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中国建立之初,全中国橡胶零星种植面积不过4.2万亩,年产干胶仅200吨左右,远远不能满足需要,著名的“铁幕论”划分了东西两大阵营,整个社会主义阵营基本没有属于自己的橡胶资源,西方国家一直试图对新中国急需的橡胶等战略物资进行钳制封锁,为了打破国际敌对势力的经济封锁,保证国防及其他工业建设的迫切需要,中央作出建立橡胶基地的战略决策,自力更生发展橡胶事业。于是,年轻的共和国的热血儿女怀着报效祖国的赤诚之心,在云南边陲的苍莽荒原谱写了艰苦卓绝的屯垦戍边创业史。转业官兵、科技人员、归侨侨眷、湖南支边青壮年、知识青年,二十多个民族、数十万人参与了这一伟大事业的开创和建设。在技术、人才、资金严重匮乏,环境、条件、生存十分艰苦的磨难下,云南农垦应运而生。现在,云南农垦建成了世界上最优质的橡胶园,是中国主要的生产橡胶的地区之一。
2011年5月,《国务院关于支持云南省加快建设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的意见》第36条特别指出:“加快农垦企业改革发展。统筹农垦与地方协调发展,把农垦企业从业人员的社会保障纳入属地管理,国家在资金上给予补助。……鼓励云南农垦企业整合以天然橡胶为主的优势产业,培育橡胶龙头企业集团。”在一系列政策的支持下,拥有60年丰富种植胶经验和拥有产供销研一流专业人才队伍的云南农垦集团,卸下重担、掉转船头,突出主业、轻装上阵,改变了过去“亦政亦企、亦城亦乡、亦工亦农”的状态,形成了以橡胶产业为主导产业的新格局,一个全新的云南农垦集团正扬帆起航。
屯垦戍边 历史闪耀光芒
云南农垦发展的历史,是一部艰苦卓绝的创业史、热作科技的发展史、国有企业的成长史、民族团结的进步史。
60年来,一代又一代云南农垦人亲身实践了“艰苦奋斗、勇于开拓、乐于奉献、顾全大局”的中国农垦精神,在维护边疆稳定、加强民族团结,促进边疆经济发展的同时,以百折不挠的勇气和毅力,以执著开拓的拼搏和探索,依靠科学技术进步和不断深化改革,突破世界天然橡胶种植“禁区”,进行橡胶树北移探索和实践,在自然条件先天不足,物质基础后天不足的恶劣条件下,创造了热带北缘高海拔非传统植胶区大面积植胶成功和单位面积产量世界领先的“双重奇迹”。自1994年起,云南垦区天然橡胶实现大面积高产稳产,平均亩产超过120公斤,建成了我国最好的天然橡胶种植和生产基地,为我国经济建设提供了大量优质天然橡胶。
在农垦的示范扶持带动下,目前,全省植胶面积已经达到730万亩,干胶产量30多万吨,橡胶产值近百亿元,奠定了公司﹢基地﹢农户的牢固基础,云南天然橡胶产业日益成为保障国家干胶供应、维护国家经济安全、满足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群众致富期待、惠及千百万人的支柱产业,云南农垦作为全省天然橡胶种植、加工、销售、研发一体化的行业龙头企业,格局底定,已经成为新世纪国家农业“南胶北豆”战略的重要支撑。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极大关心和支持下,在云南省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经过60年艰苦奋斗,艰辛开拓,云南垦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在滇南、滇西南边疆的7个地州,28个县(市)内建立了39个国营农场,开垦面积196万亩,从业人员30万人,在发展橡胶的同时还发展了茶叶、咖啡、热带水果、甘蔗等热区经济作物和粮食作物。形成了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农工商(贸旅)综合经营,科研、生产、文教、卫生一体化,产供销全面发展的格局。
2010年以来,云南农垦按照省委、省政府“体制融入地方、管理融入社会、经济融入市场”的要求,稳步推进改革,目前农场属地管理,胶林等农业产权下划农场,普遍开展职工家庭承包等主体改革任务已基本完成;垦区基础设施和民生工程建设加快,职工收入增长,居民生活明显改善。属地化管理后,大大增强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能量和活力。
农垦改革 艰难中掉转船头
