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慢性结石性胆囊炎临床比较常见,以成年人为主,女性多于男性,由于胆囊长期发炎,胆囊壁会发生纤维增厚,瘢痕收缩,造成胆囊萎缩,主要表现为胆绞痛。小切口胆囊切除术(MC)已经广泛应用1,为探讨腹腔镜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治疗慢性结石性胆囊炎的临床疗效,2011年6月~2012年8月收治胆囊结石患者9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1年6月~2012年8月收治膽囊结石患者96例,男40例,女56例,男女之比0.71:1,年龄21~69岁,平均56.8岁,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两组在性别、年龄、结石大小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
手术方法:观察组利用腹腔镜进行治疗:采用全身麻醉,患者取头高脚低左侧卧位,采用常规三孔法或四孔法操作。Veress针建立气腹置入套管后,插入腹腔镜观察胆囊周围及Calot三角粘连程度、胆囊结石嵌顿部位2,经初步判定可施行LC时试行分离粘连并显露Calot三角。术中见胆囊肿大、张力高、抓持困难者,先用电钩切开胆囊壁,吸引器置入胆囊吸尽胆囊内积液,减轻胆囊张力。术中采取顺行、逆行或顺、逆结合行胆囊全部或大部分切除3。腹腔胆汁污染重或胆囊床有少量渗血以及胆囊周围炎症渗出者经腹侧孔放置乳胶引流管于Winslow孔附近。对照组采取开腹手术进行治疗。
结果
两组疗效比较:观察组显效40例,有效7例,总有效率97.9%,对照组显效33例,有效13例,总有效率95.9%,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1。
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总天数比较: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总天数均低于观察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见表2。
讨论
慢性结石性胆囊炎以右上腹不适、疼痛为主要症状的胆结石症。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率也随之增高,由于对结石形成和存在的部位不同,临床上常分为胆囊结石、胆管结石和肝胆管结石,常与胆道感染同时存在,并互为因果,如何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案,重要的是通过临床诊断和物理检查充分了解病情,做出准确的诊断,确定胆石存在的部位、大小及数量,而后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案。
手术操作的关键在于充分显露胆囊三角,钳夹胆囊底部并向肝脏上方推移及向上牵拉胆囊颈部有助于显露胆囊三角,如胆囊过大影响术野时,可先穿刺减压,解剖时可先自胆囊颈部开始,用分离钳向胆囊管方向撕剥浆膜层,一般可清楚显露胆囊管、胆囊动脉的走行。再遵循由右至左的原则4。解剖胆囊三角体会:①操作应细致、轻柔。警惕胆管变异可能,不随意切断胆囊三角内管道。②推挤法处理胆囊管结石:不论结石在胆囊管的位置,常规先用分离钳从胆总管侧向胆囊方向推挤,使松动的胆囊管结石推挤入胆囊或胆囊管远端。推挤时应避免结石进入胆总管,先用分离钳阻断胆囊管与胆总管汇合处,由胆总管侧向胆囊推挤结石,但不能钳夹结石,以免结石破碎残留或进入胆总管。③切开法处理胆囊管结石:切开时注意留有余地,以利于取石后闭合胆囊管,必要时加行T形切开,取出结石。
本组资料显示,观察组显效40例,有效7例,总有效率97.9%,对照组显效33例,有效13例,总有效率95.9%,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总天数均低于观察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因此,慢性结石性胆囊炎小切口手术治疗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尹玉春,乔建国,刘志苏.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囊颈管残留结石 10例报告[J].腹部外科,2007,20(6):340-234.
资料与方法
2011年6月~2012年8月收治膽囊结石患者96例,男40例,女56例,男女之比0.71:1,年龄21~69岁,平均56.8岁,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两组在性别、年龄、结石大小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
手术方法:观察组利用腹腔镜进行治疗:采用全身麻醉,患者取头高脚低左侧卧位,采用常规三孔法或四孔法操作。Veress针建立气腹置入套管后,插入腹腔镜观察胆囊周围及Calot三角粘连程度、胆囊结石嵌顿部位2,经初步判定可施行LC时试行分离粘连并显露Calot三角。术中见胆囊肿大、张力高、抓持困难者,先用电钩切开胆囊壁,吸引器置入胆囊吸尽胆囊内积液,减轻胆囊张力。术中采取顺行、逆行或顺、逆结合行胆囊全部或大部分切除3。腹腔胆汁污染重或胆囊床有少量渗血以及胆囊周围炎症渗出者经腹侧孔放置乳胶引流管于Winslow孔附近。对照组采取开腹手术进行治疗。
结果
两组疗效比较:观察组显效40例,有效7例,总有效率97.9%,对照组显效33例,有效13例,总有效率95.9%,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1。
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总天数比较: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总天数均低于观察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见表2。
讨论
慢性结石性胆囊炎以右上腹不适、疼痛为主要症状的胆结石症。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率也随之增高,由于对结石形成和存在的部位不同,临床上常分为胆囊结石、胆管结石和肝胆管结石,常与胆道感染同时存在,并互为因果,如何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案,重要的是通过临床诊断和物理检查充分了解病情,做出准确的诊断,确定胆石存在的部位、大小及数量,而后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案。
手术操作的关键在于充分显露胆囊三角,钳夹胆囊底部并向肝脏上方推移及向上牵拉胆囊颈部有助于显露胆囊三角,如胆囊过大影响术野时,可先穿刺减压,解剖时可先自胆囊颈部开始,用分离钳向胆囊管方向撕剥浆膜层,一般可清楚显露胆囊管、胆囊动脉的走行。再遵循由右至左的原则4。解剖胆囊三角体会:①操作应细致、轻柔。警惕胆管变异可能,不随意切断胆囊三角内管道。②推挤法处理胆囊管结石:不论结石在胆囊管的位置,常规先用分离钳从胆总管侧向胆囊方向推挤,使松动的胆囊管结石推挤入胆囊或胆囊管远端。推挤时应避免结石进入胆总管,先用分离钳阻断胆囊管与胆总管汇合处,由胆总管侧向胆囊推挤结石,但不能钳夹结石,以免结石破碎残留或进入胆总管。③切开法处理胆囊管结石:切开时注意留有余地,以利于取石后闭合胆囊管,必要时加行T形切开,取出结石。
本组资料显示,观察组显效40例,有效7例,总有效率97.9%,对照组显效33例,有效13例,总有效率95.9%,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总天数均低于观察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因此,慢性结石性胆囊炎小切口手术治疗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尹玉春,乔建国,刘志苏.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囊颈管残留结石 10例报告[J].腹部外科,2007,20(6):340-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