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古老的土家族与全中国最年轻的少数民族自治州紧密结合在一起,延续多年的土家习俗与现代化的元素碰撞在了一起,在整个民族日趋汉化、现代化的路途中,探寻民族背后的传统习俗,以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土家婚俗为例,还原出最古老的土家交亲仪式,挖掘民族背后的文化底蕴。
关键词:土家族;婚俗;交亲;仪式;恩施
中图分类号:G0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30-0097-03
土家是古代巴人的后裔,巴文化也自然是土家文化的主体了,但是土家族由于长期居住在湖南、湖北、重庆、贵州等地,吸收了大量的楚、蜀、汉等其他民族文化,具有较强的多元性,同时由于长期与汉民族混居,土家族在发展的过程中也渐渐地失去了自己的语言与文字,而与汉民族保持一致。1957年,国家正式将土家族确立为一个单一的民族,而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地处武夷山区,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年轻的一个自治州,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制定及实施,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土家族的历史源流以及各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包括对土司遗址的考古发掘,对土司制度、土家舞蹈、土家茶文化、婚俗等等各个方面的研究,交亲仪式作为传统土家婚礼过程中最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现在单独对其进行研究的尚少,通过田野走访以及对地方志的翻阅,力图大致还原出土家交亲仪式的全过程。
一、婚礼流程概述
婚礼当天的仪式首先要从女方出门时说起:“东边一朵紫云开,西边一朵紫云开,两朵紫云一起开,请把闺女扶出闺房来”,①通常情况下,男方会提前看好良辰吉时,并派迎亲队伍去新娘家中接亲,新娘是由其弟弟将自己背上婚车,按传统的习俗来讲,新娘的脚是不能落地的,与迎亲队伍一同前往婚房的还有女方的至亲,即送亲客,交亲仪式也主要是为他们而举行的,具体内容会在后面几个环节中谈及。
迎亲车队到了男方家之后,由新郎将新娘接下车,在新娘进大门之前,总管②就要说:“新娘进大门,代代有传人。”行至堂前,③新人就要行大礼,行大礼之前,新人需要在堂上走三步路,此时总管就要说:“新娘采玉堂,黄金堆齐梁,”然后就开始在堂前行大礼——三拜九叩首,“一拜天地之灵气,三生时上有姻缘,”这叫一叩首;“二拜日夜之精华,万物生长全靠它”,这叫再叩首,“三拜大地与天空,风调雨顺五谷丰”,这叫三叩首;然后是九拜:一拜天地,二拜父母,“水有源,树有根,儿女不忘养有恩,请新郎新娘拜父母”,“一拜父母身体好,寿比南山永不老,”一鞠躬;“二拜父母养有恩,恩重如山记在心,”再鞠躬,“三拜父母生有情,情深似海伴儿行”,这是拜父母;第三个就是夫妻对拜,一拜夫妻恩爱一鞠躬,二拜白头偕老再鞠躬,三拜早生贵子三鞠躬,这就是传统土家族婚礼中的三拜九叩首。
