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最大谎言”?
“屠杀犹如屠宰羔羊。……今天经此城门(指挹江门——引者著)过,发现要在积有5英尺高的尸体堆上开车才能通过城门。已有数百辆日本卡车、大炮在尸体堆上开过。城市里所有街道都布满着平民百姓的尸体。”1937年底,美国记者阿契包德·斯提尔在他的南京通讯中这样写道。在《南京大屠杀全史》中,这类的记述数不胜数,包括来自加害者日军方面的记述。“我们的车再一次碾压过堆积如山的尸体,穿过挹江门来到市内。中山北路上同样也尸骸如山,到处是人、马尸体和黄包车及汽车的残骸。”日本海军军医泰山弘道在其《从军日志》中这样写道。……
76年前,十万侵华日军在松井石根指挥下兵分数路,围攻中国首都南京,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大暴行南京大屠杀。日本战败投降后,盟国在东京组成的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和中国政府在南京组成的国防部军事法庭,分别对南京大屠杀战犯进行了审判与制裁。虽然部分战争罪犯受到了正义的审判,但是随着冷战格局的形成,日本罪责并没有得到彻底清算。相反,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随着日本经济实力的急剧发展,日本右翼势力日益猖獗,开始大量出版否定侵略历史的图书,美化战争,挑战人类良知,公然集会叫嚷“南京大屠杀是20世纪最大谎言”。据不完全统计,从1997年到2007年的十年间日本右翼共出版了近30本专著,其中否定派“旗手”东中野修道主编或合著的就有《南京大屠杀的彻底检证》、《一九三七南京攻略战真相——新资料发掘》、《验证南京事件“证据照片”》、《南京“百人斩竞赛”真相》、《再现南京战》等10本否定南京大屠杀的“著作”,强化“南京大屠杀是虚构”的认识。另外,小林善纪的漫画《战争论》由于鼓吹东中野修道、藤冈信胜否定南京大屠杀的言论,发行量达65万册,成为一度风靡日本的畅销书。一些政要如石原慎太郎、河村隆之则公开否定南京大屠杀。令人不可思议的是,日本右翼势力并不是“一小撮人”,他们在日本大有市场。
回击日本右翼荒谬言论的有利武器
为了回击日本右翼不断否认南京大屠杀的荒谬言论,揭示南京大屠杀真相,深化南京大屠杀研究,由著名民国史专家、南京大学张宪文教授领衔的一批历史学家,十多年来访问英、美、法、德、意、俄、日等国家,深入各国档案馆、图书馆,在掌握大量第一手汉文及域外文字原始文献和口述史料的基础上,经过潜心研究,撰写了《南京大屠杀全史》(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12月版)。全书共分三册十四章,近110万字,是继72册的大型史料汇编《南京大屠杀史料集》(张宪文主编,江苏人民出版社版)出版后,国内学界抗日战争研究特别是南京大屠杀研究领域又一重大成果。该书将会成为回击日本右翼荒谬言论的有利武器。
张宪文教授指出,南京大屠杀是日军在侵华战争期间制造的骇人听闻的大规模惨案。它的罪行包含三个方面:
一、违反国际法和人类的基本道义准则,对其占领区的中国和平居民及放下武器的中国战俘,进行了大规模的、长达一个半月时间的屠杀活动,其手段极为残忍,屠杀范围遍及城区和市郊。
二、日军在南京实施大规模的性暴行,对中国妇女,不管老幼病孕,强行奸污、轮奸,其强暴手段,令人发指。日军还强征中国妇女为性奴,供其蹂躏,并在南京建立了40多个所谓的慰安所,供其摧残污辱中国妇女。
三、日军为了逼迫中国政府迅速投降,对首都南京采取了毁灭性的破坏手段。他们到处抢劫民众的财物、粮食、牲畜等,到处焚烧房屋和商店,使许多原本繁华热闹的街道陷入一片火海,无数市民损失惨重。日军在南京犯下了滔天大罪。
