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时代图书馆线上阅读空间的建设路径

来源 :中国民族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1884139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图书馆是收集获取信息资源并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的服务机构。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社会公众对信息的需求内容和标准也发生了变化,图书馆沿用传统的方式存在多种弊端,难以为读者提供高质的信息服务。信息技术使图书线上阅读得以实现,图书馆线上阅读空间建设具有多方面的优势,可以更好地适应数字化时代的发展,可以更好地提供信息服务。
  【关键词】信息化时代;图书馆;线上阅读
  【中图分类号】G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1)17-204-03
  【本文著录格式】吴迪.信息化时代图书馆线上阅读空间的建设路径[J].中国民族博览,2021,9(17):204-206.
  在近年来的社会发展中,社会对信息服务更加重视,信息化社会对信息有着多元化的需求,图书馆作为收集获取信息资源并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的服务机构,在信息服务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当前信息化成为社会发展趋势的背景下,图书馆构建线上阅读空间非常有必要,可以实现图书馆服务的创新发展。
  一、图书馆构建线上阅读空间的必要性
  (一)图书馆原有传统模式存在不足
  在当前信息化时代,社会对图书服务有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图书馆原用传统的服务模式已难以保证服务的有效性。由于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的获取方式发生了改变,信息传播需要内容多样,获取方便,在这种形势下,图书服务需要转变原有的服务模式,有读者提供快捷、实时的信息服务。此外,图书馆采用传统的管理方式存在图书整理费时费力,馆藏资源利用率受限等多种问题。
  (二)图书馆的信息服务能力不足
  虽然部分图书馆加快了信息化建设,但是由于技术水平低,系统的服务能力受限,易导致信息利用率受限。国内的部分图书馆的服务架构多是借助其他系统进行的二次开发,软件的应用没有很好地结合图书服务,系统的集成程度低,难以保证数据资源的服务效果,信息服务单一化。信息操作缺少导入、转换以及导出方面的程序支持,系统的智能化程度低。
  (三)图书服务有利于提升服务效率
  由于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图书资源的服务范围得以扩大,图书管理需要有更高的标准。图书资料具有多方面的应用价值。但是一些部门的图书管理还在采用人工管理,管理效率低下,图书管理难以保证,缺乏互通性、统一性和规范化。在当前信息社会,随着网络技术的广泛运用,管理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原有单一、简单化的图书管理模式已难以满足现代社会对图书的需求,如何将把大量分散、孤立的图书信息归档成有序、易查的信息系统,实现图书管理信息化、图书资源共享化、图书资料保密化是当前图书构建线上阅读空间要解决的重点课题。
  二、图书馆线上阅读空间的建设思路
  (一)树立新的服务理念
  在传统模式下,图书服务采取了被动的模式,即读者需要什么類型的图书,图书馆结合需要提供相应的服务。图书服务面向社会不同的群体,包括政府机关、科研院所、社会大众等,不同群体对图书资源存在差异化的需求。如果服务采用被动模式,读者难以获得符合需求的图书。图书馆构建线上阅读空间可以保证图书服务的准确性和针对性。图书馆在信息时代的服务要精准把握用户的需求,服务内容以及方式要体现出针对性,服务理念要转变,图书阅读服务要保证更好的效果。
  (二)系统功能的完善
  线上阅读空间是指数字条件下图书服务借助互联网络提供互动式的服务,这种信息化的方式区别于传统模式下的单向服务。阅读服务具有了互动的特点,特别是线上阅读空间的建设实现了供给方与需求方的直接对接。阅读空间的创建有利于提升图书服务的针对性。线上阅读空间基于网络平台,读者可以结合爱好、兴趣获得需要的图书资源,图书资源借助阅读空间也提升了利用价值,图书资源的服务范围也得以扩大。
