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行俱兼

来源 :求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nnastinsb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欲求人,必须审访其行。若知其善,然后用之。设令此人不能济事,只是才力不及,不为大害。误用恶人,假令强干,为害极多。但CL-~-惟求其才,不顾其行。太平之时,必须才行俱兼,始可任用。——吴兢《贞观政要·择官》
  【释义】选用人才,一定要仔细访查了解他们的品行。若一个人品行是好的,可以任用他。假使一个人不能把事办好,只是能力达不到,不会造成大的危害。但是,如果错误地用了坏人,他的能力又很强,那将造成极大的危害和损失。在乱世时候选用人才可以只求有才能,不管品行,但太平之时,必须才能、品行都好,方可任用。
  【作者简介】吴兢(670-749年),汴州浚仪(今河南开封)人。唐朝著名史学家,武周时入史馆,修国史。著有《贞观政要》等。
  【写作背景】《贞观政要》属专题性史书,共十卷,约成书于唐开元八、九年。吴兢写作此书是借古讽今,借歌颂唐太宗时代的德政,告诫后世君王要择善从之,以利江山稳固。
  【现实意义】这段话是《贞观政要》记载唐太宗与魏征谈如何用人时魏征的言论。重视人才的品行,这一在选人、用人方面的成功经验和做法对现代社会仍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第一,“才行兼备、以行为先”,是选人用人的根本标准。“才行兼俱”是无可争议的人才标准,但通常才行兼备的人很难得。如果在行与才之间选择,“行”应当是第一位的。品行高洁无论在何种时代、何种组织中,都是第一位的。如果为了一时的政绩,或者被小人的言语和物质贿赂所收买、被“假忠诚”所蒙蔽,重用了品行不良的“才”人,迟早会遭受用人失误之苦,给组织和事业带来损失。
  第二,“乱世重才,治世兼俱”,“才行关系”随世情的差异而演变。在社会处于激烈变革之时,“才”对于获得一场战争的胜利、一项特殊任务的完成、一个紧急事项的成功处置等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在治世、在和平年代,“才”的作用显得并不是那么突出或不成为胜负的决定因素。相比而言,“行”對于社会稳定、组织文化的优良都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重用“才行兼俱”之人显得更为重要。
  改革开放以来,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以GDP论英雄”的人才观,对于推动经济发展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但与此相伴而生的腐败却败坏了社会风气,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公信力。这些腐败“能人”“出问题都不是出在才上,而是出在德上”。新时代选人用人,要更加重视德行,正是对“重才轻行”的用人观的校正。
  作者单位:北京行政学院
  责任编辑:张莙
其他文献
结合七浦塘大桥桥塔主墩大直径、深基础钻孔灌注桩自平衡静载试验工程实例,介绍了自平衡静载试验的基本原理、与传统桩基试验相比较的优越性以及其计算模型分析,解决了在水上
围绕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个总目标,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努力实现国家各项工作法治化作了具有深远意义的战略部署。把政治建设特别是法治建设作为中央全会的主题,这在改革开放以来还是第一次,充分彰显出法治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的突出地位和重大作用。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的《决定》及其落
针对目前我国城市建设中大学城建设用地失控这一现象,从建设总量失控,用地结构失衡和开发强度偏低三方面深入而系统的对其形成原因进行了剖析,以期相关部门合理制定政策,从而保护
结合沿江高速南京段滁河大桥系杆拱施工实例,根据结构特点,采用钢管支架、贝雷立柱门式支架、贝雷叠放等形式搭设临时支架,充分利用了构件和支架材料的特性,较以往支架形式有
“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政教有经,而令行为上。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旧。”——(西汉)刘安《淮南子·氾论训》  【释义】治理国家虽有常规,但必须以有利于民众为根本;政令教化虽有常法,但必须以切实有效为上。如果对民众有利,就不必非要效仿古制;如果符合实际情况,就不必一定要遵循旧法。  【作者简介】刘安(公元前179—前122),西汉初年宗室,西汉时期思想家、道家、文学家,汉高祖刘邦之孙
从隧道工程地质条件、结构条件、施工条件三方面出发,分析了影响软岩隧道稳定性的因素,介绍了常用的三种软岩隧道稳定性判别方法,并以某隧道为例论述了各判别方法的实用性,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