《南京大屠杀全史》对日军在南京的屠杀暴行、性暴行、城市破坏及劫掠暴行,进行了全方位研究,厘清了南京沦陷时日军对国民政府首都的军事、经济和社会控制的史实,展示了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保护和救援难民的人道主义善举,再现了中外媒体和国际社会对日军暴行的反应,披露了战后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和南京国防部审判战犯军事法庭对日本战犯的判决,揭示了历史的真相,有力地驳斥了日本右翼否定南京大屠杀史实的谬论。
大量新史料基础上的最新成果
该书突破了单一的研究视角。全书主要内容可以分为五部分:南京大屠杀前的南京,包括第一章“战前南京”和第二章“首都保卫战”;侵华日军在攻占南京后的暴行,包括第三章“震惊中外的日军大屠杀”、第四章“大规模的日军性暴行”、第五章“日军的抢劫纵火与破坏”;南京大屠杀期间和沦陷初期难民社会日常生活,包括第六章“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救援”、第七章“日军控制下的南京”和第十一章“遇难尸体的掩埋与处置”;中方、国际社会和日本在南京大屠杀发生后的反应与应对;战后对南京大屠杀的社会调查、战后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和南京国防部军事法庭对南京大屠杀犯罪的审判。全书有许多内容是学术界最新研究成果,如中方对南京大屠杀的报道与揭露、国际社会对南京大屠杀的反应、日方对南京大屠杀的反应与应对,又如大屠杀期间的日本“居留民”、南京难民的生存现状与社会心理等,这些是以往学术界极少关注的。
由于《南京大屠杀全史》是在大量新史料基础上进行研究的最新成果,因此,在许多方面采取了新的视角,使得研究工作取得了新进展,提出了许多新观点。
关于南京大屠杀期间的日军性暴力,是人类史上极为罕见的集体强暴行为,以往学术界更多地从受害者的视角来揭露日军暴行。《南京大屠杀全史》则分别从加害者、受害者和西方人士三个不同方面进行了深入论述。关于日军对南京城市的破坏,作者则从自然生态和社会生态的视角进行了多方位的探讨。
关于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尸体的掩埋,作者根据许多新发现的资料,对以往慈善机构和市民团体以及伪政权掩埋尸体的情况进行了认真的考订,例如,以往人们谈到慈善团体和伪区政府埋尸时,都只讲到世界红十字会南京分会,崇善堂、中国红十字会南京分会和同善堂四家,共埋尸体18.5万具;伪第一区政府和伪下关区政府,共埋尸3.5万具。而本书中,作者还运用了其最新发现的埋尸档案记录以及口述史料,又发现了世界红十字会八卦洲分会埋尸1500余具、代葬局埋尸1万具、顺安善堂以600元雇工埋尸应约为1500余具,明德慈善堂埋尸700余具,计为13000余具。
关于日军“慰安妇”的认识,该书第一次在学术著作中指出:“慰安妇”是从日本角度而言的,而受害国妇女大多为被诈骗或强迫而沦为日军发泄性欲的对象,因此所谓日军“慰安妇”实际上是日军的“性奴隶”。
关于印度法官帕尔在东京审判中所持的不同意见,作者分析后认为:尽管帕尔的相关证据提出了质疑,但他在判决书中仍承认“日本武装部队的成员对其占领的领土上平民以及战俘所犯下暴行的证据是压倒性的”。“日本士兵在南京的行为是残暴的”,并非如日本学者所称帕尔主张“日本无罪”。
此外,《南京大屠杀全史》突破政治对抗思维,文字平实理性,内容客观真实,给予读者思考和判断的空间,是本书另一大突破。例如,全书没有刻意去论证南京大屠杀的遇难人数,但在书中详细论述了日军攻占南京过程中和攻占之后所进行的集体和分散屠杀暴行,十分周全地介绍南京大屠杀期间和之后各大慈善团体、市民组织、伪政权和日本部队掩埋尸体的情况,读者通过阅读从中完全可以得出自己的判断和认识。
忘记历史将重蹈覆辙
历史是人类发展进步的智慧源泉,但同时也会成为人类前进的思想包袱。西班牙著名哲学家桑塔亚纳说:“忘记历史的人将重蹈覆辙!”“以史为鉴”才能“面向未来”,客观公正的历史研究是构建历史共识的前提和基础。《南京大屠杀全史》的出版,能够推动世界各国,特别是中日两国爱好和平的学者,以学者的睿智理性研究,寻求共识,化解仇恨,推进中日关系真诚友好发展,促进世界和平与安宁。
