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专业设置与建设的好坏是中等职业学校增强办学核心竞争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当前一些农村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了农村中等职业教育的吸引力。本文针对存在的问题,着重探讨如何在专业设置与建设上进行改进,从而提高农村中等职业学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和吸引力。
关键词:农村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与建设;人才培养质量
中等职业教育是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培养初级技能型人才的教育。专业是中等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联系的桥梁和纽带。专业设置情况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中等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的协调程度。从学校建设的角度来看,专业建设是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核心,是学校提高办学水平、增强吸引力的着力点和突破口。因此中等职业学校要增强办学竞争力、提高吸引力,首先要对专业设置与建设进行改进,使之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专业建设包含的内容很多,如师资队伍建设、教学设备建设、实训实习建设等。
一、当前农村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与建设存在的问题
1.专业师资力量比较薄弱
根据要求,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的学历必须达到本科。到目前为止,农村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的学历达标情况基本是合格了。但是,我们看到,许多教师的起始学历是大专,后来通过函授、自学拿到了本科文凭。这在某些专业课教学中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因为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许多专业的课程也随之变广变深。十多年前毕业的教师,有些专业课程在大学时根本就没有学过,现在要教授学生,教师们能躲避的就躲避,不能躲避的就只好自己边自学边教学生,师生都学得苦不堪言。现在大力提倡培养“双师型”教师,省示范专业评估时,都会要求所在学校“双师型”教师达到一定的比例。可我们发现多数教师志在取得证书,实际并没有真正发挥“双师型”教师的作用。
2.品牌专业陈旧,子专业生命力不强
在招生市场激烈竞争的背景下,能招来学生就是胜利。但招来后能否留得住学生,从一个方面反映了学校专业设置、建设与市场相适应的情况。原先在社会上受追捧的专业,因为办学时间长,市场用人饱和,招生情况并不理想。尽管招生时学校大力宣传该专业是省示范专业,但学生家长并不认同。在学校扩展专业时,虽然专业名称听起来挺诱人,但这些专业开设后,给人的感觉就是换汤不换药。有些农村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存在较大的随意性。招生时,按照专业选择给学生报名,开学则根据各专业招生情况,合并的合并,拆分的拆分。电子商务的学生和计算机专业学生合并,报关、营销专业的学生和会计专业学生合并等等。造成的结果就是品牌专业的市场用人饱和,学生毕业即失业,而品牌专业的子专业却始终热不起来或中途夭折。可想而知,许多学生怀着美好的梦想踏入职校,在开始或中途梦就破灭,职校的吸引力对他们来说已经荡然无存。
3.专业教学目标定位不清
中等职业毕业生要适应市场需求,首先要找准专业人才培养的定位,找准人才的发展空间。目前,一些农村中等职业学校专业培养目标定位不清。学生在知识、技能方面应达到什么水平比较含糊,学生对毕业后能从事什么样的工种心中没底。举例来说,计算机专业课程除基础课程外,还开设了“网页制作”、“动画设计”以及“组装与维修”、“C语言”等,有些教师教学时走马观花,处于让学生了解、一般性操作的层次,真正能独立深入操作的学生不多。和社会计算机专业职业培训机构相比,农村中等职业学校缺乏的是对学生在某个工种方面过硬的专业技能训练。看上去计算机学生学的课程较多,但基本上是泛泛了解而已。以致学生毕业后又到社会培训机构学习,目的是能到机构所提供的企业、公司去从事与计算机专业相匹配的工种。许多学生在校学习期间不清楚毕业后可以干什么,对自己所学的专业感到迷茫,因而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能全力投入。这种情况使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大打折扣。
