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我为本文拟定题目时,对“立”与“破”两字思考良久,衡水模式的建立是一个历史发展的过程,决不是短时间内运动式的教育热闹,她的存在和发展根深蒂固,与社会的大环境有着密切关联。衡水模式的打破,核心要义在于解除应试教育,功利教育背后的价值导向,即我们的教育要培养怎么样的人。
衡水模式需要“破”吗?她做错了吗?错在哪?为什么会错?错了如何纠偏改正?依我看来,衡水模式的盛行犹如帆船在海上航行,经验丰富的水手精准掌握着风向,让船体乘风欢快前行,船上的人为着各自的原因欢乐着,但欢快的情绪麻痹了人们的方向感,使船逐渐偏离了航线。我认为衡水模式必须打破。以下我将从走进衡中、解读衡水模式、衡水模式之立、衡水模式之破四个方面对本议题进行阐述。
一、走进衡中
衡水中学建于1951年,是衡水县办的第一所中学,后来上划衡水市直管,但招生范围仍为原衡水县的管辖范围(城区人口20万,农村人口18万)。该学校到上世纪90年代初仍是当地有名的薄弱校。衡中教学成绩的明显变化要追溯到1995年高考,当年夺得了全地区11所县重点中学的第一名,从此拉开她打造“高考梦工厂”、“高考巨无霸”、“超级中学”帷幕。
在2015年高考,衡中本一上线率88.6%,全省第一;本二上线率98.97%。数学理科满分61人,全省共95人;数学文科满分6人,全省共8人;英语有6人以149分的优异成绩并列全省第一。毫无疑问,今天的衡中依然是带着全省冠军的光环,意气风发度过今年的夏天。
二、解读“衡水模式”
然而衡中是如何做到的?衡中模式到底是怎样一种教育环境?以下是媒体记者对衡中学生一天学习生活的记录:5:30分起床洗漱跑操;6:05分早读和吃饭;7:10分至7:30分课前预备,紧接着5节课;中午12点吃饭,12:40之前必须回宿舍;12:45至13:45集体午睡;14:05之前回到班级唱班歌,紧接着5节课;晚饭只有25分钟,然后集体看20分钟新闻,接着是3节自习课;21:50回宿舍;22:10必须熄灯睡觉。衡中对于学生的管理可谓精确到每一分钟,学生在校争分夺秒地做题或背单词。这种拼命学,学到拼命地氛围也是衡水中学引以为豪的学校特色。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有严苛的奖惩制度,制度精细到每个微小的动作,就连喝水吃饭就精准控制。在制度“高墙”之下,学生逐步形成了所谓的自律和自主学习的习惯。
除了精准的时间管理,衡中还是激情教育的港湾。校园之内,一切亢奋的标语随处可见,比如,“血狼精神,与我同在”,“今日疯狂,明日辉煌”,“为梦想浴血奋战”,“我来衡中做什么,我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人,我今天做得怎么样”等。这是“衡水模式”众多外显特征之一。
衡水模式,于我理解,将学生的精神和行为的控制推向极致,使其成为高考的信徒,备考成为生活的全部,对成绩的追求成为支撑身体的兴奋剂。此教育方式的逻辑是什么?难道不就是强壮自己打倒别人的丛林法则?衡水模式是军事化管理、激情灌输和鼓吹竞争的结合,而她的外壳是高考升学的敲门砖,能化不朽为神奇,制造高考升学神话。我们教育的目的是什么?我们要留给新一代中国人怎样的精神世界。教育是对人类的改造,改造成更完整,更美好的人类。
三、衡水模式之立
衡中模式之立,立在她抓准了社会对教育功利的需求。高考学生拼的是分数,学校拼的是升学率。就让学往死里拼,学生拼成了,学校就拼成了。教育是为了育人明理,而不是让盲目地重复地将被框定的知识碎片塞进脑袋。衡水模式之“立”只是将应试做到极致而非教育本身。即便如此,衡水模式却拥有着庞大的受众群体。在我收集资料的过程中发现,从2001年中国期刊网上已开始有关于衡水中学的文章和报道。2002年中国教育报《一个教育函数式的解读》、2004年《对衡水中学高考神话的考察》、2008年《实践永无止境创新永无止境---河北衡水中学的创新与实践历程》、2010年《教学的核心地带解密衡中现象》等。文章内容无一例外地对衡水中学进行大力褒扬,对其办学方式与成绩顶礼膜拜。2013年国家督学罗崇敏教授在衡水中學做专题报告时对衡中做出如下评价,他说:“我对衡水中学的老师们深感由衷钦佩,为学生们深感自豪骄傲!因为这里是点燃激情的地方,是生长智慧的地方,是行为养成的地方,是陶铸意志力的地方。在这里我们会认识到时间是生命的真理性,认识到升学率和素质教育的统一性。”