整个拜堂仪式结束之后,接着就要进洞房,④进洞房的时候,总管要喊:“新郎新娘入洞房,儿孙满堂”,然后新郎新娘就去坐床,什么是坐床呢?按土家规矩,就是夫妻双方谁先坐到婚床,以后家里就谁说了算,所以这个时候,新郎新娘就要拼命地去争婚床坐,以确定自己今后在家中的地位,所以又称“争龙床”或“争喜床”,这里值得一提的是,在土家习俗中,婚床是包含了所有亲人对新人的美好祝福,所以除了新郎新娘,一般人是不能去坐这张床的,除非是小男孩,俗称“压床”,意指新人早生贵子,也是一种美好的祝福。
坐床之后,总管就要吩咐伴娘伴郎端一盆水给新人洗手洗脸,在端水洗的时候,总管是需要在一旁说祝福的话语的,一般来讲,有两种说法,一种是“金盆装手圆又圆哪,比装甘露和清泉,新郎新娘洗手又洗脸哪,相亲相爱到百年”,那么第二种就是“圆圆金盆洗了手哪,子子孙孙代代有”,那这就是进洞房的大致流程了,土家习俗中的婚床上要撒满枣子、桂圆、花生、葵花子,主要寓意是“早生贵子”,这与抱亲朋好友的儿子在床上“压床”是一个含义,除此之外,还需要在床上还要撒点百香树树叶,百香树树叶撒在床上之后,就象征着新人能“白头偕老,相亲相爱”。这就是婚礼当天交亲仪式之前的所有流程。
传统的土家族婚礼一般是从婚礼前半个月,即新娘准备哭嫁时开始,要一直持续到婚礼后的第三天回门才算圆满结束,回门是在婚礼后的第三天,新娘带新婚丈夫回娘家探亲,回去的时候新郎要把烟酒、糖饼之类的带回去孝敬岳父岳母,回门当天一般是早去晚归,两人必须回自己家住,不能留在娘家,否则被认为是不祥之兆——二人婚后生活必定矛盾重重,新娘回娘家常住,甚至会导致婚姻破裂,这在土家族传统礼仪中是万万不可犯忌的。回门通常就是整个婚礼过程的结束,也标志着新婚夫妻幸福生活的开始。
二、交亲仪式概述
交亲仪式一般是在午飯后举行,待开席基本闭席或高亲①就餐后,主送亲②会要求交一交亲,这时,总管和支客③就应立即安排。
过去交亲的方式有两种:一种叫关门交亲,一种叫开门交亲,关门交亲,是在新郎、新娘的洞房里举行,开门交亲是在新郎家堂屋举行,并排摆两张大方桌,像坐席一样,分上高下低的规矩入座,首先请送亲客及媒公媒婆④坐上方,新郎的父母及爷爷奶奶坐在下方,旁边依次坐舅舅、舅妈、姑姑、姑父,姐姐、姐夫,哥嫂弟媳⑤等,交亲仪式由总管或支客主持。
交亲仪式开始之后,先由新娘分别给各位敬上一杯茶,同时把所做的喜鞋⑥拿出来送给婆家的长辈,并在新郎父母的指点下,跟着新郎改口称呼亲人,凡是得了茶和鞋的人,在还回杯子的时候,一定要给新娘给茶钱或者喜鞋钱,还要给新郎新娘说几句祝福的话:
爷爷、奶奶在接鞋时就说:公公婆婆,弯腰背驼,眼睛又雾⑦,无鞋■⑧脚,接了孙媳,才有着落,双双新鞋,都很适合,封赠⑨你两,终生快乐。
父母接鞋时说:公公爹婆婆妈,把媳妇接到家,手脚好人人夸,两双鞋都不差,给喜钱封赠下,小两口,幸福家,明年子⑩,添孙娃。
外公、外婆接鞋时说:外公外婆,两双大脚,心胸开阔,严肃活泼,封赠你们,百年好合。 舅舅、舅妈接鞋时说:舅大娘又亲,接个好外甥,手拿针和线,做鞋孝我们,我们封赠你,财发人也兴。
姨妈、姨父接鞋时说:我是姨■{11}姨伯,来到你家做客,侄媳做双鞋子,姨伯姨■穿得,喜钱不多,只给一百。封赠你们,成家立业。
伯伯、伯母接鞋时说:伯伯伯娘,{12}脚板又长,没有鞋穿,出门怕脏,侄媳做鞋,老的沾光,封赠你们,吉祥安康。
叔叔、婶娘接鞋时说:侄儿子和侄媳妇,扯布做鞋多辛苦,我们穿鞋享现福,你们发财又发富。
姑姑、姑父接鞋时说:侄儿接儿媳,我们来道喜,两手空空的,实在不过意,倒收你们鞋,礼性打倒提,{13}封你话千句,千年都吉利。
