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你知道在瑞士,游客最多的景点是哪里吗?
不是“欧洲之巅”——少女峰,不是日内瓦的大喷泉,也不是设在琉森的宝齐莱钟表总店……这些闻名中外的景点全部输给了位于日内瓦湖畔的一座古堡——西庸城堡。据瑞士有关机构统计,这里是最多游客造访的景点,没有之一。
娴静与热闹集于一身
西庸城堡位于瑞士边境城市蒙特勒的日内瓦湖畔,是一座中世纪水上城堡。
蒙特勒距日内瓦大约有100千米。这是一个弥漫着天然、纯洁和浪漫气息的小城,漫山遍野种植着葡萄,一片悦目的绿色中,漂亮的教堂和民宅星罗棋布,让人深切体会到什么是“湖光山色”。
烟波浩淼的日内瓦湖也是瑞士和法国的分界线,大约三分之一属于法国,三分之二属于瑞士。日内瓦湖是瑞士人对这个湖的称呼,对岸的法国人则称它为莱蒙湖。从古罗马时代起,这里就是往来于意大利和法国的交通要道。
如果赶上风和日丽的好天气,蓝天像一幅永恒的天幕,下面是一望无际的碧绿湖水。西庸城堡的地基位于300米深的日内瓦湖底,城堡底部依山势而建,从外观看来似乎和山坡合而为一,像是漂浮在水面上。无论从什么角度上看,这座城堡都绝对是视觉的主体,如果缺失了它,再蓝的天、再绿的水也平淡无奇。
蓝天和碧水只是充当了协奏曲的角色,这种情况在整个瑞士都不多见。因此,西庸城堡被一些旅游专家评论为“瑞士最具有浪漫气质的城堡”。
地狱与天堂咫尺之遥
作为瑞士最重要的古堡之一,西庸城堡早在古罗马时代便已矗立在日内瓦湖畔,坐看人间潮起潮落。13~14世纪时,这里是意大利王族萨伏依家族的领地,第二代萨伏依伯爵聘请著名建筑师梅尼耶进行设计,准备将城堡进行彻底改建,作为家族避暑的行宫。城堡面向湖水的一面被建造成采光通风良好的舒适居室,主 人可以站在阳台上眺望美丽的日内瓦湖和对岸的城市。面向山脚下的商道一侧则被建造成由吊桥、箭塔保卫的要塞模样,当年经过的商队必须缴纳税金才能通过。其后的岁月里,人类通过战争与厮杀,轮换着对它的统治,它变成了军火库、监狱、要塞,直到1798年沃州革命后,西庸城堡才成为公共财产。
城堡最大的看点是临湖一侧一个阴暗的地窖,在过去,那里是囚禁犯人的监狱。在不见天日的大牢中,曾关过200多名囚犯。
19世纪浪漫主义时代,西庸城堡因为在卢梭、雨果、大仲马、小仲马、拜伦等著名作家的故事中登场而广为人知,其中英国诗人拜伦的《西庸的囚徒》更使城堡闻名世界。
拜伦笔下的长诗是为关在那里最有名的囚犯博尼瓦尔而写。博尼瓦尔是圣维克多修道院的院长,他在1536年因支持日内瓦独立、想推翻萨瓦大公统治事败而被关进地牢长达6年之久。
被一同关押的还有他的两个弟弟,他们分别被铁链绑在石柱上,几乎不能动弹。兄弟3人只能费力地触碰手脚相互安慰。精神不振时,他们就靠唱歌、讲故事,驱散绝望。尽管如此,两个弟弟还是先后逝去,并被埋在石柱旁的石头下。博尼瓦尔虽然活了下来,但是他的痛远非常人所能感受。
如今,在地牢的第3根柱子上,还能清楚看到200年前拜伦留下的笔迹。有人说,那并不是拜伦的真迹。事实上,笔迹的年代和拜伦生活的年代有所不同。然而,这个传说让西庸城堡多了一份文艺色彩。毕竟,西庸城堡是与著名诗人拜伦分不开的。
从地牢出来,顺着指示牌依序参观,主饭厅、大厅、卧室、小客厅、小教堂、文书院、军械室、审问室……据说,这里的每个地方都按照当年伯尔尼人统治时期的样貌进行了复原。
穿廊过室,爬楼梯,来到楼上,那里是萨瓦公爵和夫人们生活的天堂。卧室里,华丽的家具油亮亮地闪着光,就像刚擦过;被烟火熏得黑黑的壁炉似乎正燃烧着;茶壶吊在壁炉旁,就如在等待宾主享用下午茶点。
地狱与天堂距离那么近,只需三五分钟就能够跨越,为了独立而战的博尼瓦尔却耗费了6年时光。
走上台阶,就能到达高耸的主塔屋顶。在这里看日内瓦湖和蒙特勒湖畔城景,美不胜收。
显然,西庸城堡是囚犯们可望而不可及的自由墓地,却是王族们享受奢靡与尊贵的浪漫天堂。
从古堡到名胜
由于历史过于久远,人们已经无法准确得知西庸城堡的起源,目前发现的有关西庸城堡的最早文字记录是1150年。
