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刘邓大军的一个兵

来源 :文史博览·文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esky5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决定新中国前途和命运的三年解放战争中,神州大地驰骋着一支部队。他们以简陋的装备,面对着美国机械化装备的数百万国民党军却战无不胜,攻无不克。这就是刘伯承、邓小平率领的中原野战军,老百姓亲切地称其为刘邓大军。
  我叫芦凯,原河南郾城县召陵乡大周村人,当年,我就是中原野战军二纵四旅十二团一营的一名战士。如今我已是耄耋之年,但在刘邓大军中的那些日子仍历历在目。
  抢渡黄河
  兵家素有“得中原者得天下”的说法。1947年,解放战争由防御转入反攻后,必须迅速越过黄河,争得中原。然而蒋介石把黄河当成了阻碍人民解放军胜利前进的“天险”。国民党除以重兵把守、炮火封锁、飞机轰炸外,还人为扩大黄泛区面积,企图阻止我军抢渡黄河。
  解放区的广大民众在各级党委的领导下,掀起了支援解放军渡河的热潮。他们组织5万民兵参工参战,训练水手和船工,发动沿河群众修造了120余只木船,可供近万人渡河。
  刘、邓首长亲临防线,对预定渡河地区的地形、敌情等做了周密调查后,决定于6月30日,首先在鲁西南张科镇到临淄300里地段上突破敌人黄河防线,迅速捕歼黄河防守之敌。
  6月30日夜12时整,在刘、邓首长的亲自指挥下,渡河部队的大炮以摧枯拉朽之势呼啸射向南岸之敌,黄河对岸顿时成了一片火海。渡河的帆船载着解放军战士向南岸疾驶。国民党守敌拼命挣扎,他们同样用密集的炮火阻挡前进的帆船……
  就在帆船激流猛进中,一颗重机枪子弹“嗖”地穿透了我所在帆船吃水下位的木板,木船霎时面临下沉的危险。我急忙脱下衣服,冒着雨点般的子弹,使尽全身力气紧按住洞孔。一分钟、两分钟、十分钟、半个小时,汗水流进我眼里也顾不上擦一下,终于保护着帆船安全驶向对岸。
  血战羊山集
  险渡黄河后,迎接我们的是更加艰巨的战斗——羊山集之战。
  我军在抢渡黄河之后人困马乏、饥饿疲惫、缺少弹药,面临的是国民党十倍兵力的疯狂反扑,羊山守敌横拦了南下的去路。羊山山如其名,就像一只弓腰趴在山头的羊,羊腰是主峰。山虽不太高,但敌人居高临下,并依托着日军遗留下来的大量钢筋水泥工事,易守难攻。打了10多天,我军伤亡惨重。
  在战地动员会上,二纵陈锡联司令员坚定地说:“现在我们决定先攻羊山,再打羊山集。只要羊山攻下,羊山集的敌人就无法存在。所以说,能不能打下羊山是决定这场战役胜败的关键。”
  在动员大会现场,我带头把自己在部队这几年的积蓄交给组织作为党费,准备为党献身。这一行动得到全场的热烈响应,大家的“决心书”一沓一沓送到了部队首长手中,官兵激战的情绪非常高昂。
  半夜时分,几声山摇地动的巨响后,羊山升起了第一股烟柱,几十门大炮、小炮一起向羊山轰来,烟雾升腾,泥土飞溅。紧接着一场激烈的白刃战、肉搏战打响了,战士们个个像猛虎一样冲向敌群。也许是被我们无畏无惧奋勇拼杀的士气所震慑,一番厮杀后,国民党兵败如山倒。战士们很快骑在了羊背上。我军攻占了羊山集,全歼了国民党第66师,师长宋瑞珂和他的部属旅长、团长等统统当了俘虏。
  大别山遇险
  在夺得羊山集战役胜利后,我随部队经历20多天的急行军,一路突破国民党前堵后追,越过沙河、涡河、洪河、汝河、淮河等一道又一道障碍,挺进了大别山。
  大别山雄立于鄂、豫、皖三省交界处,军事上易守难攻,是驾驭长江天险的重要平台。刘邓大军挺进了大别山,等于一把利剑直插蒋介石的心脏。
  我军进入大别山后,首先遇到的问题,就是既要开辟根据地,又要应付和牵制打击敌人。刘、邓首长创造性地运用了毛主席“分兵以发动群众,集中以应付敌人”的原则应用兵力。但在当时,我军条件相当困难,没有电台,没有电话,部队联系、首长命令,全靠通信员的两条腿跑。我就在大别山上为联络部队、传达首长指示跑腿送信。