哥哥、嫂子接鞋时说:兄弟媳妇鞋,双双做得乖,千金也难买,不穿不应该,红包一百块,天天发大财。{14}
新娘把鞋赠完以后,由主送亲和送亲客依次发言讲话,主送亲通常会这样说:“新娘年轻,没有见识,加之在家没有经受过艰苦,对操持家务一概不懂,请新郎父母把新娘当姑娘{15}看待,好好教育”然后叮嘱新娘要听从公婆的话;新郎父母此时也要诚实地表态:“请亲家家人放心,我们一定把新娘当亲生姑娘一样看待”;接着是由新娘表态,表示一定要听从双方父母的话,孝顺老人,尊老爱幼,好好地为人,勤勤恳恳地把家庭的事办得红红火火;仪式的最后,由总管或支客做总结发言。
交亲仪式的目的主要就是双方做个对接,新娘跟着新郎改口,标志着新娘正式成为婆家的一员,新郎是在婚礼前一天去女方家过礼的时候改口的,也可以在交亲的时候改口,有两种改口方式,但最好是在头一天过礼的时候改口,因为在过礼的时候,新娘的爸爸妈妈才在场,说到过礼,这里也要简单提下过礼的基本流程,过礼的时候去女方家的人主要由带宾{16}带队,还有新郎官、媒公媒婆,以及押礼。
头天过大礼的时候一般要有半只猪,有三金六银,有红包钱,还有新娘穿的衣服都要送过去,这个背后的文化内涵就是说,女儿不是一碗米养大的,三亲六戚都付出了艰辛的努力,那么在过礼的时候,男方为了表示对女方父母的一种尊敬,首先是需要送上礼金,礼金的数目不固定,是要根据各自家庭情况来确定的,然后就是三金六银,女方从头到脚的三金六银都要配齐,接着就是女方穿的这些服装,从头到脚都需要准备,接着就是要送上半只猪,然后就是盐茶米豆,面酒等等,这些都是要摆在女方家堂上的喜桌上供奉女方的列祖列宗的,男方要上香、点亮①、磕头,拜女方的父母,那么男方的改口也主要就是在这个时候了;
交亲仪式结束之后,总管就要按照传统的土家习俗这样说:“请高亲②跟姑娘③的爸爸妈妈讲,两个六月,不差饭吃,两个腊月,不缺衣穿,请他们千放心万放心,姑娘放在福碗头的,我们亲啊戚的,长辈啊都一定好好地待这个姑娘;这个亲交完了,我们以后呢,不开亲是两家,开亲就是一家,一家不说两家话,从此就有踩不断的铁板桥,我们要常来常往,现在距离不是问题,金钱不是问题,两家要常来常往,亲戚要走动,讲不完的话,我们以后还要长年累月地讲,那么现在请大家自由活动,请高亲在这里玩三天,这些住宿、娱乐虽然不怎么好呢,但是都已经安排好了”;这个时候,高亲就要说:“我们要走了,大家都忙,你们也忙,我们也忙,回去做个好交代”;一般情况下,男方就不再多挽留了。
高亲走之前,新郎需要给高亲赠送诸如酒、茶叶之类的礼物,在走的时候,要放鞭炮送以表重视,高亲一旦上车之后,就不再说话,他们也一般不回头看,如果他们想让男方留步别送了,就会从车里扔个红包出来,这个时候,男方就要明白高亲是让你别送了,留步即可。
这里值得一提的是,为何高亲上车之后会不回头看呢?在实际走访中,我们了解到,土家风俗中新娘是“嫁出门的女,泼出门的水”,不能动不动就回娘家,更不能回娘家去论婆家是非,所以为了防止这一点,送亲客们就不回头,也不说话,如果一说话,就昭示着以后两家之间闲言碎语多,关系相处不和睦,矛盾重重,这叫“不过话”,也就是不在背地里说小话,这是传统土家婚礼中一个比较独特的地方。
三、交亲仪式背后的土家文化
1.祖先崇拜。前面提到,由于长期与汉族混居,土家族发展至今,基本以及完全汉化,没有什么十分显著的特点,可能仅仅只是一个语言的组织与表达问题,或者是当地一些较小的风俗方面的问题;但是,值得一提的是,土家族传统习俗中,最重要的就是祭祖,无论是任何仪式都万万不能少的。
