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钢筋工程是隐蔽工程,混凝土浇筑后难以检查其质量,而钢筋工程的缺陷,直接影响到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强度及刚度,使钢筋混凝土结构承受荷载后发生超出规定的变形,甚至是构件断裂、破坏,造成工程质量安全事故。所以钢筋工程施工必须采取严格规范的全过程质量控制,确保钢筋工程的质量。
关键词: 钢筋;质量控制;工程验收
钢筋工程是隐蔽工程,混凝土浇筑后难以检查其质量,而钢筋工程的缺陷,直接影响到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强度及刚度,使钢筋混凝土结构承受荷载后发生超出规定的变形,甚至是构件断裂、破坏,造成工程质量安全事故。钢筋工程施工质量要严控以下几个方面。
一、钢筋进场质量控制
钢筋进入施工现场,必须具有出厂质量证明书(或实验报告单),钢筋应平直、无损伤,表面不得有裂纹、油污、颗粒状或片状老锈。每捆(盘)钢筋均应标牌,应按炉罐批及钢筋直径分批堆放分批验收。进场钢筋应按进场批次和产品的抽样检验方案抽取试样作机械性能试验。如果发现钢筋有脆断、焊接性能不良或力学性能不正常等现象,要对该批次钢筋进行化学成分或其他专项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二、钢筋加工质量控制
钢筋加工包括除锈、调直、切断和弯曲成型几个工序。按规定钢筋加工应在施工现场进行,确须委托外加工的,施工单位要实行外加工钢筋检测制度,检测不合格的不得投入使用。
对批量的钢筋,除锈可通过钢筋冷拉或钢筋调直机调制过程中完成。少量的钢筋除锈可采用电动除锈机或喷砂方法,钢筋局部除锈可采取人工钢丝刷或砂轮等方法进行。钢筋进入下一道工序前,钢筋表面上的油渍、漆污和锤击能剥落的浮皮、铁锈应清除干净;盘卷钢筋调直宜采用机械方法,禁止采用冷拔方法;钢筋切断有机械断料和手工断料两种。细钢筋和冷拔钢丝,一般在调直机上调直后切断,粗钢筋用切断机切断。在施工现场,在钢筋加工量不大的前提下,手工切断钢筋经常被用到,无论哪种钢筋切断,都要在钢筋调直后进行,目的是下料准确,节省钢筋;钢筋弯曲也有手工弯曲成型和机械弯曲成型两种,手工弯曲技术是机械弯曲的基础,钢筋弯曲必须与钢筋配料单、图纸相符,钢筋弯曲后同一平面内不得翘曲,弯曲点不得有裂缝,弯曲成型允许偏差须符合相关规定。
三、钢筋连接质量控制
钢筋连接有绑扎搭接、焊接和机械连接三大类。绑扎搭接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钢筋连接方式,但绑扎搭接会造成钢筋重叠,影响钢筋间距或保护层厚度,造成混凝土浇筑困难,所以绑扎搭接一般用于小直径钢筋的连接。绑扎时应注意选择正确的搭接部位,满足搭接长度。绑扎时应注意在任何情况下受拉钢筋搭接长度不得小于300mm,受压钢筋搭接长度不得小于200mm;施工现场钢筋焊接一般有电渣压力焊、闪光对焊、电弧焊、气压焊和点焊等。应注意的是,当两种不同直径钢筋焊接时,钢筋规格一般不大于二档,以避免接头处应力突变。电渣压力焊不得竖向焊接后用于水平构件中;机械连接是目前在粗直径钢筋连接中比较理想的连接方式,但由于套筒的存在,使连接区段的保护层厚度和间距减小,应注意的是在任何情况下连接钢筋横向间距不宜小于25mm,机械连接钢筋时须用管钳扳手拧紧,使被连接的两根钢筋在套筒中间位置顶紧。拧紧后的接头应做出标记,单边外露完整有效丝长不宜超过2个螺距,已检验合格的丝头要用保护帽保护,以防止碰坏和污染丝头。
四、鋼筋安装质量控制
