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语文对学生后阶段的语文学习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而小学阶段学生创新意识的开发,创新能力的锻炼更是一切的基础。因此,随着社会的发展,小学语文教育与时俱进的进行创新十分必要。本文介绍了小学语文创新教育的意义,并对如何进行小学语文创新教育提出了部分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创新教育;意义;策略
创新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无论是在高等教育还是在基础教育中,都深受重视并重点开展。我国教育领域对创新教育的实验开展已久,创新教育的观念深入人心,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创新教育效果十分有限。因此,建立创新教育体制十分必要,作为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小学语文创新教育深受重视。
一、小学语文创新教育的意义
小学语文创新教育是指小学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语文教学时,不仅要引导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含义、运用、储备,还要在学生练习语言的听说读写能力时把学生放在主导地位,让其主动的、独立的进行学习,进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并对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培养和发展。在小学语文中施行创新教育有助于培养全能型人才,在达到文化教育的要求的前提下保留学生的特性并对其进行培养,培养、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
二、小学语文创新教育策略
(一)开发、培养创新意识
开发、培养创新意识是创新教育的基础目的。小学生的生活阅历比较简单,个性未经雕琢,浑如璞玉。因此,中小学即基础教育过程的创新教育是高等教育中创新教育的基础,十分重要。在小学语文教育中融入创新教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从教材中探索创新元素。有部分人认为教材千篇一律,不适于进行创新教育,因此忽略了教材中的创新资源。小学语文教科书中的课文都是经过具有资深教育经历或在教育行业研究已久并取得成果的教育家挑选的,拥有丰富的创新教育资源。如果教师能科学合理的运用教科书中的创新资源,教科书能在创新教育中发挥巨大的作用。
第二,换位思考,观察学生的意识世界,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小学生的世界总是充满天马行空的想像,他们思考问题的角度与教师的存在很大差异。因此,教师在对其进行创新教育时要多观察,站在他们的角度思考,调整教学方法,才能获得更好的教育效果。此外,创新中十分重要的一点就是灵感。而灵感往往来源于对日常生活的观察思考,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完成教学任务,更要留给学生观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培养学生的观察的习惯。
(二)对教学手段进行创新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在飞速发展过程中逐渐融入人们的生活。人类社会在向信息化发展,形形色色的科学技术被普及到人们生活的各个层面。美国早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就進行创新教育的开展,为创造力的开发投入了大量的生产力、财力。而中国的创新教育起步较晚,目前处于全面推进阶段。
在这个科技与生活相融合的时代,现代化教育成为了教育的改革发展方向。现代化教育要求教育方式现代化、教育内容现代化,即教育内容创新、教育方式创新。教学方式的创新需要根据时代背景的变化而发展,能有效优化教学效果,也有利于对学生的创新教育。比如,将多媒体技术引入教学过程。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可以及时更新教学内容,使其紧随时代步伐;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可以使教学改变传统的以教师讲解为主的传统教育模式,让学生与教师进行及时交流;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自主思考,达到创新教育的目的。
(三)发展创新能力
开发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发展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出社会需要的创新型人才是进行创新教育的最终目的。在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过程,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鼓励独立学习,独立思考,开发学生创新潜力。直接将知识灌输给学生,不如将获得知识的方法教授给学生,鼓励他们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以自己的角度思考问题。在基础教育阶段,教师应该在对学生的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后,适当地鼓励学生独立学习,这是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语文教师要促进学生的独立学习,可以通过将学生带出课堂的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如,在完成教学任务时,领导学生进行课外活动。
第二,把握实践机会,发展学生创新能力。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单纯通过教材对学生进行教育效果十分有限。学生通过实践可以从教师传授的知识中领悟出独特的新信息,既掌握了前人的智慧,又通过实践自我考验,领悟新知识。可以说,中小学教育的本质就是通过师生的共同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因此,教师应把握实践机会,领导、引导学生进行各种实践活动。
(四)训练学生的创新性思维
语文是一门艺术性学科,同时也是一门工具性学科。工具性学科的学习特点是强调工具性的发挥。也就是说,在学习创新教育中的语文时,学生不仅要学习创新型的语言,更要学习创新型思维,不仅会看,还要会用。
相当一部分学生在整个小学阶段的语文学习结束之后语言运用能力还达不到平均水平,只会用一些简单的白话,不会运用教学阶段中学得的知识。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就是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缺乏对教师教授内容的吸收和运用,仅仅在知识层面理解,并没有真正在思维层面进行思考和运用。
由此看来,小学语文创新教育成功与否的评判标准不应局限于学生能否在应试中取得好成绩,也不应局限于学生对问题的理解程度,更应该看重学生对语言的运用是否具有独特性。为此,教师需要有意识的让学生在练习创造性语言时进行创造性思维的练习,这才是小学语文创新教育的成功标准。
三、小结
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创新教育教学时,要充分发掘教材中的创新资源,敢于运用创新型的教学手段,积极开发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才能将小学语文创新教育落到实处。只有这样,中国全面推进创新教育的举措才能更快更好的取得成效。
作者简介:张冬云(1970-),女,籍贯:辽宁鞍山,辽宁省鞍山市胜利小学优秀教师。大学本科,研究方向:创新教育与创新意识;教师的教育素养。
参考文献:
[1]王远雄.浅议小学语文创新教育[J].读书文摘,2016,(13):254-254.