“屠杀犹如屠宰羔羊。……今天经此城门(指挹江门——引者著)过,发现要在积有5英尺高的尸体堆上开车才能通过城门。已有数百辆日本卡车、大炮在尸体堆上开过。城市里所有街道都布满着平民百姓的尸体。”1937年底,美国记者阿契包德·斯提尔在他的南京通讯中这样写道。在《南京大屠杀全史》中,这类的记述数不胜数,包括来自加害者日军方面的记述。“我们的车再一次碾压过堆积如山的尸体,穿过挹江门来到市内。中山北路上同样也尸骸如山,到处是人、马尸体和黄包车及汽车的残骸。”日本海军军医泰山弘道在其《从军日志》中这样写道。……
76年前,十万侵华日军在松井石根指挥下兵分数路,围攻中国首都南京,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大暴行南京大屠杀。日本战败投降后,盟国在东京组成的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和中国政府在南京组成的国防部军事法庭,分别对南京大屠杀战犯进行了审判与制裁。虽然部分战争罪犯受到了正义的审判,但是随着冷战格局的形成,日本罪责并没有得到彻底清算。相反,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随着日本经济实力的急剧发展,日本右翼势力日益猖獗,开始大量出版否定侵略历史的图书,美化战争,挑战人类良知,公然集会叫嚷“南京大屠杀是20世纪最大谎言”。据不完全统计,从1997年到2007年的十年间日本右翼共出版了近30本专著,其中否定派“旗手”东中野修道主编或合著的就有《南京大屠杀的彻底检证》、《一九三七南京攻略战真相——新资料发掘》、《验证南京事件“证据照片”》、《南京“百人斩竞赛”真相》、《再现南京战》等10本否定南京大屠杀的“著作”,强化“南京大屠杀是虚构”的认识。另外,小林善纪的漫画《战争论》由于鼓吹东中野修道、藤冈信胜否定南京大屠杀的言论,发行量达65万册,成为一度风靡日本的畅销书。一些政要如石原慎太郎、河村隆之则公开否定南京大屠杀。令人不可思议的是,日本右翼势力并不是“一小撮人”,他们在日本大有市场。
回击日本右翼荒谬言论的有利武器
为了回击日本右翼不断否认南京大屠杀的荒谬言论,揭示南京大屠杀真相,深化南京大屠杀研究,由著名民国史专家、南京大学张宪文教授领衔的一批历史学家,十多年来访问英、美、法、德、意、俄、日等国家,深入各国档案馆、图书馆,在掌握大量第一手汉文及域外文字原始文献和口述史料的基础上,经过潜心研究,撰写了《南京大屠杀全史》(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12月版)。全书共分三册十四章,近110万字,是继72册的大型史料汇编《南京大屠杀史料集》(张宪文主编,江苏人民出版社版)出版后,国内学界抗日战争研究特别是南京大屠杀研究领域又一重大成果。该书将会成为回击日本右翼荒谬言论的有利武器。
张宪文教授指出,南京大屠杀是日军在侵华战争期间制造的骇人听闻的大规模惨案。它的罪行包含三个方面:
一、违反国际法和人类的基本道义准则,对其占领区的中国和平居民及放下武器的中国战俘,进行了大规模的、长达一个半月时间的屠杀活动,其手段极为残忍,屠杀范围遍及城区和市郊。
二、日军在南京实施大规模的性暴行,对中国妇女,不管老幼病孕,强行奸污、轮奸,其强暴手段,令人发指。日军还强征中国妇女为性奴,供其蹂躏,并在南京建立了40多个所谓的慰安所,供其摧残污辱中国妇女。
三、日军为了逼迫中国政府迅速投降,对首都南京采取了毁灭性的破坏手段。他们到处抢劫民众的财物、粮食、牲畜等,到处焚烧房屋和商店,使许多原本繁华热闹的街道陷入一片火海,无数市民损失惨重。日军在南京犯下了滔天大罪。
《南京大屠杀全史》对日军在南京的屠杀暴行、性暴行、城市破坏及劫掠暴行,进行了全方位研究,厘清了南京沦陷时日军对国民政府首都的军事、经济和社会控制的史实,展示了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保护和救援难民的人道主义善举,再现了中外媒体和国际社会对日军暴行的反应,披露了战后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和南京国防部审判战犯军事法庭对日本战犯的判决,揭示了历史的真相,有力地驳斥了日本右翼否定南京大屠杀史实的谬论。
