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心理健康教育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加强和改进中职生思想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大力推进职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中职生;心理健康;
新疆是一个多民族聚集地、各个民族学生聚集到学校接受教育,学校首先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理。健康的心理是一个人全面发展必须具备的条件和基础。加强对中职生心理素质的教育与培养、全面提高人才质量已成为职校所面临的现实任务。
1中职生心理健康现状及成因
我国学者莫雷等人对职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标准概括为以下几点:智力正常;情绪稳定,心境良好;意志坚强,有一定自控能力;心理特点符合年龄特征;人际关系和谐;适应社会生活,行为符合社会规范;热爱生活,乐于学习和工作;人格完整,言行一致。
1.1中职生心理问题特点
职校时期是人的一生中心理变化最激烈的时期。由于这个阶段的学生心理发展不成熟,情绪不稳定,面临一系列生理、心理、社会适应的课题时,心理冲突矛盾时有发生,这些冲突和矛盾若得不到有效疏导、合理解决,久而久之会形成心理障碍,影响正常的学习生活。
2019年秋,笔者对当地中职学校学生进行了心理健康调查,采用UPI问卷作为测量工具。问卷发放826份,其中民族学生290份,占总数的35%,有效问卷约99%。UPI量表总分最高为56分,最低为0分,根据筛选标准将分数分为三类。A类为总分在25分以上,或明确提出需要心理咨询,存在不同程度心理问题的学生约占总人数的24%;B类为总分在20—25分之间,没有严重心理问题但需要作为关注对象的学生约占总人数的25%;C类总分在20分以下,没有任何心理问题的学生约占总人数的51%。中职生心理问题表现有如下的特点:
1.1.1心理封闭与渴望交往的矛盾
中职生缺乏人际沟通的技巧,由于许多学生上职校前没有住宿的经验,对如何调整自己的生活习惯、与同学沟通相处、适应新的学习和生活环境方面缺乏必要的思想准备,容易与同学发生争执,引发心理冲突。有些学生因现实交往需要的缺失,转而沉溺于网络的虚拟世界中。然而长期的人机交流往往会部淡化人与人之间在情感上的现实联系,不利于健康人格和人生观的塑造。
此外,中职生的恋爱观和性心理发展不平衡,爱情错觉、单相思、失恋、网恋、感情危机等现象明显。
1.1.3学习困难导致的厌学问题
中职生与普通职校学生相比,在学业方面存在的问题尤其突出。大多数学生都程度不同地存在着学习目的不明确,动力不足,对未来感到迷茫,对所学专业不满意,学习方法不适应等现象。部分中职生中学时期的文化基础知识差,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上较为盲目,而学习上的失败感又加重了厌学情绪。
2.2中职生心理问题成因分析
中职生心理问题形成的原因十分复杂,心理压力主要来源于四个方面:社会、家庭、学校和自身。
社会方面,由于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以及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存在着歧视职业教育的现象。在一部分人眼里,职业教育是一种低层次、低水平的“二流教育”。
家庭方面,很多家长把孩子接受职业教育看成是上不了所谓“正规”大学的一种无奈的选择。一些家长更是认为自己在教育子女方面是个失败者,从而产生自卑,感到在别人面前抬不起头来。家长的这种自卑感加重了中职学生的压力。
学校方面,在基础教育体制中,成绩几乎成了衡量一个学生成功与否的唯一标准。这种片面评价标准培养出来的学生在适应能力、承受能力、调控能力等方面表现的相对较差,也忽视了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这些问题就会因各种因素的诱发,在不同的场景中以不同方式表现出来。
2心理健康教育对策
影响中职生心理健康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是系统工程,心理健康教育应以课堂教学、课外教育指导为主要渠道和基本环节,形成课内与课外、教育与指导、咨询与自助紧密结合的工作网络。
2.1树立心理健康教育意识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对象是全体在校学生,着力于帮助全体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增强心理调适能力和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因此,全校各部门各岗位要从不同的工作角度来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和谐地发展。
2.2充分发挥心理咨询的作用
学校心理咨询是增进学生心理健康、优化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咨询应以发展性辅导或咨询为主,面向全校学生,通过团体辅导、个别咨询、心理行为训练、网络咨询等多种形式,有针对性地提供及时有效的心理健康服务。此外,还可以通过学校网络、微信群、QQ群、抖音等宣传方式,多渠道地宣传和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在新生入学时进行心理健康普查,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科学性和时效性。
2.3积极营造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的和谐校园文化环境
学生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健康的心理社会环境,心理素质的培养离不开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校园文化环境是一种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圍,是形成群体凝聚力、集体荣誉感的土壤,更是一种潜在的教育力量,良好的校风会潜移默化地优化学生的心理品质。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健康愉悦的情绪特征,最大限度地减少心理危机,同时也为满足学生的人际交往需要搭建平台。
2.4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领导和师资队伍建设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组织建设上应进一步完善三级网络体系,形成心理健康教育互动机构,搭建平台,组成全方位、多渠道的心理健康教育形式。同时,通过专兼结合等形式,建设一支相对稳定的高素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提高专业知识技能水平强化职业道德规范。此外,还应重视对辅导员及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教师进行业务培训。
参考文献:
1.雷生珍.《学校健康心理学》中国商业出版社 2011.6
2.《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教育部教职成〔2004〕8号
关键词:中职生;心理健康;
新疆是一个多民族聚集地、各个民族学生聚集到学校接受教育,学校首先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理。健康的心理是一个人全面发展必须具备的条件和基础。加强对中职生心理素质的教育与培养、全面提高人才质量已成为职校所面临的现实任务。
1中职生心理健康现状及成因
我国学者莫雷等人对职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标准概括为以下几点:智力正常;情绪稳定,心境良好;意志坚强,有一定自控能力;心理特点符合年龄特征;人际关系和谐;适应社会生活,行为符合社会规范;热爱生活,乐于学习和工作;人格完整,言行一致。
1.1中职生心理问题特点
职校时期是人的一生中心理变化最激烈的时期。由于这个阶段的学生心理发展不成熟,情绪不稳定,面临一系列生理、心理、社会适应的课题时,心理冲突矛盾时有发生,这些冲突和矛盾若得不到有效疏导、合理解决,久而久之会形成心理障碍,影响正常的学习生活。
2019年秋,笔者对当地中职学校学生进行了心理健康调查,采用UPI问卷作为测量工具。问卷发放826份,其中民族学生290份,占总数的35%,有效问卷约99%。UPI量表总分最高为56分,最低为0分,根据筛选标准将分数分为三类。A类为总分在25分以上,或明确提出需要心理咨询,存在不同程度心理问题的学生约占总人数的24%;B类为总分在20—25分之间,没有严重心理问题但需要作为关注对象的学生约占总人数的25%;C类总分在20分以下,没有任何心理问题的学生约占总人数的51%。中职生心理问题表现有如下的特点:
1.1.1心理封闭与渴望交往的矛盾
中职生缺乏人际沟通的技巧,由于许多学生上职校前没有住宿的经验,对如何调整自己的生活习惯、与同学沟通相处、适应新的学习和生活环境方面缺乏必要的思想准备,容易与同学发生争执,引发心理冲突。有些学生因现实交往需要的缺失,转而沉溺于网络的虚拟世界中。然而长期的人机交流往往会部淡化人与人之间在情感上的现实联系,不利于健康人格和人生观的塑造。
此外,中职生的恋爱观和性心理发展不平衡,爱情错觉、单相思、失恋、网恋、感情危机等现象明显。
1.1.3学习困难导致的厌学问题
中职生与普通职校学生相比,在学业方面存在的问题尤其突出。大多数学生都程度不同地存在着学习目的不明确,动力不足,对未来感到迷茫,对所学专业不满意,学习方法不适应等现象。部分中职生中学时期的文化基础知识差,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上较为盲目,而学习上的失败感又加重了厌学情绪。
2.2中职生心理问题成因分析
中职生心理问题形成的原因十分复杂,心理压力主要来源于四个方面:社会、家庭、学校和自身。
社会方面,由于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以及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存在着歧视职业教育的现象。在一部分人眼里,职业教育是一种低层次、低水平的“二流教育”。
家庭方面,很多家长把孩子接受职业教育看成是上不了所谓“正规”大学的一种无奈的选择。一些家长更是认为自己在教育子女方面是个失败者,从而产生自卑,感到在别人面前抬不起头来。家长的这种自卑感加重了中职学生的压力。
学校方面,在基础教育体制中,成绩几乎成了衡量一个学生成功与否的唯一标准。这种片面评价标准培养出来的学生在适应能力、承受能力、调控能力等方面表现的相对较差,也忽视了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这些问题就会因各种因素的诱发,在不同的场景中以不同方式表现出来。
2心理健康教育对策
影响中职生心理健康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是系统工程,心理健康教育应以课堂教学、课外教育指导为主要渠道和基本环节,形成课内与课外、教育与指导、咨询与自助紧密结合的工作网络。
2.1树立心理健康教育意识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对象是全体在校学生,着力于帮助全体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增强心理调适能力和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因此,全校各部门各岗位要从不同的工作角度来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和谐地发展。
2.2充分发挥心理咨询的作用
学校心理咨询是增进学生心理健康、优化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咨询应以发展性辅导或咨询为主,面向全校学生,通过团体辅导、个别咨询、心理行为训练、网络咨询等多种形式,有针对性地提供及时有效的心理健康服务。此外,还可以通过学校网络、微信群、QQ群、抖音等宣传方式,多渠道地宣传和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在新生入学时进行心理健康普查,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科学性和时效性。
2.3积极营造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的和谐校园文化环境
学生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健康的心理社会环境,心理素质的培养离不开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校园文化环境是一种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圍,是形成群体凝聚力、集体荣誉感的土壤,更是一种潜在的教育力量,良好的校风会潜移默化地优化学生的心理品质。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健康愉悦的情绪特征,最大限度地减少心理危机,同时也为满足学生的人际交往需要搭建平台。
2.4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领导和师资队伍建设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组织建设上应进一步完善三级网络体系,形成心理健康教育互动机构,搭建平台,组成全方位、多渠道的心理健康教育形式。同时,通过专兼结合等形式,建设一支相对稳定的高素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提高专业知识技能水平强化职业道德规范。此外,还应重视对辅导员及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教师进行业务培训。
参考文献:
1.雷生珍.《学校健康心理学》中国商业出版社 2011.6
2.《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教育部教职成〔2004〕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