在婚礼前一天过礼的时候,男方在女方家里应当有三杯敬茶,三杯敬酒,要给女方的列祖列宗磕头的,过礼一般是在女方家的堂屋里举行,堂屋中间供奉的应该是“天地君亲师位”的牌位,新郎磕头祭祖。
按照土家风俗的一个迷信说法,人仙逝以后就变成了灵魂和躯体两部分,躯体是埋在土里面或者是火化的,人的灵魂则分为三处,第一处就在墓地里面,附着在其尸骨上;第二处在天上;第三处就在自己家里供的牌位上,在堂屋里供的牌位就是自己家的列祖列宗,要敬为上。
土家族地区所流行的祖先崇拜可以认为是一种原始宗教,它形成于对生理现象和自然变幻的不理解而产生的神秘与恐惧感,多存在于族民群居时代,人无法脱离自然而生存,群体的行为和意识也是个体的行为和意识,个体只有融入群体之中才有生存的可能,因而神灵崇拜,即祖先崇拜无一例外地表现为群体的一致性,这个时代注定了人们需要出于生存的需要而结成团体。从本质上来讲,祖先崇拜体现了族权的至高无上性。
2.男尊女卑。土家族地区的女孩在出嫁前都要唱哭嫁歌,一般从婚礼的前半个月开始,是新娘在女亲友们的陪同下每夜在其闺房用哭腔演唱的抒情性歌曲,土家族的哭嫁习俗源于远古时期妇女受到了不平等待遇而产生的,在改土归流以后又加重了土家族女性的苦难,尤其是对土家族女性的不公平是哭嫁产生的一个重要根源,我们从深层角度挖掘,哭嫁歌中所体现出来的女性的悲剧命运的根源,它既有历史原因、政治原因、经济原因,也有女性自身主观的悲剧性因素,被认为是土家族女孩由女儿在向媳妇身份转换时借以消除紧张,从而脱离原来的角色,适应新生活的一个过渡。
土家族的女孩从十一二岁开始就要学做鞋,学唱哭嫁歌,做鞋是为了在婚礼当天改口时孝敬婆家亲人,以展示自己贤妻良母的形象,以奠定自己在婆家的地位;而学唱哭嫁歌则是女性对于自身即将脱离父母而为人妻的一种情感宣泄,以现在恩施地区流传较为广泛的哭嫁歌为例,歌词如下:“哎呀,妈呀,青草绿草花;哎呀,妈呀,女儿要出嫁;哎呀,媽呀,养我这么大;哎呀,妈呀,舍不得离开家;哎呀我的妈,女儿要出嫁,叫我,叫我,哪门报答”。
自古女儿都多情,女性与男性比较而言,女性的心理较细腻,感情也相对比较脆弱,出嫁意味着与亲人的分别,自己即将走进另一个陌生的家庭,实现女儿向媳妇的角色转换,不免有诸多难过与不舍。因此,感伤骨肉离别形成了哭嫁歌中贯穿始终的抒情基调,也是哭的出发点。哭嫁歌的主体也是哭父母,主要是感谢父母多年的养育之恩,而自己即将嫁为人妇,不能尽到孝道,内心不免悲伤。这种感情是在特定的情境中女性自然地发自内心,绝不是流于形式的假哭,所以抒发女性自身心理感情的土家族哭嫁歌特别真挚强烈,生动感人,能引起人强烈的共鸣。
哭嫁歌内容十分丰富而且感情真挚,格调优美,形式多样。哭嫁歌不仅表现了新娘浓烈的情感,也展示了土家艺术独特的魅力。注重塑造新的人格,具有质朴的审美价值。土家族哭嫁歌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具有典型意义的出嫁姑娘的艺术形象。歌词虽是信口唱出,但诗意浓厚,排比,反复夸张比喻等手法更是运用得淋漓尽致。
四、结论
交亲仪式作为传统土家族婚俗礼仪中的一个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见证了土家族女性由女儿向媳妇角色的完全转换,见证了两个家庭的结合,用婚礼中总管常说的一句话就叫作:“不开亲是两家,开亲就是一家,一家不说两家话,从此两家就有踩不断的铁板桥,以后生的孩子,如果有一百根头发,有五十根头发是随男方姓,有五十根头发是随女方姓,从此就意味着血缘关系,他们的血缘就将一直延续下去。”交亲仪式作为一种见证延续多年,至今仍旧广泛存在于土家族地区的婚礼中,我想这或许并不仅仅是一种仪式,更是土家族人民的一种文化认同感的具体体现。
