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近几年我国汽车出口形势回顾
2003年以来,我国汽车出口总量已连续4年保持井喷式增长,增幅高达80%以上;2005年和2006年则成倍增长,出口规模连续两年跃升至新的平台;2006年出口总量突破30万辆(见图1)。
从金额来看,2003年以来汽车出口产品金额也迅猛增长,并在2005年首次出现汽车进出口贸易顺差。2006年1-11月出口金额同比增长43%,进口同比增长39.5%(见图2)。
从车型分布来看,各类车型出口全面增长,其中轿车增长最为明显(见图3)。
二、未来汽车出口前景展望
中国汽车大规模出口的时机已经成熟,未来汽车出口将持续保持快速增长,10年内我国将成为出口大国。
第一,国内大市场将对汽车出口起到重要支撑作用。2020年前后中国将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汽车市场,而且各类车型都有一个国内大市场作为支撑。综观世界主要汽车强国、出口大国,基本都有大容量的国内市场做支撑;小国很难成为汽车强国和出口大国,因为汽车工业是个典型的规模经济产业。中国汽车工业虽然实行的是进口替代战略而非出口导向战略,但是现在大规模出口的时机已经成熟。
第二,国内汽车厂家寻求竞争优势的需要。由于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各厂家必须尽快扩大产能、提高市场占有率,而扩大出口是重要途径之一,因此各厂家尤其是自主品牌对出口市场非常重视。
第三,我国产品的竞争优势目前主要体现在低成本、低价格上,而国际上快速成长的市场主要是价格敏感度高的地区。国际汽车市场需求的增长点开始向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转移,近几年中东、中南美、非洲、亚太地区市场需求增长较快,这些地区市场需求的特点是入门级低档车需求量较大,这正是我国汽车产品的优势所在,所以未来我国汽车产品在这些地区的出口量将继续增加。
在国家制定的“十一五”汽车出口规划中,汽车零部件出口额将超过400亿美元;汽车实现10%的整车产量出口,即2010年出口100万辆;主要汽车零部件企业及产品进入国际汽车配套体系。为中国汽车出口描绘了一张宏伟蓝图,前景灿烂。
三、2007年汽车出口预测
2006年中国汽车出口稳步走高,9月份以后尽管受季节因素影响出口量有所回落,但月出口规模依然在3万辆水平。而且一些主力出口企业还签约不断,这些订单都将在2007年陆续实现。
预计2007年汽车出口增长仍然十分强劲,尤其是乘用车出口,2007年将首次超过进口车,预计全年汽车出口总量48万辆,增长41.2%。
四、汽车出口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德勤调查表明,整车企业认为产品出口成功运作的第一要素中、最重要的5个因素中提及比例最高的是质量,然后依次是低成本、售后服务及保养网络或关系、销售渠道和网络或关系、产品达到安全及排放的标准(见图6);整车企业认为产品出口中面临的最大困难和挑战中、最重要的5个因素的提及率中,排在首位的是国际关系,然后依次是售后服务、质量标准及认证、产品种类的多少、成本竞争力(见图7)。
目前,由于我国汽车出口产品的质量依然不过硬,贸易摩擦日益突出;且中国企业间竞相低价竞争,加上售后服务和网络渠道短期内难以迅速铺开,汽车出口面临着许多困难,不能盲目乐观。
因此对于汽车厂商来说,不能将出口仅仅作为权宜之计,而必须将其作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战略。如不能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就很难立足,世界知名的汽车厂商都是全球性公司。
目标市场选择:实施从第三世界—中等发达国家—发达国家的进入战略。不排除以差异化产品局部进入中等发达国家或发达国家市场。
产品选择:实施低端、低价策略,在可接受的质量和有吸引力的价格之间寻求平衡。
出口形式:实施产品出口+技术出口+资本输出相结合的策略。避免单一产品出口,提高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和海外市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确保质量:汽车产品的质量特别是可靠性,是决定汽车产品出口生命力的重要因素。低端产品绝不能是低质产品。
售后网络:汽车作为流动性极强、常常需要紧急维修服务的贵重商品,需要有良好的售后服务保障。有定单不等于有市场,有市场也不能当试验场。
质量标准及认证:必须研究进口国的市场准入条件、技术法规、标准和合格评定程序,防止盲目进入,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销售网络:尽快搭建合理优化的销售渠道,确保售后服务等相关工作跟上需求。
有序竞争:国内同行间应避免在国际市场上进行恶性竞争。由于产品同质化、目标市场同一化,使整车出口已经出现出口经营主体数量迅速增加、低价竞销、仿冒抄袭等问题。2005年整车出口企业1025家,其中出口不到10辆的企业高达600家。
措施:建议厂商尽快联合起来,筹备成立中国汽车出口商会,从而得到政府部门如商务部、发改委、海关总署等的大力支持。汽车出口商会的职责包括(但不限于此):
+信息收集与共享:出口数据、当地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市场准入等;
+价格协调:加强行业自律,制定规范会员价格行为的奖惩措施;
+出口厂家协调和配额协调:如规定每个地区允许3家进入,但每年必须完成多少辆车的销售,几年内达不到就退出,动态调整;
+联合作战:参展、联合会员出资建厂(日本是自己搞自己的,因为他品牌很硬,中国品牌现在还差些,需要联合作战)。