  (三)服务模式的变化
  当前许多图书馆已建立了线上阅读空间,但是阅读空间中图书资源量少,特别是服务类型单一。阅读空间虽已建成,阅读服务方式滞后。当前图书服务提供的资源分类多是基于主题,向读者推送的信息服务难以准确满足不同的需求。主题式推送难以发挥出信息化服务的内在优势,不能有效挖掘潜在的用户。阅读空间需要实现交互作用,图书服务要保证资源的利用价值。
  三、图书馆线上阅读空间的建设方法
  (一)明确线上阅读空间的构建要点
  图书供给部门要利用阅读空间的构建打造出交互性服务模式,结合用户所处的网络环境,利用数据挖掘技术来分析读者的潜在需求,以保证图书服务更具有针对性、个性化。构建线上阅读空间的重点是发挥网络平台的优势,向读者提供特色服务。图书服务针对线上阅读空间的构建要发挥网络平台的作用,结合对用户需求的分析,提供有针对性的资源服务。此模式是当前网络时代图书阅读空间构建的必然选择。阅读空间构建的重点是利用终端为用户提供优质的服务,图书资源服务要保证获取的便捷性。图书服务可以利用场景来构建出交互式的服务,要结合用户阅读图书的习惯、结合网络条件。从当前来看,经过多年的发展建设,数字图书的利用虽有一定的成效也存在不足。比如图书资源利用还受到信息孤岛问题的影响。图书服务难以满足不同读者的需求,图书馆构建线上空间的有限性导致服务存在制约因素。不同图书资源针对阅读空间建设采取了各自为政的方式,因此线上空间所用技术、标准存在差异性,在更大范围内实现无缝连接存在一定的障碍,图书服务要实现有效的交互性还存在制约因素,因此提升图书阅读空间的开发与利用深大,扩大服务群体。图书馆构建线上阅读空间要紧跟技术的发展,实现图书的服务与技术发展的结合。如图书馆可利用高新技术对图书资源加以综合开发,推进数字资源的深度开发,实行图书服务的数字化、网络化。
  (二)数字图书资源的整合
  图书信息资源的融合,要实现其更多的价值还要结合不同用户的需求特点,“供”与“需”要处于良好的状态。图书馆要结合当前市场条件建立新的服务机制。图书的服务要结合民生,要对接不同的读者。为了实现图书资源更多的价值,图书馆线上阅读空间的构建还要结合城市的发展,图书服务要转变原有的方式,要延伸到社会的不同群体,要采用有效方式提升图书资源的覆盖范围,实现服务的进步。图书馆的线上阅读空间服务要提高准确性和针对性,图书信息服务可以采用主题聚类的方式,结合用户需求实现协同过滤,检索具有语义标签等。服务模式的变革,会更受用户的关注。图书信息服务要精准分析用户的各类需求,服务内容与方式要体现出针对性,要转变原有的服务理念,信息服务要构筑智慧化的服务平台。在当前“互联网+”时代,图书信息服务应依托信息技术完善利用体系,使图书信息服务与互联网深度融合,实现图书资源的可获取、可共用。网络利用服务平台的建立既可以保护原件,规避保护与利用存在的矛盾,还可以为图书利用者节省时间,提高服务效率,实现用户的自我服务,对提高图书服务的效果大有裨益。   (三)实现供需的对接
  供给和需求是图书馆构建线上阅读空间的两个基本要素。图书馆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开发特色产品,需要图书服务更加个性与独一无二;图书服务需要从时代情况出发,结合当时的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的内容,对服务人群的实际需求进行分析,明确定位图书服务。图书管理人员要对本馆的各类资源进行梳理,比如纸質、数字等各类资源,推出本馆具有的特色资源,构建起具有特色的资源数据库,在实现图书服务时,要能展现本馆的优势与特色。图书馆收藏很多都与当地的文化与历史有关,这些内容属于当地的文化特色,所以在提供图书服务时可以将具有特色文化资源的内容进行汇集,然后进行传播、推广、利用,提升地方特色文化资源的价值。线上阅读空间的构建要立足本馆的特色,明确文化属性,针对图书服务的发展方向,要解决服务模式,结合服务对象实际情况,确保图书服务开展过程中,能为服务对象提供优质服务,也能在长期的服务中积累经验,挖掘特色,形成自身优势。本馆要从自己擅长的领域出发,实行个性化服务,在服务过程中,能为不同专业、领域与学科的用户提供服务(图1)。


  (四)能力积累与资源储备
