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因脑血管意外导致的偏瘫(半身不遂)是非常顽固的疾病之一,药物治疗不易见效。笔者常用的治疗手法出自峨眉气功天罡指穴法。此法注重内功,讲究发力的关窍,不施加蛮力,患者无痛苦,容易接受。现把具体手法简介如下:
头部治疗
患者取坐式,分几条线路进行。
1.头维至风池:双拇指点按患者双侧头维穴,余四指散落旁侧,双拇指同时向下推至风池穴,速用双掌大鱼际推抹颈间肌。
2.阳白至风池:双拇指点按患者双侧阳白穴,向下推至风池穴,速用双掌大鱼际推抹颈间肌。
3.上星至风池:左拇指点按上星穴,右拇指点按囟门穴,同时经百会向下推至风池穴,速用双掌大鱼际推抹颈间肌。
4.双拇指尖点攒竹,向两边滑抹,经丝竹空至太阳,从耳后根下。
5.双拇指尖点睛明,经童子至太阳,从耳后根下。
6.双拇指尖复点睛明,经承泣、童子至太阳,从耳后根下。
以上每线连做三遍。
7.左手五指弯曲成虎爪状,从前发际向后推梳至颈后,分左、右、中三线进行,各做三遍;接着换右手,按右、左、中三线以同样手法连做三遍。
8.一手内劳宫对准患者的百会穴,相距10厘米,向天门灌气3-5分钟。
颈部治疗
1.术者站在患者背侧,右掌心紧贴患者颈部上端,拇指和余四指分落两旁,从上而下蛹动按摩,至颈肩连合处,再如法复回。五指内收,离心离颈,沿颈椎外侧蛹动下行,至颈肩联合处,再如法顺原路上行至风池穴,即以拇、中二指点按,右拇指接点风府,左拇指同时点坎门。上述手法连做三遍。
2.术者站在患者背后,双掌按在患者颈肩连合处,双拇指点脊柱两旁大抒穴,食指点缺盆,中指点云门,点按数下,继双掌紧贴患者肩部,五指以内力抓拿数次,再边抓拿边向肩峰外分。连做三至五遍。
上肢治疗
1.患者仍取坐式,术者站在手臂一侧,先发功点穴,取胛心、天、肩、曲池、手三里、内关、合谷等穴。连点三遍。
2.弹拨腋下肢麻5-7次,按压弹拨痛点、痛线、紧张肌数遍。
3.一手抓住患者肩部,一手拿住肘部,做正反划圆动作。注意肩部手用内力推送,不可以肘部手强拉,连做数遍,紧接一手抓住小臂,肘尖抵住肩部,另一手抓住手腕,使患者手臂向上伸起,术者下肢成含机步,同时用内力猛压拉一次即可(注意掌握力度)。
4.一手抓住患者肘部,一手拿住腕部,做正反划圆动作数遍,肘部手拇、食、中三指点扣曲池、天井、少海三穴,随穴位开合调整扣点力度。
5.双掌握住患者手掌两边,双拇指并列点住阳池穴,正反转动手腕数遍。
6.食中二指逐一夹住患者手指,正、侧面捋拉数遍。继而双掌上下夹住患者手掌,用内力推拉数遍。
7.一手置患者头顶百会穴发放外气(相距10厘米),另一手发功疏导患者双臂,意念病气从劳宫穴和指端排出。
腰背部治疗
1.患者俯卧,术者站在一侧,两掌左右置于患者背部,从上而下抚体按摩,起掌时掌不能离体,落下时轻缓而深透,动作要有节奏感。如此连做三遍。
2.两拇指点在脊椎旁开15寸处,紧靠脊柱,余八指分落两旁,从上而下逐骨节点按,直至骶部。
3.点膀胱经俞穴。两拇指点在脊柱第一椎旁开15寸处,即由大杼穴开始,依次点至膀胱俞止,双手抬起,从一侧返回,两拇指点在脊椎旁开3寸处,由肩胛骨内缘开始往下点按,直至骶骨上缘为止。
以上各条连做三遍,指掌起落时配合患者呼吸,吸气时抬起,呼气时落下,意念外气直透患者骨髓。
4.两拇指点在患者一侧腰眼上,另八指点在另一侧腰眼,做开合点按数次,两拇指改点命门,另八指分落两旁,揉动数次后,向两边外分,继点肾俞穴,再外分点志室穴。连做三遍。
5.双掌上下相叠,从上而下旋按背部两侧,直至尾骶处止,两边各做三遍。接着双掌置于大椎穴,旋按背部正中,直至八处,连做三遍。最后一次按在八区不动,左右旋按各三遍。按摩时用内力,不可粗暴强压,以内力直透小腹,患者不动摇为佳。
6.掌心微含,按左、右、中三条线路自上而下拍打背部。连做三遍。
下肢治疗
1.患者仍俯卧,先发功点秩边、承肤、殷门、委中、承筋、承山、昆仑、解溪等穴。连点三遍。