2003年以来,我国汽车出口总量已连续4年保持井喷式增长,增幅高达80%以上;2005年和2006年则成倍增长,出口规模连续两年跃升至新的平台;2006年出口总量突破30万辆(见图1)。
从金额来看,2003年以来汽车出口产品金额也迅猛增长,并在2005年首次出现汽车进出口贸易顺差。2006年1-11月出口金额同比增长43%,进口同比增长39.5%(见图2)。
从车型分布来看,各类车型出口全面增长,其中轿车增长最为明显(见图3)。
二、未来汽车出口前景展望
中国汽车大规模出口的时机已经成熟,未来汽车出口将持续保持快速增长,10年内我国将成为出口大国。
第一,国内大市场将对汽车出口起到重要支撑作用。2020年前后中国将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汽车市场,而且各类车型都有一个国内大市场作为支撑。综观世界主要汽车强国、出口大国,基本都有大容量的国内市场做支撑;小国很难成为汽车强国和出口大国,因为汽车工业是个典型的规模经济产业。中国汽车工业虽然实行的是进口替代战略而非出口导向战略,但是现在大规模出口的时机已经成熟。
第二,国内汽车厂家寻求竞争优势的需要。由于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各厂家必须尽快扩大产能、提高市场占有率,而扩大出口是重要途径之一,因此各厂家尤其是自主品牌对出口市场非常重视。
第三,我国产品的竞争优势目前主要体现在低成本、低价格上,而国际上快速成长的市场主要是价格敏感度高的地区。国际汽车市场需求的增长点开始向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转移,近几年中东、中南美、非洲、亚太地区市场需求增长较快,这些地区市场需求的特点是入门级低档车需求量较大,这正是我国汽车产品的优势所在,所以未来我国汽车产品在这些地区的出口量将继续增加。
在国家制定的“十一五”汽车出口规划中,汽车零部件出口额将超过400亿美元;汽车实现10%的整车产量出口,即2010年出口100万辆;主要汽车零部件企业及产品进入国际汽车配套体系。为中国汽车出口描绘了一张宏伟蓝图,前景灿烂。
三、2007年汽车出口预测
2006年中国汽车出口稳步走高,9月份以后尽管受季节因素影响出口量有所回落,但月出口规模依然在3万辆水平。而且一些主力出口企业还签约不断,这些订单都将在2007年陆续实现。
预计2007年汽车出口增长仍然十分强劲,尤其是乘用车出口,2007年将首次超过进口车,预计全年汽车出口总量48万辆,增长41.2%。
四、汽车出口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德勤调查表明,整车企业认为产品出口成功运作的第一要素中、最重要的5个因素中提及比例最高的是质量,然后依次是低成本、售后服务及保养网络或关系、销售渠道和网络或关系、产品达到安全及排放的标准(见图6);整车企业认为产品出口中面临的最大困难和挑战中、最重要的5个因素的提及率中,排在首位的是国际关系,然后依次是售后服务、质量标准及认证、产品种类的多少、成本竞争力(见图7)。
目前,由于我国汽车出口产品的质量依然不过硬,贸易摩擦日益突出;且中国企业间竞相低价竞争,加上售后服务和网络渠道短期内难以迅速铺开,汽车出口面临着许多困难,不能盲目乐观。
因此对于汽车厂商来说,不能将出口仅仅作为权宜之计,而必须将其作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战略。如不能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就很难立足,世界知名的汽车厂商都是全球性公司。
目标市场选择:实施从第三世界—中等发达国家—发达国家的进入战略。不排除以差异化产品局部进入中等发达国家或发达国家市场。
产品选择:实施低端、低价策略,在可接受的质量和有吸引力的价格之间寻求平衡。
出口形式:实施产品出口+技术出口+资本输出相结合的策略。避免单一产品出口,提高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和海外市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确保质量:汽车产品的质量特别是可靠性,是决定汽车产品出口生命力的重要因素。低端产品绝不能是低质产品。
售后网络:汽车作为流动性极强、常常需要紧急维修服务的贵重商品,需要有良好的售后服务保障。有定单不等于有市场,有市场也不能当试验场。
质量标准及认证:必须研究进口国的市场准入条件、技术法规、标准和合格评定程序,防止盲目进入,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销售网络:尽快搭建合理优化的销售渠道,确保售后服务等相关工作跟上需求。
有序竞争:国内同行间应避免在国际市场上进行恶性竞争。由于产品同质化、目标市场同一化,使整车出口已经出现出口经营主体数量迅速增加、低价竞销、仿冒抄袭等问题。2005年整车出口企业1025家,其中出口不到10辆的企业高达600家。
措施:建议厂商尽快联合起来,筹备成立中国汽车出口商会,从而得到政府部门如商务部、发改委、海关总署等的大力支持。汽车出口商会的职责包括(但不限于此):
+信息收集与共享:出口数据、当地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市场准入等;
+价格协调:加强行业自律,制定规范会员价格行为的奖惩措施;
+出口厂家协调和配额协调:如规定每个地区允许3家进入,但每年必须完成多少辆车的销售,几年内达不到就退出,动态调整;
+联合作战:参展、联合会员出资建厂(日本是自己搞自己的,因为他品牌很硬,中国品牌现在还差些,需要联合作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