关键词:土家族;婚俗;交亲;仪式;恩施
中图分类号:G0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30-0097-03
土家是古代巴人的后裔,巴文化也自然是土家文化的主体了,但是土家族由于长期居住在湖南、湖北、重庆、贵州等地,吸收了大量的楚、蜀、汉等其他民族文化,具有较强的多元性,同时由于长期与汉民族混居,土家族在发展的过程中也渐渐地失去了自己的语言与文字,而与汉民族保持一致。1957年,国家正式将土家族确立为一个单一的民族,而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地处武夷山区,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年轻的一个自治州,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制定及实施,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土家族的历史源流以及各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包括对土司遗址的考古发掘,对土司制度、土家舞蹈、土家茶文化、婚俗等等各个方面的研究,交亲仪式作为传统土家婚礼过程中最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现在单独对其进行研究的尚少,通过田野走访以及对地方志的翻阅,力图大致还原出土家交亲仪式的全过程。
一、婚礼流程概述
婚礼当天的仪式首先要从女方出门时说起:“东边一朵紫云开,西边一朵紫云开,两朵紫云一起开,请把闺女扶出闺房来”,①通常情况下,男方会提前看好良辰吉时,并派迎亲队伍去新娘家中接亲,新娘是由其弟弟将自己背上婚车,按传统的习俗来讲,新娘的脚是不能落地的,与迎亲队伍一同前往婚房的还有女方的至亲,即送亲客,交亲仪式也主要是为他们而举行的,具体内容会在后面几个环节中谈及。
迎亲车队到了男方家之后,由新郎将新娘接下车,在新娘进大门之前,总管②就要说:“新娘进大门,代代有传人。”行至堂前,③新人就要行大礼,行大礼之前,新人需要在堂上走三步路,此时总管就要说:“新娘采玉堂,黄金堆齐梁,”然后就开始在堂前行大礼——三拜九叩首,“一拜天地之灵气,三生时上有姻缘,”这叫一叩首;“二拜日夜之精华,万物生长全靠它”,这叫再叩首,“三拜大地与天空,风调雨顺五谷丰”,这叫三叩首;然后是九拜:一拜天地,二拜父母,“水有源,树有根,儿女不忘养有恩,请新郎新娘拜父母”,“一拜父母身体好,寿比南山永不老,”一鞠躬;“二拜父母养有恩,恩重如山记在心,”再鞠躬,“三拜父母生有情,情深似海伴儿行”,这是拜父母;第三个就是夫妻对拜,一拜夫妻恩爱一鞠躬,二拜白头偕老再鞠躬,三拜早生贵子三鞠躬,这就是传统土家族婚礼中的三拜九叩首。
整个拜堂仪式结束之后,接着就要进洞房,④进洞房的时候,总管要喊:“新郎新娘入洞房,儿孙满堂”,然后新郎新娘就去坐床,什么是坐床呢?按土家规矩,就是夫妻双方谁先坐到婚床,以后家里就谁说了算,所以这个时候,新郎新娘就要拼命地去争婚床坐,以确定自己今后在家中的地位,所以又称“争龙床”或“争喜床”,这里值得一提的是,在土家习俗中,婚床是包含了所有亲人对新人的美好祝福,所以除了新郎新娘,一般人是不能去坐这张床的,除非是小男孩,俗称“压床”,意指新人早生贵子,也是一种美好的祝福。