四、衡水模式之破
衡中模式必需破。她错了,错在将教育的本质忘了,如果出发点错了,那么不管结果做得多么绚丽,仍不能改变事情的性质。教育是国家立国之本,发展之根。倘若仅将高中基础教育定性为高考升学的培训班,那么我们的大学教育在四年内能将培养人的任务都补回来吗,显然不行,而肯危害极大。
衡中作为内地典型的“超级中学”,其外围的社会环境、教育水平、经济情况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衡中的成功催生了无数的克隆“衡中”,并有愈演愈烈的态势。衡水模式的打破,目的不仅在于改变衡水中学或该地区的教育面貌,而是借助此契机广开思路,澄清真相,对教育价值取向进行大讨论和反思。一代教育家蔡元培先生在当民国政府教育总长与北大校长时,皆以人生之权利,公平与自由作为教育核心价值追求。反观现时教育现状,除了素质教育声色犬马的靓丽包装,科技创新的零星点缀,我们基础教育的课堂里还存在多少以激发独立思考,培育完整人格,鼓励质疑批判的成分。
要打破衡水模式,我想可从以下几点着手:
(1)政府层面必须要有改革的勇气与承担,对教育价值、教育价值取向和教育目的做深刻的检讨。到底国家的长远发展需要怎样的人,普世价值我们是接纳还是断然拒绝,足以影响一国的教育内涵与状态。
(2)放开高校自主招生,促成选拔标准的多样性。高考作为评价手段的唯一性要打破,国家的发展需要多样性,综合性人才。因此大学要发展特色,避免千校一面。多样的选拔标准能促成基础教育的多样性,全面性和灵活性。
(3)推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改变教科书式的教学方式,在小学阶段渗透课题式学习、初中高中逐步实施课题式学习。实行中学的大学化改造,培养学生批判思维与探究精神,将综合能力的培养落到实处;也为大学的继续深造打好基础。
衡水模式需要“破”吗?她做错了吗?错在哪?为什么会错?错了如何纠偏改正?依我看来,衡水模式的盛行犹如帆船在海上航行,经验丰富的水手精准掌握着风向,让船体乘风欢快前行,船上的人为着各自的原因欢乐着,但欢快的情绪麻痹了人们的方向感,使船逐渐偏离了航线。我认为衡水模式必须打破。以下我将从走进衡中、解读衡水模式、衡水模式之立、衡水模式之破四个方面对本议题进行阐述。
一、走进衡中
衡水中学建于1951年,是衡水县办的第一所中学,后来上划衡水市直管,但招生范围仍为原衡水县的管辖范围(城区人口20万,农村人口18万)。该学校到上世纪90年代初仍是当地有名的薄弱校。衡中教学成绩的明显变化要追溯到1995年高考,当年夺得了全地区11所县重点中学的第一名,从此拉开她打造“高考梦工厂”、“高考巨无霸”、“超级中学”帷幕。
在2015年高考,衡中本一上线率88.6%,全省第一;本二上线率98.97%。数学理科满分61人,全省共95人;数学文科满分6人,全省共8人;英语有6人以149分的优异成绩并列全省第一。毫无疑问,今天的衡中依然是带着全省冠军的光环,意气风发度过今年的夏天。
二、解读“衡水模式”
然而衡中是如何做到的?衡中模式到底是怎样一种教育环境?以下是媒体记者对衡中学生一天学习生活的记录:5:30分起床洗漱跑操;6:05分早读和吃饭;7:10分至7:30分课前预备,紧接着5节课;中午12点吃饭,12:40之前必须回宿舍;12:45至13:45集体午睡;14:05之前回到班级唱班歌,紧接着5节课;晚饭只有25分钟,然后集体看20分钟新闻,接着是3节自习课;21:50回宿舍;22:10必须熄灯睡觉。衡中对于学生的管理可谓精确到每一分钟,学生在校争分夺秒地做题或背单词。这种拼命学,学到拼命地氛围也是衡水中学引以为豪的学校特色。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有严苛的奖惩制度,制度精细到每个微小的动作,就连喝水吃饭就精准控制。在制度“高墙”之下,学生逐步形成了所谓的自律和自主学习的习惯。
