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这次的设计中,我们尝试进一步探索当代空间中“园”和人的关系,希望将光、尺度、有意义的空间功能揉合在一起,实我们对当代园林精神的分解与重塑。
关键词:光廊;新秩序;体验
项目位于四川省成都市北二环边,一个商业综合体的六楼平台。酒吧拥有200㎡的室内空间,以及1000㎡的超大露台。在原有流线中,由于设备用房硕大而笨重地占据着整个场地的正中央,于是就把原本规整的露台挖成了一个不太方便使用的回字型空间,而露台硬质铺地边缘被随意勾勒了一些弧形草坪,顾客从电梯厅出来后需要自行选择顺时针或逆时针环绕设备用房才能从露台边缘最远处并不起眼的入口进入酒吧。而从商场电梯到达六楼后,酒吧整个入口都被这占据平台正中有不可移动的设备用房遮挡住,几乎很难被发现。
项目概览general view
预算有限的情况下业主决定只将靠近酒吧主入口的一小部分露台做外摆区,它们只占据了整个平台回字形的一条长边,所以我们的工作就是在一个缺乏引导和标识性的空旷场地中创造出“领域感”,并且在消解设备用房的巨大体量的同时让顾客从一出电梯就感受到酒吧所营造出的场所氛围。
在现场考察后,几乎没有什么争议的,我们决定为原有空旷的空中平台引入“园”的概念,利用这一概念重新梳理进入酒吧的线路和空间尺度形成新的游园序列,并让“廊”延伸到室内,试图使内和外的空间产生尺度上的对话。和大多数传统庭院改造一样,我们在场地中以回廊为元素介入空间,又和“传统”不同的是,这次的回廊并不借用原有路径,而是将现状中的硬质铺地和绿化假想成传统园林中的水面和水中小岛,回廊本身又会形成全新的通路,引导顾客在原本无序的“水面”和“小岛”中找到新的秩序。.
和大部分庭院中游廊以游览停留的功能不同,在这个项目中,廊子更像是引导拥有视力的人们在黑夜中寻找方向的“盲道”。廊道只有2.25m的高度,当人们身在廊道中时,人们的视线只能是是水平或向下的,这样的视觉关系让原本孤立开来的玻璃幕墙、草坪和设备用房被廊子在一个相对比较扁长的空间中重新被捏合成了一个新的整体,我们又在廊子纤细的钢结构梁柱中嵌入了灯条,灯条形成的空间使人在移动的过程中仿佛穿过一个又一个门,当想要停留的时候,又会感受到被下一个门“催促”着向前。不仅如此,我们还刻意在廊子中回避了在传统园林中一定会出现的停留、或者回望的空间,并将原本位于南侧的廊道出入口改到了东侧,这样的设计可以减少整条动线的长度超过50m,极大地节省了进入时间和工程造价。
在通常人们的认知中,园林主要涉及室外空间的组织,建筑内部一般比较简单,建筑只作为空间的附属部分或者为空间提供某些观察景致的角度。但在这次的酒吧设计中,酒吧内部空间本身体量相对较大,而且更重要的是内部空間本身并没有和外部空间拥有非常理想的连接,如果我们仅仅将园林设计应用于进入方式和外部空间分隔,那也未免太过于浪费,甚或可以说是一种虚张声势。于是我们决定将园林这一概念也引入到内部空间中,廊不再仅仅只是将人引导到空间,也是空间本身。
具体的处理方法是,将原本5m高的酒吧入口空间压低到和廊子几乎相同的高度,新增的管理用房和拓展出的厨房空间交错出现,又形成了室内进入酒吧主体空间前的第二条我们称之为Z形廊道的进入空间。门式灯光的结束使之前被催促向前的空间感受随之消失,在Z形廊道中在立面上采用了朦胧的面光源代替线光源,使观者的空间体验从快进变成了慢动作。
酒吧内部的设计上,我们尽可能使空间保持规整,从而得到最大客座率,客户也能够根据后期的功能变化拥有足够的调整余地。自选区的处理方式有所不同,穿孔板制造出连续的拱横跨在视线终点处。这条压低的拱廊和之前的两条廊道形成隔空的对偶,之后,我们又在卫生间语言重复两次,使酒吧的室内外体两种廊道反复包裹。于是,“园”的概念不再是传统的户外空间,而是一套从外而内的完整体验。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由于酒吧在顶层(6楼),如何将顾客从1楼引导到6楼也是空间中将面对的棘手问题。在一楼的处理上,我们将自选区的连续穿孔板的拱券系统在一楼的入口门厅前进行了一次重复,在1楼最开始的进入,到6楼空间终点的结束,穿孔板拱券体系完成了一次最最遥远的对偶。虽然遥远,我们相信这次对偶会给来过酒吧的客户留下某种印象,当他们有朝一日再次经过1楼,看到这个拱券系统,他们可能就能想起在电梯那一头的6楼上,还有一个酒吧,在酒吧的尽头的自选空间里还有这样一个空间在等待着他们。
参考文献
[1]金秋野,王欣,乌有园,同济大学出版社,2014.12;
[2]董豫赣,玖章造园,同济大学出版社,2016.12;
[3]林源,张文波,苏州艺圃,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7.05;
[4]童寯,东南园墅,湖南美术出版社,2018.10;