  人才是线上阅读建设的关键所在,这也是业界普遍的态度,所以需要大量的人才为线上阅读建设提供支持。图书馆在人才招聘环节,就要认识到人才的重要性,并能注重人才储备,同时也要引进高层次人才,发挥人才在线上阅读开发与建设中的作用,提升线上阅读建设的整体水平;加强馆员培训,提升馆员综合能力,在培养过程中,可以通过培训、讲座等各种方式,不断提升管理人员的信息能力与知识服务技能,为线上阅读建设以及转型升级提供支持。同时也要做好馆际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要让不同功能区域、水平的图书馆在图书服务期间,能将服务差距逐渐拉小,也要让人才在不同的图书馆、岗位上进行轮岗,全面提升人才的各项能力,并能让馆员积累经验,确保馆员的健康发展;发挥学科馆员和情报服务人员的情报分析能力和学科建设能力。馆员需要做好这方面的工作,要能为学术建设与研究提供支持,展现线上阅读的作用,所以馆员的锻炼与磨练十分重要。
  图书馆有着丰富的馆藏,馆藏资源的类型较多,有各个领域、学科与专业的馆藏,在为用户服务过程中,可以向其提供个性化服务,线上阅读建设要从用户需求出发,建设具有特色的线上阅读。对馆内资源进行挖掘,比如灰色文献和沉默文献资源,通过挖掘与整理,形成文献目录,这样就可以便于各类文献资源的查阅,提升馆藏的利用率。图书馆要积极推动数字化建设,实现文献资源向数字化、智能化的方向转型,为不同的群体提供多方面的图书服务,目前数字化文献资源建设比较顺利,需要注意的问题为网络数据信息的安全,只有保障文献资源的安全、用户信息的安全,才能发挥好数字资源的价值。文献资源与时代发展背景有着密切联系,在发展过程中,要挖掘更多符合时代特征及需求的文献资源,确保文献资源的创新性与多样性,要能提升线上阅读资源的综合利用率,满足当时代经济、社会及文化等不同领域的个性需求。线上阅读空间的构建要面向未来,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服务,确保文献资源的利用广度与深度,挖掘文献资源的价值,坚持“内容为王”的基本理念,要能为服务对象提供高标准的服务。
  (五)合作机制的建立
  在网络时代,读者的阅读行为在移动互联网与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下,发生很大变化,图书馆也要与时俱进大胆创新,转变传统的思维方式,满足时代发展需求。图书馆要做好宣传工作,利用好各类自媒体平台,比如微信、微博等,确保宣传工作的有效开展,要让宣传质量更高,更能满足读者的个性化需求;图书馆开展图书服务期间,要提升深度与内涵,更需要提供个性化服务,构建起服务品牌,赢得用户信任,增加与用户之间的黏性,这样就可以在开展图书服务期间,发挥好图书馆的价值;图书服务长期合作方式的建立。图书馆需要新的合作模式,强化与政府、企业等不同对象之间的合作,为不同的服务对象提供不同的服务,并能在图书服务中纳入合作机制。图书服务要从不同用户的实际需求出发,建立体现特色的资源库。由于图书馆具有公益属性,是不以营利为目的的,服务对象是面向全社会的。图书馆提供的图书是免费的,在合作时要向其他合作机构与部门共享免费图书资源。同时,线上阅读产品要保持中立,不能受到其他企业、个人的影响,保持产品的中立。图书馆在发展过程中,要与不同的部门构建起合作机制,发挥线上阅读的积极作用,同时也要就特色专题或知识服务需求的课题推出资源共享服务,实现人员互通、技术上的互助。图书馆针对线上阅读空间的构建还要搭建报送公共服务平台,在用户与图书馆之间建立桥梁,实现二者的互通,确保信息报送、意见沟通的畅通。图书服务提升与优化的重要方式为用户的评价和反馈,通过图书服务评价机制的建立,确保在对用户体验进行了解过程中,能严格执行相关的标准,并能对反馈结果加以研究,实现图书服务的优化调整。
  四、结束语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图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有了新的形式。图书线上阅读空间的构建推动了图书管理原有模式的变革。为了推动线上阅读空间的构建,图书管理部门要明确存在的制约问题,采用有效措施,提高图书的服务效能。
  参考文献:
  [1]毛艳斌.基于智能化的图书馆服务体系研究与应用[D].北京:北京工业大学,2014.
  [2]姜浩天.现代图书馆建筑设计理念管窥——以辽宁省图书馆新馆为例[J].图书馆学刊,2014(12):7-9.
  [3]滕洋.基于智能化的图书馆智慧服务研究[J].图书馆学刊,2015(10):106-109.
  [4]聂卫.图书馆服务体系中文献资源建设思考[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6(7):24-26.
  [5]肖楠.浅析我国图书馆现代科技应用的若干趋势[J].四川图书馆学报,2014(6):23-26.