钢筋绑扎安装前应认真熟悉图纸和配料单,核对需绑扎安装的钢筋直径、数量、形状、尺寸和规格。检验无误后方可进行施工。钢筋安装位置要用专用定位件固定,钢筋间距、数量和钢筋位置偏差符合相关规定。钢筋安装部位有:1.基础钢筋绑扎;2.柱钢筋绑扎;3.墙钢筋绑扎;4.梁板钢筋绑扎等。基础钢筋绑扎时基础板底筋时弯钩应扶起朝上,不能倒下平放;柱钢筋绑扎时箍筋的接头应交错布置在四角纵向钢筋上,柱截面有变化时,其下层柱钢筋的伸出部分,必须在绑扎梁的钢筋之前先行收缩准确;墙钢筋一般采用绑扎搭接,搭接时应在接头中心和两端用铁丝扎牢,为防止绑扎好的墙钢筋扭曲倾斜,要对其进行加固扶正。梁钢筋的绑扎要与模板安装之间做好配合,当采用开口箍筋时,其方向应置于受压区,并错开布置。梁中有水电管时,应防止水电管线将钢筋抬起或压下,造成保护层变小。总之,无论哪个结构部分的钢筋绑扎,都必须按规定进行,尤其应注意板上部的负弯矩钢筋不要被踩下,特别是雨蓬、挑檐、阳台等悬臂板,要严格控制负筋位置及高度。
五、钢筋工程检查验收
钢筋工程除以上的几方面的检查验收外,在浇筑混凝土前还应进行钢筋隐蔽工程验收。钢筋隐蔽工程验收的内容包括:(1)纵向受力钢筋的品种、规格、数量和位置等;(2)钢筋的连接方式、接头位置、接头数量和接头面积百分率等;(3)箍筋、横向钢筋的品种、规格、数量和间距等;(4)预埋件的规格、数量和位置等。
在钢筋分项施工中,通过上述几方面进行全过程质量控制,能够取得良好的施工效果和经济效益,极大程度上避免了质量安全事故。
参考文献
[1]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2] 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
[3] 李媛.建筑施工技术.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13
作者简介:陈晓民(1963-),男,天津市人,天津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工程师,主要从事建筑工程教学工作。
关键词: 钢筋;质量控制;工程验收
钢筋工程是隐蔽工程,混凝土浇筑后难以检查其质量,而钢筋工程的缺陷,直接影响到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强度及刚度,使钢筋混凝土结构承受荷载后发生超出规定的变形,甚至是构件断裂、破坏,造成工程质量安全事故。钢筋工程施工质量要严控以下几个方面。
一、钢筋进场质量控制
钢筋进入施工现场,必须具有出厂质量证明书(或实验报告单),钢筋应平直、无损伤,表面不得有裂纹、油污、颗粒状或片状老锈。每捆(盘)钢筋均应标牌,应按炉罐批及钢筋直径分批堆放分批验收。进场钢筋应按进场批次和产品的抽样检验方案抽取试样作机械性能试验。如果发现钢筋有脆断、焊接性能不良或力学性能不正常等现象,要对该批次钢筋进行化学成分或其他专项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二、钢筋加工质量控制
钢筋加工包括除锈、调直、切断和弯曲成型几个工序。按规定钢筋加工应在施工现场进行,确须委托外加工的,施工单位要实行外加工钢筋检测制度,检测不合格的不得投入使用。
对批量的钢筋,除锈可通过钢筋冷拉或钢筋调直机调制过程中完成。少量的钢筋除锈可采用电动除锈机或喷砂方法,钢筋局部除锈可采取人工钢丝刷或砂轮等方法进行。钢筋进入下一道工序前,钢筋表面上的油渍、漆污和锤击能剥落的浮皮、铁锈应清除干净;盘卷钢筋调直宜采用机械方法,禁止采用冷拔方法;钢筋切断有机械断料和手工断料两种。细钢筋和冷拔钢丝,一般在调直机上调直后切断,粗钢筋用切断机切断。在施工现场,在钢筋加工量不大的前提下,手工切断钢筋经常被用到,无论哪种钢筋切断,都要在钢筋调直后进行,目的是下料准确,节省钢筋;钢筋弯曲也有手工弯曲成型和机械弯曲成型两种,手工弯曲技术是机械弯曲的基础,钢筋弯曲必须与钢筋配料单、图纸相符,钢筋弯曲后同一平面内不得翘曲,弯曲点不得有裂缝,弯曲成型允许偏差须符合相关规定。