一艘承载万吨的巨型航母,要想掉头是困难的。云南农垦的改革也是如此,在实现农垦集团长久发展的同时,如何保证垦区国有资产的保值升值和30万垦区群众的正常生活和利益,这是摆在农垦人面前的严峻挑战。
云南农垦为共和国橡胶事业的建设、巩固和发展,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但是随着国家经济体制的变革和农村改革的深入,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体制不顺、机制不活、效率不高等弊端,导致权利分配失衡、农场缺乏活力,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年来转型发展进入攻坚阶段,困难日益突出,矛盾日益尖锐,其中最关键的就是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亦政亦企、亦城亦乡、亦工亦农”制约了农垦的健康发展。
长期以来,农垦“自力更生”“先治坡后治窝”的发展模式,缺乏外部资金注入机制,造成政策缺陷性断供失血,基本靠农垦企业的自身积累来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工业设施建设、民生工程建设,企业负担沉重,与属地政策性扶持推动经济加快增长的剪刀差加剧。2006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中央提出工业反哺农业,但云南农垦还是以农补工,以农业支撑企业、社会事业的发展,以企业稀薄积累来供养农垦这个小社会,只能挖东墙补西墙却仍然无法兼顾方方面面。现行农垦企业的管理,如果按照国有企业这个政策,根本没有能力提高各项福利。向农业政策靠,强农惠农政策又进不来。强农惠农最简单的扶贫政策,面对的是农村,而农垦是国有企业,张冠不能李戴。所以农垦企业缺乏持续竞争力,发展陷入僵局。
改革,成为云南农垦的唯一出路。2009年,云南省委、省政府通过认真调查研究,深入分析了农垦改革发展中存在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出台了《中共云南省委 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农垦改革发展 维护垦区稳定的若干意见》(云政发[2009]19号),对云南农垦改革发展做出了总体部署。一场艰难的改革随即开始,一幅科学发展的蓝图在农垦人手中描绘。
对于当时的云南农垦来说,《意见》的出台无疑是重大政策性转型,能和我们谈谈具体情况吗?
白建坤:当时《意见》确定了 “体制融入地方、管理融入社会、经济融入市场”的改革方向,实行属地管理、产权到场、承包到户的制度,并要求力争用3年左右时间,基本完成主要改革任务。主要的政策措施包括:
(一)创新农垦管理体制,统筹垦地协调发展。一是改农场垂直管理为属地管理,将6个农垦分局和39个农场划归属地管理,将胶林为核心的农业资产下划农场;二是以橡胶加工为主的二三产业资产继续保留在农垦集团,构建集团与农场种植基地新的利益关系;三是社企分开,对农场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人员进行合理定编、定员、定岗。
(二)激活农场经营机制,充分调动农场和职工的积极性。一是落实农场生产经营自主权。赋予其管好用好以所辖国有土地为核心的国有资产,管理好社区公共事务,维护好垦区社会稳定。二是在农场普遍推行职工家庭承包经营。橡胶、茶叶、水果等长期作物和粮食短期作物普遍推行职工家庭承包。三是加强产业化经营和服务指导。农场要继续发挥组织和技术优势,积极培育新型经济合作组织,支持和鼓励农场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大力发展二、三产业和非公经济,不断增强农场经济实力。
(三)切实减轻垦区职工负担,不断增加农场职工收入。胶林实行职工家庭承包后,集团按市场收购价支付乳胶款;农工土地承包费和各种管理费用全部免除,国家强农惠农政策逐步落实到位,农垦从事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的人员采取由省级财政供养的办法;农工负担大幅下降,收入稳步增加。