  有一次经历特别惊险:当时我所要找的部队已经转移,为完成任务我极力寻找,途中被敌人侦察兵发现,遭遇围追。面对敌兵的吆喝,我把通知塞进嘴里,随时准备嚼烂,利用树木和弯道遮身,躲开了敌人乱射的子弹,安全回到部队,保全了部队秘密。
  大别山根据地建立后,蒋介石乱了阵脚,他匆忙在南京召开“大别山作战检讨会议”及湘、鄂、皖、豫、赣、苏六省“绥靖会议”,决定成立“国防部九江指挥所”,由白崇禧任总指挥,妄图以所谓的“总力战”摧毁我大别山革命根据地,与我争夺中原。
  党中央、毛主席对大别山面临的形势十分重视并做出重要指示,刘、邓首长坚决执行了毛主席的指示,决定将大别山的主力部队一分为二,刘伯承司令员转入外线指挥,邓小平政委带三个纵队坚持大别山内线斗争。
  为了支持艰苦的外线斗争,我们部队甩掉衣被、背包等轻装,日夜兼程,走出大别山。记得当时从大别山到南阳,一天一夜步行180里路,围歼了正要钳制我华野部队的国民党青年军全部,缴获大批武器弹药等军需物资,支援了大别山根据地的巩固和发展。
  淮海战役舍身保护首长
  1948年11月6日打响的淮海战役,是继辽沈、平津战役之后第三大关键性战役。蒋介石在这次战役中使出了浑身解数。他5次下令,让当时有少将军衔的化学兵司司长汪逢栗给部队配置化学武器。汪逢栗乘直升机在淮海战区转了一圈,发现当地众多群众投身淮海战役,深感国民党大势已去,民心丧失,而共产党则是人心所向。良知使他猛然惊醒,如果听从蒋介石的命令向人民使用化学武器,将是对人类、对历史的犯罪……于是,他5次拒绝执行蒋介石的指令。后来有报道称《解放军与化武擦肩而过》,讲的就是这个事情。
  蒋介石又以“舍车保帅”的手法,调集其精锐部队云集淮海。其中对郾城、漯河骚扰最大的国民党整编18军11师就是在开往淮海战场的途中被我军全歼的。
  当战役进入关键时期,部队首长要坚守在阵地上。面对炮如林、兵如山的激烈战斗,我暗暗下定决心,到了关键时刻,宁肯牺牲自己,也要保护好指挥官的安全。记得那天硝烟弥漫,我陪同第二野战军10军副参谋长赵晓舟在战地工事上巡查,忽闻身边有“嘶”的一声,头顶如巨石坠落,说时迟,那时快,我飞身扑倒在赵副参谋长身上,一颗巨型炸弹“轰”地落下,弹片如落叶在身上飞过,我的手臂被划破。我顾不上鲜血淋漓,急忙去查看赵副参谋长的情况,发现其安全无恙后才稍稍放下心来。
  事也有巧,我成功护卫的赵晓舟副参谋长正是我的老乡,河南郾城东大街人。他在1955年被授予海军大校军衔,1961年晋升为海军少将,并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荣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2007年他在病危中还念念不忘郾城老家人民,不忘淮海战役中舍命保护他的警卫员,并留下遗言让我赴京参加他的追悼会。
  在刘邓大军中的那段日子,我先后立过4次功,成为全团模范党员,这成为我一生难忘的珍贵回忆。
其他文献
20世纪60年代,我在湖南攸县工作,当时的县领导以工农干部为主,文化水平都不高,办公室的文秘人员属公用,并未分工为某某领导的专职秘书。除重要会议主题报告需要秘书写稿外,一般性讲话,根本不用秘书操劳,也不印刷,与会人员都有做笔记的习惯。  县委书记朱洪富,是个典型的工农干部。思路敏捷,工作能力强,就是没文化。他的笔记本,只有自己看得懂。代号多,白字多,比如鸾山的“鸾”,酃县的“酃”,代号就是一个“○
据新华社13日讯 东京消息:日本岸信介内阁今天正式成立了历届内阁未能组成的“宪法调查会”,准备修改日本的现行宪法。  岸信介内阁企图修改宪法的主要目的是想消除限制日本大规模撤军的法律障碍,并且要进一步限制现行宪法上规定的微不足道的民主权利。  日本社会党拒绝参加这个机构,并且在今天发表声明,要求岸信介内阁立即废除这个调查会。社会党指出,岸信介内阁成立这个“宪法调查会”,是要把日本变成美国原子战略体
