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 S-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08-0182-02
一、作物栽培技术应用状况
1.整地机械化水平稳步提高
随着农业机械化的普及推广,农作物机械化整地成为目前我市的主要整地方式。机械化整地占农作物播种面积的70.1%。使用的机械主要有:①小手扶,耕作深度在10-12 cm左右,使用面积占耕地面积的28.2%,主要用于坡耕地、小块地。②四轮拖拉机,耕作深度在20cm左右,使用面积占耕地面积的14.4% 。③大型旋耕机,耕作深度在12-15 cm左右,使用面积占耕地面积的51.7%。
2.施肥结构与施肥技术得到不断完善
2.1施肥技术现状
①目前化肥成为我市肥料施用的主体,年化肥实物用量在210万吨以上,且随着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化肥用量呈逐年增加趋势。据调查,目前我市化肥年平均投入量为氮17.86公斤/亩,磷6.19公斤/亩,钾6.68公斤/亩,氮肥用量过大,磷、钾肥用量偏小。②施肥技术不断提高。自2005年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实施以来,广大农民传统的施肥观念发生了变化,增强了测土施肥、配方施肥和施配方肥的科技意识。至目前,全市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实现了全覆盖。
2.2施肥方法
①机械化施肥。南阳市机械化施肥起步较晚,实施规模较小。机械化施肥面积占农作物播种面积的15.4%,其中小麦机械化施肥面积占小麦播种面积的23.9%,玉米机械化施肥面积占玉米播种面积的49.7%。推广应用的施肥机械主要有4LB型施肥旋播机、2BXS-12免耕施肥播种机、2BMZJ-4玉米旋耕施肥精量播种机、1ZTS-250振动深松施肥多用机、2BCYF-4玉米精量播种机等。配置动力在15-90马力,施肥作业成本10元/亩(不含旋耕和播种环节成本)。②传统撒施。肥料撒施地表,然后机械掩埋。在坡耕地、水田、山区、丘陵地区、部分平原此种施肥方法还普遍使用。③施肥数量。在化肥用量逐年增加的情况下,针对某一地块,采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每亩节肥(折纯)1.2公斤。小麦每亩底施配方肥50公斤(25-10-10),玉米每亩追施、或底施配方肥50公斤(30-7-8),水稻底施配方肥50公斤(15-6-6)。
3.播种情况
①目前,全市小麦、玉米、水稻等三大粮食作物生产,播前选用良种得到普遍重视。②在播种方式方法上,小麦、玉米播种基本上实现机械化。水稻播种采用人工育秧插秧。
4.田间管理情况
4.1灌溉技术相对落后
灌区(河流、水库)有效灌溉面积321.1万亩,占耕地面积的22.7%,农田有效灌溉面积696.4万亩,占耕地面积的49.3%。采用的灌溉方式主要是大水漫灌,滴管、喷灌技术只在经济作物上有少量使用,面积很小。
4.2追肥
目前我市在小麦上追肥上,返青期追施少量尿素(10-15公斤/亩),后期结合“一喷三防”喷打磷酸二氢钾(0.5公斤/亩)。玉米在不施底肥的情况下,大喇叭口期一次追施配方肥50公斤(30-7-8)。水稻底施氮肥8.5公斤,磷肥6公斤,钾肥6公斤,插秧后一周追施尿素7.5公斤,晒田后追施尿素5-7公斤。
4.3病虫草害防治情况
全市粮食作物病虫草害常年发生面积在9000万亩左右,一般发生年份造成减产5%以上,中等发生年份造成减产10%以上,大发生年份造成减产20%,甚至减产50%以上。随着农业科技的不断发展,我市的农作物病虫草害防治技术水平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4.3.1初步确立了政府主导的公共植保体制。即由政府每年在关键时期对监测、农药械储备、应急防控、资金支持等进行安排部署。统一组织、统一购药、统一防治,提高防治效果。
4.3.2建立完善了属地管理、联防联控的工作协调机制。按照“政府主导、属地管理、联防联控”要求,逐步形成分级负责病虫防控工作机制。
4.3.3积极探索了专业化统防统治的组织方式。推进专业化统防统治,全市发展植保专业合作组织247个、从业人员5354人、拥有大中小型植保机械10122台,小麦、玉米、水稻统防统治比例分别达到10%、6%和15%。
