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果一篇文章就是一个人,那么语言和思想就分别是容貌和性格。容貌出众,立马吸睛;性格出众,至关重要。要写出好文章,两方面不可偏废,都要下足锤炼功夫。
一、炼字
锤炼语言首先要养成炼字的习惯。养成了炼字的习惯,就会时刻斟酌语言,追求语言之美。古往今来的无数事例都可以证明炼字对于锤炼语言的重要性,比如宋代大诗人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一句中的“绿”字,据说就修改过17次,最终才确定下来;宋代诗人宋祁“红杏枝头春意闹”,一个“闹”字,把杏花的神韵写活了。正是因为有这种“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语不惊人死不休”的精神,才会有惊艳千古的佳作流传。
炼字务求准确生动。比如《妈妈的爱是严厉的》一文中这段话:“最后,妈妈生气了,把作业本往地上一扔,说:‘你别给我改了!自己全打钩吧!马上从我的房间里滚出去!’然后就不理我了。”句中的“扔”和“說”这两个字,就明显不够准确生动。“扔”,可以是轻轻一“扔”,也可以是重重一“扔”;“说”,更是千变万化,不一而足。两个词都不能精准地表现“生气”。“扔”字,可以考虑换成“掷”“摔”“甩”“砸”等字,以“砸”字为优,因为最有力度;“说”字,可以考虑换成“骂道”“吼道”“咆哮”,又觉“吼道”较到位,较有表现力。与此相类似的还有“想”“拿”“弄”等“鸡肋词”“万能词”,或者叫“口水词”,在使用的时候,都要仔细锤炼,找到最准确的词语。
二、炼意
锤炼语言不只要字斟句酌,还要注意细节和整体的锤炼。
从根本上来说,语言的生动来自细节的生动。比如说,《心跳的南昌之行》一文中写道:“海盗船飞快启动了,我顿时惊慌失色。”至于快的程度却没有涉及,他人无感,语言就没有表现力。后来改为“只见工作人员按下按钮,喊了一声‘走’,顿时,海盗船就像强力弹簧一样,‘嗖’的一声飞快弹射了出去。我只觉得自己不受控制地飞了起来,好像随时会被甩出座位,摔得粉身碎骨,不由得心都跳到了嗓子眼上。”抓住细节进行详细描写,当时的经历才能活灵活现。
语言之美,离不开对作文整体的把握。如《第一次独自出远门》,最开始,小作者想写的题目是第一次参加夏令营;可是写出来之后才发现,出发前后的内容就占去了十之六七,后面对夏令营的经历反而轻描淡写。如此一来,整篇文章的语言呈现出主次颠倒的怪现象,本来应该浓墨重彩的夏令营却干巴巴,本来无须太多着力的出发却写得活色生香。后来,他干脆砍掉后面一大半,就写第一次出远门的过程中体会到的父母之爱。他写道:“汽车启动的那一刹那,我忽然觉得自己的心飞出了身体,飞到了妈妈怀里。平常不起眼的父母之爱,忽然成了强力胶,让第一次独自出远门的我体会到了撕裂的痛。”唯有对整体有精准的把握,才能集中笔墨进行精雕细刻,使之生动传神。反之,全文平均用力,反而会分散笔力,降低表现力。
又如《青海之蓝》中,小作者原本准备写很多内容,但是到最后,他提炼出了“蓝”这一个意象,恣意写天之蓝、湖之蓝:“那是用天山雪水擦拭过的蓝宝石,那是用青稞美酒浸过的蓝绸子,那是用高原歌谣洗礼过的蓝色眼眸。”“浅蓝、淡绿、深蓝,一条条,像矫健的长龙蜿蜒游动;一块块,像明丽的丝带在迎风飞舞。有时平静得像一面镜子,有时又狂野得像千万匹健硕的野马,在自由自在地咆哮,在狂放不羁地奔腾。”在此底色上,再添上油菜花之黄、云之白、民居之美。有了结构上的整体把握,语言可谓多姿多彩。
三、炼品
锤炼语言的最高境界,当然是形成自己的风格。这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应根据个人的写作特点,不断锤炼,形成自己的语言特色。或质朴,或幽默,或深刻,或辛辣,只要你别出心裁,自然会自成一格。如,同样是写人,博学而幽默的人会这样写:“说到‘公鸡’,在咱班可是响当当的。他就是咱们学校的大队长兼我的死党——龚霖霄。为什么叫这个外号呢?首先要从他的长相说起。看看,他‘土肥圆’的身躯,豆子大的眼睛,还有说话时一歪一歪的嘴巴,走路还一摇一摆,多像公鸡啊。其次因为他姓‘龚’,所以一帮好事之徒就给他取了这么个名号。”(六年级作文《我的死党——“公鸡”》)
语言丰富而性格质朴的人会这样写:“他很帅,风度翩翩,眼睛小小的,戴一副宽边眼镜,衣冠楚楚,文质彬彬,具有学者风范,风趣幽默,和蔼可亲。”(五年级作文《童老师小档案》)作文之所以会呈现不同风格,源自每个人不同的审美追求和性格特征,布封在演讲《论风格》中就曾经指出“风格就是人本身”。因此,只要是精于锤炼的同学,到最后自然而然就会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