许德珩,1890年生于江西九江。早年加入同盟会, 1919年参加五四运动,是著名青年学生领袖之一。新中国成立后,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政协副主席、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会主席等职。1990年2月病逝,享年100岁。  许德珩学贯中西,精通英、法两种语言,国内最早的《社会学方法论》一书,就是他译的。他曾两度当兵,并出任过黄埔军校的政治教官,可谓“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这样的经历,少有人为。 
日本投降前夕,美國驻亚洲部队称:1938年,日本初步攻势结束时,中国军队共有400万军队,在此后的6年中,中国政府每年征兵150万人。到1944年,部队花名册至少应该有1200万人,但实际上只剩下了400万人,那么,另外800万人到什么地方去了呢?  1.伤亡。大约有100万国军战死和受伤。中国军队的战斗力与日军相差悬殊,伤亡人数远大于日军。  2.投降。因为艰苦、怕死和信仰的原因,有成千上万的国
清人钱泳《履园丛话》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学政胡希吕拘泥于朱熹“微,无也”的解释,视“微须”为没有胡须。这可苦了一班稍微有些胡须的考生了:按学政大人的理解,自己应该是没有胡须的人。如此这般,不被学政大人当成替考者驱之考场门外才怪呢!书中记载说,一个名叫沈廷辉的江苏常熟生员就因此吃了哑巴亏。后来,一个维权意识强的考生据理力争:《论语》上说“孔子微服而过宋”,照你说,“微”就是“无”,敢情孔老夫子是裸体
众所周知,“恭”是个褒义词,那么,怎么把含有恭敬之意的“恭”字与具有入厕如厕之意的“出恭”一词扯到一起呢?这要从明代的科举考试说起。  明朝盛行的科举考试,除了监考是朝中的大臣外,光从皇帝亲自巡视考场这项看,它的意义就非同寻常,重视程度可想而知。  由于考试时间过长,考生需要方便的事在所难免。为了便于管理,考场设置了“出恭入敬牌”。凡需要出去方便者,要申请此牌,托于胸前,到指定地點去解决,速战速决
汉代,四川人把母亲称为“姐”。许慎在《说文》中说:“姐本蜀人呼母之称。”所谓的“蜀人”,指的就是四川人,许慎的意思是说,“姐”是四川人对母亲的称呼。同一时期,江淮一带是把母亲称为“社”的。《淮南子·说山篇》中记载:“东家母死,其子哭之不衰。西家子见之,归谓其母曰:‘社何爱,速死,吾必悲哭社。’”意思是说,东家的母亲去世了,她的儿子哭泣不止,西家的孩子见了,回去对自己的母亲说:“社有什么可留恋的,快
“坦率”一词在古代有两个意思,一是褒义词,坦白直率,一是贬义词,粗疏粗心。然而在唐德宗时期,这个“坦率”又被赋予了更丰富的意义。  唐德宗喜欢在京城内微服出行,夏日的一天来到西明寺。当时学子宋济在寺院度夏攻读。唐德宗进来时,他正戴着布头巾坐在窗下抄书。唐德宗对他说:“请给我一碗茶。”宋济不知道来者是皇上,说:“壶里有开水,这杯里的茶水是旧的,你泼了再自己倒。”唐德宗又问:“你在忙什么?”并问他姓名
20世纪30年代的西班牙如同一个精神分裂的人,政坛呈两极对立的局面——左翼与右翼针锋相对。左翼偏向公有制,右翼偏向私有制;左翼较能容忍地区自治,右翼要求“统一西班牙”;天主教是左翼摒弃的对象,却是右翼生命的一部分。这个现状亦分裂了民众,社会各阶层矛盾尖锐。  1936年2月,由社会党共和联盟、劳工联合总会、西班牙共产党等左翼政党组成的人民阵线,取得国会选举的胜利,成立了联合政府。新政府一上台就推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