[5][日]石元泰博,林屋辰三郎,桂离宫,岩波书店,1982.10
关键词:光廊;新秩序;体验
项目位于四川省成都市北二环边,一个商业综合体的六楼平台。酒吧拥有200㎡的室内空间,以及1000㎡的超大露台。在原有流线中,由于设备用房硕大而笨重地占据着整个场地的正中央,于是就把原本规整的露台挖成了一个不太方便使用的回字型空间,而露台硬质铺地边缘被随意勾勒了一些弧形草坪,顾客从电梯厅出来后需要自行选择顺时针或逆时针环绕设备用房才能从露台边缘最远处并不起眼的入口进入酒吧。而从商场电梯到达六楼后,酒吧整个入口都被这占据平台正中有不可移动的设备用房遮挡住,几乎很难被发现。
项目概览general view
预算有限的情况下业主决定只将靠近酒吧主入口的一小部分露台做外摆区,它们只占据了整个平台回字形的一条长边,所以我们的工作就是在一个缺乏引导和标识性的空旷场地中创造出“领域感”,并且在消解设备用房的巨大体量的同时让顾客从一出电梯就感受到酒吧所营造出的场所氛围。
在现场考察后,几乎没有什么争议的,我们决定为原有空旷的空中平台引入“园”的概念,利用这一概念重新梳理进入酒吧的线路和空间尺度形成新的游园序列,并让“廊”延伸到室内,试图使内和外的空间产生尺度上的对话。和大多数传统庭院改造一样,我们在场地中以回廊为元素介入空间,又和“传统”不同的是,这次的回廊并不借用原有路径,而是将现状中的硬质铺地和绿化假想成传统园林中的水面和水中小岛,回廊本身又会形成全新的通路,引导顾客在原本无序的“水面”和“小岛”中找到新的秩序。.
和大部分庭院中游廊以游览停留的功能不同,在这个项目中,廊子更像是引导拥有视力的人们在黑夜中寻找方向的“盲道”。廊道只有2.25m的高度,当人们身在廊道中时,人们的视线只能是是水平或向下的,这样的视觉关系让原本孤立开来的玻璃幕墙、草坪和设备用房被廊子在一个相对比较扁长的空间中重新被捏合成了一个新的整体,我们又在廊子纤细的钢结构梁柱中嵌入了灯条,灯条形成的空间使人在移动的过程中仿佛穿过一个又一个门,当想要停留的时候,又会感受到被下一个门“催促”着向前。不仅如此,我们还刻意在廊子中回避了在传统园林中一定会出现的停留、或者回望的空间,并将原本位于南侧的廊道出入口改到了东侧,这样的设计可以减少整条动线的长度超过50m,极大地节省了进入时间和工程造价。
在通常人们的认知中,园林主要涉及室外空间的组织,建筑内部一般比较简单,建筑只作为空间的附属部分或者为空间提供某些观察景致的角度。但在这次的酒吧设计中,酒吧内部空间本身体量相对较大,而且更重要的是内部空間本身并没有和外部空间拥有非常理想的连接,如果我们仅仅将园林设计应用于进入方式和外部空间分隔,那也未免太过于浪费,甚或可以说是一种虚张声势。于是我们决定将园林这一概念也引入到内部空间中,廊不再仅仅只是将人引导到空间,也是空间本身。
具体的处理方法是,将原本5m高的酒吧入口空间压低到和廊子几乎相同的高度,新增的管理用房和拓展出的厨房空间交错出现,又形成了室内进入酒吧主体空间前的第二条我们称之为Z形廊道的进入空间。门式灯光的结束使之前被催促向前的空间感受随之消失,在Z形廊道中在立面上采用了朦胧的面光源代替线光源,使观者的空间体验从快进变成了慢动作。
酒吧内部的设计上,我们尽可能使空间保持规整,从而得到最大客座率,客户也能够根据后期的功能变化拥有足够的调整余地。自选区的处理方式有所不同,穿孔板制造出连续的拱横跨在视线终点处。这条压低的拱廊和之前的两条廊道形成隔空的对偶,之后,我们又在卫生间语言重复两次,使酒吧的室内外体两种廊道反复包裹。于是,“园”的概念不再是传统的户外空间,而是一套从外而内的完整体验。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由于酒吧在顶层(6楼),如何将顾客从1楼引导到6楼也是空间中将面对的棘手问题。在一楼的处理上,我们将自选区的连续穿孔板的拱券系统在一楼的入口门厅前进行了一次重复,在1楼最开始的进入,到6楼空间终点的结束,穿孔板拱券体系完成了一次最最遥远的对偶。虽然遥远,我们相信这次对偶会给来过酒吧的客户留下某种印象,当他们有朝一日再次经过1楼,看到这个拱券系统,他们可能就能想起在电梯那一头的6楼上,还有一个酒吧,在酒吧的尽头的自选空间里还有这样一个空间在等待着他们。
参考文献
[1]金秋野,王欣,乌有园,同济大学出版社,2014.12;
[2]董豫赣,玖章造园,同济大学出版社,2016.12;
[3]林源,张文波,苏州艺圃,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7.05;
[4]童寯,东南园墅,湖南美术出版社,2018.10;
[5][日]石元泰博,林屋辰三郎,桂离宫,岩波书店,198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