4.毕业生实习、就业制度不健全
许多农村中等职业学校招生时为吸引生源,许诺毕业时推荐实习、就业。而实际情况是,到实习时许多学生被推荐到了企业做流水线工作,至于学生能否适应,能在企业干多长时间等一系列后续问题则不了了之。学生实习即毕业,学校安排推荐一个工作后似乎就完成了对一个学生的教育。从某种程度上说这种情况大大降低了职校的吸引力。让不让自己的孩子上中等职业学校,许多家长一开始就很矛盾。家长的观念必然影响他们的孩子,出现有些学生到职校就是混混而已的现象也就不足为奇了。
二、农村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与建设改进策略
1.建立人才市场调研队,了解社会专业需求
在市场经济中,产品的生产离不开对市场需求的调研,同样,职业学校培养的学生能否适应市场也需要首先了解市场各专业人才需求的状况,最终人才的规格、质量是否合格由市场验证。大的农村职业学校或者职教集团的招生就业处有必要建立一支人才市场调研的队伍,深入省、县、市内外的企事业单位以及人才劳务市场、中介机构,同时收集网络、电视、广播、报纸上的信息,了解社会上正在形成的新职业和工作机会,掌握当前胜任岗位工作的技术人才数量,按阶段在学校集团网站、报刊栏上向学生公布调查信息,既为学校专业设置、建设提供依据,又为即将毕业的学生提供就业信息。
2.通过校企合作,开拓专业设置
通过校企合作,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和课程体系才能更符合企业的需要。企业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见习、实习场地,使他们的专业知识扎实牢固,操作技能熟练,毕业后即能上岗、顶岗。企业也为专业课教师实践锻炼提供舞台,使专业课教师及时跟踪和了解行业、企业的发展态势,进而使调整专业教学成为可能。许多县市有自己的主打产业,但县市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中却没有与这些产业相应的专业。大家都知道在设置专业的时候就要考虑地方的需要,否则服务就是一句空话。专业建设首先要面向当地产业结构,其次兼顾其他地区。有些县市为适应形势对所辖范围内的所有中等职业学校进行重组整合,实现资源共享,排除了各校间招生的恶性竞争以及专业设置的重复、专业建设的无序,同时为服务地方经济增加了合力,这使得开拓专业设置有了保障。
3.调整专业课程设置,灵活选用教学内容
学校要以培养学生职业岗位能力为着眼点,调整专业课程设置。明确专业基本课程,舍弃可有可无的课程,引入社会急需的相关专业课程。其次,要选择并整合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教学内容,组织专任教师编写校本教材。教育部对2000年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进行了修订,并于今年3月印发了《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2010年修订)》。学校应组织各专业教师学习专业目录,了解、熟悉新旧专业目录的异同点、专业技能方向和对应的职业岗位,并应用到教学中。教师在教学时必须向学生说明某个阶段所学知识技能可以干什么,该阶段的社会职业工种有哪些,可以进行什么样的职业资格证书的考试。学校必须有针对性地加深职业资格证书考试、特定工种的知识技能方面的相关内容,编成校本教材,对学 生进行重点培训。
4.完善毕业生实习、就业制度
(1)完善实习制度。学校要落实每个学生的实习单位,安排实习单位与学生的双向选择见面会。在学生实习期间,安排教师深入实习单位,了解学生的实习情况,对学生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疏导。实习后要求学生写出实习心得、实习报告,安排实习总结大会。
(2)积极实行推荐优秀生就业制度。优秀毕业生是学校口碑的传承者,经学校专业系(部)推荐的优秀毕业生,学校除向用人招聘单位直接推荐外,还应为其制作宣传材料并通过当地毕业生就业信息网、招聘会现场及其他渠道向社会、用人单位发布。选拔优秀毕业生的标准应比较全面,既要结合平时的理论学习成绩、实践操作技能,又要结合实习表现等。将推荐优秀生就业作为一项激励措施、一项制度去执行,无疑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3)实行毕业生跟踪调查制度。调查本专业学生就业对口比例,与前面几年的就业对口率进行对比,分析就业趋势,调查分析专业不对口的原因。另外,调查学生所学知识技能是否适应工作岗位要求、工作待遇的情况等。这些问题,都能直接或者间接地反映学校专业建设方案的有效性,根据学生就业的反馈进一步调整专业的课程体系安排和专业建设的方案。每学年邀请在工作岗位中成绩突出的毕业生回校作报告,对在校生就专业知识、技能、职业生涯规划等进行现身说法。使学生明白通过三年的学习应具备的职业能力和专业素质,从而作出自己的学习规划,明确奋斗的目标。
