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肖晓期盼得到当旗手升国旗这个荣誉已经很久了。
学校有统一规定:星期一是升国旗的日子。对于一个还在读书年龄的学生来说,星期一早晨当旗手是学校所能给予他的最大荣誉了。没有人能够抗拒得了当旗手的诱惑。在全校上千名师生羡慕的目光里,将一面飒飒飘动的国旗送上旗杆,那种荣耀、满足、兴奋、陶醉和自豪,是任何物质奖励都无法替代的。
尤其是对肖晓这样一个崇尚英雄、视荣誉为生命的男孩来说。
美中不足的是,这样的荣誉摊到单个学生头上的机会少之又少。
三年级,第一次有资格升国旗,升旗手理所当然是班长,肖晓是班副,没戏唱。
四年级,肖晓在全区小学生国旗知识竞赛中拔得头筹。这回当旗手没问题了吧?也该着肖晓倒霉,升旗的那天他偏偏病了,急性肺炎,躺在儿童医院里三天三夜,嘴角烧出了一串大水泡。老师带了同学到医院去看他,问他嘴上的水泡是不是发烧烧出来的,他说不是,是错过了当升旗手的好事急出来的。
五年级,眼看又要轮到他们班升旗了,梅放老师不知怎么就那么沉得住气,迟迟不宣布升旗手的人选。肖晓急得猫爪子挠心,恨不能一天当中做上十件好事,把梅老师的注意力全部引到他身上去。
一天下午放学后,班级宣传组的同学留下来出黑板报。肖晓不是宣传组的人,可是他自告奋勇留下帮忙,洗黑板,领粉笔,用木尺打线条……出完黑板报,他又把宣传组的同学赶回了家,独自一个人留下打扫教室,把桌上的粉笔灰擦了,地上的粉笔头扫了,桌椅归到原位,窗户关严,门锁好,最后蒙一身灰土下樓。
那时候天已经黑了,他骑车快到校门口时,就着路灯看见地上横着根木棍。他想这一定是哪个小孩子淘气丢下来的,就自然而然地下车去捡。木棍刚抓在手里,念头闪动,四面看看没人,一咬牙放了回去,还故意放在路灯照不到的阴影里。
倒霉的是五(2)班的周小胖,那天放学后他被老师留下来补作业,一直到天黑才走。周小胖也是骑车的,但是他骑术不佳,视力也不算太好,闷着头往前冲,根本没在意前面的路况,前轮一下子撞上了木棍,车身猛地一颠,人仰车翻。
肖晓那一刻大喜过望,箭一般从树影后冲出来,连声喊道:“摔伤了没有?摔伤了没有?”拉起小胖,扶起小胖的自行车,不由分说要送小胖去医院,并且坚持要背着小胖走。
肖晓背了不到一百米,才发现自己低估了小胖的体重,高估了自己的力气。他先是呼哧呼哧气喘如牛,很快就只能改背为扶,把小胖的一只胳膊架在自己肩膀上。小胖先还走得一拐一拐,后来肖晓因为做好事心急,不知不觉间拿出了百米冠军的劲头,开始在路上健步如飞,小胖也就顺应形势跟着他跑。两个人一前一后跑得像是去医院抢什么头奖。
跑了一会儿,肖晓忽然感觉不大对头,停住脚步问小胖:“你怎么跑了?”
小胖奇怪道:“我为什么不能跑?”
肖晓说:“你不是摔伤了吗?”
小胖反问:“我什么时候说过我摔伤了?”
肖晓沮丧地想:这回糟了,好事做不成了。但是肖晓毕竟是肖晓,他脑筋一转,马上想出一个理由:“有人摔了跟头是外出血,有人摔了跟头是内出血。内出血比外出血更可怕,如果不去医院检查的话,血出光死了都不知道怎么死的。”
小胖张大了嘴,一张脸在路灯下白得像个真的失血者。
肖晓万分严肃地劝告他:“你必须去医院检查。”
小胖重复说:“对,我必须去检查。”
两个人于是又开始跑。跑到医院,肖晓很有经验地直接把小胖带到了急诊室。肖晓对值班的年轻医生说:“我同学骑车摔了跟头,很重。”
医生就看了小胖的腿,又看了他的手,还敲敲他的脑袋,叩叩他的胸,把他的胳膊掰着转了转,挥挥手说:“没事,可以走了,就膝盖上摔破点儿皮。”
肖晓说:“不行啊,也许他有内伤呢?他应该照X光。”
小胖也跟着哀求:“还是照一个吧,万一我内出血死了怎么办?”