建筑学家认为,城堡的底部基石是在11世纪修筑完成的。“西庸”在法文中是“石头”的意思,也许它的得名就来源于它所在的那块凸出湖岸的巨岩。
古堡扼守着阿尔卑斯山的咽喉要道,地理位置十分重要,长期以来受到各方觊觎:谁占据了西庸古堡,就相当于控制了整个地区。
1150年前后,萨瓦家族占据着这处要塞。萨瓦家族的3位大人物在西庸古堡那些石头上留下了自己不可磨灭的印记:
萨瓦家族的托马斯一世下令扩建古堡。他于1214年建了一座小村落,从字面上来看,是西庸古堡新城的意思。
13世纪中叶,古堡在萨瓦家族皮埃尔二世的经营下,经历了其建筑史上的黄金时代。他将瑞士西南部一带的土地集中在了一起,创建了沃国,即今天的沃洲。
15世纪,阿梅代八世对城堡实施了一系列大工程,其领地也是在这一时期形成的。这位强势伯爵被封为公爵,随后成为一代教皇,人称菲力克斯五世。
进入16世纪,在接二连三的战争中,实力遭到削弱的萨瓦家族无暇顾及西庸城堡。1536年,伯尔尼人夺取了沃洲,将城堡变成了军火库和监狱。
1798年,沃洲起义爆发,西庸城堡变成了公共财产。从1803年开始,在考古学家阿尔特·那艾夫的努力下,其历史遗迹地位得以确立。
难以攻克的要塞
西庸古堡是一座无比雄伟的要塞。发生在此最著名的一次军事行动,就是1536年伯尔尼人攻城。1536年初,伯尔尼共和国向萨瓦公爵宣战,古堡守军在重重围困和猛攻中坚持了3周。可见,一座堡垒要塞即使守军人数不多,其战斗力通常也会在一支强大军队之上。
同年3月29日,围城军队试图发起一场进攻。守军指挥官安东尼·德伯费尔被迫投降。他提议下午投降,然而,当下午伯尔尼人进入城堡后发现,守军已不知去向。原来,安东尼·德伯费尔早已带着部下从湖上逃走了。
当天,在击碎城堡的锁链后,伯尔尼人释放了一些在押囚犯,其中就包括著名的博尼瓦尔。
作为一座极具代表性的中世纪防御要塞,在对伯尔尼人战斗失利后,西庸城堡丧失了扼守阿尔卑斯山要道的重要地位。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瑞士人在这里修建了一个军事工程,就隐蔽在古堡对面森林的岩石中。
【责任编辑】赵 菲
不是“欧洲之巅”——少女峰,不是日内瓦的大喷泉,也不是设在琉森的宝齐莱钟表总店……这些闻名中外的景点全部输给了位于日内瓦湖畔的一座古堡——西庸城堡。据瑞士有关机构统计,这里是最多游客造访的景点,没有之一。
娴静与热闹集于一身
西庸城堡位于瑞士边境城市蒙特勒的日内瓦湖畔,是一座中世纪水上城堡。
蒙特勒距日内瓦大约有100千米。这是一个弥漫着天然、纯洁和浪漫气息的小城,漫山遍野种植着葡萄,一片悦目的绿色中,漂亮的教堂和民宅星罗棋布,让人深切体会到什么是“湖光山色”。
烟波浩淼的日内瓦湖也是瑞士和法国的分界线,大约三分之一属于法国,三分之二属于瑞士。日内瓦湖是瑞士人对这个湖的称呼,对岸的法国人则称它为莱蒙湖。从古罗马时代起,这里就是往来于意大利和法国的交通要道。
如果赶上风和日丽的好天气,蓝天像一幅永恒的天幕,下面是一望无际的碧绿湖水。西庸城堡的地基位于300米深的日内瓦湖底,城堡底部依山势而建,从外观看来似乎和山坡合而为一,像是漂浮在水面上。无论从什么角度上看,这座城堡都绝对是视觉的主体,如果缺失了它,再蓝的天、再绿的水也平淡无奇。
蓝天和碧水只是充当了协奏曲的角色,这种情况在整个瑞士都不多见。因此,西庸城堡被一些旅游专家评论为“瑞士最具有浪漫气质的城堡”。
地狱与天堂咫尺之遥
作为瑞士最重要的古堡之一,西庸城堡早在古罗马时代便已矗立在日内瓦湖畔,坐看人间潮起潮落。13~14世纪时,这里是意大利王族萨伏依家族的领地,第二代萨伏依伯爵聘请著名建筑师梅尼耶进行设计,准备将城堡进行彻底改建,作为家族避暑的行宫。城堡面向湖水的一面被建造成采光通风良好的舒适居室,主 人可以站在阳台上眺望美丽的日内瓦湖和对岸的城市。面向山脚下的商道一侧则被建造成由吊桥、箭塔保卫的要塞模样,当年经过的商队必须缴纳税金才能通过。其后的岁月里,人类通过战争与厮杀,轮换着对它的统治,它变成了军火库、监狱、要塞,直到1798年沃州革命后,西庸城堡才成为公共财产。
城堡最大的看点是临湖一侧一个阴暗的地窖,在过去,那里是囚禁犯人的监狱。在不见天日的大牢中,曾关过200多名囚犯。
