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思想品德课;趣味教学案例;运用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2)
14—0083—01
一、趣味案例的选取要“新”、“真”、“精”
案例教学法的中心环节是案例的选取,案例的质量直接关系到一节课的教学效果。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案例是激发课堂教学活力的重要源泉。但是,运用案例不当就会使课堂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失去案例教学应该达到的目的。因此,案例的选取是至关重要的,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案例要“新”。要选取紧跟时代步伐、不断变化的生活实例,才能让学生在思想和认识上达到共鸣。教师应当将最新的和富于生活情趣的东西运用于课堂教学中,与学生的生活同步,以形成认识上的共鸣,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2.案例要“真”。真实的事例更具说服力,用真实的事例诠释真善美,鞭挞假恶丑,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向真向善向美的优秀品质。
3.案例要“精”。可用于课堂教学的案例可以说是不胜枚举。但是,教师不能滥用案例,而是要选择学生易于接受的、贴近生活实际的典型案例,即选择的案例要“精”。
二、趣味案例的运用
笔者认为,趣味教学案例主要适用于以下几种情境中:
1.案例推导型,即先出示趣味案例,然后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水到渠成地得出结论,从而达到教学目标。这种类型的案例适用于法律知识的引导讲解上。例如,笔者在讲授 “财产所有权”一课时运用了法制案例“卖房后又反悔,卖主撬门换锁”,先通过案例引导,让学生分析后得出结论:卖房反悔,私自撬门换锁的行为违反了《治安管理处罚法》,属于故意损毁他人财物的行为,通过这一案例的运用,让学生对财产所有权有了正确的理解。在教授“与法同行”时,笔者先运用案例“占便宜的代价”,然后引导学生分析案例,“假如王某懂得尊重别人,尊重法律……一棵青菜值几个钱?”然后得出结论:我们要尊重法律,与法同行。这些与生活十分贴近的趣味案例的运用,让教学内容理解起来更浅显易懂。
2.案例论证型,即说明基本原理后出示案例,通过分析案例证明原理。例如,笔者在组织学生探究“诚实守信”这一教学内容时,运用了案例“诚实的拒绝”。在教学时,笔者先讲明了诚实守信不仅是做人的基本准则,也是一个企业生存的法宝。然后用生动的语言讲述了这个案例,通过讲解和分析,让学生理解做事如做人,讲求诚信的企业才能让消费者信得过,才有立身生存的机会。运用这一真实可信的典型案例,使教学内容更易于理解,同时也提升了学生的品行。
3.案例释疑型,即通过案例展示分析基本原理,穿插案例,讲清原理,释疑解难。例如,在教学思想品德“法不可违”这一课时运用了案例“喊出来的犯罪”。先分析违法与犯罪的区别与联系,然后穿插、展示案例,分析案例中田某的犯罪为什么是“喊出来的”,通过田某的犯罪行为分析,就可以让学生轻松理解:违法和犯罪只有一步之遥,因此,每个人都不可以以身试法。这种类型的案例选取尤其要具有趣味性、典型性和代表性,教学时,能够起到释疑解难的作用,让学生受到活生生的教育。
总之,案例教学能把社会实践的实际情况真实、客观地反映给学生,让学生仿佛置身于现实的实践之中,训练学生分辨是非、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发现自己知识和能力的缺陷和不足,加深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获得活生生的知识。同时,与课堂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相比较,由于它弥补了单纯灌输理论知识,进行思想教育的缺陷,弥补了一般教科书叙述简单、推论抽象的弱点,弥补了教学组织形式单一、学生被动接受的不足,使课堂趣味性增强、气氛活跃,锻炼了学生的观察、记忆、想象、创造等各方面能力,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编辑:杨慧芳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2)
14—0083—01
一、趣味案例的选取要“新”、“真”、“精”
案例教学法的中心环节是案例的选取,案例的质量直接关系到一节课的教学效果。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案例是激发课堂教学活力的重要源泉。但是,运用案例不当就会使课堂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失去案例教学应该达到的目的。因此,案例的选取是至关重要的,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案例要“新”。要选取紧跟时代步伐、不断变化的生活实例,才能让学生在思想和认识上达到共鸣。教师应当将最新的和富于生活情趣的东西运用于课堂教学中,与学生的生活同步,以形成认识上的共鸣,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2.案例要“真”。真实的事例更具说服力,用真实的事例诠释真善美,鞭挞假恶丑,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向真向善向美的优秀品质。
3.案例要“精”。可用于课堂教学的案例可以说是不胜枚举。但是,教师不能滥用案例,而是要选择学生易于接受的、贴近生活实际的典型案例,即选择的案例要“精”。
二、趣味案例的运用
笔者认为,趣味教学案例主要适用于以下几种情境中:
1.案例推导型,即先出示趣味案例,然后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水到渠成地得出结论,从而达到教学目标。这种类型的案例适用于法律知识的引导讲解上。例如,笔者在讲授 “财产所有权”一课时运用了法制案例“卖房后又反悔,卖主撬门换锁”,先通过案例引导,让学生分析后得出结论:卖房反悔,私自撬门换锁的行为违反了《治安管理处罚法》,属于故意损毁他人财物的行为,通过这一案例的运用,让学生对财产所有权有了正确的理解。在教授“与法同行”时,笔者先运用案例“占便宜的代价”,然后引导学生分析案例,“假如王某懂得尊重别人,尊重法律……一棵青菜值几个钱?”然后得出结论:我们要尊重法律,与法同行。这些与生活十分贴近的趣味案例的运用,让教学内容理解起来更浅显易懂。
2.案例论证型,即说明基本原理后出示案例,通过分析案例证明原理。例如,笔者在组织学生探究“诚实守信”这一教学内容时,运用了案例“诚实的拒绝”。在教学时,笔者先讲明了诚实守信不仅是做人的基本准则,也是一个企业生存的法宝。然后用生动的语言讲述了这个案例,通过讲解和分析,让学生理解做事如做人,讲求诚信的企业才能让消费者信得过,才有立身生存的机会。运用这一真实可信的典型案例,使教学内容更易于理解,同时也提升了学生的品行。
3.案例释疑型,即通过案例展示分析基本原理,穿插案例,讲清原理,释疑解难。例如,在教学思想品德“法不可违”这一课时运用了案例“喊出来的犯罪”。先分析违法与犯罪的区别与联系,然后穿插、展示案例,分析案例中田某的犯罪为什么是“喊出来的”,通过田某的犯罪行为分析,就可以让学生轻松理解:违法和犯罪只有一步之遥,因此,每个人都不可以以身试法。这种类型的案例选取尤其要具有趣味性、典型性和代表性,教学时,能够起到释疑解难的作用,让学生受到活生生的教育。
总之,案例教学能把社会实践的实际情况真实、客观地反映给学生,让学生仿佛置身于现实的实践之中,训练学生分辨是非、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发现自己知识和能力的缺陷和不足,加深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获得活生生的知识。同时,与课堂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相比较,由于它弥补了单纯灌输理论知识,进行思想教育的缺陷,弥补了一般教科书叙述简单、推论抽象的弱点,弥补了教学组织形式单一、学生被动接受的不足,使课堂趣味性增强、气氛活跃,锻炼了学生的观察、记忆、想象、创造等各方面能力,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编辑:杨慧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