医生哭笑不得,马马虎虎给他们开了个检查单。结果到门厅里交费的时候,两个人口袋里一共才凑了两块多钱。肖晓说:“没事,我家离这儿近,我回家拿钱。”肖晓又一路小跑地奔回家拿了钱,再一路小跑地奔回来,折腾得满头大汗。
这件事让小胖的父母感动得不轻。两个为人朴实的工人连夜写好了感谢信,第二天一早就送到了梅放老师手里。梅老师赶快汇报给校长听。校长马上在晨会上作了重点表扬,最后还要求全校各班都要举行一次专题班会,讨论如何向肖晓学习。
校长在高台上慷慨激昂地说,肖晓在下面心一个劲地往下沉。他面红耳赤,不敢抬头,胸前背后都是毛刺刺的,他觉得那都是同学们的眼睛在看他,同学们知道他说了谎,做了“猪鼻子里插葱——装象”的事。他想他不能不把实话说出来了,如果他再不说,他就一辈子亏心,一辈子不能在同学们面前抬头了。
那天的集体晨会一散,肖晓就把梅老师拉到操场边上,告诉了她事情的全过程。梅老师盯着他的眼睛,万分遗憾地说:“下星期一你不能升国旗了。本来我已经定下了你。”
肖晓一下子泪流满面。他哭得双肩抽动,眼泡红肿,心里觉得他是犯了一生中最大的错误。为此他有很长时间都不能原谅自己。
然而,他在升入六年级的时候终于得到了升国旗的机会。在他已经不抱希望,甚至有那么点儿自暴自弃的时候,机会不声不响、不知不觉地走近了他,让他又一次狂喜和感激。
下课之后,包郝走过来,长辈似的拍着肖晓的肩:“星期一好好干,露一手漂亮的,给我们班争个光。”
马驭从前面的座位上回过头,酸溜溜地说:“肖晓真是运气好。”
同桌的祝小娜替肖晓不服气:“什么运气好?人家是拾金不昧品德好。”
马驭说:“拾金不昧也要靠运气啊!我怎么就没捡到什么钱呢?”
祝小娜不理他,转过身跟肖晓讨论星期一出场时该如何把别班的人“震一震”。祝小娜自己是个时装迷,整天琢磨穿什么衣服才能跟别人“不一样”,就以为别人也会跟她想同样的问题。她盯着肖晓脖子上的红领巾,认为它太旧了,颜色不鲜艳了,当下就要把自己脖子上的那条解下来换给肖晓。 包郝不耐烦地拦住她:“你这都是鸡毛蒜皮的小事。关键是如何把旗升得漂亮!看见电视里天安门国旗班的解放军升旗了吗?好家伙,这边国歌一停,那边国旗刚好升到了顶,一分一秒都不差哎!”
马驭又插嘴:“那是人家练出来的。”
包郝热切地说:“肖晓你也练,你要练一手绝的,把全校都震了!”
肖晓认为包郝的话不无道理。他已经六年级了,升旗只有这一次机会了,也许一辈子也就升这一次旗了。他不能不万分珍惜。
星期天,肖晓从阳台上选了一根最长的晒衣竿,横着拿进房间,竖在客厅里,叫爷爷扶着别动,好让他往竹竿上拴旗绳。
爷爷毕竟当了多年技术员,对工程问题比较内行,马上指出了使用竹竿的缺陷:“不行不行,竹竿上必须要安滑轮,没有滑轮怎么拉绳子?”
肖晓抬头看看细溜溜的竹竿顶,觉得这个难题不大好解决。
还是爷爷有办法。爷爷建议不妨把门框当旗杆,门框上安滑轮就简单得多了。爷爷从他的书房里找出一大块包装电器用的泡沫塑料,用眼睛稍稍比量了一下,拿刀子三削两削,又拿凿子三凿两凿,很快做成个“泡沫塑料滑轮”。然后他用强力胶把“滑轮”粘到了门框最高处,退后一步看看,搓搓手,满意地说:“行,能用。拴绳子吧。”
绳子也不是什么好绳子,是捆扎东西用的塑料包装绳。国旗家里更不可能有,肖晓拿了奶奶的一条新枕巾临时当替身。
一切准备就绪,肖晓把在厨房里乒乒乓乓剁着肉的奶奶拉出来。他指挥两个老人说:“爷爷当我的护旗手。奶奶代替录音机奏乐。”
肖晓开始布置过程的细节:“我们学校旗杆的长度大约是门框的五倍。奶奶每奏一句乐,我就拉一把绳子,只拉明天的五分之一长度。争取在奶奶奏完音乐的同时,我把枕巾拉到门框顶头。”
肖晓腰背挺直作肃立状,胳膊朝前弯曲,小臂和手掌平举,掌心和臂弯里托着那条折叠成长方形的枕巾,又回头示意爷爷摆出行队礼的造型。一切就绪之后,他模仿体育老师的气势,突然大吼一声:“出旗!”