19世纪浪漫主义时代,西庸城堡因为在卢梭、雨果、大仲马、小仲马、拜伦等著名作家的故事中登场而广为人知,其中英国诗人拜伦的《西庸的囚徒》更使城堡闻名世界。
拜伦笔下的长诗是为关在那里最有名的囚犯博尼瓦尔而写。博尼瓦尔是圣维克多修道院的院长,他在1536年因支持日内瓦独立、想推翻萨瓦大公统治事败而被关进地牢长达6年之久。
被一同关押的还有他的两个弟弟,他们分别被铁链绑在石柱上,几乎不能动弹。兄弟3人只能费力地触碰手脚相互安慰。精神不振时,他们就靠唱歌、讲故事,驱散绝望。尽管如此,两个弟弟还是先后逝去,并被埋在石柱旁的石头下。博尼瓦尔虽然活了下来,但是他的痛远非常人所能感受。
如今,在地牢的第3根柱子上,还能清楚看到200年前拜伦留下的笔迹。有人说,那并不是拜伦的真迹。事实上,笔迹的年代和拜伦生活的年代有所不同。然而,这个传说让西庸城堡多了一份文艺色彩。毕竟,西庸城堡是与著名诗人拜伦分不开的。
从地牢出来,顺着指示牌依序参观,主饭厅、大厅、卧室、小客厅、小教堂、文书院、军械室、审问室……据说,这里的每个地方都按照当年伯尔尼人统治时期的样貌进行了复原。
穿廊过室,爬楼梯,来到楼上,那里是萨瓦公爵和夫人们生活的天堂。卧室里,华丽的家具油亮亮地闪着光,就像刚擦过;被烟火熏得黑黑的壁炉似乎正燃烧着;茶壶吊在壁炉旁,就如在等待宾主享用下午茶点。
地狱与天堂距离那么近,只需三五分钟就能够跨越,为了独立而战的博尼瓦尔却耗费了6年时光。
走上台阶,就能到达高耸的主塔屋顶。在这里看日内瓦湖和蒙特勒湖畔城景,美不胜收。
显然,西庸城堡是囚犯们可望而不可及的自由墓地,却是王族们享受奢靡与尊贵的浪漫天堂。
从古堡到名胜
由于历史过于久远,人们已经无法准确得知西庸城堡的起源,目前发现的有关西庸城堡的最早文字记录是1150年。
建筑学家认为,城堡的底部基石是在11世纪修筑完成的。“西庸”在法文中是“石头”的意思,也许它的得名就来源于它所在的那块凸出湖岸的巨岩。
古堡扼守着阿尔卑斯山的咽喉要道,地理位置十分重要,长期以来受到各方觊觎:谁占据了西庸古堡,就相当于控制了整个地区。
1150年前后,萨瓦家族占据着这处要塞。萨瓦家族的3位大人物在西庸古堡那些石头上留下了自己不可磨灭的印记:
萨瓦家族的托马斯一世下令扩建古堡。他于1214年建了一座小村落,从字面上来看,是西庸古堡新城的意思。
13世纪中叶,古堡在萨瓦家族皮埃尔二世的经营下,经历了其建筑史上的黄金时代。他将瑞士西南部一带的土地集中在了一起,创建了沃国,即今天的沃洲。
15世纪,阿梅代八世对城堡实施了一系列大工程,其领地也是在这一时期形成的。这位强势伯爵被封为公爵,随后成为一代教皇,人称菲力克斯五世。
进入16世纪,在接二连三的战争中,实力遭到削弱的萨瓦家族无暇顾及西庸城堡。1536年,伯尔尼人夺取了沃洲,将城堡变成了军火库和监狱。
1798年,沃洲起义爆发,西庸城堡变成了公共财产。从1803年开始,在考古学家阿尔特·那艾夫的努力下,其历史遗迹地位得以确立。
难以攻克的要塞
西庸古堡是一座无比雄伟的要塞。发生在此最著名的一次军事行动,就是1536年伯尔尼人攻城。1536年初,伯尔尼共和国向萨瓦公爵宣战,古堡守军在重重围困和猛攻中坚持了3周。可见,一座堡垒要塞即使守军人数不多,其战斗力通常也会在一支强大军队之上。
同年3月29日,围城军队试图发起一场进攻。守军指挥官安东尼·德伯费尔被迫投降。他提议下午投降,然而,当下午伯尔尼人进入城堡后发现,守军已不知去向。原来,安东尼·德伯费尔早已带着部下从湖上逃走了。
当天,在击碎城堡的锁链后,伯尔尼人释放了一些在押囚犯,其中就包括著名的博尼瓦尔。
作为一座极具代表性的中世纪防御要塞,在对伯尔尼人战斗失利后,西庸城堡丧失了扼守阿尔卑斯山要道的重要地位。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瑞士人在这里修建了一个军事工程,就隐蔽在古堡对面森林的岩石中。
【责任编辑】赵 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