5.建立健全专业建设的师资,设备及实习基地
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决定了一所职业学校必须拥有与该校所设专业相对应的师资、设备及实习基地。“双师型”教师的所占比例不能仅作为专业评估的一道门槛,更重要的是真正发挥“双师型”教师在专业建设中的重要作用。要制订并落实专业教师到基地顶岗锻炼的长效机制,并要求教师及时传导在实践中了解到的新工艺、新技术,做到一师实践多师受益。
学校要逐步完善校内外实习基地,增强实习的针对性、系统性和有效性,使得专业与产业、企业、岗位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在完善时,可充分利用学校现有食堂、商店、闲置土地以及周边资源进行校内实习场所、基地的建设。同时开发因条件限制而未能建设的校外实习基地,满足顶岗实习、工学结合等实践教学环节的需要。
随着专业的发展,设备的添置要紧紧跟上,同时,不能把添置的设备作为花架子摆给人看,而长期闲置。当市场出现相关职业的新工艺、新技术时,要及时购置设备、仪器。各专业系、部可利用各自举办对外培训等渠道所筹集的资金和学校划拨的经费进行添置,同时设备要有专人管理,定期检修。
6.以品牌专业为龙头,办出特色
学校首先可将品牌专业的部分课程、技能作为其他专业的选修课程,以满足不同专业学生的兴趣,为不同专业学生将来的职业方向提供多种选择。其次要紧跟市场,拓展以品牌专业为基础的子专业,每个子专业有明确的就业方向,配备相应的教师。力争每个专业教师成为所属子专业的骨干,从而充分发挥品牌专业的优势,形成品牌专业效应,增强品牌专业可持续发展的吸引力。
总之,改进农村中等职业学校的专业设置与建设对于增强农村中等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每所学校都应积极行动起来。
参考文献:
[1]李丹,教育部有关负责人就中职专业目录修订答记者问[N],中国教育报,2010-5-13(1)
[2]朱新生,贺文瑾,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的原则[J],职业技术教育,2000,(34)
[3]杨桂龙,关于职业学校专业设置的建设[J],松江教育,1999,(2)
[4]黄宏伟,就业能力:高职院校专业改革的风向标[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28),
(责任编辑:张中)
关键词:农村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与建设;人才培养质量
中等职业教育是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培养初级技能型人才的教育。专业是中等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联系的桥梁和纽带。专业设置情况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中等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的协调程度。从学校建设的角度来看,专业建设是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核心,是学校提高办学水平、增强吸引力的着力点和突破口。因此中等职业学校要增强办学竞争力、提高吸引力,首先要对专业设置与建设进行改进,使之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专业建设包含的内容很多,如师资队伍建设、教学设备建设、实训实习建设等。
一、当前农村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与建设存在的问题
1.专业师资力量比较薄弱
根据要求,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的学历必须达到本科。到目前为止,农村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的学历达标情况基本是合格了。但是,我们看到,许多教师的起始学历是大专,后来通过函授、自学拿到了本科文凭。这在某些专业课教学中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因为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许多专业的课程也随之变广变深。十多年前毕业的教师,有些专业课程在大学时根本就没有学过,现在要教授学生,教师们能躲避的就躲避,不能躲避的就只好自己边自学边教学生,师生都学得苦不堪言。现在大力提倡培养“双师型”教师,省示范专业评估时,都会要求所在学校“双师型”教师达到一定的比例。可我们发现多数教师志在取得证书,实际并没有真正发挥“双师型”教师的作用。
