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初中音乐课,应通过生动活泼的音乐欣赏表现和创造活动,在激发学生自信的前提下,通过引发他们的表现欲望和创造冲动,在主动参与中展现他们的个性和创造才能,使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得到充分发挥。
关键词:音乐教学;自信;创新;有效
课程改革的灵魂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而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的宗旨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充分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在音乐课中,通过生动活泼的音乐欣赏表现和创造活动,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和创造冲动,在主动参与中展现他们的个性和创造才能,使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得到充分发挥。
目前中学音乐教学中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反应在课堂教学上,就是教学改革意识不浓,教育思想相对保守,教法成旧,缺乏对学生学习的情感、态度以及个性差异的关注,忽视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本文就课堂教学改革,学生创新精神培养谈一些体会。
一、自信是学生创新精神发展的起点
充满自信是一个人的性格成熟的标志,一种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充满自信才能使我们的学生具有创造力、独创力;才能面对困难、面对挫折;才更活泼、更轻松。但事实却不尽人意,就拿最常见的歌唱教学来说,情况就不容乐观。据调查,一半以上的中学生对当众演唱感到紧张、害怕、压抑。
随着新的理念:“教育是人的教育”,“人是教育的出发点”。这些重要命题的提出,人们意识到,忽视“人”的教育是教育危机的根源所在,也是音乐教育危机的根源所在,传统的音乐基础忽视对学生自信心的培养,忽视学生的内心感受,严重打击了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首先要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音乐教育的评价更应体现人文精神,常言道,寸有所长,尺有所短,月有圆缺,学有迟速。学生的差异性必然存在,教师必须承认并尊重这种差异,是各种类型的学生都得到关情和尊重,都得到应有的发展。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是应充满人文关怀的,这种关怀是体现教师坚信学生是“行的”!让学生认识自己,使自己拥有自信,主动参与学习并不断创新。
二、“让学生自己去飞”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关键
“让学生自己去飞”就是充分相信学生,把学生的自主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有自由想象力和参与联想的空间,有独立思考的机会,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学生自主发展,培养创新意识,激发创造潜能。
1.由于音乐的非语义性,起伏跳跃的旋律充满了自由性,它的不确定性的特征给了学生一个感受、理解、思考、想象、演绎的空间,真所谓听而有声、声而有物、物而有景、景而有情。如在艺术第七册千里共婵娟-中秋节中,一开始让学生听(丰收锣鼓),教师不作提示,听完后再提问:你听了此段音乐后看到了什么?学生凭借自己对作品原有的感受能力,展开了丰富的想象。有的说好象有人跳舞,有的说在开庆功大会等。那一幅副由音乐描绘的美丽、壮观的画面顿时展现在学生们的面前。可见给学生一定的想象空间,让他们畅所欲言,大胆地提出自己的看法和主张,作出新的猜想,这样他们的创新意识才会不受压抑,他们的创新欲望才会得到萌发。
2.在教学中注意根据教学内容,创设一种合适的环境,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之感,从而使学生加深对教学内容的领悟与感受,激发学生的创造表现欲望。例如,艺术第七册第二单元(金色的秋天)时,为了让学生充分体验,感受到秋天丰收的喜悦,教师让学生自己动手,在教室里布置一些丰收的图片或实物,同学们欣赏(丰收锣鼓)、(庆丰收)等乐曲,在音乐中体验丰收及成功的喜悦,同时又提高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使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得到充分发挥。
三、“学会问难”是培养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可见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平时就要保护学生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心和探索未知领域的冒险精神,鼓励学生大胆地质疑问难,积极动脑筋思考问题,在教学中精心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能在民主、和谐、宽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中畅所欲言,甚至标新立异。教师应尊重差生,只要能够提出具有科学性、新颖性或创造性的问题,教师应及时加以表扬和鼓励。对于那些有思维含量的问题,教师要倍加珍惜,这有助于教师拓宽思路,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在艺术第七册(牧歌)的欣赏中,我播放著名歌唱家德德玛用蒙古语演唱的示范带,一边听,一个学生举手提议用吴江方言唱,我于是安排学生用吴江方言唱,结果也很有味道,我鼓励同学们要向那位同学学习,敢于把自己的新奇的想法说出来。这样学生通过自己的主动探索,激发了创造欲,培养了创新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创新精神,是我们广大教师的神圣职责。音乐教学是学校教育中的一个重要方面,给学生以自信,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质疑问难,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掘学生的创新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关键词:音乐教学;自信;创新;有效