没有音乐,也没有鼓号,但是音乐和鼓号都在肖晓心里。他屏息静气,挺胸收腹,手托枕巾却走得步态昂扬,从卧室最里头绕着床栏一直走到拴绳子的门框下。爷爷不敢怠慢,边行队礼边跟着孙子一步不落。爷孙俩在门框下严肃地站着,奶奶便张大了嘴巴看得一眼不眨。肖晓站定之后,心里回想了一遍平日学校里升旗的程序,小声对自己解释:“介绍升旗手省略。”跟着又扯了嗓子吼道:“升旗敬礼!”
“升旗敬礼”的口令报出之后,应该是旗手往绳子上拴国旗。也不知道是枕巾太厚了还是塑料绳太软了,总之肖晓手忙脚乱地折腾了好一会儿,还是爷爷从旁边伸手帮忙,才把枕巾展开拴妥。
接下来肖晓吼出的口令是:“奏国歌!”
命令出口,却久久不见动静。肖晓回头催促奶奶:“该你了!”
奶奶慌慌张张说:“是吗?我都看傻了。”
奶奶不大自信,试探地开了个头:“起来——”
肖晓说:“慢了。”
奶奶又开一次头:“起来——”
肖晓说:“还是慢。你怎么没有节奏感?”
奶奶很为难:“我都几十年没哼过什么调子了,喉咙口把不住关呢。”又扯扯爷爷的袖子,“要不你试试?”
爷爷倒是不谦虚:“好吧,我来吧。”
却不料爷爷天生是个五音不全的人,肖曉听得身后颤巍巍一句“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正绷紧了面孔不让自己笑呢,回头一看,奶奶已经笑得靠在墙上直打颤了。
肖晓叹了一口气:“指望你们办事,效率太低!”
两个老人也觉得自己给孙子添了乱。爷爷说是因为奶奶太不严肃,奶奶又说爷爷不自量力,两个人一时间互不服气,吵得像一对孩子。
正乱着,电话铃响了。肖晓过去接,原来是对面大楼里包郝打过来的。包郝在电话里说:“到空中索道站等着,我有东西传给你。”
所谓“空中索道站”,指的是肖晓家的阳台。包郝的家和肖晓的家同在大楼五层二单元,两座楼前后排列,相差不过十米,两家的后窗对着前窗。包郝为方便抄作业题和对答案,想办法把一团绳子从后窗口扔到了肖晓家的阳台上,让肖晓在阳台栏杆上绕个弯,再扔回到包郝家后窗里。
肖晓走到阳台上。包郝已经在绳子那头拴好了一件东西,挥着手让他快拉。肖晓拉过来一看,原来是一盒磁带。肖晓大声问他:“你录了什么?”包郝笑嘻嘻地说:“听了就知道啦。”
肖晓回房间,把磁带插进录音机。音乐声一起,他喜得差点没蹦起来:包郝替他录了国歌!
国歌有了,奶奶立刻被劝退下了岗,留下爷爷做助手。奶奶似乎巴不得被劝退,马上溜回厨房继续剁她的肉。留下来的爷爷和肖晓又接着折腾了好长时间才罢休,原因是枕巾太重了,泡沫塑料的滑轮又太不经久耐用,没等第一趟枕巾升上去,滑轮已经龇牙咧嘴、四分五裂。后来爷爷想出好点子,用宽宽的胶带纸把滑轮里里外外一层层裹缠加固,果然有用,好歹经受住了塑料包装绳的来回拉升。国旗的替代物也有所改变,不用枕巾了,改用从前妈妈留下来的一条丝巾。丝巾又软又薄,轻若无物,即使是纸做的滑轮承受它也毫无问题。
全部程序在午饭之前操练完毕。最后一趟拉升,小号吹出国歌最后一个音符时,丝巾恰好升到了滑轮底下,不早不晚,从容不迫,真是丝丝入扣啊!