(四)落实劳动和社会保障政策。农场对经营活动中形成的劳动关系和经济承包关系,进行清理和确认,明确相应的权利和义务,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农垦企业和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政策,把农垦医疗卫生机构和人员移交地方管理,落实医疗保障,将在职职工的失业保险、工伤和生育保险,纳入地方统筹管理,使他们享受属地职工同等待遇。
五大板块 奠定改革成效
历时两年的改革,云南农垦胶林等优质资产下划农场,承包到户,农场经营自主权和职工家庭生产积极性得到传扬和激发。农垦集团对继续保留的部分资产人员进行重组,初步实现改革转型,五大业务板块的产业格局已经清晰可见。
在“体制融入地方、管理融入社会、经济融入市场”的指导方针下,云南农垦的属地管理、产权到场、承包到户已见成效。全省7个州市所属6个农垦分局、39个农场、125所农垦医疗机构和12个独立法人工商企业已全部移交州市,并属地到县(市、区)管理。完成了农场属地管理的移交工作。通过资产、负债及所有者权益划分,国有土地334万亩,其中,天然橡胶154万亩,耕地19万亩,茶园6.9万亩,果园10万亩,全面落实了农场生产经营自主权。其中,39个农场普遍制定了职工家庭经营土地承包方案并签订承包合同,提高了职工分配比例,基本取消了土地基本承包费和农场管理费,橡胶等林木资产承包,职工分配比例达近70%,云南农垦主体改革基本完成。
白建坤:按照省委(2009)19号文件关于“农垦集团公司要进一步理顺股权关系,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成为以加工、销售和研发为重点的法人实体和市场主体。”的要求,农垦集团公司对继续保留的二、三产业资产进行改造重组,努力建设一批专业化产业公司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全力打造五大业务板块,重点突出前三大板块。
第一板块是天然橡胶加工。把橡胶加工作为集团的龙头产业,依托集团现有的橡胶加工厂整合全省橡胶初加工,开展深加工,保持云南橡胶产业整体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第二板块是茶产业和农副产品加工。发挥农垦已有的咖啡厂、土豆片厂、茶厂等的优势,不断提升质量和效益,延长产业链,开展农产品深加工;第三板块是整合物流资源。与有关农场合作,在沿边一带建立物流基地,利用好相关土地和交通便利条件,做大做强物流产业,为边境贸易和加工贸易服务;第四板块是机械加工产业。整合原有的特色钢模板厂、热作机械厂、钢板弹簧厂等,发展与汽车配套产业;第五板块是旅游服务业板块。整合提升昆明三叶饭店、版纳金凤宾馆、亚美酒店、红河凤凰宾馆的实力和水平,发展具有农垦特色的旅游服务业。
产业龙头 起航西南桥头堡
目前,云南农垦以橡胶加工、营销、研发为龙头的产业格局初步形成,借助新的引擎,站在新的起点,开始了全新的征程。
今年5月份国务院出台的11号文件给农垦未来指明了方向,农垦发展将出现三大历史性重要机遇。第一是对农垦企业从业人员在社会保障上给予补助;第二是农垦企业享受强农惠农政策;第三是要培育、支持农垦企业整合橡胶支柱产业,培育橡胶企业集团,建设立足国内,面向东南亚、南亚的橡胶主产区。白建坤认为:最关键的是第三条,将天然橡胶产业打造成为造福云南、驰名中外的创新型支柱产业,是未来农垦工作的重中之重。
云南地处祖国西南边陲,是连接东南亚、南亚的重要桥梁和“桥头堡”,做强做优天然橡胶产业,是区域经济建设的必然选择也是国家经济安全的战略需要,经过六十年探索,云南农垦的橡胶产业从种植、生产、研发到销售,都具有独特的优势。在种植上形成从育苗、种植、抚育到防治病、虫、寒等自然灾害等一整套现代农业管理体系;在割胶方面建立了严格的培训上岗考核和追踪管理制度;在产品初加工方面,匹配了符合节能减排条件和环境达标要求、超过30万吨产能的橡胶加工厂;在产品研发方面,两院三所(省农业工程设计院、省热带作物职业学院、省热作所、红河热作所、德宏热作所)具有世界一流的天然橡胶研发队伍和研发成果,为云南天然橡胶产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科技支持;在“走出去”方面,云南农垦自上世纪90年代即在老挝开展了替代种植项目,现有境外天然橡胶种植示范基地50万亩,已经具备较为成熟的境外开发经验和延伸通道;在天然橡胶交易销售方面,建立了电子商务交易中心、营销网络和团队,专业从事橡胶产品、原料的储备、交易、流转、调节工作和营销网络平台建设。
