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际贸易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是当今经济学界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环境保护和自由贸易都是人们追求的目标,一方面,国际贸易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生态环境和资源条件的制约,保护环境可以提高资源的增值能力和永续利用能力,促进经济持续稳定发展,所以在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中,决不能以牺牲环境求增长。另一方面,环境问题的解决受到人们认识水平和经济能力的制约,因为保护与改善环境需要有雄厚的物质基础做后盾,没有经济的发展,良好生态环境的维持与改善就会遇到很大困难。因此,只有发展经济,才能增强解决环境问题的能力。
一、国际贸易的可持续发展的含义及阻碍其发展的因素
(一)国际贸易可持续发展的含义
国际贸易可持续发展是指一国或地区的国际贸易发展与其经济、生态环境、社会发展、社会效益、人类未来等方面密切相关的一种持久的发展,也就是在遵循国际贸易发展内在规律的基础上,健全国际贸易体制,完善国际贸易运行机制,提高国际贸易效率,合理有效地利用和配置外贸资源,保证国际贸易与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相互协调、稳健发展。
(二)阻碍国际贸易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
1.日趋严重的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破坏。自八九十年代以来,我国的经济和国际贸易快速发展,但同时,资源的严重浪费和环境的破坏问题也日益严重,不仅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而且开始遭遇了增长的极限。一方面,我国的人均资源水平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另一方面,我国的资源产出能耗和资源消耗水平却高于世界先进水平。我国每创造1美元GDP所消耗的能源是美国的43倍,日本的11.5倍,能源的利用率仅为美国的11.5%,高投入、高消耗的增长方式,必然带来高排放和高污染,在资源的严重不足和高消耗的情况下,国际贸易的可持续发展严重受阻。
2.粗放型的国际贸易的增长方式。长期以来,我国国际贸易基本上走的是一条单纯依靠数量扩张的增长道路,实施的是“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收益”的粗放型发展模式。这种增长方式所带来的结果,一方面表现为出口商品对资源的过度依赖,资源利用率极低。出口商品技术含量低、劳动密集型或粗加工产品比重较大,而高科技含量和高附加值产品比重偏低。另一方面导致了对资源的掠夺性开采和对环境的肆意破坏,造成资源的浪费、环境的污染。我国的出口越多,资源的消耗就越大,环境的破坏就更严重。
3.进出口商品的商品结构。我国出口的商品多为劳动和资源密集型的初级加工产品、低附加值和低技术含量的工业制成品,这些产品集中于纺织、化工制造业、采掘业这些高能耗、高污染的行业,势必对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而我国进口商品多为计算机、电子仪器等高科技的工业品,原油、化工材料等资源和原材料。一些发达国家将高污染的产业向我国转移,也对环境造成了一定的污染和影响。
4.世界环保浪潮和绿色贸易壁垒。一些发达国家利用其限制我国一些以廉价为优势的商品的出口,规定从产品的开发、生产、包装、使用等环节都要符合环保要求,加大我国企业在这些产品的运输、包装等的费用,限制我国产品的出口,优势逐渐消失,国际竞争力被严重削弱,并由此产生各种贸易摩擦,阻碍国际贸易的可持续发展。
二、在循环经济的理念下实现国际贸易的可持续发展
(一)循环经济的含义
所谓循环经济,是对物质闭环流动型经济的简称,就是把资源综合利用、清洁生产、生态工业、绿色消费等融为一体的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规律重构经济系统,使经济系统和谐地纳入到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中,建立起一种新形态的经济。它以资源的高效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使用和再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益为目标,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增长方式,属于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经济形态。
(二)循环经济与国际贸易的可持续发展协同发展的重要意义
我国长期实施的高投入、高消耗的粗放型的外贸增长方式加剧了资源和环境的破坏问题,国际贸易的争端和摩擦也层出不穷,要解决上述问题,实现国际贸易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转变国际贸易的增长方式,克服上述各种阻碍国际贸易可持续发展的因素,走循环经济的模式的发展道路。
1.发展循环经济能改善日趋严重的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的状况,实现国际贸易的可持续发展。循环经济倡导的是一种建立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模式,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物质反复循环,使得从整个经济系统以及生产和消费的过程,基本上不产生或只产生很少的废弃物。而且循环经济从根本上解决长期以来环境与发展之间的尖锐冲突,它要求人们建立“自然资源—产品和用品—再生资源”的经济新思维,而且要求在从生产到消费的各个领域,倡导新的经济规范和行为准则。