4.3.4四是加强了病虫监测网络建设。先后建设了邓州、唐河、镇平、等十个“农业有害生物预警与控制区域站”,在病虫预测预报方面,广泛利用电台、广播、网络、手机短信等新媒体发布病虫发生、防控信息,提高了技术的入户率和到位率。
5.收获
全市小麦、玉米、水稻等三大粮食作物机械收获快速发展。2013年,小麦机收面积占全市麦播面积的98%;玉米机收面积全市播种面积的59%;水稻机收机脱面积占全市种植面积的57%,
二、存在问题及分析
1.整地粗放
我市砂姜黑土、黄胶土面积较大,土壤粘性大,适耕期短,耕作难度大,仓促整地播种,造成整地质量不高。
2.施肥方式不科学
由于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出打工,施肥以省时省力为主,多为一次性施肥,种植作物面积小的农户,在施肥管理上相对精细一些,大面积连片种植的农户,化肥也都是一次施用。
3.播种技术应用问题突出
一是小麦、玉米播前整地粗放,小麦多为旋耕播种,且不重视翻耕耙磨,使土壤桥空不实,加上地面秸秆处理不彻底,严重影响播种质量;玉米多为铁茬直播。二是小麦、水稻播前种子缺乏处理。三是合理密植差,农民受“稀谷子稠麦”的旧传统观念影响,播种量大,结果造成基本苗过大,个体发育不良,加上使用的机械性能较差,播种过深或深浅不一。四是小麦不能做到适期播种,多数群众对小麦品种的冬春性特点了解不够,麦播时,不论品种特性只管跟风播种,五是玉米播種时行距配置与机械设备不配套,对后来的机械化收获造成困难。六是水稻播种,机械化水平低,整田插秧主要靠人力。 4.田间管理不够精细
4.1灌溉意识淡漠,灌溉不及时,方式粗放。灌区灌溉工程落后,管理体制、运行机制滞后于当今农业生产现状,基本上是大水漫灌。在井灌区,基础设施跟不上,有井无水,有水无电,且老百姓等雨思想严重。同时,缺乏必要的墒情与旱情监测体系。
4.2追肥次数少,肥料品种单一
大宗农作物现在很少追肥,施肥以简单易行的“一炮轰”为主。
4.3病虫草害防治亟待加强
全市小麦、玉米、水稻三大粮食作物主要病虫草害常年发生面积9000万亩次,实际防治面积只有4500萬亩次,病虫害重发生年份损失粮食5亿公斤左右。
①群众对病虫害主动防治意识不强。②病虫害防治组织化水平不高。③施药机械落后。目前,我市广大农民使用的防治机械以手动喷雾器为主,农药利用率只有20%-30%,④综合防治技术水平低。
5.收获方法不当,对粮食产量和品质影响较大
目前我市小麦、玉米、水稻等粮食作物收获上存在的突出问题是收获过早,不能适期收获,机械收获损失率较大。
三、对策与建议
1.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坚持走好“两不三新”“三化”协调科学发展路子,围绕南阳粮食主产区建设,抓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大力发展节水灌溉。着力搞好田间排灌、节水灌溉、干支渠维护完善、水库除险加固等工程,消除水利隐患,扩大旱涝保收田面积,提高整体抗灾保收能力。要大力改造中低产田,提高土地的综合生产能力。积极争取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理和标准良田建设等项目,进行中低产田的改造,创建高标准的永久性的高产稳产田。要继续实施沃土工程,提高耕地质量。依托测土配方施肥项目的实施,建立全市不同土壤类型的地力监测体系,切实加强耕地土壤养分跟踪监测,重视地力培养,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和合理轮作技术,改良土壤结构和理化性状,培肥地力,提高耕地整体质量,提高农田的综合生产能力。
2.集成先进适用技术,依靠科技兴粮。以全市实施的农业“三十工程”(10大科技推广项目、10大科技引试项目、10大科技攻关项目)为引领,加大以政府为主导的多元化、多渠道农业科研投入力度,加快农业科技成果集成创新,坚持良种良法相配套,集成关键的先进适用技术,研究制定推广《南阳市吨粮田高产栽培集成技术》。要根据市场需求和当地生态生产条件,加强优质粮品种的选育、繁育和推广,进一步优化粮食作物品种结构,切实搞好“种子工程”建设,加快粮食优质专用品种的更新换代步伐。要注重引进、研发适合市情的先进整地、播种、喷药、施肥、收获、烘干等农业机械,提升粮食生产的农机装备水平。