2.从大腿跟部开始,以单掌拿按患者肌肉,直至脚跟部止。如此三遍。
3.一臂肘尖抵住患者腚部,拇指和余四指分开卡住患者膝处,另一手抓住脚踝部,做前扳,正反划圆数次。
4.一手置患者头顶百会处发放外气(距离10厘米),另一手在背部发功疏导,意念病气从涌泉穴排出。
5.患者仰卧,先发功点血海、风市、阴陵泉、阳陵泉、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三阴交、丰隆等穴共三遍。
6.五指抓住膝盖边缘左右划圆,上下推拉数遍,以膝内有温热感为度。
7.一手抓住脚踝部把腿曲起,另一手食、中二指同时点按膝眼、鼻二穴,稍停,拇中二指同时拨提膝两侧两条大筋数遍。
8.一手拖起腿弯,一手抓住脚踝部,做上下开合,左右旋转数次,接着把腿拉直,一手拖住脚跟,一手抓住脚尖,做开合转动数次,并以食中二指梳理脚趾。
9.一手虎口抵在患者腋下,一手握住其脚踝部,两臂同时用力,使腿缓缓伸长,力度主要放在握脚踝之手,到达极限后,再猛一推送,使其再长(此法主要用于健侧,患侧不宜操作此法)。
胸腹部治疗
1.患者仍仰卧,两拇指并列齐点鸠尾穴,顺两肋下缘外分,直至腰两侧,反复3-5次,最后一次双拇指下移,同点两侧章门穴。
2.拇指或剑指交替点中脘(胃和十二指肠溃疡者不可用力点中脘)、神阙、建里、气海、关元、中极等穴。点穴时须掌握力度,所选穴位应因人而异,辨症施治。
3.食指或中指点天突穴,稍停,继而双拇指点两手合谷穴,再以单掌插进颈侧,拇指在前,以中指点大椎穴结束治疗。
注意事项
1.上述手法为整体分部操作,施术完毕,可再对患部进行重点施治。
2.施术时应先治健侧,后治患侧,数次后,可不治健侧,单治患侧。
3.对变型之关节,治则为"首挛终弛",即先治挛缩的一面,从挛缩中心点向两边推疏为泄法,后治松驰的一面,从两边向中心点推送为补法。挛缩之筋腱如同弓弦,弓弦拉长,弓背自然会伸直。
4.施术过程中务必做到意念集中,气劲不断不散,力度适中,尤不可施加蛮力。
5.病情好转后,患者应自己练功配合治疗,以促疗效。
(通联:074100河北省涞水县下车亭村
头部治疗
患者取坐式,分几条线路进行。
1.头维至风池:双拇指点按患者双侧头维穴,余四指散落旁侧,双拇指同时向下推至风池穴,速用双掌大鱼际推抹颈间肌。
2.阳白至风池:双拇指点按患者双侧阳白穴,向下推至风池穴,速用双掌大鱼际推抹颈间肌。
3.上星至风池:左拇指点按上星穴,右拇指点按囟门穴,同时经百会向下推至风池穴,速用双掌大鱼际推抹颈间肌。
4.双拇指尖点攒竹,向两边滑抹,经丝竹空至太阳,从耳后根下。
5.双拇指尖点睛明,经童子至太阳,从耳后根下。
6.双拇指尖复点睛明,经承泣、童子至太阳,从耳后根下。
以上每线连做三遍。
7.左手五指弯曲成虎爪状,从前发际向后推梳至颈后,分左、右、中三线进行,各做三遍;接着换右手,按右、左、中三线以同样手法连做三遍。
8.一手内劳宫对准患者的百会穴,相距10厘米,向天门灌气3-5分钟。
颈部治疗
1.术者站在患者背侧,右掌心紧贴患者颈部上端,拇指和余四指分落两旁,从上而下蛹动按摩,至颈肩连合处,再如法复回。五指内收,离心离颈,沿颈椎外侧蛹动下行,至颈肩联合处,再如法顺原路上行至风池穴,即以拇、中二指点按,右拇指接点风府,左拇指同时点坎门。上述手法连做三遍。
2.术者站在患者背后,双掌按在患者颈肩连合处,双拇指点脊柱两旁大抒穴,食指点缺盆,中指点云门,点按数下,继双掌紧贴患者肩部,五指以内力抓拿数次,再边抓拿边向肩峰外分。连做三至五遍。
上肢治疗
1.患者仍取坐式,术者站在手臂一侧,先发功点穴,取胛心、天、肩、曲池、手三里、内关、合谷等穴。连点三遍。
2.弹拨腋下肢麻5-7次,按压弹拨痛点、痛线、紧张肌数遍。
3.一手抓住患者肩部,一手拿住肘部,做正反划圆动作。注意肩部手用内力推送,不可以肘部手强拉,连做数遍,紧接一手抓住小臂,肘尖抵住肩部,另一手抓住手腕,使患者手臂向上伸起,术者下肢成含机步,同时用内力猛压拉一次即可(注意掌握力度)。