三、钢筋连接质量控制
钢筋连接有绑扎搭接、焊接和机械连接三大类。绑扎搭接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钢筋连接方式,但绑扎搭接会造成钢筋重叠,影响钢筋间距或保护层厚度,造成混凝土浇筑困难,所以绑扎搭接一般用于小直径钢筋的连接。绑扎时应注意选择正确的搭接部位,满足搭接长度。绑扎时应注意在任何情况下受拉钢筋搭接长度不得小于300mm,受压钢筋搭接长度不得小于200mm;施工现场钢筋焊接一般有电渣压力焊、闪光对焊、电弧焊、气压焊和点焊等。应注意的是,当两种不同直径钢筋焊接时,钢筋规格一般不大于二档,以避免接头处应力突变。电渣压力焊不得竖向焊接后用于水平构件中;机械连接是目前在粗直径钢筋连接中比较理想的连接方式,但由于套筒的存在,使连接区段的保护层厚度和间距减小,应注意的是在任何情况下连接钢筋横向间距不宜小于25mm,机械连接钢筋时须用管钳扳手拧紧,使被连接的两根钢筋在套筒中间位置顶紧。拧紧后的接头应做出标记,单边外露完整有效丝长不宜超过2个螺距,已检验合格的丝头要用保护帽保护,以防止碰坏和污染丝头。
四、鋼筋安装质量控制
钢筋绑扎安装前应认真熟悉图纸和配料单,核对需绑扎安装的钢筋直径、数量、形状、尺寸和规格。检验无误后方可进行施工。钢筋安装位置要用专用定位件固定,钢筋间距、数量和钢筋位置偏差符合相关规定。钢筋安装部位有:1.基础钢筋绑扎;2.柱钢筋绑扎;3.墙钢筋绑扎;4.梁板钢筋绑扎等。基础钢筋绑扎时基础板底筋时弯钩应扶起朝上,不能倒下平放;柱钢筋绑扎时箍筋的接头应交错布置在四角纵向钢筋上,柱截面有变化时,其下层柱钢筋的伸出部分,必须在绑扎梁的钢筋之前先行收缩准确;墙钢筋一般采用绑扎搭接,搭接时应在接头中心和两端用铁丝扎牢,为防止绑扎好的墙钢筋扭曲倾斜,要对其进行加固扶正。梁钢筋的绑扎要与模板安装之间做好配合,当采用开口箍筋时,其方向应置于受压区,并错开布置。梁中有水电管时,应防止水电管线将钢筋抬起或压下,造成保护层变小。总之,无论哪个结构部分的钢筋绑扎,都必须按规定进行,尤其应注意板上部的负弯矩钢筋不要被踩下,特别是雨蓬、挑檐、阳台等悬臂板,要严格控制负筋位置及高度。
五、钢筋工程检查验收
钢筋工程除以上的几方面的检查验收外,在浇筑混凝土前还应进行钢筋隐蔽工程验收。钢筋隐蔽工程验收的内容包括:(1)纵向受力钢筋的品种、规格、数量和位置等;(2)钢筋的连接方式、接头位置、接头数量和接头面积百分率等;(3)箍筋、横向钢筋的品种、规格、数量和间距等;(4)预埋件的规格、数量和位置等。
在钢筋分项施工中,通过上述几方面进行全过程质量控制,能够取得良好的施工效果和经济效益,极大程度上避免了质量安全事故。
参考文献
[1]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2] 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
[3] 李媛.建筑施工技术.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13
作者简介:陈晓民(1963-),男,天津市人,天津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工程师,主要从事建筑工程教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