肖晓收拾起用过的东西,心里想:好吧,明天看我的了,我要把学校的国旗升出艺术来,升出气势来,升出天安门国旗班的风采来。
(文字有删减)
学校有统一规定:星期一是升国旗的日子。对于一个还在读书年龄的学生来说,星期一早晨当旗手是学校所能给予他的最大荣誉了。没有人能够抗拒得了当旗手的诱惑。在全校上千名师生羡慕的目光里,将一面飒飒飘动的国旗送上旗杆,那种荣耀、满足、兴奋、陶醉和自豪,是任何物质奖励都无法替代的。
尤其是对肖晓这样一个崇尚英雄、视荣誉为生命的男孩来说。
美中不足的是,这样的荣誉摊到单个学生头上的机会少之又少。
三年级,第一次有资格升国旗,升旗手理所当然是班长,肖晓是班副,没戏唱。
四年级,肖晓在全区小学生国旗知识竞赛中拔得头筹。这回当旗手没问题了吧?也该着肖晓倒霉,升旗的那天他偏偏病了,急性肺炎,躺在儿童医院里三天三夜,嘴角烧出了一串大水泡。老师带了同学到医院去看他,问他嘴上的水泡是不是发烧烧出来的,他说不是,是错过了当升旗手的好事急出来的。
五年级,眼看又要轮到他们班升旗了,梅放老师不知怎么就那么沉得住气,迟迟不宣布升旗手的人选。肖晓急得猫爪子挠心,恨不能一天当中做上十件好事,把梅老师的注意力全部引到他身上去。
一天下午放学后,班级宣传组的同学留下来出黑板报。肖晓不是宣传组的人,可是他自告奋勇留下帮忙,洗黑板,领粉笔,用木尺打线条……出完黑板报,他又把宣传组的同学赶回了家,独自一个人留下打扫教室,把桌上的粉笔灰擦了,地上的粉笔头扫了,桌椅归到原位,窗户关严,门锁好,最后蒙一身灰土下樓。
那时候天已经黑了,他骑车快到校门口时,就着路灯看见地上横着根木棍。他想这一定是哪个小孩子淘气丢下来的,就自然而然地下车去捡。木棍刚抓在手里,念头闪动,四面看看没人,一咬牙放了回去,还故意放在路灯照不到的阴影里。
倒霉的是五(2)班的周小胖,那天放学后他被老师留下来补作业,一直到天黑才走。周小胖也是骑车的,但是他骑术不佳,视力也不算太好,闷着头往前冲,根本没在意前面的路况,前轮一下子撞上了木棍,车身猛地一颠,人仰车翻。
肖晓那一刻大喜过望,箭一般从树影后冲出来,连声喊道:“摔伤了没有?摔伤了没有?”拉起小胖,扶起小胖的自行车,不由分说要送小胖去医院,并且坚持要背着小胖走。
肖晓背了不到一百米,才发现自己低估了小胖的体重,高估了自己的力气。他先是呼哧呼哧气喘如牛,很快就只能改背为扶,把小胖的一只胳膊架在自己肩膀上。小胖先还走得一拐一拐,后来肖晓因为做好事心急,不知不觉间拿出了百米冠军的劲头,开始在路上健步如飞,小胖也就顺应形势跟着他跑。两个人一前一后跑得像是去医院抢什么头奖。
跑了一会儿,肖晓忽然感觉不大对头,停住脚步问小胖:“你怎么跑了?”
小胖奇怪道:“我为什么不能跑?”
肖晓说:“你不是摔伤了吗?”
小胖反问:“我什么时候说过我摔伤了?”
肖晓沮丧地想:这回糟了,好事做不成了。但是肖晓毕竟是肖晓,他脑筋一转,马上想出一个理由:“有人摔了跟头是外出血,有人摔了跟头是内出血。内出血比外出血更可怕,如果不去医院检查的话,血出光死了都不知道怎么死的。”
小胖张大了嘴,一张脸在路灯下白得像个真的失血者。
肖晓万分严肃地劝告他:“你必须去医院检查。”
小胖重复说:“对,我必须去检查。”
两个人于是又开始跑。跑到医院,肖晓很有经验地直接把小胖带到了急诊室。肖晓对值班的年轻医生说:“我同学骑车摔了跟头,很重。”
医生就看了小胖的腿,又看了他的手,还敲敲他的脑袋,叩叩他的胸,把他的胳膊掰着转了转,挥挥手说:“没事,可以走了,就膝盖上摔破点儿皮。”
肖晓说:“不行啊,也许他有内伤呢?他应该照X光。”
小胖也跟着哀求:“还是照一个吧,万一我内出血死了怎么办?”