白建坤:做强做大天然橡胶产业为我们农垦集团的第一大目标。但是云南天然橡胶的精深加工发展滞后,缺乏龙头企业和骨干产品,长期处于原料输出和初级加工状态,与我省橡胶原料生产大省地位极不相符。因此,应充分发挥我省的天然橡胶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依托我省和周边国家丰富的天然橡胶资源,抓住国家扩大内需、调整产业结构和桥头堡建设的有利时机,实施橡胶精深加工发展战略,着力推进企业整合重组,增强企业自主创新,引进行业先进企业落户云南,引导企业集聚,优化产品结构,建设生态橡胶工业园区,把我省建成立足国内,辐射东南亚和南亚的橡胶深加工基地。
农垦将改变以种植为主的传统生产经营模式,以加工为平台、以销售为龙头、以统筹规划、服务基地、指导胶农为手段,统筹发展规划、制定行业标准、指导科学种植,指导胶林的更新升级改造、开展从业技能培训以及橡胶良种苗圃的培育。目前,农垦已经建立了8个橡胶生产加工集群,通过苗木培育和供应、林木服务等一系列的手段辐射基地、提高品质、提升产业整体效能,特别要注重原料的综合开发,对资源进行整合和深入的循环利用,加快发展下游深加工,延伸橡胶产业链。
白建坤:2012年是云南农垦新的起步之年,也是橡胶产业发展的关键之年,“一二三四五”战略的提出将对我们做好发展橡胶产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一”是指围绕一条主线:即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二”是实现两大目标:即把职工增收、民生改善作为农场和企业发展的主要目标,落实好国家和我省做强做优天然橡胶产业的战略目标;“三”是履行三大职能:即农垦系统管理职能、橡胶产业行业管理的职能、农垦企业经营管理职能;“四”是完成四项任务:即加强基础设施和民生工程建设,积极争取并落实好国家和我省扶持农垦发展的政策,做优做强云南天然橡胶产业,提升企业经营能力和管理水平;“五”是提供五项保证:即加强思想和文化建设,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加强业务建设,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加强制度建设。
新的使命 云南橡胶走出国门
云南农垦改革维护了稳定大局,新的发展基础已经构建,垦区面貌焕然一新,挺立桥头、当好龙头,云南橡胶走出国门是摆在农垦人面前的新任务。
云南农垦橡胶产业在我国天然橡胶产业经营、科技管理方面是具有优势的,但要参与国际化竞争,提高经济效益,还必须贯彻走出去的方针,利用两个资源,两个市场,参与国际化经济技术合作。
在云南橡胶走出国门、做优做强的战略中,云南农垦抓住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机遇,利用泰国、老挝、缅甸的优质的宜胶土地资源,充分发挥农垦的管理和科技优势,满足国内国外两个市场的需要。目前,云南农垦已经走出了坚实的第一步。在老挝北部的4个省规划了300万亩,建成10万亩示范基地。但橡胶生产周期比较长,前期投资比较多,需要国家积累支持;技术要求较高,需要对当地工人进行从业培训,否则产业发展就失去支撑的条件;云南农垦下一步将扩大种植示范基地,通过示范牵引、效益拉动、带动当地更大范围的替代种植,重点放在来料加工和橡胶贸易;未来如何在国外租用土地、如何在劳动关系等方面得到当地法律保护、如何防范跨国度经营风险,确保长期发展,需要未雨绸缪深度调研多做功课。
白建坤:云南农垦面积2000多平方公里,按全省总量40万平方公里计算,占了1/20,人口1/150,占的比例虽然不大,但是个特殊的群体,所以云南农垦的改革,跟其它地方没有可比性。我们最大的问题就是解决好加工营销集团化与原料基地属地化之间的矛盾。2012年,我们要抓紧整合内部资源,建立适应市场竞争的内部机制,形成龙头企业与基地和胶工“三赢”的利益格局,构建新的集团管理模式。同时要加强对外合作,提高资本运作水平和集团对资源的控制力,努力实现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做优做强橡胶产业的战略目标。
