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建筑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地下空间的利用占比越来越大。但是,在建筑面积的扩大和空间加深的过程中,深基坑的管涌问题获得了业界内的广泛重视。相对而言,管涌是一种非常严重的问题,且造成的负面影响是深远的。针对深基坑管涌,选择有针对性的技术措施,将会具有较大的积极意义。
关键词:技术;深基坑;管涌;应用
当前,我国的建筑数量不断增多,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但从整体的情况来看,建筑的各个组成部分,都表现出了一些特定的问题。在深基坑施工当中,管涌所表现出的问题是非常严重的,个别工程的周边环境产生了非常严重的损坏,如果深基坑施工中未能对管涌做出有效的处理和弥补,将造成极为严重的影响,甚至是造成较大的安全事故。
一、工程概况
弼南综合楼工程,工程位于佛山市禅城区江湾路,场地现状较平坦。地貌上处于珠江三角洲平原腹部,地势较为平整。建筑面积31830平方米,框剪结构,建筑高度30.9米,首层高5.4米,二、三层层高4.0米,标准层高3.5米,地上8層,地下1层为停车库,地上均为办公写字楼。本工程的基坑支护结构采用桩锚支护结构,止水采用桩间高压旋喷桩。
二、管涌原因分析
经过现场的大量观察、分析后认为,管涌所产生的原因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本次工程在施工的过程当中,局部采用了高压旋喷桩的技术,但该技术并没有形成良好的、整体性较强止水帷幕。第二,施工过程中,西北段有障碍物,止水帷幕施工时技术的差异和条件的限制,导致深基坑的西北段出现了渗漏点的情况,最终造成了管涌的发生。
三、管涌处理的综合技术选择
(一)套筒反滤——引排——封堵方法分析
深基坑管涌在处理的过程中,很多工程选择了单一的手段来进行,虽然在短时间内较好的处理了管涌问题,但在后续的施工中仍然不断的出现,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本文认为,针对深基坑管涌问题,必须要选择综合的技术处理。结合本工程的特点和要求,建议选择应用套筒反滤——引排——封堵方法来进行管涌的处理。该技术方法在应用的过程中,从降低水位的方向、改良土性的常规处理方向出发,先将管涌问题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避免不利影响继续扩大。然后,针对性的选择套筒反滤——引排——封堵方法,逐步的将管涌进行治理,形成施工上的良性循环。该方法的优势在于,能够在经济成本上得到有效控制,不会影响深基坑的工程成本;同时,套筒反滤——引排——封堵方法的使用效率较为突出,能够在最短的周期内,实现最高的管涌处理效果。该方案的执行,与客观情况要密切联系,对基坑止水帷幕失效下的管涌处理具有较大的参考意义。
(二)注浆法
除了上述的方法外,处理深基坑管涌的过程中,还可以选择注浆法来完成,也就是俗称的灌浆法。注浆法的优势在于,针对深层搅拌桩止水帷幕的失效,可进行有效的处理,再次发生的概率是非常低的。注浆法的工作原理为:在搅拌桩的开叉位置,进行有效的封堵处理。同时,应用高压灌注的方法,应用早强水泥浆来进行管涌的治理工作。在管涌获得有效的控制后,使用人员应在对应的深基坑方面做出干预,在塌陷的位置选择回填砂的方法来治理。之后,有效的实施冲灌早强水泥浆的方法,实现管涌的全面克制。注浆法在具体的使用过程中,其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处理方法比较简单,能够快速的执行;注浆法在止水封堵效果方面比较突出,针对性较强;该方法针对塌陷问题的处理,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基本上不会发生复发问题。
四、多项技术的综合应用分析
深基坑内的管涌问题发生后,必须引起高度的注意,不能单纯的从某一个角度出发,而是要站在全局的角度来进行问题的有效处理。从工程案例来看,深基坑管涌的出现绝对不是偶然的情况,应在多方面来做出系统的干预,并且更好的避免恶性情况的出现。当前国家在建设工程的数量上获得了较大的增长,如果想要在技术上、水平上获得提升,管涌问题是一项必须要有效克制的问题。多项技术的综合应用,可对管涌问题进行系统的处理,告别以往单一方法处理带来的不利影响。