4.一手抓住患者肘部,一手拿住腕部,做正反划圆动作数遍,肘部手拇、食、中三指点扣曲池、天井、少海三穴,随穴位开合调整扣点力度。
5.双掌握住患者手掌两边,双拇指并列点住阳池穴,正反转动手腕数遍。
6.食中二指逐一夹住患者手指,正、侧面捋拉数遍。继而双掌上下夹住患者手掌,用内力推拉数遍。
7.一手置患者头顶百会穴发放外气(相距10厘米),另一手发功疏导患者双臂,意念病气从劳宫穴和指端排出。
腰背部治疗
1.患者俯卧,术者站在一侧,两掌左右置于患者背部,从上而下抚体按摩,起掌时掌不能离体,落下时轻缓而深透,动作要有节奏感。如此连做三遍。
2.两拇指点在脊椎旁开15寸处,紧靠脊柱,余八指分落两旁,从上而下逐骨节点按,直至骶部。
3.点膀胱经俞穴。两拇指点在脊柱第一椎旁开15寸处,即由大杼穴开始,依次点至膀胱俞止,双手抬起,从一侧返回,两拇指点在脊椎旁开3寸处,由肩胛骨内缘开始往下点按,直至骶骨上缘为止。
以上各条连做三遍,指掌起落时配合患者呼吸,吸气时抬起,呼气时落下,意念外气直透患者骨髓。
4.两拇指点在患者一侧腰眼上,另八指点在另一侧腰眼,做开合点按数次,两拇指改点命门,另八指分落两旁,揉动数次后,向两边外分,继点肾俞穴,再外分点志室穴。连做三遍。
5.双掌上下相叠,从上而下旋按背部两侧,直至尾骶处止,两边各做三遍。接着双掌置于大椎穴,旋按背部正中,直至八处,连做三遍。最后一次按在八区不动,左右旋按各三遍。按摩时用内力,不可粗暴强压,以内力直透小腹,患者不动摇为佳。
6.掌心微含,按左、右、中三条线路自上而下拍打背部。连做三遍。
下肢治疗
1.患者仍俯卧,先发功点秩边、承肤、殷门、委中、承筋、承山、昆仑、解溪等穴。连点三遍。
2.从大腿跟部开始,以单掌拿按患者肌肉,直至脚跟部止。如此三遍。
3.一臂肘尖抵住患者腚部,拇指和余四指分开卡住患者膝处,另一手抓住脚踝部,做前扳,正反划圆数次。
4.一手置患者头顶百会处发放外气(距离10厘米),另一手在背部发功疏导,意念病气从涌泉穴排出。
5.患者仰卧,先发功点血海、风市、阴陵泉、阳陵泉、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三阴交、丰隆等穴共三遍。
6.五指抓住膝盖边缘左右划圆,上下推拉数遍,以膝内有温热感为度。
7.一手抓住脚踝部把腿曲起,另一手食、中二指同时点按膝眼、鼻二穴,稍停,拇中二指同时拨提膝两侧两条大筋数遍。
8.一手拖起腿弯,一手抓住脚踝部,做上下开合,左右旋转数次,接着把腿拉直,一手拖住脚跟,一手抓住脚尖,做开合转动数次,并以食中二指梳理脚趾。
9.一手虎口抵在患者腋下,一手握住其脚踝部,两臂同时用力,使腿缓缓伸长,力度主要放在握脚踝之手,到达极限后,再猛一推送,使其再长(此法主要用于健侧,患侧不宜操作此法)。
胸腹部治疗
1.患者仍仰卧,两拇指并列齐点鸠尾穴,顺两肋下缘外分,直至腰两侧,反复3-5次,最后一次双拇指下移,同点两侧章门穴。
2.拇指或剑指交替点中脘(胃和十二指肠溃疡者不可用力点中脘)、神阙、建里、气海、关元、中极等穴。点穴时须掌握力度,所选穴位应因人而异,辨症施治。
3.食指或中指点天突穴,稍停,继而双拇指点两手合谷穴,再以单掌插进颈侧,拇指在前,以中指点大椎穴结束治疗。
注意事项
1.上述手法为整体分部操作,施术完毕,可再对患部进行重点施治。
2.施术时应先治健侧,后治患侧,数次后,可不治健侧,单治患侧。
3.对变型之关节,治则为"首挛终弛",即先治挛缩的一面,从挛缩中心点向两边推疏为泄法,后治松驰的一面,从两边向中心点推送为补法。挛缩之筋腱如同弓弦,弓弦拉长,弓背自然会伸直。
4.施术过程中务必做到意念集中,气劲不断不散,力度适中,尤不可施加蛮力。
5.病情好转后,患者应自己练功配合治疗,以促疗效。
(通联:074100河北省涞水县下车亭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