坐床之后,总管就要吩咐伴娘伴郎端一盆水给新人洗手洗脸,在端水洗的时候,总管是需要在一旁说祝福的话语的,一般来讲,有两种说法,一种是“金盆装手圆又圆哪,比装甘露和清泉,新郎新娘洗手又洗脸哪,相亲相爱到百年”,那么第二种就是“圆圆金盆洗了手哪,子子孙孙代代有”,那这就是进洞房的大致流程了,土家习俗中的婚床上要撒满枣子、桂圆、花生、葵花子,主要寓意是“早生贵子”,这与抱亲朋好友的儿子在床上“压床”是一个含义,除此之外,还需要在床上还要撒点百香树树叶,百香树树叶撒在床上之后,就象征着新人能“白头偕老,相亲相爱”。这就是婚礼当天交亲仪式之前的所有流程。
传统的土家族婚礼一般是从婚礼前半个月,即新娘准备哭嫁时开始,要一直持续到婚礼后的第三天回门才算圆满结束,回门是在婚礼后的第三天,新娘带新婚丈夫回娘家探亲,回去的时候新郎要把烟酒、糖饼之类的带回去孝敬岳父岳母,回门当天一般是早去晚归,两人必须回自己家住,不能留在娘家,否则被认为是不祥之兆——二人婚后生活必定矛盾重重,新娘回娘家常住,甚至会导致婚姻破裂,这在土家族传统礼仪中是万万不可犯忌的。回门通常就是整个婚礼过程的结束,也标志着新婚夫妻幸福生活的开始。
二、交亲仪式概述
交亲仪式一般是在午飯后举行,待开席基本闭席或高亲①就餐后,主送亲②会要求交一交亲,这时,总管和支客③就应立即安排。
过去交亲的方式有两种:一种叫关门交亲,一种叫开门交亲,关门交亲,是在新郎、新娘的洞房里举行,开门交亲是在新郎家堂屋举行,并排摆两张大方桌,像坐席一样,分上高下低的规矩入座,首先请送亲客及媒公媒婆④坐上方,新郎的父母及爷爷奶奶坐在下方,旁边依次坐舅舅、舅妈、姑姑、姑父,姐姐、姐夫,哥嫂弟媳⑤等,交亲仪式由总管或支客主持。
交亲仪式开始之后,先由新娘分别给各位敬上一杯茶,同时把所做的喜鞋⑥拿出来送给婆家的长辈,并在新郎父母的指点下,跟着新郎改口称呼亲人,凡是得了茶和鞋的人,在还回杯子的时候,一定要给新娘给茶钱或者喜鞋钱,还要给新郎新娘说几句祝福的话:
爷爷、奶奶在接鞋时就说:公公婆婆,弯腰背驼,眼睛又雾⑦,无鞋■⑧脚,接了孙媳,才有着落,双双新鞋,都很适合,封赠⑨你两,终生快乐。
父母接鞋时说:公公爹婆婆妈,把媳妇接到家,手脚好人人夸,两双鞋都不差,给喜钱封赠下,小两口,幸福家,明年子⑩,添孙娃。
外公、外婆接鞋时说:外公外婆,两双大脚,心胸开阔,严肃活泼,封赠你们,百年好合。 舅舅、舅妈接鞋时说:舅大娘又亲,接个好外甥,手拿针和线,做鞋孝我们,我们封赠你,财发人也兴。
姨妈、姨父接鞋时说:我是姨■{11}姨伯,来到你家做客,侄媳做双鞋子,姨伯姨■穿得,喜钱不多,只给一百。封赠你们,成家立业。
伯伯、伯母接鞋时说:伯伯伯娘,{12}脚板又长,没有鞋穿,出门怕脏,侄媳做鞋,老的沾光,封赠你们,吉祥安康。
叔叔、婶娘接鞋时说:侄儿子和侄媳妇,扯布做鞋多辛苦,我们穿鞋享现福,你们发财又发富。
姑姑、姑父接鞋时说:侄儿接儿媳,我们来道喜,两手空空的,实在不过意,倒收你们鞋,礼性打倒提,{13}封你话千句,千年都吉利。
哥哥、嫂子接鞋时说:兄弟媳妇鞋,双双做得乖,千金也难买,不穿不应该,红包一百块,天天发大财。{14}
