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心静以养生

来源 :少林与太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rcen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静以养生”和“动以养形”,是我国养生学中最重要的两个基本理念。两者之间历代养生家又都提倡以“静养”为主,并将“养神”尊为首位,将“养形”居于其后,这就是在祖国医学中讲的“养身长寿,养神为先”。这也正如《淮南子·泰族训》中所说:“太上养神,其次养形。神清志平,百节皆宁,养性之本也;肥肌肤,充肠腹,供嗜欲,养性之末也。”
  庄子不但是我国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和哲学家,他还是著名的养生家。他在内篇的《养生主》和外篇的《刻意》、《达生》等篇中,都有大量有关养生内容的专论。此外,庄子还是明确论述“静以养神”观点的早期代表人物。他在《刻意》中说:“平易恬淡,则忧患不能入,邪气不能袭,故其德全而神不亏……故曰:纯粹而不杂,静一而不变,淡而无为,动而以天行,此养神之道也……纯素之道,唯神是守,守而勿失,与神为一……纯也者,谓其不亏神也。”庄子不但反复强调养神必须要达到恬淡虚无的宁静自然状态,并将保持纯朴单一的守静作为养神的重要原则。
  为了更形象地表达“静”与“神”的密切关系,庄子还有一个著名的精彩比喻。他说:“水静犹明,而况精神。”意思是讲,湖水在平静的时候就像一面镜子,能够清晰地映照山川人物及花鸟走兽;但只要有一点风的扰动,水面便什么也照不见了。湖水如此,人的精神就更不用说了。古圣贤曰:“心安则静,心乱则躁。”人的心只有静了才能神情安宁,反之则心神不定、思绪杂乱。我们的心态一旦失去了平静,就易怒烦躁伤神。《黄帝内经》有“得神者昌,失神者亡”,是说神的存在标志着人体的昌盛,神的消失则说明人体的死亡,神与人体的生死、盛衰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因此古人说:“静则寿,躁者夭。”
  《黄帝内经》云:“静则生化气,动则疴疾起。”《素问·上古天真论》曰:“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金代著名医学家刘河间说:“心乱则百病生,心静则万病悉去。”明代养生家王绮石也讲:“养生家当以养心为先,心不病则神不病,神不病则人自宁。”传统医学认为,人体的各脏腑器官都由“神”统帅,而“神”喜静,故养静可藏神,心静则神安,神安则气血旺盛。真气无伤,自然免疫力就强,有利于防病抗衰、延年益寿。如果心神常常处于不宁的躁动状态,神就会耗损伤及精气。神不内守、乱而不定,必然扰乱脏腑、招致疾病、促人衰老。所以说养神之道贵在一个“静”字。这正如清代养生家曹庭栋所言:“养静为摄生首务。”
  “静以养神”,也是预防疾病的关键。现代医学研究表明情绪与健康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一个人能否健康长寿,是由生理、心理等多种因素决定的。人的生理变化可以影响人的心理活动,人的心理活动也可引起相应的生理变化。从心理医学角度讲,一个性格随和、善于利导思维并常保持乐观情绪的人,能经常不断地使身体分泌出各种有益健康的激素,并可将各脏器等都调整到最佳状态。“静养”时,由于神经等系统都处于松弛的状态,故呼吸、心率、血压、体温均会相应降低,这种低代谢的生理反应自然对生命的延长有利。
  “清静养神,以静制躁”,是强身健体、对抗衰老的一大法宝。三国时期的诸葛亮说:“君子之行,静以养身。”西汉学者刘安也讲:“静而日充者以壮,躁而日耗者以老。”要做到守静以致养神,首先要“少思省虑”。祖国医学认为:少思则神和,过虑则神伤。《养生谚语》曰:“人之致思发虑,致一思,出一神,注一念,出一神……神愈分,精愈竭,神愈少。”唐代名医孙思邈云:“怒甚偏伤气,思多太损神。”再就是平时要有好心情和乐观的情绪。彭祖是古代传说中的老寿星,他告诫我们说:“积忧不已则魂神伤矣,愤怒不已则魂神散也。喜怒过多,神不归室,憎爱无定,神不守形。汲汲而欲,神则烦,切切所思,神则败。”《内经》云:“和喜怒,养心神。”“清静养神”就是要保持生理和心理的平衡。
  经常欣赏音乐、读书吟诗、练习书法、交友揽胜、种花垂钓等都是静养的主要内容,都可起到陶冶情操、怡养心神的作用。垂钓最能体现静养的理念。垂钓需要环境安宁、心情平静,故有“湖边垂钓胜药补,养心养性病邪除”之说。
