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拉的夏天

来源 :润·文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oyager403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车子在还发着微光的白色灯塔脚下停了下来,车上的两个人透过车窗看着眼前这个巨大的湖。“就是这里了,萨拉。北风灯塔,我们的新家。”
  那天晚上,萨拉和爸爸就在他们的新家住下了。
  在屋子中间,萨拉看到了那个巨大的玻璃罩子,它看起来就像一个蜂房,几乎有她那么高。爸爸把手伸进去,给里面的一盏小灯注满煤油。“萨拉,千万不能碰这盏灯,你一定要记住。”爸爸说,“但你可以帮助我。因为这盏灯必须在日落时准时点亮,到时你可以给我发出指示。”
  萨拉看着太阳慢慢沉入了湖里,湖面上镀上了一层金光。当她再也看不到一丝光亮的时候,她转过身,对爸爸说道:“爸爸,点灯!”
  爸爸擦亮了火柴。萨拉屏住呼吸,看着爸爸把燃烧的火柴伸向灯芯。就在火柴点燃灯芯的那一瞬间,整间屋子顿时亮如白昼。微弱的灯光经过放大镜瞬间变得巨大,它透过窗户,向漆黑的水面蔓延。
  萨拉认为爸爸的工作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工作。每天黄昏,她跟着他来到灯塔,专注地看着太阳,在该点灯的那一刻给他发出指示。每天晚上,爸爸都守着灯光直到天亮,确保它不会熄灭。
  一天下午,天空突然暗了下来,湖面开始变得波涛汹涌。渔船相继回到了避风港。
  突然,爸爸尖叫起来。他跑到灯塔脚下,迅速解开救生艇的绳子。这时,远处响起了“轰轰”的雷鸣。
  萨拉焦急地问:“出什么事了,爸爸?”
  “一个渔民遇到麻烦了。”爸爸边解绳子边答道。
  “爸爸,你不能出去。暴风雨就要来了!”萨拉迎着风大喊道。
  “我会没事的,萨拉。你在屋里等着我。”说完,他把救生艇推进湖里,跳了上去。
  萨拉跑上灯塔。通过望远镜,她可以看到那艘渔船在汹涌的波涛中艰难地挣扎。爸爸的救生艇快要靠近它了,但巨大的波浪又把它们分开了。
  萨拉感到自己非常渺小,同时也感到无比的孤独,她的心因为恐惧而战栗。天空很快就暗了下来。萨拉几乎无法看到爸爸的救生艇以及那艘渔船了。
  萨拉大惊。爸爸不在家,无法亲自点灯。她紧张地盯着火柴盒。爸爸曾说过,千万不能碰那盏灯。但是,没有灯塔的指引,爸爸怎么可能在这么大的暴风雨中找到回家的路?
  萨拉迅速抓起火柴。她颤抖着手擦亮了火柴,伸向灯芯。当白色的亮光一下子穿透黑暗,萨拉跌坐在椅子上。“我必须让它整晚亮着!”萨拉对自己说。
  接近黎明时,暴风雨停止了。萨拉坐在椅子上静静地等候着。爸爸在外面的某个地方。
  第一缕曙光从地平线上升起来了。灯火还在燃烧。
  萨拉从椅子上跳起来,满怀希望朝窗外看去。然而,她看不到爸爸的踪影。她熄灭灯,走下灯塔,来到湖岸边。天空清澈,明亮。萨拉几乎无法相信昨晚下了一场暴风雨。
  突然,远处的两个黑点引起了她的注意。是爸爸的救生艇和那艘渔船!“爸爸!”萨拉兴奋地大喊。
  半个小时后,爸爸和那位渔民回到了岸边。萨拉扑进了爸爸的怀里,爸爸也紧紧抱着萨拉。
   爸爸抚摸着她的头发。“我很高兴你点亮了灯,萨拉。我们整晚都跟着它。暴风雨把我们吹到了对岸,但我们最终回来了。”顿了顿,他又说:“萨拉,我不得不承认,这个夏天你长大了许多。”
  萨拉的身体在轻轻发抖,她心里充满了自豪。
其他文献
中文说“弹”钢琴,西方人说“play”(玩)钢琴。不但如此,西方所有乐器都是用来“玩”的,我们所有的乐器却都是用来“演练的”。两者之间最大的差别就在于面对同样必经的失败过程,play把“失败”当成过程里面正常的一部分元素,并且善用“失败”这个元素带来的力量与乐趣。而“演练者”却极力逃避、避免失败。过程固然一样,但将来的人生,对于“音乐”的态度却截然不同。  因此,找到一个态度,甚至是一种“玩”的想
期刊
朋友的“温度”    人们经常把“朋友”与幽默、忠诚和机智联系起来,现在,“朋友”又多了一个优点。科学家发现,站在挚友身边,感觉就像冬天的时候裹在羽绒被里一样温暖。荷兰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与自己喜欢的人站在一起,即便中间隔了有半米多远,你也至少能感觉暖和2摄氏度,而与自己志趣不合的人站在一起会感觉比较冷。这项研究可能解释了我们为什么喜欢用“冷”之类的词描述我们不喜欢的人,而使用“温暖
