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腐蚀缺陷海底管道压溃压力计算方法

来源 :中国海上油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bxtih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腐蚀是海底管道最常见的缺陷形式,明确腐蚀缺陷对海底管道压溃压力的影响规律,建立可靠的压溃压力计算方法对评估海底管道的安全运行具有重要意义。考虑几何非线性和材料非线性,建立了含腐蚀缺陷的海底管道数值仿真模型,通过与文献试验数据对比验证了其可靠性。在此基础上,开展了腐蚀参数敏感性分析,得到了腐蚀深度、长度和宽度对海底管道压溃压力的影响规律:腐蚀长度、宽度和深度对海底管道的压溃压力影响效果依次递增,相对于轴向短腐蚀管道,腐蚀深度和腐蚀宽度对长腐蚀管道压溃压力的影响更大。基于敏感性分析和大量数值计算结果,采用非线
其他文献
聚合物驱增油效果评价是实施油田聚合物驱决策的重要工作。常用的聚合物驱增油效果评价方法所需参数较多、效率低、成本高。本文基于实际生产数据计算得到无因次采液指数曲线,联立广适水驱特征曲线,并综合考虑海上平台液处理能力限制,建立了液油联合产量预测方法,该方法能够快速定量化评价出海上油田聚合物驱增油效果及预测未来生产动态,做出符合工程设施现状的评价决策。以渤海X油田为例进行了方法应用,结果表明,预测得到的聚合物驱前后增油量、含水率与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得到的计算结果基本一致。本文方法操作简单、预测精度高,能够作为油田
南海莺琼盆地超高温高压区域存在“三超高、一极窄”的苛刻地质环境,气田开发钻完井技术面临巨大挑战。以L气田为例,依次从钻井极限、井身结构、控压钻井、完井工具等方面建立了超高温高压开发钻完井技术可行性评估思路,提出了开发井安全压力窗口预测、薄弱层预判与随钻前视、关键套管下深及井身结构优化、控压钻井技术适用性改造、主动提高地层承压能力、管材防腐与高密度无固相完井液协同、超高温高压完井工具分析等7项关键技术,并在L气田钻完井方案设计中取得良好应用成效。展望了超高温高压开发钻完井技术未来发展与研究趋势,以期为深
中海油研究总院有限责任公司实验平台位于北京市昌平区未来科学城南区中国海油科技园区,总面积1.7万平方米。根据技术专业方向划分为岩石物理、化学驱、稠油热采、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深水多相流动安全保障、天然气水合物开采模拟等六大专业实验室/平台。目前实验室拥有各类设备230余台(套),具备基础物性分析、药剂研发及评价、工艺模拟、工业级别多相流试验评价等勘探开发工程一体化科研实验、检验及测试分析能力。
多档位液控阀是井下智能分采技术的核心关键工具,其性能优劣直接影响分采井产能。分析并优选了智能井多档位液控阀的直接液力控制、微型液力解码器控制和数字液力解码器控制3种液控方案,优化液控阀换档控制机构及密封方式,最后通过高温高压井况模拟试验,验证智能井多档位液控阀在实际井况下的工具性能。结果表明:数字液力解码器控制阀可在有限空间内实现较少管线对多目标层位的有效控制,且具有操作简单、作业风险低的优势;液控阀换档控制机构从直线型设计优化为旋转换档型设计,可实现对排量的精细调控;采用不祼T形密封结构,可有效降低井内
钻井隔水导管承载力和下入深度设计对井口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基于静力触探试验(CPT)的单桩承载力计算理论,研究了砂土密实程度、隔水导管下深对隔水导管摩阻力及承载力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隔水导管下深增大,桩侧单位摩阻力出现退化,与密实砂土相比,中等密实砂土摩擦疲劳效应显著;与CPT法相比,API法计算密实砂土中隔水导管承载力偏低,计算中等密实砂土中隔水导管承载力偏高,导管下深50m时高估幅度达134.8%。结合北部湾工程实际,验证了CPT法计算承载力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可为隔水导管承载力计算提供参考。
深水钻井隔水管监测是海洋油气钻探开发的重要环节,是降低失效风险、预防事故发生、确保安全服役的重要手段。围绕中国深水钻井隔水管监测技术的发展,详细介绍了深水钻井隔水管监测技术目前已取得的进展及现场应用情况,对比分析了中国自主研制的深水钻井隔水管监测系统与国外2H海洋工程公司、康斯伯格公司监测系统关键性能指标,并探讨了中国隔水管完整性监测未来的发展方向,旨在促进形成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海洋管线监测技术持续发展,以期为中国深水油气钻探开发的安全进行提供技术保障。
底水脊进问题是制约水平井经济高效开发的难点之一,水平井找水-控水一体化智能完井技术是解决该难题的有效方法。介绍了水平井找水-控水一体化智能完井管柱的控水短节、开关短节、示踪短节和定压短节等主要组成部分,阐述了智能管柱的找水和控水原理,以及开关短节和定压短节的工作原理。通过实验验证了开关短节、定压短节的响应压力及固体示踪剂的释放速率。实验结果表明,找水与控水相结合的方法能有效提高产液剖面解释和产液剖面调整作业效率。水平井找水-控水一体化智能完井技术在中国海域Y油田目标井X8井的应用表明,该技术实现了对X8井
陵水17-2气田开发生产平台——“深海一号”能源站,是国内首次应用钢悬链立管的深水半潜式生产平台,如何在南海恶劣海况条件下使立管满足总体强度指标和30年疲劳寿命要求是该气田采用半潜式生产平台开发模式成功实施的关键。开展了不同浮式平台和立管形式的可行性研究,论证了自由钢悬链立管回接至直角立柱深吃水半潜式生产平台开发模式的可行性。针对平台垂荡和偏移较大的问题,开展了精细化环境参数研究,波浪参数采用方向极值,风和流采用相应的条件极值,解决了大管径钢悬链立管触地段在极端海况下出现压缩的问题。基于平台储卸油特性
为了经济有效地开发南海深远海天然气田,设计研发了一型适用于南海深水环境条件的新型干树半潜式平台,采用伸缩立柱的柔性连接将上部平台主体和下部浮箱垂荡板相连,从而使平台具有优良的水动力运动性能。介绍了该平台整体概况及各项基本参数,并基于三维势流理论,采用时域耦合计算分析方法,对新型干树半潜式平台运动性能分别开展了数值模拟和水池模型试验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新型干树半潜式平台运动性能的数值模拟结果和模型试验结果吻合度较好,且均满足相关要求,可以用于中国南海深水气田,实现干树采油。该新型平台为中国南海凝析油天然气
涠洲11-4 C平台为非常规两腿三桩导管架平台,其所在海域水深较深、海况条件较差,对该类平台的拆除存在较大困难且缺乏相关工程经验。基于该平台的特点及所处环境条件,分析认为整体拆除方案不具可行性,提出了“先拆除组块,后拆除导管架”的分体拆除方案。对两腿组块的拆除,通过设计不等高吊耳,解决了组块在拆除吊装时利库吊索具的配扣难题,节省了吊索具采购费用,缩短了陆地准备工期;针对两腿组块在装船固定和运输过程中极易倾覆的特点,通过矩阵式双排布置“垫板+立柱+斜撑”的装船固定设计,节省了船期,并降低了组块运输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