其他文献
一、初月行功法  【秘谱】  初揉之时,择少年童子数人,更番揉之。一取力小,揉推不重;一取少年血气壮盛。  揉时解襟仰卧,心下脐上,适当其中,按以一掌,自右向左,推而揉之。徐徐往来,匀匀勿乱,掌勿离皮,亦勿游动,是为合法。  当揉之时,冥心内观,守中存想,勿忘勿逐,意不它驰,则神悉皆附注一掌之下,是为真正火候。若守中纯熟,推揉匀静,正揉之际,意不它往,竟能熟睡,更为得法,胜于醒守也。  如此行特约
期刊
当今习太极拳者甚众,多数人只得其形,未得其神。有的人练的是养生架,却幻想得到技击真功夫,结果功夫没少下,到头来只能是皓首嗟叹一场空。  笔者总结几十年修炼太极拳之经验,悟出了一套太极拳快速入门之练法,具体概括为三点,即架子大、重技击、求内劲。习者按此法练拳,长功夫快、实战性强、成功率高,只要肯下苦功,就能用最短的时间掌握太极拳真谛,把太极拳练成科学拳、明白拳、适用拳,并能学以致用。  一、架子大 
期刊
各门各派太极拳均包含有■、捋、挤、按、采、■、肘、靠八大手法。这些手法不但是构成套路的主要方法,而且是太极推手与技击的重要内容。八法中前四法为正法,合称正四法或正四手;后四法为奇法,合称四偶法或四偶手。太极拳以正四手为主,四偶手为辅。为了突出正四法的主导作用,先师们将其完整地编排在“揽雀尾”一式中。此式包括有左臂或右臂的■出、两手的下捋、两掌的前挤、两掌的按出。  八法中首推■法。从动作的特点看,
期刊
岭南洪拳,即洪家拳,是广东传统武术五大名拳之一,港澳台地区和海外侨胞又多称之为洪家拳。与北少林大小洪拳、大鸿拳和洪门会的拳术不同的是,岭南洪拳传自洪熙官。洪熙官,清朝康熙年间生于福建漳州,幼习少林拳术,是南少林俗家弟子。  洪熙官习武的经历,传世的武术著作多有记载,如姜侠魂在《少林拳术图说弁言》中记载:“时熙官为少林派中后起之秀,因复仇心切发奋再入少林寺,学艺三年,离少林偶遇铁头僧,为所击败。三入
期刊
白雪师徒、吕无双、凌玉凤、三江渔婆和毛进升日夜兼程赶到龙湖集望湖楼,又急急赶到庐山。  白雪一行信步来到大林寺旁的桃林。山下桃花已谢,这里的桃林却花满枝头,争芳斗艳,香气四溢,堪称庐山一奇。  桃林深处一处房舍,一个头梳双髻、面如桃花的少女站在门外,看见白雪一行迎了上来,对白雪说:“白大侠,不认识我啦,我是迎春呀。我家小姐说这几天有贵客来,原来是你们呀!”   白雪想起来了,她是黄云裳的侍女。此时
期刊
由于诸多原因,现在很多太极拳爱好者只知道杨式太极拳有慢练的传统拳架,不知道它还有快练的传统拳架,“慢”好像成了杨式太极拳的代名词,以至忽视了其慢的实质和快的一面,甚至有人认为如果把太极拳练快了就不是太极拳了,根本否定了快的重要性,盲目为了“慢”而慢练。殊不知慢是为了给快打基础,慢是练功的手段方法而不是目的。拳谚云:“慢如抽丝,疾如电挚。”只有慢练,才能细心对照自己的动作是否合乎太极拳的要领要求,精
期刊
1放平心态  推手练功,不可争胜负、不可论输赢。切磋研究,旨在求理求法,互相取长补短。推手练功,放平心态为首要。  2放下架子  不可心高气傲,小觑他人;不可自诩了得,藐视同道。应虚怀若谷,放下架子,平等待友。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以求自己有所进步,不断提高。  3放下面子  推手练功,虽不争胜负、不计输赢,然“懂劲”有高低之分,技艺有巧妙之别。若艺不如人,务须心态良好,放下面子,视能者为师,虚心向
期刊
太极拳的功夫是走轻灵虚无、稳静松软的劲,其他拳门多是讲神气活现、刚柔相济的劲;太极拳是神意内敛,外家拳是精神外露,内外功之区别也就在此。  “刚柔相济”并不是说不对,而是要看怎么一个刚柔相济法。太极拳之刚柔相济是说在技击中有忽刚忽柔,要轻则百无所有,要重则无坚不摧,这是虚实变化、刚柔轻重互化的意思。  吾辈练拳,以全心全意去想松尚不能将身势松得干净。如在练功时心中先存着一个刚柔相济的思想,哪还能将
期刊
一、绳镖之构造  绳镖之形式不止一种,有三棱形者,有圆筒形者,有五棱、七棱者,皆随练习者之意而定。  但无论其属于何种形式,功用固完全相同,无干于形式。兹特就最普通之三棱镖言之。  镖纯钢铸成,长五寸至七寸,重约九两。镖身为三棱形,头尖尾广,尾端正圆,有一铁环扣其端,以绵软之坚绳系其环,绳长约二丈至三丈。另备一竹管穿于绳上,竹管粗约盈握,长约四寸。绳镖之全部其形如此。  平时将镖绳拗折为四,竹管、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