除了精准的时间管理,衡中还是激情教育的港湾。校园之内,一切亢奋的标语随处可见,比如,“血狼精神,与我同在”,“今日疯狂,明日辉煌”,“为梦想浴血奋战”,“我来衡中做什么,我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人,我今天做得怎么样”等。这是“衡水模式”众多外显特征之一。
衡水模式,于我理解,将学生的精神和行为的控制推向极致,使其成为高考的信徒,备考成为生活的全部,对成绩的追求成为支撑身体的兴奋剂。此教育方式的逻辑是什么?难道不就是强壮自己打倒别人的丛林法则?衡水模式是军事化管理、激情灌输和鼓吹竞争的结合,而她的外壳是高考升学的敲门砖,能化不朽为神奇,制造高考升学神话。我们教育的目的是什么?我们要留给新一代中国人怎样的精神世界。教育是对人类的改造,改造成更完整,更美好的人类。
三、衡水模式之立
衡中模式之立,立在她抓准了社会对教育功利的需求。高考学生拼的是分数,学校拼的是升学率。就让学往死里拼,学生拼成了,学校就拼成了。教育是为了育人明理,而不是让盲目地重复地将被框定的知识碎片塞进脑袋。衡水模式之“立”只是将应试做到极致而非教育本身。即便如此,衡水模式却拥有着庞大的受众群体。在我收集资料的过程中发现,从2001年中国期刊网上已开始有关于衡水中学的文章和报道。2002年中国教育报《一个教育函数式的解读》、2004年《对衡水中学高考神话的考察》、2008年《实践永无止境创新永无止境---河北衡水中学的创新与实践历程》、2010年《教学的核心地带解密衡中现象》等。文章内容无一例外地对衡水中学进行大力褒扬,对其办学方式与成绩顶礼膜拜。2013年国家督学罗崇敏教授在衡水中學做专题报告时对衡中做出如下评价,他说:“我对衡水中学的老师们深感由衷钦佩,为学生们深感自豪骄傲!因为这里是点燃激情的地方,是生长智慧的地方,是行为养成的地方,是陶铸意志力的地方。在这里我们会认识到时间是生命的真理性,认识到升学率和素质教育的统一性。”
四、衡水模式之破
衡中模式必需破。她错了,错在将教育的本质忘了,如果出发点错了,那么不管结果做得多么绚丽,仍不能改变事情的性质。教育是国家立国之本,发展之根。倘若仅将高中基础教育定性为高考升学的培训班,那么我们的大学教育在四年内能将培养人的任务都补回来吗,显然不行,而肯危害极大。
衡中作为内地典型的“超级中学”,其外围的社会环境、教育水平、经济情况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衡中的成功催生了无数的克隆“衡中”,并有愈演愈烈的态势。衡水模式的打破,目的不仅在于改变衡水中学或该地区的教育面貌,而是借助此契机广开思路,澄清真相,对教育价值取向进行大讨论和反思。一代教育家蔡元培先生在当民国政府教育总长与北大校长时,皆以人生之权利,公平与自由作为教育核心价值追求。反观现时教育现状,除了素质教育声色犬马的靓丽包装,科技创新的零星点缀,我们基础教育的课堂里还存在多少以激发独立思考,培育完整人格,鼓励质疑批判的成分。
要打破衡水模式,我想可从以下几点着手:
(1)政府层面必须要有改革的勇气与承担,对教育价值、教育价值取向和教育目的做深刻的检讨。到底国家的长远发展需要怎样的人,普世价值我们是接纳还是断然拒绝,足以影响一国的教育内涵与状态。
(2)放开高校自主招生,促成选拔标准的多样性。高考作为评价手段的唯一性要打破,国家的发展需要多样性,综合性人才。因此大学要发展特色,避免千校一面。多样的选拔标准能促成基础教育的多样性,全面性和灵活性。
(3)推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改变教科书式的教学方式,在小学阶段渗透课题式学习、初中高中逐步实施课题式学习。实行中学的大学化改造,培养学生批判思维与探究精神,将综合能力的培养落到实处;也为大学的继续深造打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