新娘把鞋赠完以后,由主送亲和送亲客依次发言讲话,主送亲通常会这样说:“新娘年轻,没有见识,加之在家没有经受过艰苦,对操持家务一概不懂,请新郎父母把新娘当姑娘{15}看待,好好教育”然后叮嘱新娘要听从公婆的话;新郎父母此时也要诚实地表态:“请亲家家人放心,我们一定把新娘当亲生姑娘一样看待”;接着是由新娘表态,表示一定要听从双方父母的话,孝顺老人,尊老爱幼,好好地为人,勤勤恳恳地把家庭的事办得红红火火;仪式的最后,由总管或支客做总结发言。
交亲仪式的目的主要就是双方做个对接,新娘跟着新郎改口,标志着新娘正式成为婆家的一员,新郎是在婚礼前一天去女方家过礼的时候改口的,也可以在交亲的时候改口,有两种改口方式,但最好是在头一天过礼的时候改口,因为在过礼的时候,新娘的爸爸妈妈才在场,说到过礼,这里也要简单提下过礼的基本流程,过礼的时候去女方家的人主要由带宾{16}带队,还有新郎官、媒公媒婆,以及押礼。
头天过大礼的时候一般要有半只猪,有三金六银,有红包钱,还有新娘穿的衣服都要送过去,这个背后的文化内涵就是说,女儿不是一碗米养大的,三亲六戚都付出了艰辛的努力,那么在过礼的时候,男方为了表示对女方父母的一种尊敬,首先是需要送上礼金,礼金的数目不固定,是要根据各自家庭情况来确定的,然后就是三金六银,女方从头到脚的三金六银都要配齐,接着就是女方穿的这些服装,从头到脚都需要准备,接着就是要送上半只猪,然后就是盐茶米豆,面酒等等,这些都是要摆在女方家堂上的喜桌上供奉女方的列祖列宗的,男方要上香、点亮①、磕头,拜女方的父母,那么男方的改口也主要就是在这个时候了;
交亲仪式结束之后,总管就要按照传统的土家习俗这样说:“请高亲②跟姑娘③的爸爸妈妈讲,两个六月,不差饭吃,两个腊月,不缺衣穿,请他们千放心万放心,姑娘放在福碗头的,我们亲啊戚的,长辈啊都一定好好地待这个姑娘;这个亲交完了,我们以后呢,不开亲是两家,开亲就是一家,一家不说两家话,从此就有踩不断的铁板桥,我们要常来常往,现在距离不是问题,金钱不是问题,两家要常来常往,亲戚要走动,讲不完的话,我们以后还要长年累月地讲,那么现在请大家自由活动,请高亲在这里玩三天,这些住宿、娱乐虽然不怎么好呢,但是都已经安排好了”;这个时候,高亲就要说:“我们要走了,大家都忙,你们也忙,我们也忙,回去做个好交代”;一般情况下,男方就不再多挽留了。
高亲走之前,新郎需要给高亲赠送诸如酒、茶叶之类的礼物,在走的时候,要放鞭炮送以表重视,高亲一旦上车之后,就不再说话,他们也一般不回头看,如果他们想让男方留步别送了,就会从车里扔个红包出来,这个时候,男方就要明白高亲是让你别送了,留步即可。
这里值得一提的是,为何高亲上车之后会不回头看呢?在实际走访中,我们了解到,土家风俗中新娘是“嫁出门的女,泼出门的水”,不能动不动就回娘家,更不能回娘家去论婆家是非,所以为了防止这一点,送亲客们就不回头,也不说话,如果一说话,就昭示着以后两家之间闲言碎语多,关系相处不和睦,矛盾重重,这叫“不过话”,也就是不在背地里说小话,这是传统土家婚礼中一个比较独特的地方。
三、交亲仪式背后的土家文化
1.祖先崇拜。前面提到,由于长期与汉族混居,土家族发展至今,基本以及完全汉化,没有什么十分显著的特点,可能仅仅只是一个语言的组织与表达问题,或者是当地一些较小的风俗方面的问题;但是,值得一提的是,土家族传统习俗中,最重要的就是祭祖,无论是任何仪式都万万不能少的。
在婚礼前一天过礼的时候,男方在女方家里应当有三杯敬茶,三杯敬酒,要给女方的列祖列宗磕头的,过礼一般是在女方家的堂屋里举行,堂屋中间供奉的应该是“天地君亲师位”的牌位,新郎磕头祭祖。
