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期刊发13篇笔谈文章,从理念、制度、技术等层面对教育考试“十四五”发展提出建议.钟秉林提出加强系统观念,从制度设计、观念转变、资源投入、配套改革等层面统筹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刘海峰提出完善高考科目改革,确保教育考试改革公平与科学,要发扬科研先行,引领教育考试走向新阶段,加快推进我国教育考试现代化进程.辛涛指出教育评价改革是促进育人方式变革的关键因素,要从评价目标、评价内容、评价过程、评价结果等方面发挥评价的导向作用,树立以立德树人为核心的教育质量关,克服单一评价指标,强化综合素质评价,充分挖掘和利用考试数据背后的意义和价值,建立“评价-反馈-改进”育人体系.马陆亭提出加强考试对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思维能力提升的引导,弱化高考筛选功能,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特点进入不同类别的高校学习.包雷提出为引导有效学习、抑制应试教育,高考考试内容应在广度上扩展、在深度上延伸,引导学生根据自身需要设计考试方案和学习计划,变“为了考试的无效学习”为“有效的知识和能力培养”.黄腾蛟提出推进高考综合改革向纵深发展,要进一步完善“两依据、一参考”多元录取机制,通过建立考试标准、制定专门的考试法,推动教育考试治理现代化,利用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全面推进教育考试智能化建设.郑方贤提出以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为契机,教育考试机构应在工作内容、队伍建设、专业服务等方面全面提升能力和水平.侯杰泰以香港地区采用校本评核成绩计入高考成绩的经验及争论,指出该方法并不适合于强调考试成绩的中国高考,为解决高考“独木桥”问题,政府和社会要创造更多的专业或职业途径供学生选择.孙昌华以美国ACT公司开发的综合素质评价框架为例,指出综合素质评价作为中国现阶段高考综合改革的重要内容,应从国家层面制定统一的被公众接受和理解的评价标准.刘红云和袁建林指出应把复杂技能测评作为教育考试未来发展的重心,提升教育考试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以适应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这一教育目标的实现.罗冠中指出中国教育考试的当务之急是探索如何正确地应用教育与心理学理论,以及在此基础上发展的测量技术与工具,同时发展彰显中国特色的测量理论、技术与工具.黄荣怀提出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学生评价应成为“十四五”时期促进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为此应加强智能化教育测评体系的构建.吴晓如提出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考试评价已取得一些进展,人工智能赋能德智体美劳全面评价可以作为“十四五”期间教育考试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