医生哭笑不得,马马虎虎给他们开了个检查单。结果到门厅里交费的时候,两个人口袋里一共才凑了两块多钱。肖晓说:“没事,我家离这儿近,我回家拿钱。”肖晓又一路小跑地奔回家拿了钱,再一路小跑地奔回来,折腾得满头大汗。
这件事让小胖的父母感动得不轻。两个为人朴实的工人连夜写好了感谢信,第二天一早就送到了梅放老师手里。梅老师赶快汇报给校长听。校长马上在晨会上作了重点表扬,最后还要求全校各班都要举行一次专题班会,讨论如何向肖晓学习。
校长在高台上慷慨激昂地说,肖晓在下面心一个劲地往下沉。他面红耳赤,不敢抬头,胸前背后都是毛刺刺的,他觉得那都是同学们的眼睛在看他,同学们知道他说了谎,做了“猪鼻子里插葱——装象”的事。他想他不能不把实话说出来了,如果他再不说,他就一辈子亏心,一辈子不能在同学们面前抬头了。
那天的集体晨会一散,肖晓就把梅老师拉到操场边上,告诉了她事情的全过程。梅老师盯着他的眼睛,万分遗憾地说:“下星期一你不能升国旗了。本来我已经定下了你。”
肖晓一下子泪流满面。他哭得双肩抽动,眼泡红肿,心里觉得他是犯了一生中最大的错误。为此他有很长时间都不能原谅自己。
然而,他在升入六年级的时候终于得到了升国旗的机会。在他已经不抱希望,甚至有那么点儿自暴自弃的时候,机会不声不响、不知不觉地走近了他,让他又一次狂喜和感激。
下课之后,包郝走过来,长辈似的拍着肖晓的肩:“星期一好好干,露一手漂亮的,给我们班争个光。”
马驭从前面的座位上回过头,酸溜溜地说:“肖晓真是运气好。”
同桌的祝小娜替肖晓不服气:“什么运气好?人家是拾金不昧品德好。”
马驭说:“拾金不昧也要靠运气啊!我怎么就没捡到什么钱呢?”
祝小娜不理他,转过身跟肖晓讨论星期一出场时该如何把别班的人“震一震”。祝小娜自己是个时装迷,整天琢磨穿什么衣服才能跟别人“不一样”,就以为别人也会跟她想同样的问题。她盯着肖晓脖子上的红领巾,认为它太旧了,颜色不鲜艳了,当下就要把自己脖子上的那条解下来换给肖晓。 包郝不耐烦地拦住她:“你这都是鸡毛蒜皮的小事。关键是如何把旗升得漂亮!看见电视里天安门国旗班的解放军升旗了吗?好家伙,这边国歌一停,那边国旗刚好升到了顶,一分一秒都不差哎!”
马驭又插嘴:“那是人家练出来的。”
包郝热切地说:“肖晓你也练,你要练一手绝的,把全校都震了!”
肖晓认为包郝的话不无道理。他已经六年级了,升旗只有这一次机会了,也许一辈子也就升这一次旗了。他不能不万分珍惜。
星期天,肖晓从阳台上选了一根最长的晒衣竿,横着拿进房间,竖在客厅里,叫爷爷扶着别动,好让他往竹竿上拴旗绳。
爷爷毕竟当了多年技术员,对工程问题比较内行,马上指出了使用竹竿的缺陷:“不行不行,竹竿上必须要安滑轮,没有滑轮怎么拉绳子?”
肖晓抬头看看细溜溜的竹竿顶,觉得这个难题不大好解决。
还是爷爷有办法。爷爷建议不妨把门框当旗杆,门框上安滑轮就简单得多了。爷爷从他的书房里找出一大块包装电器用的泡沫塑料,用眼睛稍稍比量了一下,拿刀子三削两削,又拿凿子三凿两凿,很快做成个“泡沫塑料滑轮”。然后他用强力胶把“滑轮”粘到了门框最高处,退后一步看看,搓搓手,满意地说:“行,能用。拴绳子吧。”
绳子也不是什么好绳子,是捆扎东西用的塑料包装绳。国旗家里更不可能有,肖晓拿了奶奶的一条新枕巾临时当替身。
一切准备就绪,肖晓把在厨房里乒乒乓乓剁着肉的奶奶拉出来。他指挥两个老人说:“爷爷当我的护旗手。奶奶代替录音机奏乐。”
肖晓开始布置过程的细节:“我们学校旗杆的长度大约是门框的五倍。奶奶每奏一句乐,我就拉一把绳子,只拉明天的五分之一长度。争取在奶奶奏完音乐的同时,我把枕巾拉到门框顶头。”
肖晓腰背挺直作肃立状,胳膊朝前弯曲,小臂和手掌平举,掌心和臂弯里托着那条折叠成长方形的枕巾,又回头示意爷爷摆出行队礼的造型。一切就绪之后,他模仿体育老师的气势,突然大吼一声:“出旗!”