在全国农垦引起高度关注的云南农垦改革,已于近期完成主体改革,职工收入大幅度提高,基础设施建设与地方同步,两房建设取得历史性飞跃,垦区出现了崭新的面貌。云南农垦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令人感奋激动,它是一艘历尽沧桑的航母,饱含了三代人六十年的艰苦奋斗;它是一艘功绩卓著的航母,为边疆经济、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做出了巨大贡献;它是一艘整装待发的航母,将在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的新航程中乘风破浪。
2011年5月,《国务院关于支持云南省加快建设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的意见》第36条特别指出:“加快农垦企业改革发展。统筹农垦与地方协调发展,把农垦企业从业人员的社会保障纳入属地管理,国家在资金上给予补助。……鼓励云南农垦企业整合以天然橡胶为主的优势产业,培育橡胶龙头企业集团。”在一系列政策的支持下,拥有60年丰富种植胶经验和拥有产供销研一流专业人才队伍的云南农垦集团,卸下重担、掉转船头,突出主业、轻装上阵,改变了过去“亦政亦企、亦城亦乡、亦工亦农”的状态,形成了以橡胶产业为主导产业的新格局,一个全新的云南农垦集团正扬帆起航。
屯垦戍边 历史闪耀光芒
云南农垦发展的历史,是一部艰苦卓绝的创业史、热作科技的发展史、国有企业的成长史、民族团结的进步史。
60年来,一代又一代云南农垦人亲身实践了“艰苦奋斗、勇于开拓、乐于奉献、顾全大局”的中国农垦精神,在维护边疆稳定、加强民族团结,促进边疆经济发展的同时,以百折不挠的勇气和毅力,以执著开拓的拼搏和探索,依靠科学技术进步和不断深化改革,突破世界天然橡胶种植“禁区”,进行橡胶树北移探索和实践,在自然条件先天不足,物质基础后天不足的恶劣条件下,创造了热带北缘高海拔非传统植胶区大面积植胶成功和单位面积产量世界领先的“双重奇迹”。自1994年起,云南垦区天然橡胶实现大面积高产稳产,平均亩产超过120公斤,建成了我国最好的天然橡胶种植和生产基地,为我国经济建设提供了大量优质天然橡胶。
在农垦的示范扶持带动下,目前,全省植胶面积已经达到730万亩,干胶产量30多万吨,橡胶产值近百亿元,奠定了公司﹢基地﹢农户的牢固基础,云南天然橡胶产业日益成为保障国家干胶供应、维护国家经济安全、满足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群众致富期待、惠及千百万人的支柱产业,云南农垦作为全省天然橡胶种植、加工、销售、研发一体化的行业龙头企业,格局底定,已经成为新世纪国家农业“南胶北豆”战略的重要支撑。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极大关心和支持下,在云南省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经过60年艰苦奋斗,艰辛开拓,云南垦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在滇南、滇西南边疆的7个地州,28个县(市)内建立了39个国营农场,开垦面积196万亩,从业人员30万人,在发展橡胶的同时还发展了茶叶、咖啡、热带水果、甘蔗等热区经济作物和粮食作物。形成了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农工商(贸旅)综合经营,科研、生产、文教、卫生一体化,产供销全面发展的格局。
2010年以来,云南农垦按照省委、省政府“体制融入地方、管理融入社会、经济融入市场”的要求,稳步推进改革,目前农场属地管理,胶林等农业产权下划农场,普遍开展职工家庭承包等主体改革任务已基本完成;垦区基础设施和民生工程建设加快,职工收入增长,居民生活明显改善。属地化管理后,大大增强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能量和活力。
农垦改革 艰难中掉转船头
一艘承载万吨的巨型航母,要想掉头是困难的。云南农垦的改革也是如此,在实现农垦集团长久发展的同时,如何保证垦区国有资产的保值升值和30万垦区群众的正常生活和利益,这是摆在农垦人面前的严峻挑战。
云南农垦为共和国橡胶事业的建设、巩固和发展,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但是随着国家经济体制的变革和农村改革的深入,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体制不顺、机制不活、效率不高等弊端,导致权利分配失衡、农场缺乏活力,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年来转型发展进入攻坚阶段,困难日益突出,矛盾日益尖锐,其中最关键的就是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亦政亦企、亦城亦乡、亦工亦农”制约了农垦的健康发展。