2.品牌专业陈旧,子专业生命力不强
在招生市场激烈竞争的背景下,能招来学生就是胜利。但招来后能否留得住学生,从一个方面反映了学校专业设置、建设与市场相适应的情况。原先在社会上受追捧的专业,因为办学时间长,市场用人饱和,招生情况并不理想。尽管招生时学校大力宣传该专业是省示范专业,但学生家长并不认同。在学校扩展专业时,虽然专业名称听起来挺诱人,但这些专业开设后,给人的感觉就是换汤不换药。有些农村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存在较大的随意性。招生时,按照专业选择给学生报名,开学则根据各专业招生情况,合并的合并,拆分的拆分。电子商务的学生和计算机专业学生合并,报关、营销专业的学生和会计专业学生合并等等。造成的结果就是品牌专业的市场用人饱和,学生毕业即失业,而品牌专业的子专业却始终热不起来或中途夭折。可想而知,许多学生怀着美好的梦想踏入职校,在开始或中途梦就破灭,职校的吸引力对他们来说已经荡然无存。
3.专业教学目标定位不清
中等职业毕业生要适应市场需求,首先要找准专业人才培养的定位,找准人才的发展空间。目前,一些农村中等职业学校专业培养目标定位不清。学生在知识、技能方面应达到什么水平比较含糊,学生对毕业后能从事什么样的工种心中没底。举例来说,计算机专业课程除基础课程外,还开设了“网页制作”、“动画设计”以及“组装与维修”、“C语言”等,有些教师教学时走马观花,处于让学生了解、一般性操作的层次,真正能独立深入操作的学生不多。和社会计算机专业职业培训机构相比,农村中等职业学校缺乏的是对学生在某个工种方面过硬的专业技能训练。看上去计算机学生学的课程较多,但基本上是泛泛了解而已。以致学生毕业后又到社会培训机构学习,目的是能到机构所提供的企业、公司去从事与计算机专业相匹配的工种。许多学生在校学习期间不清楚毕业后可以干什么,对自己所学的专业感到迷茫,因而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能全力投入。这种情况使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大打折扣。
4.毕业生实习、就业制度不健全
许多农村中等职业学校招生时为吸引生源,许诺毕业时推荐实习、就业。而实际情况是,到实习时许多学生被推荐到了企业做流水线工作,至于学生能否适应,能在企业干多长时间等一系列后续问题则不了了之。学生实习即毕业,学校安排推荐一个工作后似乎就完成了对一个学生的教育。从某种程度上说这种情况大大降低了职校的吸引力。让不让自己的孩子上中等职业学校,许多家长一开始就很矛盾。家长的观念必然影响他们的孩子,出现有些学生到职校就是混混而已的现象也就不足为奇了。
二、农村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与建设改进策略
1.建立人才市场调研队,了解社会专业需求
在市场经济中,产品的生产离不开对市场需求的调研,同样,职业学校培养的学生能否适应市场也需要首先了解市场各专业人才需求的状况,最终人才的规格、质量是否合格由市场验证。大的农村职业学校或者职教集团的招生就业处有必要建立一支人才市场调研的队伍,深入省、县、市内外的企事业单位以及人才劳务市场、中介机构,同时收集网络、电视、广播、报纸上的信息,了解社会上正在形成的新职业和工作机会,掌握当前胜任岗位工作的技术人才数量,按阶段在学校集团网站、报刊栏上向学生公布调查信息,既为学校专业设置、建设提供依据,又为即将毕业的学生提供就业信息。
2.通过校企合作,开拓专业设置
通过校企合作,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和课程体系才能更符合企业的需要。企业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见习、实习场地,使他们的专业知识扎实牢固,操作技能熟练,毕业后即能上岗、顶岗。企业也为专业课教师实践锻炼提供舞台,使专业课教师及时跟踪和了解行业、企业的发展态势,进而使调整专业教学成为可能。许多县市有自己的主打产业,但县市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中却没有与这些产业相应的专业。大家都知道在设置专业的时候就要考虑地方的需要,否则服务就是一句空话。专业建设首先要面向当地产业结构,其次兼顾其他地区。有些县市为适应形势对所辖范围内的所有中等职业学校进行重组整合,实现资源共享,排除了各校间招生的恶性竞争以及专业设置的重复、专业建设的无序,同时为服务地方经济增加了合力,这使得开拓专业设置有了保障。
3.调整专业课程设置,灵活选用教学内容
