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复习课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而中考复习是初中教学的最后收尾阶段,是完成教学任务之后的一个系统化、完善化的关键环节。本文就是通过本人平时在上复习课中时的一些思考,引发我对复习课中多个环节的重视,逐步养成在上每一节复习课找准支点的习惯,使学生能够通过复习达到巩固、消化、归纳科学基础知识,提炼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复习课 现状 寻找支点 思考
一、现今复习课普遍存在的现象
长期以来,在初中科学九年级最后一个学期的复习课基本上按照“三轮”复习的模式。第一轮大多是安排8周时间,这8周时间内我们是以考试说明为主来复习学生的基础知识。因为我们都清楚初中科学学业考试中基础知识大概占70%,所以在复习过程中我们科学教师对这一块都是非常重视的,所花的时间也是最多的。我们基本都会讲完一个知识点课堂上再用2-3个练习来巩固,回家后再让学生做一些相关的练习。我相信通过这样的复习学生对于基础的掌握应该是没问题的。但是在学生的一次模拟测试中反馈的情况把我的自信心打垮了。以下是在一次模拟考后我跟一位的学生的谈话:
师:我知道你的基础相当扎实,综合能力又强,但这次模拟考中你的成绩不是很好(只得132分),能和我谈谈吗?
生:当看到发下来的试卷,我自己都大吃一惊,因为很简单的题目我都做错了,我真的很恨我自己。
师:那,你有没有找找原因呢?
生:找了,发现自己都是基础题错,可能是基础不扎实吧。
师:为什么?你以前单元考都很好的,说明你基础不差啊。而且这些题目的知识点老师上课都讲过,还用练习巩固过的。
生:老师你知道吗,我以前很喜欢上科学课,但是这学期只从你上复习课开始我上课就一直想要睡觉。
师:(陷入沉思中)
基于这种情况我对班级中学生进行了调查。
你在第一轮基础知识复习的过程中感觉是:备选答案 太简单、太无聊不需要认真听(比较简单)
;稍微听一下就可以(比较困难);需要认真听(很难);听不懂,百分率:50%、42%、6%、2%
结论:在第一轮基础知识复习时,有约50﹪中上程度的学生觉得太简单了没有意思,显得无所事事,白白浪费了大好时光,这些都是班级里的较好学生。
评析:这样的基础知识复习课没有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同时在上复习课时每个知识点都过于单独化,也就是说一堂复习课缺乏一个支点,使得很多学生都觉得复习课了无生趣。针对以上情况我请教了一些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并翻阅了一些教学方面的书籍。我认识到这种复习方式、方法对于全班同学来讲是属于“一刀切”的模式,对很多同学是不适用的。新课标强调在新课程实施中,必须面向全體学生,让每一个学生在每一节课上都要有所收获。像我原来的教学中会使复习课的知识点缺乏一个“支点”,在教学中完全让学生围绕着教师的“教”而“学”,完全脱离了“以生为主”的教学理念。所以在每节复习课我们要采用不同的方式找准每一堂课的“支点”,让学生在学习在能够围绕着这一“支点”进行自主学习,学会自己进行复习。
二、如何找复习课的“支点”
(1)关注学生的学习起点,找到“支点”。奥苏贝尔曾经说过:“如果我们不得不把教学心理学还原为一条原理的话,我将会说,影响学生的最重要原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根据新课程标准,学业考试70%-80%的试题考查的是人人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的科学思想方法,此类试题的设计比较简单,往往可“一步到位” 。可见,在教学中,把握教学起点意义重大。而对于复习课,抓准复习课支点是关键。比如在上化学方程式计算时,我们老师都知道一个班级中大概有60%以上的学生已经知道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一般步骤。不过在复习的教学中我们也要关注后进生的学习和发展,所以在本节课中还是设计一个基础题让学生对化学方程式解题的一般步骤进行复习:例1:一块质量为10g的铜锌合金与100g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生成氢气0.2g,求:①合金中铜的质量分数.②参加反应的硫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通过这一例题的教学让学生明白或巩固了化学方程式的一般解题步骤,同时让学生知道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参加反应的是溶液中的溶质(为后面的教学做好铺垫工作)。接着,我就以这些铜锌合金与稀硫酸反应作为这节课。总之,通过学生的基础知识找出“支点”就是采用激活学生已有知识的积淀,引导回忆,展开梳理,通过观察、思考、操作,相互交流,使零散的知识串成线,连成片。