课程改革的灵魂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而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的宗旨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充分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在音乐课中,通过生动活泼的音乐欣赏表现和创造活动,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和创造冲动,在主动参与中展现他们的个性和创造才能,使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得到充分发挥。
目前中学音乐教学中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反应在课堂教学上,就是教学改革意识不浓,教育思想相对保守,教法成旧,缺乏对学生学习的情感、态度以及个性差异的关注,忽视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本文就课堂教学改革,学生创新精神培养谈一些体会。
一、自信是学生创新精神发展的起点
充满自信是一个人的性格成熟的标志,一种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充满自信才能使我们的学生具有创造力、独创力;才能面对困难、面对挫折;才更活泼、更轻松。但事实却不尽人意,就拿最常见的歌唱教学来说,情况就不容乐观。据调查,一半以上的中学生对当众演唱感到紧张、害怕、压抑。
随着新的理念:“教育是人的教育”,“人是教育的出发点”。这些重要命题的提出,人们意识到,忽视“人”的教育是教育危机的根源所在,也是音乐教育危机的根源所在,传统的音乐基础忽视对学生自信心的培养,忽视学生的内心感受,严重打击了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首先要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音乐教育的评价更应体现人文精神,常言道,寸有所长,尺有所短,月有圆缺,学有迟速。学生的差异性必然存在,教师必须承认并尊重这种差异,是各种类型的学生都得到关情和尊重,都得到应有的发展。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是应充满人文关怀的,这种关怀是体现教师坚信学生是“行的”!让学生认识自己,使自己拥有自信,主动参与学习并不断创新。
二、“让学生自己去飞”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关键
“让学生自己去飞”就是充分相信学生,把学生的自主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有自由想象力和参与联想的空间,有独立思考的机会,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学生自主发展,培养创新意识,激发创造潜能。
1.由于音乐的非语义性,起伏跳跃的旋律充满了自由性,它的不确定性的特征给了学生一个感受、理解、思考、想象、演绎的空间,真所谓听而有声、声而有物、物而有景、景而有情。如在艺术第七册千里共婵娟-中秋节中,一开始让学生听(丰收锣鼓),教师不作提示,听完后再提问:你听了此段音乐后看到了什么?学生凭借自己对作品原有的感受能力,展开了丰富的想象。有的说好象有人跳舞,有的说在开庆功大会等。那一幅副由音乐描绘的美丽、壮观的画面顿时展现在学生们的面前。可见给学生一定的想象空间,让他们畅所欲言,大胆地提出自己的看法和主张,作出新的猜想,这样他们的创新意识才会不受压抑,他们的创新欲望才会得到萌发。
2.在教学中注意根据教学内容,创设一种合适的环境,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之感,从而使学生加深对教学内容的领悟与感受,激发学生的创造表现欲望。例如,艺术第七册第二单元(金色的秋天)时,为了让学生充分体验,感受到秋天丰收的喜悦,教师让学生自己动手,在教室里布置一些丰收的图片或实物,同学们欣赏(丰收锣鼓)、(庆丰收)等乐曲,在音乐中体验丰收及成功的喜悦,同时又提高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使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得到充分发挥。
三、“学会问难”是培养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可见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平时就要保护学生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心和探索未知领域的冒险精神,鼓励学生大胆地质疑问难,积极动脑筋思考问题,在教学中精心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能在民主、和谐、宽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中畅所欲言,甚至标新立异。教师应尊重差生,只要能够提出具有科学性、新颖性或创造性的问题,教师应及时加以表扬和鼓励。对于那些有思维含量的问题,教师要倍加珍惜,这有助于教师拓宽思路,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在艺术第七册(牧歌)的欣赏中,我播放著名歌唱家德德玛用蒙古语演唱的示范带,一边听,一个学生举手提议用吴江方言唱,我于是安排学生用吴江方言唱,结果也很有味道,我鼓励同学们要向那位同学学习,敢于把自己的新奇的想法说出来。这样学生通过自己的主动探索,激发了创造欲,培养了创新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创新精神,是我们广大教师的神圣职责。音乐教学是学校教育中的一个重要方面,给学生以自信,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质疑问难,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掘学生的创新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