[2]王利.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创新教育[J].教育教学论坛,2014,(33):41-41,42.
【关键词】小学语文;创新教育;意义;策略
创新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无论是在高等教育还是在基础教育中,都深受重视并重点开展。我国教育领域对创新教育的实验开展已久,创新教育的观念深入人心,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创新教育效果十分有限。因此,建立创新教育体制十分必要,作为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小学语文创新教育深受重视。
一、小学语文创新教育的意义
小学语文创新教育是指小学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语文教学时,不仅要引导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含义、运用、储备,还要在学生练习语言的听说读写能力时把学生放在主导地位,让其主动的、独立的进行学习,进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并对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培养和发展。在小学语文中施行创新教育有助于培养全能型人才,在达到文化教育的要求的前提下保留学生的特性并对其进行培养,培养、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
二、小学语文创新教育策略
(一)开发、培养创新意识
开发、培养创新意识是创新教育的基础目的。小学生的生活阅历比较简单,个性未经雕琢,浑如璞玉。因此,中小学即基础教育过程的创新教育是高等教育中创新教育的基础,十分重要。在小学语文教育中融入创新教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从教材中探索创新元素。有部分人认为教材千篇一律,不适于进行创新教育,因此忽略了教材中的创新资源。小学语文教科书中的课文都是经过具有资深教育经历或在教育行业研究已久并取得成果的教育家挑选的,拥有丰富的创新教育资源。如果教师能科学合理的运用教科书中的创新资源,教科书能在创新教育中发挥巨大的作用。
第二,换位思考,观察学生的意识世界,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小学生的世界总是充满天马行空的想像,他们思考问题的角度与教师的存在很大差异。因此,教师在对其进行创新教育时要多观察,站在他们的角度思考,调整教学方法,才能获得更好的教育效果。此外,创新中十分重要的一点就是灵感。而灵感往往来源于对日常生活的观察思考,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完成教学任务,更要留给学生观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培养学生的观察的习惯。
(二)对教学手段进行创新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在飞速发展过程中逐渐融入人们的生活。人类社会在向信息化发展,形形色色的科学技术被普及到人们生活的各个层面。美国早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就進行创新教育的开展,为创造力的开发投入了大量的生产力、财力。而中国的创新教育起步较晚,目前处于全面推进阶段。
在这个科技与生活相融合的时代,现代化教育成为了教育的改革发展方向。现代化教育要求教育方式现代化、教育内容现代化,即教育内容创新、教育方式创新。教学方式的创新需要根据时代背景的变化而发展,能有效优化教学效果,也有利于对学生的创新教育。比如,将多媒体技术引入教学过程。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可以及时更新教学内容,使其紧随时代步伐;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可以使教学改变传统的以教师讲解为主的传统教育模式,让学生与教师进行及时交流;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自主思考,达到创新教育的目的。
(三)发展创新能力
开发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发展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出社会需要的创新型人才是进行创新教育的最终目的。在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过程,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鼓励独立学习,独立思考,开发学生创新潜力。直接将知识灌输给学生,不如将获得知识的方法教授给学生,鼓励他们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以自己的角度思考问题。在基础教育阶段,教师应该在对学生的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后,适当地鼓励学生独立学习,这是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语文教师要促进学生的独立学习,可以通过将学生带出课堂的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如,在完成教学任务时,领导学生进行课外活动。
第二,把握实践机会,发展学生创新能力。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单纯通过教材对学生进行教育效果十分有限。学生通过实践可以从教师传授的知识中领悟出独特的新信息,既掌握了前人的智慧,又通过实践自我考验,领悟新知识。可以说,中小学教育的本质就是通过师生的共同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因此,教师应把握实践机会,领导、引导学生进行各种实践活动。
(四)训练学生的创新性思维
语文是一门艺术性学科,同时也是一门工具性学科。工具性学科的学习特点是强调工具性的发挥。也就是说,在学习创新教育中的语文时,学生不仅要学习创新型的语言,更要学习创新型思维,不仅会看,还要会用。
相当一部分学生在整个小学阶段的语文学习结束之后语言运用能力还达不到平均水平,只会用一些简单的白话,不会运用教学阶段中学得的知识。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就是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缺乏对教师教授内容的吸收和运用,仅仅在知识层面理解,并没有真正在思维层面进行思考和运用。
由此看来,小学语文创新教育成功与否的评判标准不应局限于学生能否在应试中取得好成绩,也不应局限于学生对问题的理解程度,更应该看重学生对语言的运用是否具有独特性。为此,教师需要有意识的让学生在练习创造性语言时进行创造性思维的练习,这才是小学语文创新教育的成功标准。
三、小结
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创新教育教学时,要充分发掘教材中的创新资源,敢于运用创新型的教学手段,积极开发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才能将小学语文创新教育落到实处。只有这样,中国全面推进创新教育的举措才能更快更好的取得成效。
作者简介:张冬云(1970-),女,籍贯:辽宁鞍山,辽宁省鞍山市胜利小学优秀教师。大学本科,研究方向:创新教育与创新意识;教师的教育素养。
参考文献:
[1]王远雄.浅议小学语文创新教育[J].读书文摘,2016,(13):254-254.
[2]王利.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创新教育[J].教育教学论坛,2014,(33):41-4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