按照土家风俗的一个迷信说法,人仙逝以后就变成了灵魂和躯体两部分,躯体是埋在土里面或者是火化的,人的灵魂则分为三处,第一处就在墓地里面,附着在其尸骨上;第二处在天上;第三处就在自己家里供的牌位上,在堂屋里供的牌位就是自己家的列祖列宗,要敬为上。
土家族地区所流行的祖先崇拜可以认为是一种原始宗教,它形成于对生理现象和自然变幻的不理解而产生的神秘与恐惧感,多存在于族民群居时代,人无法脱离自然而生存,群体的行为和意识也是个体的行为和意识,个体只有融入群体之中才有生存的可能,因而神灵崇拜,即祖先崇拜无一例外地表现为群体的一致性,这个时代注定了人们需要出于生存的需要而结成团体。从本质上来讲,祖先崇拜体现了族权的至高无上性。
2.男尊女卑。土家族地区的女孩在出嫁前都要唱哭嫁歌,一般从婚礼的前半个月开始,是新娘在女亲友们的陪同下每夜在其闺房用哭腔演唱的抒情性歌曲,土家族的哭嫁习俗源于远古时期妇女受到了不平等待遇而产生的,在改土归流以后又加重了土家族女性的苦难,尤其是对土家族女性的不公平是哭嫁产生的一个重要根源,我们从深层角度挖掘,哭嫁歌中所体现出来的女性的悲剧命运的根源,它既有历史原因、政治原因、经济原因,也有女性自身主观的悲剧性因素,被认为是土家族女孩由女儿在向媳妇身份转换时借以消除紧张,从而脱离原来的角色,适应新生活的一个过渡。
土家族的女孩从十一二岁开始就要学做鞋,学唱哭嫁歌,做鞋是为了在婚礼当天改口时孝敬婆家亲人,以展示自己贤妻良母的形象,以奠定自己在婆家的地位;而学唱哭嫁歌则是女性对于自身即将脱离父母而为人妻的一种情感宣泄,以现在恩施地区流传较为广泛的哭嫁歌为例,歌词如下:“哎呀,妈呀,青草绿草花;哎呀,妈呀,女儿要出嫁;哎呀,媽呀,养我这么大;哎呀,妈呀,舍不得离开家;哎呀我的妈,女儿要出嫁,叫我,叫我,哪门报答”。
自古女儿都多情,女性与男性比较而言,女性的心理较细腻,感情也相对比较脆弱,出嫁意味着与亲人的分别,自己即将走进另一个陌生的家庭,实现女儿向媳妇的角色转换,不免有诸多难过与不舍。因此,感伤骨肉离别形成了哭嫁歌中贯穿始终的抒情基调,也是哭的出发点。哭嫁歌的主体也是哭父母,主要是感谢父母多年的养育之恩,而自己即将嫁为人妇,不能尽到孝道,内心不免悲伤。这种感情是在特定的情境中女性自然地发自内心,绝不是流于形式的假哭,所以抒发女性自身心理感情的土家族哭嫁歌特别真挚强烈,生动感人,能引起人强烈的共鸣。
哭嫁歌内容十分丰富而且感情真挚,格调优美,形式多样。哭嫁歌不仅表现了新娘浓烈的情感,也展示了土家艺术独特的魅力。注重塑造新的人格,具有质朴的审美价值。土家族哭嫁歌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具有典型意义的出嫁姑娘的艺术形象。歌词虽是信口唱出,但诗意浓厚,排比,反复夸张比喻等手法更是运用得淋漓尽致。
四、结论
交亲仪式作为传统土家族婚俗礼仪中的一个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见证了土家族女性由女儿向媳妇角色的完全转换,见证了两个家庭的结合,用婚礼中总管常说的一句话就叫作:“不开亲是两家,开亲就是一家,一家不说两家话,从此两家就有踩不断的铁板桥,以后生的孩子,如果有一百根头发,有五十根头发是随男方姓,有五十根头发是随女方姓,从此就意味着血缘关系,他们的血缘就将一直延续下去。”交亲仪式作为一种见证延续多年,至今仍旧广泛存在于土家族地区的婚礼中,我想这或许并不仅仅是一种仪式,更是土家族人民的一种文化认同感的具体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