长期以来,农垦“自力更生”“先治坡后治窝”的发展模式,缺乏外部资金注入机制,造成政策缺陷性断供失血,基本靠农垦企业的自身积累来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工业设施建设、民生工程建设,企业负担沉重,与属地政策性扶持推动经济加快增长的剪刀差加剧。2006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中央提出工业反哺农业,但云南农垦还是以农补工,以农业支撑企业、社会事业的发展,以企业稀薄积累来供养农垦这个小社会,只能挖东墙补西墙却仍然无法兼顾方方面面。现行农垦企业的管理,如果按照国有企业这个政策,根本没有能力提高各项福利。向农业政策靠,强农惠农政策又进不来。强农惠农最简单的扶贫政策,面对的是农村,而农垦是国有企业,张冠不能李戴。所以农垦企业缺乏持续竞争力,发展陷入僵局。
改革,成为云南农垦的唯一出路。2009年,云南省委、省政府通过认真调查研究,深入分析了农垦改革发展中存在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出台了《中共云南省委 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农垦改革发展 维护垦区稳定的若干意见》(云政发[2009]19号),对云南农垦改革发展做出了总体部署。一场艰难的改革随即开始,一幅科学发展的蓝图在农垦人手中描绘。
对于当时的云南农垦来说,《意见》的出台无疑是重大政策性转型,能和我们谈谈具体情况吗?
白建坤:当时《意见》确定了 “体制融入地方、管理融入社会、经济融入市场”的改革方向,实行属地管理、产权到场、承包到户的制度,并要求力争用3年左右时间,基本完成主要改革任务。主要的政策措施包括:
(一)创新农垦管理体制,统筹垦地协调发展。一是改农场垂直管理为属地管理,将6个农垦分局和39个农场划归属地管理,将胶林为核心的农业资产下划农场;二是以橡胶加工为主的二三产业资产继续保留在农垦集团,构建集团与农场种植基地新的利益关系;三是社企分开,对农场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人员进行合理定编、定员、定岗。
(二)激活农场经营机制,充分调动农场和职工的积极性。一是落实农场生产经营自主权。赋予其管好用好以所辖国有土地为核心的国有资产,管理好社区公共事务,维护好垦区社会稳定。二是在农场普遍推行职工家庭承包经营。橡胶、茶叶、水果等长期作物和粮食短期作物普遍推行职工家庭承包。三是加强产业化经营和服务指导。农场要继续发挥组织和技术优势,积极培育新型经济合作组织,支持和鼓励农场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大力发展二、三产业和非公经济,不断增强农场经济实力。
(三)切实减轻垦区职工负担,不断增加农场职工收入。胶林实行职工家庭承包后,集团按市场收购价支付乳胶款;农工土地承包费和各种管理费用全部免除,国家强农惠农政策逐步落实到位,农垦从事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的人员采取由省级财政供养的办法;农工负担大幅下降,收入稳步增加。
(四)落实劳动和社会保障政策。农场对经营活动中形成的劳动关系和经济承包关系,进行清理和确认,明确相应的权利和义务,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农垦企业和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政策,把农垦医疗卫生机构和人员移交地方管理,落实医疗保障,将在职职工的失业保险、工伤和生育保险,纳入地方统筹管理,使他们享受属地职工同等待遇。
五大板块 奠定改革成效
历时两年的改革,云南农垦胶林等优质资产下划农场,承包到户,农场经营自主权和职工家庭生产积极性得到传扬和激发。农垦集团对继续保留的部分资产人员进行重组,初步实现改革转型,五大业务板块的产业格局已经清晰可见。