要加强市县乡病虫害监测网络建设,建立健全重大病虫害预警预报统防统治机制,把影响粮食生产的小麦条锈病、吸浆虫、赤霉病、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玉米螟等重大病虫害防治纳入公共安全管理范围,大力推进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坚持“政府支持、市场运作、农民自愿、因地制宜”的原则,支持环节上突出发展专业化防治组织,防治模式上突出发展全程承包服务,区域布局上突出重点作物、关键区域和重大病虫,推进方式上突出整建制示范带动。要大力推广种子包衣、精量半精量匀播、测土配方施肥、节水灌溉、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机械化作业等节本增效适用技术,做到“精细整地、科学施肥、选用良种、适期匀播、合理灌排、防病治虫、适时收获”,切实加强田间管理,向科技要产量,要效益。
3.大力开展粮食高产示范创建。以农业部实施粮棉油高产示范创建活动为契机,以全市开展的万亩粮食高产示范区建设活动为抓手,积极大力开展小麦、玉米、水稻等作物高产示范田建设,在各项技术措施的落实上,强化“统”的功能,同时搞好新品种、新技术引进、试验和示范。通过高产创建示范点的辐射带动和典型引路,开展现场观摩、田间指导和专家咨询,使无形的技术推广变成直观的现场,充分展示先进科技的示范效果,使农民“看得见、听得明、问得清、学得透”,引导农民自觉应用先进科技,促使先进适用技术向现实生产力快速转化,实现大面积推广应用。
4.增加对粮食生产的资金投入。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政策措施,加大对发展粮食生产的投入;认真落实种粮直补、农资综合补贴、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最低保护价收购等惠农政策,要建立粮食生产激励机制,对种粮大户政府给予重奖,进一步调动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建议市财政设立粮食发展专项基金,进一步加大对粮食生产配套关键技术研究和推广的支持力度。
作者简介:张澎海 南阳市土壤肥料站、男、站长 高级农艺师。
一、作物栽培技术应用状况
1.整地机械化水平稳步提高
随着农业机械化的普及推广,农作物机械化整地成为目前我市的主要整地方式。机械化整地占农作物播种面积的70.1%。使用的机械主要有:①小手扶,耕作深度在10-12 cm左右,使用面积占耕地面积的28.2%,主要用于坡耕地、小块地。②四轮拖拉机,耕作深度在20cm左右,使用面积占耕地面积的14.4% 。③大型旋耕机,耕作深度在12-15 cm左右,使用面积占耕地面积的51.7%。
2.施肥结构与施肥技术得到不断完善
2.1施肥技术现状
①目前化肥成为我市肥料施用的主体,年化肥实物用量在210万吨以上,且随着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化肥用量呈逐年增加趋势。据调查,目前我市化肥年平均投入量为氮17.86公斤/亩,磷6.19公斤/亩,钾6.68公斤/亩,氮肥用量过大,磷、钾肥用量偏小。②施肥技术不断提高。自2005年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实施以来,广大农民传统的施肥观念发生了变化,增强了测土施肥、配方施肥和施配方肥的科技意识。至目前,全市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实现了全覆盖。
2.2施肥方法
①机械化施肥。南阳市机械化施肥起步较晚,实施规模较小。机械化施肥面积占农作物播种面积的15.4%,其中小麦机械化施肥面积占小麦播种面积的23.9%,玉米机械化施肥面积占玉米播种面积的49.7%。推广应用的施肥机械主要有4LB型施肥旋播机、2BXS-12免耕施肥播种机、2BMZJ-4玉米旋耕施肥精量播种机、1ZTS-250振动深松施肥多用机、2BCYF-4玉米精量播种机等。配置动力在15-90马力,施肥作业成本10元/亩(不含旋耕和播种环节成本)。②传统撒施。肥料撒施地表,然后机械掩埋。在坡耕地、水田、山区、丘陵地区、部分平原此种施肥方法还普遍使用。③施肥数量。在化肥用量逐年增加的情况下,针对某一地块,采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每亩节肥(折纯)1.2公斤。小麦每亩底施配方肥50公斤(25-10-10),玉米每亩追施、或底施配方肥50公斤(30-7-8),水稻底施配方肥50公斤(15-6-6)。