学校要以培养学生职业岗位能力为着眼点,调整专业课程设置。明确专业基本课程,舍弃可有可无的课程,引入社会急需的相关专业课程。其次,要选择并整合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教学内容,组织专任教师编写校本教材。教育部对2000年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进行了修订,并于今年3月印发了《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2010年修订)》。学校应组织各专业教师学习专业目录,了解、熟悉新旧专业目录的异同点、专业技能方向和对应的职业岗位,并应用到教学中。教师在教学时必须向学生说明某个阶段所学知识技能可以干什么,该阶段的社会职业工种有哪些,可以进行什么样的职业资格证书的考试。学校必须有针对性地加深职业资格证书考试、特定工种的知识技能方面的相关内容,编成校本教材,对学 生进行重点培训。
4.完善毕业生实习、就业制度
(1)完善实习制度。学校要落实每个学生的实习单位,安排实习单位与学生的双向选择见面会。在学生实习期间,安排教师深入实习单位,了解学生的实习情况,对学生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疏导。实习后要求学生写出实习心得、实习报告,安排实习总结大会。
(2)积极实行推荐优秀生就业制度。优秀毕业生是学校口碑的传承者,经学校专业系(部)推荐的优秀毕业生,学校除向用人招聘单位直接推荐外,还应为其制作宣传材料并通过当地毕业生就业信息网、招聘会现场及其他渠道向社会、用人单位发布。选拔优秀毕业生的标准应比较全面,既要结合平时的理论学习成绩、实践操作技能,又要结合实习表现等。将推荐优秀生就业作为一项激励措施、一项制度去执行,无疑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3)实行毕业生跟踪调查制度。调查本专业学生就业对口比例,与前面几年的就业对口率进行对比,分析就业趋势,调查分析专业不对口的原因。另外,调查学生所学知识技能是否适应工作岗位要求、工作待遇的情况等。这些问题,都能直接或者间接地反映学校专业建设方案的有效性,根据学生就业的反馈进一步调整专业的课程体系安排和专业建设的方案。每学年邀请在工作岗位中成绩突出的毕业生回校作报告,对在校生就专业知识、技能、职业生涯规划等进行现身说法。使学生明白通过三年的学习应具备的职业能力和专业素质,从而作出自己的学习规划,明确奋斗的目标。
5.建立健全专业建设的师资,设备及实习基地
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决定了一所职业学校必须拥有与该校所设专业相对应的师资、设备及实习基地。“双师型”教师的所占比例不能仅作为专业评估的一道门槛,更重要的是真正发挥“双师型”教师在专业建设中的重要作用。要制订并落实专业教师到基地顶岗锻炼的长效机制,并要求教师及时传导在实践中了解到的新工艺、新技术,做到一师实践多师受益。
学校要逐步完善校内外实习基地,增强实习的针对性、系统性和有效性,使得专业与产业、企业、岗位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在完善时,可充分利用学校现有食堂、商店、闲置土地以及周边资源进行校内实习场所、基地的建设。同时开发因条件限制而未能建设的校外实习基地,满足顶岗实习、工学结合等实践教学环节的需要。
随着专业的发展,设备的添置要紧紧跟上,同时,不能把添置的设备作为花架子摆给人看,而长期闲置。当市场出现相关职业的新工艺、新技术时,要及时购置设备、仪器。各专业系、部可利用各自举办对外培训等渠道所筹集的资金和学校划拨的经费进行添置,同时设备要有专人管理,定期检修。
6.以品牌专业为龙头,办出特色
学校首先可将品牌专业的部分课程、技能作为其他专业的选修课程,以满足不同专业学生的兴趣,为不同专业学生将来的职业方向提供多种选择。其次要紧跟市场,拓展以品牌专业为基础的子专业,每个子专业有明确的就业方向,配备相应的教师。力争每个专业教师成为所属子专业的骨干,从而充分发挥品牌专业的优势,形成品牌专业效应,增强品牌专业可持续发展的吸引力。
总之,改进农村中等职业学校的专业设置与建设对于增强农村中等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每所学校都应积极行动起来。
参考文献:
[1]李丹,教育部有关负责人就中职专业目录修订答记者问[N],中国教育报,2010-5-13(1)
[2]朱新生,贺文瑾,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的原则[J],职业技术教育,2000,(34)
[3]杨桂龙,关于职业学校专业设置的建设[J],松江教育,1999,(2)
[4]黄宏伟,就业能力:高职院校专业改革的风向标[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28),
(责任编辑:张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