(2)关注学生的解题过程,找出“支点”。复习不能只是知识的简单回顾与再现,而是要引导学生自主整理,促使知识系统化。在教学过程,我们教师可以通过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让学生来回答。教师提问“看到这些现象,你想到什么?”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大脑中已有的相关知识不断的被刺激、调动起来——而且对一些问题会产生质疑时,那么教师就可以把这一现象作为本节课的“支点”。让学生寻找这一现象中有哪些问题需要解决,再让学生找到这些问题都是围绕着哪些知识点展开的,再让学生根据这一“支点”不断地开展辩论,在辩论中不断完善和拓展学生的认知结构。例如,我们在复习酸、碱、盐的知识时,直接讲酸、碱、盐的知识点时我们学生都会觉得枯燥乏味,所以我们在教学中急需找到本课时的“支点”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关注学生的生活,找到“支点”。科学教学首先关注的是“生活”,其次才是“科学”。这里的“生活”包括关注学习者的生活过程中所发现的一些现象、存在着的一些问题,关注学习者的价值观念与生活情况所发生矛盾时的状况。例如在现在中国环境污染不断加剧的情况下,雾霾现象也越来越受学生关注,所以在复习大气污染这一课时时,我们就可以以现在中国大气污染的来源、污染程度、处理方式为“支点”让全班同学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展开讨论。让学生在讨论后归纳出本课时的知识点,并不断地提出问题,让学生根据对环境污染的知识来解决。这样以学生的生活为“支点”的教学方式中可以看出:①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收获;②学生能够就题论题,打破了“同步定式”的学习方式。
三、结论与思考
初中科学复习教学至关重要,模式多种多样,但最终目的是相同的,而目的的实现必须靠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紧密配合。所以教师在开始复习时必须告诉学生我们所采用的复习方式、方法、目标等以求得学生的配合。
总的来说,想上好复习课很难。而要想在复习课中真正做到以生为本,高效复习更是难上加难。这需要教师和学生之间不断的实践和磨合。只有这样,我们的教学方式、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才会有根本性的变化。我们的复习课才会越来越高效!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科学课程标准[S]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蒋雨华.对新课程背景下探究性教学的几点思考.《中国教育学刊》
[3]叶澜.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J].教育研究
[4]代蕊华.《课堂设计与教学策略》[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关键词:复习课 现状 寻找支点 思考
一、现今复习课普遍存在的现象
长期以来,在初中科学九年级最后一个学期的复习课基本上按照“三轮”复习的模式。第一轮大多是安排8周时间,这8周时间内我们是以考试说明为主来复习学生的基础知识。因为我们都清楚初中科学学业考试中基础知识大概占70%,所以在复习过程中我们科学教师对这一块都是非常重视的,所花的时间也是最多的。我们基本都会讲完一个知识点课堂上再用2-3个练习来巩固,回家后再让学生做一些相关的练习。我相信通过这样的复习学生对于基础的掌握应该是没问题的。但是在学生的一次模拟测试中反馈的情况把我的自信心打垮了。以下是在一次模拟考后我跟一位的学生的谈话:
师:我知道你的基础相当扎实,综合能力又强,但这次模拟考中你的成绩不是很好(只得132分),能和我谈谈吗?
生:当看到发下来的试卷,我自己都大吃一惊,因为很简单的题目我都做错了,我真的很恨我自己。
师:那,你有没有找找原因呢?