3.播种情况
①目前,全市小麦、玉米、水稻等三大粮食作物生产,播前选用良种得到普遍重视。②在播种方式方法上,小麦、玉米播种基本上实现机械化。水稻播种采用人工育秧插秧。
4.田间管理情况
4.1灌溉技术相对落后
灌区(河流、水库)有效灌溉面积321.1万亩,占耕地面积的22.7%,农田有效灌溉面积696.4万亩,占耕地面积的49.3%。采用的灌溉方式主要是大水漫灌,滴管、喷灌技术只在经济作物上有少量使用,面积很小。
4.2追肥
目前我市在小麦上追肥上,返青期追施少量尿素(10-15公斤/亩),后期结合“一喷三防”喷打磷酸二氢钾(0.5公斤/亩)。玉米在不施底肥的情况下,大喇叭口期一次追施配方肥50公斤(30-7-8)。水稻底施氮肥8.5公斤,磷肥6公斤,钾肥6公斤,插秧后一周追施尿素7.5公斤,晒田后追施尿素5-7公斤。
4.3病虫草害防治情况
全市粮食作物病虫草害常年发生面积在9000万亩左右,一般发生年份造成减产5%以上,中等发生年份造成减产10%以上,大发生年份造成减产20%,甚至减产50%以上。随着农业科技的不断发展,我市的农作物病虫草害防治技术水平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4.3.1初步确立了政府主导的公共植保体制。即由政府每年在关键时期对监测、农药械储备、应急防控、资金支持等进行安排部署。统一组织、统一购药、统一防治,提高防治效果。
4.3.2建立完善了属地管理、联防联控的工作协调机制。按照“政府主导、属地管理、联防联控”要求,逐步形成分级负责病虫防控工作机制。
4.3.3积极探索了专业化统防统治的组织方式。推进专业化统防统治,全市发展植保专业合作组织247个、从业人员5354人、拥有大中小型植保机械10122台,小麦、玉米、水稻统防统治比例分别达到10%、6%和15%。
4.3.4四是加强了病虫监测网络建设。先后建设了邓州、唐河、镇平、等十个“农业有害生物预警与控制区域站”,在病虫预测预报方面,广泛利用电台、广播、网络、手机短信等新媒体发布病虫发生、防控信息,提高了技术的入户率和到位率。
5.收获
全市小麦、玉米、水稻等三大粮食作物机械收获快速发展。2013年,小麦机收面积占全市麦播面积的98%;玉米机收面积全市播种面积的59%;水稻机收机脱面积占全市种植面积的57%,
二、存在问题及分析
1.整地粗放
我市砂姜黑土、黄胶土面积较大,土壤粘性大,适耕期短,耕作难度大,仓促整地播种,造成整地质量不高。
2.施肥方式不科学
由于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出打工,施肥以省时省力为主,多为一次性施肥,种植作物面积小的农户,在施肥管理上相对精细一些,大面积连片种植的农户,化肥也都是一次施用。
3.播种技术应用问题突出
一是小麦、玉米播前整地粗放,小麦多为旋耕播种,且不重视翻耕耙磨,使土壤桥空不实,加上地面秸秆处理不彻底,严重影响播种质量;玉米多为铁茬直播。二是小麦、水稻播前种子缺乏处理。三是合理密植差,农民受“稀谷子稠麦”的旧传统观念影响,播种量大,结果造成基本苗过大,个体发育不良,加上使用的机械性能较差,播种过深或深浅不一。四是小麦不能做到适期播种,多数群众对小麦品种的冬春性特点了解不够,麦播时,不论品种特性只管跟风播种,五是玉米播種时行距配置与机械设备不配套,对后来的机械化收获造成困难。六是水稻播种,机械化水平低,整田插秧主要靠人力。 4.田间管理不够精细
4.1灌溉意识淡漠,灌溉不及时,方式粗放。灌区灌溉工程落后,管理体制、运行机制滞后于当今农业生产现状,基本上是大水漫灌。在井灌区,基础设施跟不上,有井无水,有水无电,且老百姓等雨思想严重。同时,缺乏必要的墒情与旱情监测体系。
4.2追肥次数少,肥料品种单一
大宗农作物现在很少追肥,施肥以简单易行的“一炮轰”为主。
4.3病虫草害防治亟待加强
全市小麦、玉米、水稻三大粮食作物主要病虫草害常年发生面积9000万亩次,实际防治面积只有4500萬亩次,病虫害重发生年份损失粮食5亿公斤左右。
①群众对病虫害主动防治意识不强。②病虫害防治组织化水平不高。③施药机械落后。目前,我市广大农民使用的防治机械以手动喷雾器为主,农药利用率只有20%-30%,④综合防治技术水平低。