2.发展循环经济能促进国际贸易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改变,实现国际贸易的可持续发展。循环经济强调资源的再利用和再循环,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实现对资源的物尽其用和环境的最大限度的保护。因此可以促进我国国际贸易增长方式的转变,使其由只追求数量和资源投入量的方式过渡到追求技术进步和保护环境的集约型的增长方式,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实现国际贸易的可持续发展。
3.发展循环经济可以优化进出口商品结构,实现国际贸易的可持续发展。在循环经济的理念下推动社会和企业的科技创新,利用环保和绿色工艺生产出口商品,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出口环保和绿色产品。同时坚决抵制外国的有害物质和生活垃圾的进口,鼓励绿色产品的进口和有利于环境保护的外商直接投资,推动国际贸易的可持续发展。
4.发展循环经济可以顺应环保潮流,应对绿色壁垒,实现国际贸易的可持续发展。循环经济强调环境保护,大力发展绿色产业,绿色产品因其环保、健康、清洁,备受各国消费者的青睐,是突破贸易绿色壁垒的坚实物质基础。另外还要大力鼓励技术创新,发展绿色技术,扩大在国际市场的贸易空间。
三、循环经济与国际贸易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措施
面对我国国际贸易可持续发展所受到各种因素阻碍的情况,也看到发展循环经济的必要性,要充分意识到,实现国际贸易和循环经济的共同发展,既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也面临外国循环经济发展的外在约束。发展我国的循环经济,需要政府、企业、科学界和公众的共同努力。通过立法、经济政策、开发相关技术等措施来实现。
(一)树立循环经济的理念,明确其与国际贸易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国际贸易的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发展循环经济是实现我国国际贸易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在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统筹考虑环境、贸易与循环经济的关系,提高环境质量,促进科技进步,提高我国出口产品的竞争力,从而促进国际贸易与循环经济的共同发展。
(二)根据循环经济的理念,建立促进国际贸易可持续发展的法律、法规制度。我国已经有了一些鼓励开展资源综合利用的政策措施,但仍然没有一部完善的关于循环经济的法律。最近,人大也通过了《清洁生产法》,应在此基础上,制定一系列的绿色贸易法律法规,通过法规对循环经济加以引导和规范,尽快形成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法律框架体系,坚决杜绝短期行为和破坏行为。
(三)调整我国的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逐步改变我国资源导向型的国际贸易战略。产业政策应强调资源的利用效率和环境的保护,要提高出口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减少对资源性产品、矿产品的进口,减少对资源的消耗和环境的破坏。
(四)外向型的企业要开发绿色产品,大力发展绿色贸易。绿色产品在国际上备受欢迎,是突破绿色壁垒的坚实物质基础,企业在生产的过程中,要把循环经济的理念坚持到底,从产品的设计、开发、工艺、包装、运输都要绿色化,强调环保的重要性,节约自然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以提高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减少因为绿色壁垒造成的损失,走一条环保的绿色贸易之路。
(五)大力开发循环经济的技术开发和研究,形成一个坚强的技术力量的支撑体系。循环经济的快速发展从根本上来说,需要科技的进步。比如能源的综合利用技术、回收和再循环技术、环境监测技术等等。只有技术力量的要求达到了,才能促进企业在循环经济方面实际做到在生产上的应用,绿色产品的开发和绿色贸易的开展才能成为现实,国际贸易的可持续发展才有可能实现。
(六)利用经济杠杆调节循环经济的实施过程。国家在财政投入方面应倾向于对环保产业和环保企业的投入,对环保产品的出口实行出口退税和出口补贴的政策,同时可以减免税收。在金融信贷方面,对环保企业的信贷可以适度放宽,甚至是发放更多的长期的无息贷款,出口的企业还可以享受国家的出口信贷。在对外引资的过程中,对环保企业的投资应当予以放宽条件并加以鼓励,对外国的转移生活垃圾和高污染产业的行为要严格杜绝和禁止。
(七)加强国际间的合作,加强国际间的绿色科技的交流,抵制一些不合理的绿色贸易壁垒,发展国际间的良好的贸易秩序,实现我国的国际贸易的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我国在某些领域以发展资源密集型产业和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来发展经济,虽在短时间内得到一定的增长,但以后会遇到国际贸易的不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但是这一时期循环经济的出现给我国摆脱现在的困境提供了一个历史性的机遇,循环经济的低投入、低消耗、低污染、高效益的特点,不仅会带来良好的环境效益、社会效益,还会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近些年来,我国的循环经济的实践活动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许多企业加入到清洁生产的行列,生态工业园区的建设也在不断加强。在有了上述良好的开端之后,循环经济的的发展也应当在党和国家的领导下针对上述措施加速发展的步伐,以期实现我国国际贸易的可持续发展。