(一)加强维护措施、环境监测
深基坑管涌在发生后,必须要在维护方面、环境方面进行探讨。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社会对建筑的需求增大,很多的建筑物都建设在比较远的地区当中,这些区域在以往的开发并不深,因此有很多的情况未必了解。深基坑管涌的出现,要从内部出发,进一步的加强维护措施执行,加强对周边环境的有效监测,以此来获得更多的数据、资料,选择针对性的方法来处理,告别以往的恶性循环。
(二)深基坑内双液注浆
深基坑管涌问题的发生,注浆法的应用虽然取得了突出的效果,但也要从客观实际出发。本次案例的研究中发现,为了能够更好的发挥出注浆法的优势,可尝试应用深基坑内双液注浆法来完成。经过大量的讨论与分析,认为深基坑内双液注浆的应用,可通过以下方法来完成:第一,在发生管涌并停止施工后,项目部提出意见,并与围护设计人员讨论决定,采用以出水点为中心进行坑内双液压密注浆处理,为了取得最佳效果,水泥浆与水玻璃体积比采用1:0.25,水玻璃浓度为16Be’,注浆深度为坑底至坑底以下6m,注浆范围为管涌点两侧各5m范围内。经过7h多的注浆,情况得以控制,原出水点已有浆液冒出,水头逐渐减少后不再冒水,第一次管涌得以控制。第二,然而第一个管涌点得以控制后,距离原管涌点东侧又新出现了第二处管涌点,经过分析,我们认为此段围护体可能存在较多薄弱环节,单独注浆已不能产生明显效果,很可能管涌出水点继续出现,需要采取另外技术处理。
总结:
未来,我国的建筑工程和深基坑工程会深入的建设,管涌问题的发生和影响也会加深,应针对技术的综合应用、体系制定进行探索,要在多方面确保管涌发生后能够被客观的处理,进一步的加强防范措施,促使深基坑工程可按时完工。
参考文献:
[1]丁勇.基于建筑工程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的分析[J].四川水泥,2014,11:191+186.
[2]车灿辉,张智博,刘实.南京长江漫滩地区某深基坑突水原因分析及治理[J].岩土工程技术,2014,04:183-187.
关键词:技术;深基坑;管涌;应用
当前,我国的建筑数量不断增多,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但从整体的情况来看,建筑的各个组成部分,都表现出了一些特定的问题。在深基坑施工当中,管涌所表现出的问题是非常严重的,个别工程的周边环境产生了非常严重的损坏,如果深基坑施工中未能对管涌做出有效的处理和弥补,将造成极为严重的影响,甚至是造成较大的安全事故。
一、工程概况
弼南综合楼工程,工程位于佛山市禅城区江湾路,场地现状较平坦。地貌上处于珠江三角洲平原腹部,地势较为平整。建筑面积31830平方米,框剪结构,建筑高度30.9米,首层高5.4米,二、三层层高4.0米,标准层高3.5米,地上8層,地下1层为停车库,地上均为办公写字楼。本工程的基坑支护结构采用桩锚支护结构,止水采用桩间高压旋喷桩。
二、管涌原因分析
经过现场的大量观察、分析后认为,管涌所产生的原因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本次工程在施工的过程当中,局部采用了高压旋喷桩的技术,但该技术并没有形成良好的、整体性较强止水帷幕。第二,施工过程中,西北段有障碍物,止水帷幕施工时技术的差异和条件的限制,导致深基坑的西北段出现了渗漏点的情况,最终造成了管涌的发生。
三、管涌处理的综合技术选择
(一)套筒反滤——引排——封堵方法分析