没有音乐,也没有鼓号,但是音乐和鼓号都在肖晓心里。他屏息静气,挺胸收腹,手托枕巾却走得步态昂扬,从卧室最里头绕着床栏一直走到拴绳子的门框下。爷爷不敢怠慢,边行队礼边跟着孙子一步不落。爷孙俩在门框下严肃地站着,奶奶便张大了嘴巴看得一眼不眨。肖晓站定之后,心里回想了一遍平日学校里升旗的程序,小声对自己解释:“介绍升旗手省略。”跟着又扯了嗓子吼道:“升旗敬礼!”
“升旗敬礼”的口令报出之后,应该是旗手往绳子上拴国旗。也不知道是枕巾太厚了还是塑料绳太软了,总之肖晓手忙脚乱地折腾了好一会儿,还是爷爷从旁边伸手帮忙,才把枕巾展开拴妥。
接下来肖晓吼出的口令是:“奏国歌!”
命令出口,却久久不见动静。肖晓回头催促奶奶:“该你了!”
奶奶慌慌张张说:“是吗?我都看傻了。”
奶奶不大自信,试探地开了个头:“起来——”
肖晓说:“慢了。”
奶奶又开一次头:“起来——”
肖晓说:“还是慢。你怎么没有节奏感?”
奶奶很为难:“我都几十年没哼过什么调子了,喉咙口把不住关呢。”又扯扯爷爷的袖子,“要不你试试?”
爷爷倒是不谦虚:“好吧,我来吧。”
却不料爷爷天生是个五音不全的人,肖曉听得身后颤巍巍一句“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正绷紧了面孔不让自己笑呢,回头一看,奶奶已经笑得靠在墙上直打颤了。
肖晓叹了一口气:“指望你们办事,效率太低!”
两个老人也觉得自己给孙子添了乱。爷爷说是因为奶奶太不严肃,奶奶又说爷爷不自量力,两个人一时间互不服气,吵得像一对孩子。
正乱着,电话铃响了。肖晓过去接,原来是对面大楼里包郝打过来的。包郝在电话里说:“到空中索道站等着,我有东西传给你。”
所谓“空中索道站”,指的是肖晓家的阳台。包郝的家和肖晓的家同在大楼五层二单元,两座楼前后排列,相差不过十米,两家的后窗对着前窗。包郝为方便抄作业题和对答案,想办法把一团绳子从后窗口扔到了肖晓家的阳台上,让肖晓在阳台栏杆上绕个弯,再扔回到包郝家后窗里。
肖晓走到阳台上。包郝已经在绳子那头拴好了一件东西,挥着手让他快拉。肖晓拉过来一看,原来是一盒磁带。肖晓大声问他:“你录了什么?”包郝笑嘻嘻地说:“听了就知道啦。”
肖晓回房间,把磁带插进录音机。音乐声一起,他喜得差点没蹦起来:包郝替他录了国歌!
国歌有了,奶奶立刻被劝退下了岗,留下爷爷做助手。奶奶似乎巴不得被劝退,马上溜回厨房继续剁她的肉。留下来的爷爷和肖晓又接着折腾了好长时间才罢休,原因是枕巾太重了,泡沫塑料的滑轮又太不经久耐用,没等第一趟枕巾升上去,滑轮已经龇牙咧嘴、四分五裂。后来爷爷想出好点子,用宽宽的胶带纸把滑轮里里外外一层层裹缠加固,果然有用,好歹经受住了塑料包装绳的来回拉升。国旗的替代物也有所改变,不用枕巾了,改用从前妈妈留下来的一条丝巾。丝巾又软又薄,轻若无物,即使是纸做的滑轮承受它也毫无问题。
全部程序在午饭之前操练完毕。最后一趟拉升,小号吹出国歌最后一个音符时,丝巾恰好升到了滑轮底下,不早不晚,从容不迫,真是丝丝入扣啊!
肖晓收拾起用过的东西,心里想:好吧,明天看我的了,我要把学校的国旗升出艺术来,升出气势来,升出天安门国旗班的风采来。
(文字有删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