(安徽大学经济学院)
一、国际贸易的可持续发展的含义及阻碍其发展的因素
(一)国际贸易可持续发展的含义
国际贸易可持续发展是指一国或地区的国际贸易发展与其经济、生态环境、社会发展、社会效益、人类未来等方面密切相关的一种持久的发展,也就是在遵循国际贸易发展内在规律的基础上,健全国际贸易体制,完善国际贸易运行机制,提高国际贸易效率,合理有效地利用和配置外贸资源,保证国际贸易与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相互协调、稳健发展。
(二)阻碍国际贸易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
1.日趋严重的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破坏。自八九十年代以来,我国的经济和国际贸易快速发展,但同时,资源的严重浪费和环境的破坏问题也日益严重,不仅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而且开始遭遇了增长的极限。一方面,我国的人均资源水平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另一方面,我国的资源产出能耗和资源消耗水平却高于世界先进水平。我国每创造1美元GDP所消耗的能源是美国的43倍,日本的11.5倍,能源的利用率仅为美国的11.5%,高投入、高消耗的增长方式,必然带来高排放和高污染,在资源的严重不足和高消耗的情况下,国际贸易的可持续发展严重受阻。
2.粗放型的国际贸易的增长方式。长期以来,我国国际贸易基本上走的是一条单纯依靠数量扩张的增长道路,实施的是“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收益”的粗放型发展模式。这种增长方式所带来的结果,一方面表现为出口商品对资源的过度依赖,资源利用率极低。出口商品技术含量低、劳动密集型或粗加工产品比重较大,而高科技含量和高附加值产品比重偏低。另一方面导致了对资源的掠夺性开采和对环境的肆意破坏,造成资源的浪费、环境的污染。我国的出口越多,资源的消耗就越大,环境的破坏就更严重。
3.进出口商品的商品结构。我国出口的商品多为劳动和资源密集型的初级加工产品、低附加值和低技术含量的工业制成品,这些产品集中于纺织、化工制造业、采掘业这些高能耗、高污染的行业,势必对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而我国进口商品多为计算机、电子仪器等高科技的工业品,原油、化工材料等资源和原材料。一些发达国家将高污染的产业向我国转移,也对环境造成了一定的污染和影响。
4.世界环保浪潮和绿色贸易壁垒。一些发达国家利用其限制我国一些以廉价为优势的商品的出口,规定从产品的开发、生产、包装、使用等环节都要符合环保要求,加大我国企业在这些产品的运输、包装等的费用,限制我国产品的出口,优势逐渐消失,国际竞争力被严重削弱,并由此产生各种贸易摩擦,阻碍国际贸易的可持续发展。
二、在循环经济的理念下实现国际贸易的可持续发展
(一)循环经济的含义
所谓循环经济,是对物质闭环流动型经济的简称,就是把资源综合利用、清洁生产、生态工业、绿色消费等融为一体的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规律重构经济系统,使经济系统和谐地纳入到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中,建立起一种新形态的经济。它以资源的高效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使用和再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益为目标,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增长方式,属于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经济形态。
(二)循环经济与国际贸易的可持续发展协同发展的重要意义
我国长期实施的高投入、高消耗的粗放型的外贸增长方式加剧了资源和环境的破坏问题,国际贸易的争端和摩擦也层出不穷,要解决上述问题,实现国际贸易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转变国际贸易的增长方式,克服上述各种阻碍国际贸易可持续发展的因素,走循环经济的模式的发展道路。
1.发展循环经济能改善日趋严重的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的状况,实现国际贸易的可持续发展。循环经济倡导的是一种建立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模式,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物质反复循环,使得从整个经济系统以及生产和消费的过程,基本上不产生或只产生很少的废弃物。而且循环经济从根本上解决长期以来环境与发展之间的尖锐冲突,它要求人们建立“自然资源—产品和用品—再生资源”的经济新思维,而且要求在从生产到消费的各个领域,倡导新的经济规范和行为准则。
2.发展循环经济能促进国际贸易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改变,实现国际贸易的可持续发展。循环经济强调资源的再利用和再循环,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实现对资源的物尽其用和环境的最大限度的保护。因此可以促进我国国际贸易增长方式的转变,使其由只追求数量和资源投入量的方式过渡到追求技术进步和保护环境的集约型的增长方式,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实现国际贸易的可持续发展。
