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旱到水 调整种植结构
走进辽河垦区福宁分场,成片的稻田一望无际,有如滚滚绿浪。“以往的福宁分场都是以种植水田为主,直到1999年,由于水库无水从而逼迫农民改变种植模式,慢慢向种植玉米等旱田发展,后来发现种植水田比种植旱田每公顷地多收入1万元,恢复水田工作迫在眉睫。”福宁分场党委副书记祝喜团告诉记者。
刚开始动员的时候,许多困难迎面而来,大多数农民因为多年种植旱田已成习惯而不愿意改变种植模式,于是分场领导三番五次到农户家做工作,经过耐心动员,5村村民陈玉光开始尝试种植水稻,从原先的不到2公顷到现如今独自承包了10多公顷水田。目前,该村已全部恢复水田,带来的经济收入比旱田多出了150万元。
春季汛期来临时,水位增高,沟渠因为年久失修而堵塞,为了减少村民的损失,福宁分场迅速成立了防汛抗旱指挥部,组织全场农民进行了平地、修渠、清淤等前期工作,先后动用勾机清理上水沟6000延长米,人工清渠600米,主水渠下涵管50余根,各分水渠下上水小涵管200余节。
因地制宜 引进芦苇水稻
福宁分场耕地面积1337公顷,至今已恢复460公顷水田,农民们在收获喜悦的同时,新的问题也随之而来。5村村民刘宝新通过土地流转后得到连片的8公顷土地,由于地势低洼,种植旱田时收获很不理想,而且因为常年积水,也不适合种植常规水稻,一度成为了让刘宝新头疼的难题。
基于这样的情况,分场党委书记、场长都业龙前往各地多方考察了解,听说芦苇水稻能够解决这一难题时立马带头大胆尝试。刘宝新持着将信将疑的态度买来100斤稻种培育成秧苗,并雇来了20人用了3天的时间帮忙插秧。就这样,福宁分场开始了引进尝试种植芦苇水稻之路。
“8公顷”,面对这样的数字,刘宝新除了忐忑之外,还是一如既往地精心管理着这些“刚进家门”的水稻。让刘宝新喜出望外的是,低洼地里长出来的芦苇水稻秸秆粗硬抗倒伏,抗病性强,不但解决了低洼地势的先天不足,还大大提高了产量,刘宝新预计今年芦苇水稻每公顷产量将在2.2万到2.4万斤之间。
立足科学 发展有机大米
一直以来,福宁分场立足科学,科教兴农,每年都不定期组织科技培训,先后邀请国家级农业专家王秀艳、省农科院专家李权、市水稻专家李文等前来为农民讲授相关种植技术,以提高大家科学种田的意识和能力。
福宁分场并不满足现状,大力朝向绿色产业进军,多次拜访相关单位,联系科技人员进行学习请教,聘请了农业教师,并通过多种途径引进了有机水稻,同时协调区相关部门配备多项措施,从而为有机水稻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以前每公顷收入在2万元左右,现在保底也有8万元。”九村村民张凤新从2012年开始试种了4公顷有机水稻,几倍的经济效益让他在当地率先尝到了甜头。现在张凤新种植的有机水稻已发展到10公顷,还注册了东北“步蹬花”有机大米商标,每斤可卖到20元,其中70%主要销往浙江温州等地。
走进辽河垦区福宁分场,成片的稻田一望无际,有如滚滚绿浪。“以往的福宁分场都是以种植水田为主,直到1999年,由于水库无水从而逼迫农民改变种植模式,慢慢向种植玉米等旱田发展,后来发现种植水田比种植旱田每公顷地多收入1万元,恢复水田工作迫在眉睫。”福宁分场党委副书记祝喜团告诉记者。
刚开始动员的时候,许多困难迎面而来,大多数农民因为多年种植旱田已成习惯而不愿意改变种植模式,于是分场领导三番五次到农户家做工作,经过耐心动员,5村村民陈玉光开始尝试种植水稻,从原先的不到2公顷到现如今独自承包了10多公顷水田。目前,该村已全部恢复水田,带来的经济收入比旱田多出了150万元。
春季汛期来临时,水位增高,沟渠因为年久失修而堵塞,为了减少村民的损失,福宁分场迅速成立了防汛抗旱指挥部,组织全场农民进行了平地、修渠、清淤等前期工作,先后动用勾机清理上水沟6000延长米,人工清渠600米,主水渠下涵管50余根,各分水渠下上水小涵管200余节。
因地制宜 引进芦苇水稻
福宁分场耕地面积1337公顷,至今已恢复460公顷水田,农民们在收获喜悦的同时,新的问题也随之而来。5村村民刘宝新通过土地流转后得到连片的8公顷土地,由于地势低洼,种植旱田时收获很不理想,而且因为常年积水,也不适合种植常规水稻,一度成为了让刘宝新头疼的难题。
基于这样的情况,分场党委书记、场长都业龙前往各地多方考察了解,听说芦苇水稻能够解决这一难题时立马带头大胆尝试。刘宝新持着将信将疑的态度买来100斤稻种培育成秧苗,并雇来了20人用了3天的时间帮忙插秧。就这样,福宁分场开始了引进尝试种植芦苇水稻之路。
“8公顷”,面对这样的数字,刘宝新除了忐忑之外,还是一如既往地精心管理着这些“刚进家门”的水稻。让刘宝新喜出望外的是,低洼地里长出来的芦苇水稻秸秆粗硬抗倒伏,抗病性强,不但解决了低洼地势的先天不足,还大大提高了产量,刘宝新预计今年芦苇水稻每公顷产量将在2.2万到2.4万斤之间。
立足科学 发展有机大米
一直以来,福宁分场立足科学,科教兴农,每年都不定期组织科技培训,先后邀请国家级农业专家王秀艳、省农科院专家李权、市水稻专家李文等前来为农民讲授相关种植技术,以提高大家科学种田的意识和能力。
福宁分场并不满足现状,大力朝向绿色产业进军,多次拜访相关单位,联系科技人员进行学习请教,聘请了农业教师,并通过多种途径引进了有机水稻,同时协调区相关部门配备多项措施,从而为有机水稻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以前每公顷收入在2万元左右,现在保底也有8万元。”九村村民张凤新从2012年开始试种了4公顷有机水稻,几倍的经济效益让他在当地率先尝到了甜头。现在张凤新种植的有机水稻已发展到10公顷,还注册了东北“步蹬花”有机大米商标,每斤可卖到20元,其中70%主要销往浙江温州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