在“体制融入地方、管理融入社会、经济融入市场”的指导方针下,云南农垦的属地管理、产权到场、承包到户已见成效。全省7个州市所属6个农垦分局、39个农场、125所农垦医疗机构和12个独立法人工商企业已全部移交州市,并属地到县(市、区)管理。完成了农场属地管理的移交工作。通过资产、负债及所有者权益划分,国有土地334万亩,其中,天然橡胶154万亩,耕地19万亩,茶园6.9万亩,果园10万亩,全面落实了农场生产经营自主权。其中,39个农场普遍制定了职工家庭经营土地承包方案并签订承包合同,提高了职工分配比例,基本取消了土地基本承包费和农场管理费,橡胶等林木资产承包,职工分配比例达近70%,云南农垦主体改革基本完成。
白建坤:按照省委(2009)19号文件关于“农垦集团公司要进一步理顺股权关系,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成为以加工、销售和研发为重点的法人实体和市场主体。”的要求,农垦集团公司对继续保留的二、三产业资产进行改造重组,努力建设一批专业化产业公司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全力打造五大业务板块,重点突出前三大板块。
第一板块是天然橡胶加工。把橡胶加工作为集团的龙头产业,依托集团现有的橡胶加工厂整合全省橡胶初加工,开展深加工,保持云南橡胶产业整体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第二板块是茶产业和农副产品加工。发挥农垦已有的咖啡厂、土豆片厂、茶厂等的优势,不断提升质量和效益,延长产业链,开展农产品深加工;第三板块是整合物流资源。与有关农场合作,在沿边一带建立物流基地,利用好相关土地和交通便利条件,做大做强物流产业,为边境贸易和加工贸易服务;第四板块是机械加工产业。整合原有的特色钢模板厂、热作机械厂、钢板弹簧厂等,发展与汽车配套产业;第五板块是旅游服务业板块。整合提升昆明三叶饭店、版纳金凤宾馆、亚美酒店、红河凤凰宾馆的实力和水平,发展具有农垦特色的旅游服务业。
产业龙头 起航西南桥头堡
目前,云南农垦以橡胶加工、营销、研发为龙头的产业格局初步形成,借助新的引擎,站在新的起点,开始了全新的征程。
今年5月份国务院出台的11号文件给农垦未来指明了方向,农垦发展将出现三大历史性重要机遇。第一是对农垦企业从业人员在社会保障上给予补助;第二是农垦企业享受强农惠农政策;第三是要培育、支持农垦企业整合橡胶支柱产业,培育橡胶企业集团,建设立足国内,面向东南亚、南亚的橡胶主产区。白建坤认为:最关键的是第三条,将天然橡胶产业打造成为造福云南、驰名中外的创新型支柱产业,是未来农垦工作的重中之重。
云南地处祖国西南边陲,是连接东南亚、南亚的重要桥梁和“桥头堡”,做强做优天然橡胶产业,是区域经济建设的必然选择也是国家经济安全的战略需要,经过六十年探索,云南农垦的橡胶产业从种植、生产、研发到销售,都具有独特的优势。在种植上形成从育苗、种植、抚育到防治病、虫、寒等自然灾害等一整套现代农业管理体系;在割胶方面建立了严格的培训上岗考核和追踪管理制度;在产品初加工方面,匹配了符合节能减排条件和环境达标要求、超过30万吨产能的橡胶加工厂;在产品研发方面,两院三所(省农业工程设计院、省热带作物职业学院、省热作所、红河热作所、德宏热作所)具有世界一流的天然橡胶研发队伍和研发成果,为云南天然橡胶产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科技支持;在“走出去”方面,云南农垦自上世纪90年代即在老挝开展了替代种植项目,现有境外天然橡胶种植示范基地50万亩,已经具备较为成熟的境外开发经验和延伸通道;在天然橡胶交易销售方面,建立了电子商务交易中心、营销网络和团队,专业从事橡胶产品、原料的储备、交易、流转、调节工作和营销网络平台建设。
白建坤:做强做大天然橡胶产业为我们农垦集团的第一大目标。但是云南天然橡胶的精深加工发展滞后,缺乏龙头企业和骨干产品,长期处于原料输出和初级加工状态,与我省橡胶原料生产大省地位极不相符。因此,应充分发挥我省的天然橡胶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依托我省和周边国家丰富的天然橡胶资源,抓住国家扩大内需、调整产业结构和桥头堡建设的有利时机,实施橡胶精深加工发展战略,着力推进企业整合重组,增强企业自主创新,引进行业先进企业落户云南,引导企业集聚,优化产品结构,建设生态橡胶工业园区,把我省建成立足国内,辐射东南亚和南亚的橡胶深加工基地。