3.发展循环经济可以优化进出口商品结构,实现国际贸易的可持续发展。在循环经济的理念下推动社会和企业的科技创新,利用环保和绿色工艺生产出口商品,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出口环保和绿色产品。同时坚决抵制外国的有害物质和生活垃圾的进口,鼓励绿色产品的进口和有利于环境保护的外商直接投资,推动国际贸易的可持续发展。
4.发展循环经济可以顺应环保潮流,应对绿色壁垒,实现国际贸易的可持续发展。循环经济强调环境保护,大力发展绿色产业,绿色产品因其环保、健康、清洁,备受各国消费者的青睐,是突破贸易绿色壁垒的坚实物质基础。另外还要大力鼓励技术创新,发展绿色技术,扩大在国际市场的贸易空间。
三、循环经济与国际贸易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措施
面对我国国际贸易可持续发展所受到各种因素阻碍的情况,也看到发展循环经济的必要性,要充分意识到,实现国际贸易和循环经济的共同发展,既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也面临外国循环经济发展的外在约束。发展我国的循环经济,需要政府、企业、科学界和公众的共同努力。通过立法、经济政策、开发相关技术等措施来实现。
(一)树立循环经济的理念,明确其与国际贸易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国际贸易的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发展循环经济是实现我国国际贸易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在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统筹考虑环境、贸易与循环经济的关系,提高环境质量,促进科技进步,提高我国出口产品的竞争力,从而促进国际贸易与循环经济的共同发展。
(二)根据循环经济的理念,建立促进国际贸易可持续发展的法律、法规制度。我国已经有了一些鼓励开展资源综合利用的政策措施,但仍然没有一部完善的关于循环经济的法律。最近,人大也通过了《清洁生产法》,应在此基础上,制定一系列的绿色贸易法律法规,通过法规对循环经济加以引导和规范,尽快形成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法律框架体系,坚决杜绝短期行为和破坏行为。
(三)调整我国的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逐步改变我国资源导向型的国际贸易战略。产业政策应强调资源的利用效率和环境的保护,要提高出口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减少对资源性产品、矿产品的进口,减少对资源的消耗和环境的破坏。
(四)外向型的企业要开发绿色产品,大力发展绿色贸易。绿色产品在国际上备受欢迎,是突破绿色壁垒的坚实物质基础,企业在生产的过程中,要把循环经济的理念坚持到底,从产品的设计、开发、工艺、包装、运输都要绿色化,强调环保的重要性,节约自然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以提高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减少因为绿色壁垒造成的损失,走一条环保的绿色贸易之路。
(五)大力开发循环经济的技术开发和研究,形成一个坚强的技术力量的支撑体系。循环经济的快速发展从根本上来说,需要科技的进步。比如能源的综合利用技术、回收和再循环技术、环境监测技术等等。只有技术力量的要求达到了,才能促进企业在循环经济方面实际做到在生产上的应用,绿色产品的开发和绿色贸易的开展才能成为现实,国际贸易的可持续发展才有可能实现。
(六)利用经济杠杆调节循环经济的实施过程。国家在财政投入方面应倾向于对环保产业和环保企业的投入,对环保产品的出口实行出口退税和出口补贴的政策,同时可以减免税收。在金融信贷方面,对环保企业的信贷可以适度放宽,甚至是发放更多的长期的无息贷款,出口的企业还可以享受国家的出口信贷。在对外引资的过程中,对环保企业的投资应当予以放宽条件并加以鼓励,对外国的转移生活垃圾和高污染产业的行为要严格杜绝和禁止。
(七)加强国际间的合作,加强国际间的绿色科技的交流,抵制一些不合理的绿色贸易壁垒,发展国际间的良好的贸易秩序,实现我国的国际贸易的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我国在某些领域以发展资源密集型产业和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来发展经济,虽在短时间内得到一定的增长,但以后会遇到国际贸易的不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但是这一时期循环经济的出现给我国摆脱现在的困境提供了一个历史性的机遇,循环经济的低投入、低消耗、低污染、高效益的特点,不仅会带来良好的环境效益、社会效益,还会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近些年来,我国的循环经济的实践活动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许多企业加入到清洁生产的行列,生态工业园区的建设也在不断加强。在有了上述良好的开端之后,循环经济的的发展也应当在党和国家的领导下针对上述措施加速发展的步伐,以期实现我国国际贸易的可持续发展。
(安徽大学经济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