一、炼字
锤炼语言首先要养成炼字的习惯。养成了炼字的习惯,就会时刻斟酌语言,追求语言之美。古往今来的无数事例都可以证明炼字对于锤炼语言的重要性,比如宋代大诗人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一句中的“绿”字,据说就修改过17次,最终才确定下来;宋代诗人宋祁“红杏枝头春意闹”,一个“闹”字,把杏花的神韵写活了。正是因为有这种“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语不惊人死不休”的精神,才会有惊艳千古的佳作流传。
炼字务求准确生动。比如《妈妈的爱是严厉的》一文中这段话:“最后,妈妈生气了,把作业本往地上一扔,说:‘你别给我改了!自己全打钩吧!马上从我的房间里滚出去!’然后就不理我了。”句中的“扔”和“說”这两个字,就明显不够准确生动。“扔”,可以是轻轻一“扔”,也可以是重重一“扔”;“说”,更是千变万化,不一而足。两个词都不能精准地表现“生气”。“扔”字,可以考虑换成“掷”“摔”“甩”“砸”等字,以“砸”字为优,因为最有力度;“说”字,可以考虑换成“骂道”“吼道”“咆哮”,又觉“吼道”较到位,较有表现力。与此相类似的还有“想”“拿”“弄”等“鸡肋词”“万能词”,或者叫“口水词”,在使用的时候,都要仔细锤炼,找到最准确的词语。
二、炼意
锤炼语言不只要字斟句酌,还要注意细节和整体的锤炼。
从根本上来说,语言的生动来自细节的生动。比如说,《心跳的南昌之行》一文中写道:“海盗船飞快启动了,我顿时惊慌失色。”至于快的程度却没有涉及,他人无感,语言就没有表现力。后来改为“只见工作人员按下按钮,喊了一声‘走’,顿时,海盗船就像强力弹簧一样,‘嗖’的一声飞快弹射了出去。我只觉得自己不受控制地飞了起来,好像随时会被甩出座位,摔得粉身碎骨,不由得心都跳到了嗓子眼上。”抓住细节进行详细描写,当时的经历才能活灵活现。
语言之美,离不开对作文整体的把握。如《第一次独自出远门》,最开始,小作者想写的题目是第一次参加夏令营;可是写出来之后才发现,出发前后的内容就占去了十之六七,后面对夏令营的经历反而轻描淡写。如此一来,整篇文章的语言呈现出主次颠倒的怪现象,本来应该浓墨重彩的夏令营却干巴巴,本来无须太多着力的出发却写得活色生香。后来,他干脆砍掉后面一大半,就写第一次出远门的过程中体会到的父母之爱。他写道:“汽车启动的那一刹那,我忽然觉得自己的心飞出了身体,飞到了妈妈怀里。平常不起眼的父母之爱,忽然成了强力胶,让第一次独自出远门的我体会到了撕裂的痛。”唯有对整体有精准的把握,才能集中笔墨进行精雕细刻,使之生动传神。反之,全文平均用力,反而会分散笔力,降低表现力。
又如《青海之蓝》中,小作者原本准备写很多内容,但是到最后,他提炼出了“蓝”这一个意象,恣意写天之蓝、湖之蓝:“那是用天山雪水擦拭过的蓝宝石,那是用青稞美酒浸过的蓝绸子,那是用高原歌谣洗礼过的蓝色眼眸。”“浅蓝、淡绿、深蓝,一条条,像矫健的长龙蜿蜒游动;一块块,像明丽的丝带在迎风飞舞。有时平静得像一面镜子,有时又狂野得像千万匹健硕的野马,在自由自在地咆哮,在狂放不羁地奔腾。”在此底色上,再添上油菜花之黄、云之白、民居之美。有了结构上的整体把握,语言可谓多姿多彩。
三、炼品
锤炼语言的最高境界,当然是形成自己的风格。这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应根据个人的写作特点,不断锤炼,形成自己的语言特色。或质朴,或幽默,或深刻,或辛辣,只要你别出心裁,自然会自成一格。如,同样是写人,博学而幽默的人会这样写:“说到‘公鸡’,在咱班可是响当当的。他就是咱们学校的大队长兼我的死党——龚霖霄。为什么叫这个外号呢?首先要从他的长相说起。看看,他‘土肥圆’的身躯,豆子大的眼睛,还有说话时一歪一歪的嘴巴,走路还一摇一摆,多像公鸡啊。其次因为他姓‘龚’,所以一帮好事之徒就给他取了这么个名号。”(六年级作文《我的死党——“公鸡”》)
语言丰富而性格质朴的人会这样写:“他很帅,风度翩翩,眼睛小小的,戴一副宽边眼镜,衣冠楚楚,文质彬彬,具有学者风范,风趣幽默,和蔼可亲。”(五年级作文《童老师小档案》)作文之所以会呈现不同风格,源自每个人不同的审美追求和性格特征,布封在演讲《论风格》中就曾经指出“风格就是人本身”。因此,只要是精于锤炼的同学,到最后自然而然就会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