大量新史料基础上的最新成果
该书突破了单一的研究视角。全书主要内容可以分为五部分:南京大屠杀前的南京,包括第一章“战前南京”和第二章“首都保卫战”;侵华日军在攻占南京后的暴行,包括第三章“震惊中外的日军大屠杀”、第四章“大规模的日军性暴行”、第五章“日军的抢劫纵火与破坏”;南京大屠杀期间和沦陷初期难民社会日常生活,包括第六章“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救援”、第七章“日军控制下的南京”和第十一章“遇难尸体的掩埋与处置”;中方、国际社会和日本在南京大屠杀发生后的反应与应对;战后对南京大屠杀的社会调查、战后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和南京国防部军事法庭对南京大屠杀犯罪的审判。全书有许多内容是学术界最新研究成果,如中方对南京大屠杀的报道与揭露、国际社会对南京大屠杀的反应、日方对南京大屠杀的反应与应对,又如大屠杀期间的日本“居留民”、南京难民的生存现状与社会心理等,这些是以往学术界极少关注的。
由于《南京大屠杀全史》是在大量新史料基础上进行研究的最新成果,因此,在许多方面采取了新的视角,使得研究工作取得了新进展,提出了许多新观点。
关于南京大屠杀期间的日军性暴力,是人类史上极为罕见的集体强暴行为,以往学术界更多地从受害者的视角来揭露日军暴行。《南京大屠杀全史》则分别从加害者、受害者和西方人士三个不同方面进行了深入论述。关于日军对南京城市的破坏,作者则从自然生态和社会生态的视角进行了多方位的探讨。
关于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尸体的掩埋,作者根据许多新发现的资料,对以往慈善机构和市民团体以及伪政权掩埋尸体的情况进行了认真的考订,例如,以往人们谈到慈善团体和伪区政府埋尸时,都只讲到世界红十字会南京分会,崇善堂、中国红十字会南京分会和同善堂四家,共埋尸体18.5万具;伪第一区政府和伪下关区政府,共埋尸3.5万具。而本书中,作者还运用了其最新发现的埋尸档案记录以及口述史料,又发现了世界红十字会八卦洲分会埋尸1500余具、代葬局埋尸1万具、顺安善堂以600元雇工埋尸应约为1500余具,明德慈善堂埋尸700余具,计为13000余具。
关于日军“慰安妇”的认识,该书第一次在学术著作中指出:“慰安妇”是从日本角度而言的,而受害国妇女大多为被诈骗或强迫而沦为日军发泄性欲的对象,因此所谓日军“慰安妇”实际上是日军的“性奴隶”。
关于印度法官帕尔在东京审判中所持的不同意见,作者分析后认为:尽管帕尔的相关证据提出了质疑,但他在判决书中仍承认“日本武装部队的成员对其占领的领土上平民以及战俘所犯下暴行的证据是压倒性的”。“日本士兵在南京的行为是残暴的”,并非如日本学者所称帕尔主张“日本无罪”。
此外,《南京大屠杀全史》突破政治对抗思维,文字平实理性,内容客观真实,给予读者思考和判断的空间,是本书另一大突破。例如,全书没有刻意去论证南京大屠杀的遇难人数,但在书中详细论述了日军攻占南京过程中和攻占之后所进行的集体和分散屠杀暴行,十分周全地介绍南京大屠杀期间和之后各大慈善团体、市民组织、伪政权和日本部队掩埋尸体的情况,读者通过阅读从中完全可以得出自己的判断和认识。
忘记历史将重蹈覆辙
历史是人类发展进步的智慧源泉,但同时也会成为人类前进的思想包袱。西班牙著名哲学家桑塔亚纳说:“忘记历史的人将重蹈覆辙!”“以史为鉴”才能“面向未来”,客观公正的历史研究是构建历史共识的前提和基础。《南京大屠杀全史》的出版,能够推动世界各国,特别是中日两国爱好和平的学者,以学者的睿智理性研究,寻求共识,化解仇恨,推进中日关系真诚友好发展,促进世界和平与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