mm,属于珠光体与铁素体组织。通过TASMAN仪器分析材料化学成分,C、Si、Mn、Cr、S、P、Mo、Ni与Cu质量分数分别为0.35%、0.23%、0.53%、0.90%、0.008%、0.010%、0.21%、0.05%与0.13%。试验工艺方面,本次研究主要为获取板条马氏体组织、回火索氏体,所以在热处理工艺方面选择两种形式,其中一种为淬火与回火结合方式,其中回火工艺温度不同,在此工艺下可获取回火索氏体。另外一种主要为获取板条马氏体,选择温淬火工艺,即贝氏体相变区盐浴[1]。两种热处理工艺下,有不同的工艺参数,如其中淬火与回火结合方式,工艺方式包括:①记A1工艺编号,工艺参数控制为回火450℃×40min,油淬860℃×30min;②记A2编号,工艺参数控制为回火550℃×40min,油淬860℃×30min;③记A3编号,工艺参数控制为回火650℃×40min,油淬860℃×30min。对于等温淬火方式,包括:①记B1编号,工艺参数控制为盐浴等温300℃×120min,油淬860℃×30min;②记B2编号,工艺参数控制为盐浴等温300℃×2min与390℃×120min盐浴等温,油淬860℃×30min;③记录B3编号,工艺参数控制为盐浴等温390℃×120min,油淬860℃×30min。
1.2试验方法
研究中主要通过拉伸试验方式开展试验过程,拉伸试验仪器选择INSTRON 8501型伺服液压设备,需对断面收缩率Z、断后伸长率A、名义屈服强度RP0.2与抗拉强度Rm进行测量计算。同时,做冲击试验,试验通过JB-30摆锤式冲击设备实现,取3根试样进行测试,得出平均值,為冲击吸收能量结果。同时,做洛氏硬度HRC测定,选择HR-150A型仪器,对试样5个点进行测定。另外,通过电镜与显微镜对金相组织以及材料的力学性能研究。
2 35CrMo钢获得板条马氏体的热处理工艺试验结果分析
2.1显微组织在不同热处理工艺下的表现
通过试验分析,对35CrMo钢在回火温度不同、淬火860℃条件下显微组织观察,可保持0.35%左右碳含量,经过淬火过程,获取残留奥氏体组织、板条马氏体,观察发现存在奥氏体与板条马氏体分解表现。进一步做回火与淬火工艺处理,板条马氏体形态消失,呈现球化特点。同时在该工艺处理方式下,35CrMo钢显微组织有暗色、亮色部分,分别为贝氏体组织与马氏体组织,当盐浴等温条件为300℃且保温120min,处理纤维组织可发现有马氏体组织形成,时间延长下有贝氏体组织形成,经过空冷奥氏体可能转变为马氏体。而选择盐浴等温300℃,保温2min,随后试验条件选择盐浴等温390℃,保温120min,该过程中马氏体组织有明显变化,出现回火转变情况,其余冷奥氏体在等贝氏体转变下,有贝氏体组织形成。另外,在盐浴等温390℃条件下,保温120min,获取少量马氏体组织与贝氏体组织。根据上述试验结果,比较在不同等温处理下,可获取不同的贝氏体含量,贝氏体含量随等温温度升高而提高。
2.2力学性能在不同热处理工艺下的表现
热处理工艺不同,试验材料的力学性能有一定差异。首先从回火与淬火热处理工艺看,不同工艺号取得的力学性能结果为:①工艺为A1,Rm结果1378MPa、RP0.2结果为1275MPa,A与Z结果分别为11.73%、47.92%,硬度达到42.9HRC;②工艺A2,Rm结果1118MPa、RP0.2结果为1037MPa,A与Z结果分别为12.77%、56.23%,硬度达到40.9HRC;③工艺A-3,Rm结果1014MPa、RP0.2结果为933MPa,A与Z结果分别为16.83%、60.9%,硬度达到32.1HRC。另外,采用温淬火工艺,获取的试验结果:①工艺B1,Rm结果1523MPa、RP0.2结果为1269MPa,A与Z结果分别为12.66%、53.76%,硬度达到45.2HRC;②工艺B2,Rm结果1304MPa、RP0.2结果为1138MPa,A与Z结果分别为12.89%、55.45%,硬度达到42.8HRC;③工艺B3,Rm结果1048MPa、RP0.2结果为840MPa,A与Z结果分别为16.59%、65.36%,硬度达到40.9HRC。通过这些结果可发现,回火温度升高下,碳原子不断扩散,晶体内部缺陷密度降低,最后淬火内应力消失,碳化物不断聚集,材料强度降低,塑韧性提升。
2.3冲击断口在不同热处理工艺下的形貌
冲击断口在不同热处理工艺下有不同表现,由35CrMo钢冲击断口看,构成包括放射区、纤维区与剪切唇等,温淬火工艺下,获取的组织状态均为脆性解理断口,且有裂纹非稳性扩展表现,撕裂能消耗较小,对冲击韧性无明显影响。若由纤维区看,韧窝在贝氏体含量增加下处于变形较大形态,意味冲击韧性提高。
3 35CrMo钢获得板条马氏体的热处理工艺应用相关建议
35CrMo钢在不同热处理工艺下,得到的分别为马氏体组织、回火索氏体组织,在组织形态上两种组织有一定差异,若单纯对比性能发现综合力学性能较高的为回火组织,马氏体强度较高且材料塑韧性也得到提高[2]。同时,在上述试验中能够发现,纤维区裂纹形成阶段是冲击吸收能量消耗的主要阶段,冲击吸收能量在放射区消耗减少。当裂纹形成后,相比回火索氏体组织,马氏体组织有较低的裂纹扩展能量[3]。
结论:
35CrMo钢是目前较多行业领域零部件制造的关键性材料。由于材料无法以最初形态应用,需经过热处理工艺保证其强度、塑韧性达到使用要求,本次研究中发现,淬火与回火结合条件下,获得的材料强度与塑韧性均能达到最佳,这可保证35CrMo钢应用优势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参考文献:
[1]周军,樊湘芳,郑秋艳,等.35CrMo钢气瓶热处理时爆裂失效分析[J].金属热处理,2016,41(12):182-186.
[2]王敏.局部热处理对升船机卷筒轴35CrMo钢制造性能及残余应力分布的影响[J].热加工工艺,2016,45(24):236-238.
[3]苏磊,刘海红.热处理工艺对35CrMo钢组织及性能的影响[J].金属热处理,2016,41(06):7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