生:找了,发现自己都是基础题错,可能是基础不扎实吧。
师:为什么?你以前单元考都很好的,说明你基础不差啊。而且这些题目的知识点老师上课都讲过,还用练习巩固过的。
生:老师你知道吗,我以前很喜欢上科学课,但是这学期只从你上复习课开始我上课就一直想要睡觉。
师:(陷入沉思中)
基于这种情况我对班级中学生进行了调查。
你在第一轮基础知识复习的过程中感觉是:备选答案 太简单、太无聊不需要认真听(比较简单)
;稍微听一下就可以(比较困难);需要认真听(很难);听不懂,百分率:50%、42%、6%、2%
结论:在第一轮基础知识复习时,有约50﹪中上程度的学生觉得太简单了没有意思,显得无所事事,白白浪费了大好时光,这些都是班级里的较好学生。
评析:这样的基础知识复习课没有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同时在上复习课时每个知识点都过于单独化,也就是说一堂复习课缺乏一个支点,使得很多学生都觉得复习课了无生趣。针对以上情况我请教了一些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并翻阅了一些教学方面的书籍。我认识到这种复习方式、方法对于全班同学来讲是属于“一刀切”的模式,对很多同学是不适用的。新课标强调在新课程实施中,必须面向全體学生,让每一个学生在每一节课上都要有所收获。像我原来的教学中会使复习课的知识点缺乏一个“支点”,在教学中完全让学生围绕着教师的“教”而“学”,完全脱离了“以生为主”的教学理念。所以在每节复习课我们要采用不同的方式找准每一堂课的“支点”,让学生在学习在能够围绕着这一“支点”进行自主学习,学会自己进行复习。
二、如何找复习课的“支点”
(1)关注学生的学习起点,找到“支点”。奥苏贝尔曾经说过:“如果我们不得不把教学心理学还原为一条原理的话,我将会说,影响学生的最重要原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根据新课程标准,学业考试70%-80%的试题考查的是人人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的科学思想方法,此类试题的设计比较简单,往往可“一步到位” 。可见,在教学中,把握教学起点意义重大。而对于复习课,抓准复习课支点是关键。比如在上化学方程式计算时,我们老师都知道一个班级中大概有60%以上的学生已经知道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一般步骤。不过在复习的教学中我们也要关注后进生的学习和发展,所以在本节课中还是设计一个基础题让学生对化学方程式解题的一般步骤进行复习:例1:一块质量为10g的铜锌合金与100g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生成氢气0.2g,求:①合金中铜的质量分数.②参加反应的硫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通过这一例题的教学让学生明白或巩固了化学方程式的一般解题步骤,同时让学生知道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参加反应的是溶液中的溶质(为后面的教学做好铺垫工作)。接着,我就以这些铜锌合金与稀硫酸反应作为这节课。总之,通过学生的基础知识找出“支点”就是采用激活学生已有知识的积淀,引导回忆,展开梳理,通过观察、思考、操作,相互交流,使零散的知识串成线,连成片。
(2)关注学生的解题过程,找出“支点”。复习不能只是知识的简单回顾与再现,而是要引导学生自主整理,促使知识系统化。在教学过程,我们教师可以通过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让学生来回答。教师提问“看到这些现象,你想到什么?”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大脑中已有的相关知识不断的被刺激、调动起来——而且对一些问题会产生质疑时,那么教师就可以把这一现象作为本节课的“支点”。让学生寻找这一现象中有哪些问题需要解决,再让学生找到这些问题都是围绕着哪些知识点展开的,再让学生根据这一“支点”不断地开展辩论,在辩论中不断完善和拓展学生的认知结构。例如,我们在复习酸、碱、盐的知识时,直接讲酸、碱、盐的知识点时我们学生都会觉得枯燥乏味,所以我们在教学中急需找到本课时的“支点”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关注学生的生活,找到“支点”。科学教学首先关注的是“生活”,其次才是“科学”。这里的“生活”包括关注学习者的生活过程中所发现的一些现象、存在着的一些问题,关注学习者的价值观念与生活情况所发生矛盾时的状况。例如在现在中国环境污染不断加剧的情况下,雾霾现象也越来越受学生关注,所以在复习大气污染这一课时时,我们就可以以现在中国大气污染的来源、污染程度、处理方式为“支点”让全班同学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展开讨论。让学生在讨论后归纳出本课时的知识点,并不断地提出问题,让学生根据对环境污染的知识来解决。这样以学生的生活为“支点”的教学方式中可以看出:①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收获;②学生能够就题论题,打破了“同步定式”的学习方式。
三、结论与思考
初中科学复习教学至关重要,模式多种多样,但最终目的是相同的,而目的的实现必须靠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紧密配合。所以教师在开始复习时必须告诉学生我们所采用的复习方式、方法、目标等以求得学生的配合。
总的来说,想上好复习课很难。而要想在复习课中真正做到以生为本,高效复习更是难上加难。这需要教师和学生之间不断的实践和磨合。只有这样,我们的教学方式、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才会有根本性的变化。我们的复习课才会越来越高效!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科学课程标准[S]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蒋雨华.对新课程背景下探究性教学的几点思考.《中国教育学刊》
[3]叶澜.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J].教育研究
[4]代蕊华.《课堂设计与教学策略》[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