深基坑管涌在处理的过程中,很多工程选择了单一的手段来进行,虽然在短时间内较好的处理了管涌问题,但在后续的施工中仍然不断的出现,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本文认为,针对深基坑管涌问题,必须要选择综合的技术处理。结合本工程的特点和要求,建议选择应用套筒反滤——引排——封堵方法来进行管涌的处理。该技术方法在应用的过程中,从降低水位的方向、改良土性的常规处理方向出发,先将管涌问题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避免不利影响继续扩大。然后,针对性的选择套筒反滤——引排——封堵方法,逐步的将管涌进行治理,形成施工上的良性循环。该方法的优势在于,能够在经济成本上得到有效控制,不会影响深基坑的工程成本;同时,套筒反滤——引排——封堵方法的使用效率较为突出,能够在最短的周期内,实现最高的管涌处理效果。该方案的执行,与客观情况要密切联系,对基坑止水帷幕失效下的管涌处理具有较大的参考意义。
(二)注浆法
除了上述的方法外,处理深基坑管涌的过程中,还可以选择注浆法来完成,也就是俗称的灌浆法。注浆法的优势在于,针对深层搅拌桩止水帷幕的失效,可进行有效的处理,再次发生的概率是非常低的。注浆法的工作原理为:在搅拌桩的开叉位置,进行有效的封堵处理。同时,应用高压灌注的方法,应用早强水泥浆来进行管涌的治理工作。在管涌获得有效的控制后,使用人员应在对应的深基坑方面做出干预,在塌陷的位置选择回填砂的方法来治理。之后,有效的实施冲灌早强水泥浆的方法,实现管涌的全面克制。注浆法在具体的使用过程中,其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处理方法比较简单,能够快速的执行;注浆法在止水封堵效果方面比较突出,针对性较强;该方法针对塌陷问题的处理,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基本上不会发生复发问题。
四、多项技术的综合应用分析
深基坑内的管涌问题发生后,必须引起高度的注意,不能单纯的从某一个角度出发,而是要站在全局的角度来进行问题的有效处理。从工程案例来看,深基坑管涌的出现绝对不是偶然的情况,应在多方面来做出系统的干预,并且更好的避免恶性情况的出现。当前国家在建设工程的数量上获得了较大的增长,如果想要在技术上、水平上获得提升,管涌问题是一项必须要有效克制的问题。多项技术的综合应用,可对管涌问题进行系统的处理,告别以往单一方法处理带来的不利影响。
(一)加强维护措施、环境监测
深基坑管涌在发生后,必须要在维护方面、环境方面进行探讨。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社会对建筑的需求增大,很多的建筑物都建设在比较远的地区当中,这些区域在以往的开发并不深,因此有很多的情况未必了解。深基坑管涌的出现,要从内部出发,进一步的加强维护措施执行,加强对周边环境的有效监测,以此来获得更多的数据、资料,选择针对性的方法来处理,告别以往的恶性循环。
(二)深基坑内双液注浆
深基坑管涌问题的发生,注浆法的应用虽然取得了突出的效果,但也要从客观实际出发。本次案例的研究中发现,为了能够更好的发挥出注浆法的优势,可尝试应用深基坑内双液注浆法来完成。经过大量的讨论与分析,认为深基坑内双液注浆的应用,可通过以下方法来完成:第一,在发生管涌并停止施工后,项目部提出意见,并与围护设计人员讨论决定,采用以出水点为中心进行坑内双液压密注浆处理,为了取得最佳效果,水泥浆与水玻璃体积比采用1:0.25,水玻璃浓度为16Be’,注浆深度为坑底至坑底以下6m,注浆范围为管涌点两侧各5m范围内。经过7h多的注浆,情况得以控制,原出水点已有浆液冒出,水头逐渐减少后不再冒水,第一次管涌得以控制。第二,然而第一个管涌点得以控制后,距离原管涌点东侧又新出现了第二处管涌点,经过分析,我们认为此段围护体可能存在较多薄弱环节,单独注浆已不能产生明显效果,很可能管涌出水点继续出现,需要采取另外技术处理。
总结:
未来,我国的建筑工程和深基坑工程会深入的建设,管涌问题的发生和影响也会加深,应针对技术的综合应用、体系制定进行探索,要在多方面确保管涌发生后能够被客观的处理,进一步的加强防范措施,促使深基坑工程可按时完工。
参考文献:
[1]丁勇.基于建筑工程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的分析[J].四川水泥,2014,11:191+186.
[2]车灿辉,张智博,刘实.南京长江漫滩地区某深基坑突水原因分析及治理[J].岩土工程技术,2014,04:183-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