农垦将改变以种植为主的传统生产经营模式,以加工为平台、以销售为龙头、以统筹规划、服务基地、指导胶农为手段,统筹发展规划、制定行业标准、指导科学种植,指导胶林的更新升级改造、开展从业技能培训以及橡胶良种苗圃的培育。目前,农垦已经建立了8个橡胶生产加工集群,通过苗木培育和供应、林木服务等一系列的手段辐射基地、提高品质、提升产业整体效能,特别要注重原料的综合开发,对资源进行整合和深入的循环利用,加快发展下游深加工,延伸橡胶产业链。
白建坤:2012年是云南农垦新的起步之年,也是橡胶产业发展的关键之年,“一二三四五”战略的提出将对我们做好发展橡胶产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一”是指围绕一条主线:即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二”是实现两大目标:即把职工增收、民生改善作为农场和企业发展的主要目标,落实好国家和我省做强做优天然橡胶产业的战略目标;“三”是履行三大职能:即农垦系统管理职能、橡胶产业行业管理的职能、农垦企业经营管理职能;“四”是完成四项任务:即加强基础设施和民生工程建设,积极争取并落实好国家和我省扶持农垦发展的政策,做优做强云南天然橡胶产业,提升企业经营能力和管理水平;“五”是提供五项保证:即加强思想和文化建设,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加强业务建设,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加强制度建设。
新的使命 云南橡胶走出国门
云南农垦改革维护了稳定大局,新的发展基础已经构建,垦区面貌焕然一新,挺立桥头、当好龙头,云南橡胶走出国门是摆在农垦人面前的新任务。
云南农垦橡胶产业在我国天然橡胶产业经营、科技管理方面是具有优势的,但要参与国际化竞争,提高经济效益,还必须贯彻走出去的方针,利用两个资源,两个市场,参与国际化经济技术合作。
在云南橡胶走出国门、做优做强的战略中,云南农垦抓住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机遇,利用泰国、老挝、缅甸的优质的宜胶土地资源,充分发挥农垦的管理和科技优势,满足国内国外两个市场的需要。目前,云南农垦已经走出了坚实的第一步。在老挝北部的4个省规划了300万亩,建成10万亩示范基地。但橡胶生产周期比较长,前期投资比较多,需要国家积累支持;技术要求较高,需要对当地工人进行从业培训,否则产业发展就失去支撑的条件;云南农垦下一步将扩大种植示范基地,通过示范牵引、效益拉动、带动当地更大范围的替代种植,重点放在来料加工和橡胶贸易;未来如何在国外租用土地、如何在劳动关系等方面得到当地法律保护、如何防范跨国度经营风险,确保长期发展,需要未雨绸缪深度调研多做功课。
白建坤:云南农垦面积2000多平方公里,按全省总量40万平方公里计算,占了1/20,人口1/150,占的比例虽然不大,但是个特殊的群体,所以云南农垦的改革,跟其它地方没有可比性。我们最大的问题就是解决好加工营销集团化与原料基地属地化之间的矛盾。2012年,我们要抓紧整合内部资源,建立适应市场竞争的内部机制,形成龙头企业与基地和胶工“三赢”的利益格局,构建新的集团管理模式。同时要加强对外合作,提高资本运作水平和集团对资源的控制力,努力实现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做优做强橡胶产业的战略目标。
在全国农垦引起高度关注的云南农垦改革,已于近期完成主体改革,职工收入大幅度提高,基础设施建设与地方同步,两房建设取得历史性飞跃,垦区出现了崭新的面貌。云南农垦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令人感奋激动,它是一艘历尽沧桑的航母,饱含了三代人六十年的艰苦奋斗;它是一艘功绩卓著的航母,为边疆经济、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做出了巨大贡献;它是一艘整装待发的航母,将在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的新航程中乘风破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