  作者简介:吴迪(1972-),女,河南信阳,图书资料馆员,研究方向为图书资料管理。
其他文献
【摘要】《大地·云影》《影子之舞》出自秦文琛创作的中国民族室内乐合集《向远方》,两首均是带有强烈秦文琛创作特征的为阮而作的组曲,采用了新的民族器乐曲的写作方式,用音响表达主题。本文主要通过对两首乐曲的技术分析和音响研究,探索秦文琛“意象式”音乐的表达方式。  【关键词】秦文琛;向远方;意象式音响;民族室内乐  【中图分类号】J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1)17-
【摘要】在交响乐队的作品演奏过程中,大提琴作为重要的声部之一,其艺术表现力的应用对整体演奏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交响乐是由各组乐器组成的集体合奏型艺术表现形式,为达到整体演奏效果,加强艺术传达,吸引更多受众对作品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各种器乐演奏者一定要注重自身艺术表现力的充分发挥,从而将交响乐的艺术魅力全面展现出来。文章首先简述了交响乐队中大提琴演奏的基本原则,然后针对大提琴演奏在交响乐队中艺术表现力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助推党史学习教育,文博界举办了丰富多彩的展览展示活动.本文结合这些展览展示以及多年从事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作的实践,从活化利用文物、加强资源共享、重视征集保护、用好文物图片等方面,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提出一些思考及建议.
近代维吾尔语契约文书的内容多样,涉及到当时的文化、语言、民族交往交融等多种内容.本文通过进一步分析《维吾尔族契约文书译注》①所收录的各类契约文书中出现的汉语借词,论述近代维吾尔语借入汉语词汇的基本概况、近代维吾尔语中汉语借词的基本分类,以语言接触理论为基础简要论述近代新疆维汉民族在经济、日常生活中的民族交往、交融、和谐友好关系.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传媒技术的不断发展,社会环境的图像特征日益显现。图像是视觉信息传递的载体,视觉文化令信息传播渠道更加多元化。其中,平面设计便是在一定平面维度之上对视觉元素进行重新组合与排列的一个过程,但是,在设计时受到诸多制约,因此,现如今大部分平面设计媒介皆在朝向三维空间与思维时间进行探索。基于此,本文主要针对在新时代背景下,平面设计新媒介的维度转换展开分析。  【关键词】信息时代;平面设
【摘要】当今中国独立音乐人数量与日俱增,但其中大部分面临着作品推广难、版权收益少、知名度低等现实问题,仍苦于寻求发展之道。笔者先后到网易音乐事业部、字节跳动音乐中台实习,运用实地调研法、访谈法、文献分析法对独立音乐人的发展路径加以探索。本文着眼于研究独立音乐人的发展历程和现状;分析独立音乐人利用数字音乐平台、短视频平台资源的方式;列举运营平台账号、参加演出或综艺等独立音乐人塑造个人品牌的途径;预测
名家艺术馆属于区域级中小型美术馆,多为地方政府与具有一定社会影响力的艺术家本人或家属商讨建设事宜,家属捐赠艺术家的收藏品、书画作品、生平文物资料等作为典藏基础,政府集资兴建,以艺术家名字命名的纪念馆,具有科学典藏书画名家作品、研究名家艺术影响、宣扬名家艺术精神的社会功能.西泠二李艺术馆是西泠印社李伏雨、李早父子命名的专题艺术馆,位于湖南省湘潭市博物馆内,本文选取介绍的3幅中国近现代书画大家的作品,均为二李父子多年收藏之精品,作品的捐赠及展出实现了两位先生绵延文脉、建设家乡的心愿.
福柯在1969年发表了《知识考古学》以后,将研究向度深化到了“知识—权力—伦理”当中的“权力”层面,福柯本人将其称为“系谱学”的研究.本文将以福柯中后期的两本著作——《规训与惩罚》和《性经验史》为例,以其在两本著作当中不断深化的“权力”理论为基点,展开对其中体现的“系谱学”叙事模式的分析,这种“重构某种话语诞生”的微观史学模式消解了过去的宏大叙事,对20世纪80年代西方史学领域新文化史的兴起奠定了基础.
“李杨戏”为唐玄宗与杨贵妃爱情所感,所创作的作品之总称,自唐代《长恨歌》起便有以二人为主的文学创作出现,本文选择《唐明皇秋夜梧桐雨》这一“李杨戏”历史上有承上启下作用的作品进行意象分析,试析其中常见的意象意涵及其作用.
2019年底暴发的新冠疫情,加速了博物馆界的线上传播进程,经过近两年的实践和发展,博物馆线上传播取得一些成绩,同时面临更多挑战.文章从传播学中的“使用与满足”和“分众传播”理论入手,将传播学理论与博物馆传播实践相结合,讨论博物馆线上传播转型面临的困境,如传播意识薄弱、对传播受众了解有限、传播内容缺乏吸引力、馆内外合作机制尚未有效构建等.在后疫情时代,博物馆传播需打破时空限制和媒介限制,并从顶层设计重视传播、分众传播、创造硬核文字产品和打造全方位传播媒介等方面着手解决问题,推动博物馆文化传播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