期刊
展望未来  对于每一个人来说,展望未来都是一件让人高兴的事情,即使无法实现自己的愿望,但那自由的想象就足以令人开心了。琳达阿姨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个人如果没有任何期望,那么他也就永远都不会感到失望,这又何尝不是一件好事呢?但我认为,如果一个人因为害怕失望而放弃对未来的想象和期待,那么,人生也将变得毫无乐趣可言。   ——(加拿大)露西·蒙歌玛莉《期望》    相遇和命运  茫茫人海里,你遇见了这
期刊
张晓风,笔名晓风,桑科,可叵,1941年生,江苏铜山人,生于浙江金华。八岁后赴台,毕业于台湾东吴大学,并曾执教于该校及香港浸会学院,现任台湾阳明医学院教授。她笃信宗教,喜爱创作,小说、散文及戏剧著作有三四十种,曾一版再版,并译成各种文字。六十年代中期即以散文成名,1977年其作品被列入《台湾十大散文家选集》。编者管管称“她的作品是中国的,怀乡的,不忘情于古典而纵身现代的,她又是极人道的”。她曾主编
期刊
朋友老张是一名人口普查员。他已经参加了四次人口普查,每次参加人口普查,他都用专门的本子,详细地记载下自己的工作经过——  1982年5月18日。吃过晚饭,按照计划,我上一个居委会的12号楼摸底。这是一幢三层的老居民楼。从楼下看,204室的灯是亮着的,我决定就从这家开始。一敲,门就开了,是个中年男人。一听我是人口普查员,他热情地邀请我进屋慢慢谈。他的妻子闻声从厨房走出来,给我倒了一杯凉开水。很快表格
期刊
我是一个很入世的人。但是我性格中也有很理想化的东西,受各方面的制约,客观条件达不成,只能曲线救国,慢慢来,一步步走。五年十年之后,再回头看看我们给中国出版界带来了什么,不一定是好的,当然也有可能是坏的,但是至少做出了一些改变,让人们看到了一些新鲜的东西,这是我对自己深信的一点。   几年前我想做杂志,我就铆了心思做杂志。我想做我就去做到最好,包括我写《小时代》,我不管别人说它是不是很拜金,充斥着名
期刊
都说天底下最疼孩子的是妈妈,可今天的妈妈知道孩子哪儿疼吗?   有一天,我忽然听见孩子背地里扎堆喊“疼”!  “父母皆祸害”——说得耸人听闻,而参与这网络论坛的孩子,一下子冒出来好几万。  “祸害”一词,我起先以为是网络小孩的雷人语录,再一想,妈妈们需要反思“祸害”的源头。孩子感觉到疼,妈妈却弄不清疼的来处,妈妈疼孩子的方法是不是存在严重错位?当众人都在批评现行的教育体制时,孩子则提醒我们,需要面
期刊
【主题感言】  特约主持:刘洋  ★改变很难,亦很容易。  ★说它容易是因为只要轻轻地跨出一步,顷刻间日月换新天,山重水复移作了柳暗花明;说它难,是为那山重水复,并非路障,是心障。  ★人们往往可以鼓起面对世界的勇气,却无力面对自己的心。就如那枚在手心颤颤浸了几十年汗湿也不敢佩戴的耳钉;就如一段走成习惯却当成了宿命的感情;就如世人眼中绚丽的光环,或许只日复一日地装耀着你眼底的残生。  ★不必担心后
期刊
王国华,笔名易水寒。中国作协会员。出版有《五毛钱,吵半天》、《微笑是一种力量》、《推开虚掩的门》、《等待是另一种形式的行走》、《你不知道的历史细节》、《万人围着二人转》、《学林碎话》等作品集。    请简单地描述一下自我。  一个曾经豪放不羁的人,一个目前循规蹈矩的人;一个曾经以文学为终生梦想的人,一个今天靠写字养家糊口的人;一个唯唯诺诺、心慈面软、听不得别人哭泣的人,一个心中爱恨激荡、偶尔爆发的
期刊
记得在我8岁时,我喜欢坐在厨房的餐桌边,静静地看妈妈准备晚餐。在做饭前,她总是先把手上的银结婚戒指摘下来,小心地放在餐桌上。我印象中很特别的一个周末,父亲把一枚璀璨夺目的钻戒送给母亲,以取代那个从他们学生时代就戴在她手上的普通戒指。  “您为什么不戴您的新钻戒?”我问母亲,“难道您不喜欢它?”  “我当然喜欢。”她回答。  “它很漂亮!但是我的手太丑了,戴上钻戒只会招惹人注意它。”  “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