5.收获方法不当,对粮食产量和品质影响较大
目前我市小麦、玉米、水稻等粮食作物收获上存在的突出问题是收获过早,不能适期收获,机械收获损失率较大。
三、对策与建议
1.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坚持走好“两不三新”“三化”协调科学发展路子,围绕南阳粮食主产区建设,抓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大力发展节水灌溉。着力搞好田间排灌、节水灌溉、干支渠维护完善、水库除险加固等工程,消除水利隐患,扩大旱涝保收田面积,提高整体抗灾保收能力。要大力改造中低产田,提高土地的综合生产能力。积极争取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理和标准良田建设等项目,进行中低产田的改造,创建高标准的永久性的高产稳产田。要继续实施沃土工程,提高耕地质量。依托测土配方施肥项目的实施,建立全市不同土壤类型的地力监测体系,切实加强耕地土壤养分跟踪监测,重视地力培养,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和合理轮作技术,改良土壤结构和理化性状,培肥地力,提高耕地整体质量,提高农田的综合生产能力。
2.集成先进适用技术,依靠科技兴粮。以全市实施的农业“三十工程”(10大科技推广项目、10大科技引试项目、10大科技攻关项目)为引领,加大以政府为主导的多元化、多渠道农业科研投入力度,加快农业科技成果集成创新,坚持良种良法相配套,集成关键的先进适用技术,研究制定推广《南阳市吨粮田高产栽培集成技术》。要根据市场需求和当地生态生产条件,加强优质粮品种的选育、繁育和推广,进一步优化粮食作物品种结构,切实搞好“种子工程”建设,加快粮食优质专用品种的更新换代步伐。要注重引进、研发适合市情的先进整地、播种、喷药、施肥、收获、烘干等农业机械,提升粮食生产的农机装备水平。要加强市县乡病虫害监测网络建设,建立健全重大病虫害预警预报统防统治机制,把影响粮食生产的小麦条锈病、吸浆虫、赤霉病、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玉米螟等重大病虫害防治纳入公共安全管理范围,大力推进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坚持“政府支持、市场运作、农民自愿、因地制宜”的原则,支持环节上突出发展专业化防治组织,防治模式上突出发展全程承包服务,区域布局上突出重点作物、关键区域和重大病虫,推进方式上突出整建制示范带动。要大力推广种子包衣、精量半精量匀播、测土配方施肥、节水灌溉、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机械化作业等节本增效适用技术,做到“精细整地、科学施肥、选用良种、适期匀播、合理灌排、防病治虫、适时收获”,切实加强田间管理,向科技要产量,要效益。
3.大力开展粮食高产示范创建。以农业部实施粮棉油高产示范创建活动为契机,以全市开展的万亩粮食高产示范区建设活动为抓手,积极大力开展小麦、玉米、水稻等作物高产示范田建设,在各项技术措施的落实上,强化“统”的功能,同时搞好新品种、新技术引进、试验和示范。通过高产创建示范点的辐射带动和典型引路,开展现场观摩、田间指导和专家咨询,使无形的技术推广变成直观的现场,充分展示先进科技的示范效果,使农民“看得见、听得明、问得清、学得透”,引导农民自觉应用先进科技,促使先进适用技术向现实生产力快速转化,实现大面积推广应用。
4.增加对粮食生产的资金投入。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政策措施,加大对发展粮食生产的投入;认真落实种粮直补、农资综合补贴、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最低保护价收购等惠农政策,要建立粮食生产激励机制,对种粮大户政府给予重奖,进一步调动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建议市财政设立粮食发展专项基金,进一步加大对粮食生产配套关键技术研究和推广的支持力度。
作者简介:张澎海 南阳市土壤肥料站、男、站长 高级农艺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