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历史虚无主义者借口“重评”历史,歪曲近现代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甚至抹杀我国源远流长的民族文化,造成人民的思想混乱。它违背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原则、颠倒历史的主流与支流,片面摘取现象否定本质;滥用史料分析方法,把“文献中的历史”等同于“现实历史”;历史虚无主义的根源是是以唯心史观为基础的实用主义。它的“历史选择论”是同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根本对立的、非科学的。为对我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准确把握我国近现代历史弘扬民族精神,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我们必须旗帜鲜明地反对历史虚无主义。
[关键词]历史虚无主义;影响;内在方式;流行
社会思潮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它反映了社会的经济、政治关系。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联解体后,以资本主义为主导的经济全球化在国际迅速发展,世界社会主义转而进入发展的低潮,两种社会制度在全球范围内不断博弈。当今国际国内大背景下,各国思想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国内的一些思潮在国际上找到根源的同时也得到国际呼应。所以观察社会思潮的泛起需要广阔的世界眼光,对历史虚无主义的观察更应如此。
一、历史虚无主义的表现及特点
历史虚无主义在我国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否定革命、否定五四运动、否定社会主义改造和对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的否定。这些观点它们大多散布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比如在史学界,历史虚无主义者对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指导的历史研究方法提出质疑,认为唯物史观是一种机械历史决定论。在历史人物评价上为曾国藩、李鸿章、袁世凯等站在革命对立面的人物歌功颂德,称袁世凯等人是中国近现代化的开拓者,同时贬抑孙中山等革命人。在文学界,在某些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作品中否定、消解中国共产党对社会变革所起的作用。
历史虚无主义在内容上表现为否定某一个或者某几个历史阶段的历史。历史虚无主义在方法上以“历史选择论”为指导,以无根据的假设为前提,片面看待历史事实,把历史的个别当本质,推断与想象历史的发展结局,得出一些所谓的“新结论”。这些表明了历史虚无主义的本质是在西方错误的唯心主义历史观思潮为哲学基础的影响下为了迎合西方国家“和平演变”政治需要而泛起的一股思潮。如果这种历史虚无主义得不到遏制,将会使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丧失,进而削弱中华民族的自信心和凝聚力。历史虚无主义所描绘的历史是零碎和随意挑选而同严肃的历史科学完全不相符。美国研究中国问题的专家学者费正清在《伟大的中国革命》和《观察中国》中指出美国人不了解中国是因为他们不了解中国近现代史,中国近现代史的主旋律是革命。在半殖民半封建的旧中国正是人民的革命运动才阻止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把中国变为殖民地的图谋。不管人们对此观点赞成与否,对此历史事实是无法否定和顾左右而言他的。所有的这些都说明: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革命权总是唯一的真正‘历史权利’”。2
二、两种根本对立的“历史选择论”
以实用主义为哲学基础的历史唯心主义的“历史选择论”是历史虚无主义的选择轮,它根据社会历史运动规律要通过有思想意志的人的活动来实现的表面特征,把历史运动视为随着权力人物的意志和愿望而改变、没有客观规律、受偶然性支配的历史事件的堆积。历史唯物主义所讲的历史选择论是以历史决定论为根本前提的“历史选择论”。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认识与研究历史的目的是为了探索历史真实。历史真实包括历史本质和历史规律性的真实。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始终坚持“把历史的内容还给历史”,从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中划分出经济领域,从一切社会关系中划分出生产关系,并把它作为决定其余一切生产关系的基本关系,把生产关系归结到生产力高度,这就推翻了之前思想家们把历史看做是某种观念的逐渐实现的观点,把唯心主义从历史观中驱逐出去从而创立唯物史观。3从唯物史观来看,我们所谓的选择,绝不是纯粹主观行为,它受制于历史必然性和客观现实条件。如果仅用历史选择论分析历史,只看到历史主体在改造社会中的作用,无视历史活动背后的客观规律这样必然陷入唯心主义。
三、运用唯物史观,科学认识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
革命在近代中国发生有其深刻的社会历史背景。恩格斯曾指出:“把革命的发生归咎于少数煽动者的恶意的那种迷信时代,是早已过去了。现在每个人都知道,任何地方发生革命动荡,其背后必然有某种社会要求,而腐朽的制度阻碍这种要求得到满足。”3中国的革命是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引起,是近代中国完成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选择。我们党在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一贯重视对历史经验的借鉴和应用。在新形势下我们需要学习历史知识,用中国革命史来教育党员干部和人民。历史不能戏说,不能捏造。不了解,或者不能正确了解中国的近现代史和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史,在国内外敌对势力的煽动下,必然会对社会主义理论、社会主义道路、社会主义制度产生动摇与怀疑。我们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特别是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一致关系,正确认识新中国建国以来前三十年与后三十年的一致关系。毛泽东是探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奠基人与先行者,毛泽东思想是产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不能割裂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联系。积极开展对歪曲历史,歪曲党史的历史虚无主义的批判。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本质上是历史唯心主义。这种思潮,在所谓学术研究,解密历史的幌子下,在重新评价,重新认识历史的借口下,或无中生有编造历史,或攻其一点不及其余,抓住历史上某些个别的事件与现象,任意夸大,歪曲,污蔑共产党人,污蔑革命领袖,抹黑中国革命的历史形象。对违反四项基本原则的言论不能采取“不争论”的态度。在重大的政治原则面前,共产党人要敢于亮剑,要以高度的政治鉴别性和政治敏感性坚持宣传正能量,实践正能量!
参考文献
[1]刘大年.《方法论问题》,沙健孙,龚书铎主编《走什么路》,山东出版社1997年版,第19~21页.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522页.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50页.
[关键词]历史虚无主义;影响;内在方式;流行
社会思潮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它反映了社会的经济、政治关系。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联解体后,以资本主义为主导的经济全球化在国际迅速发展,世界社会主义转而进入发展的低潮,两种社会制度在全球范围内不断博弈。当今国际国内大背景下,各国思想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国内的一些思潮在国际上找到根源的同时也得到国际呼应。所以观察社会思潮的泛起需要广阔的世界眼光,对历史虚无主义的观察更应如此。
一、历史虚无主义的表现及特点
历史虚无主义在我国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否定革命、否定五四运动、否定社会主义改造和对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的否定。这些观点它们大多散布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比如在史学界,历史虚无主义者对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指导的历史研究方法提出质疑,认为唯物史观是一种机械历史决定论。在历史人物评价上为曾国藩、李鸿章、袁世凯等站在革命对立面的人物歌功颂德,称袁世凯等人是中国近现代化的开拓者,同时贬抑孙中山等革命人。在文学界,在某些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作品中否定、消解中国共产党对社会变革所起的作用。
历史虚无主义在内容上表现为否定某一个或者某几个历史阶段的历史。历史虚无主义在方法上以“历史选择论”为指导,以无根据的假设为前提,片面看待历史事实,把历史的个别当本质,推断与想象历史的发展结局,得出一些所谓的“新结论”。这些表明了历史虚无主义的本质是在西方错误的唯心主义历史观思潮为哲学基础的影响下为了迎合西方国家“和平演变”政治需要而泛起的一股思潮。如果这种历史虚无主义得不到遏制,将会使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丧失,进而削弱中华民族的自信心和凝聚力。历史虚无主义所描绘的历史是零碎和随意挑选而同严肃的历史科学完全不相符。美国研究中国问题的专家学者费正清在《伟大的中国革命》和《观察中国》中指出美国人不了解中国是因为他们不了解中国近现代史,中国近现代史的主旋律是革命。在半殖民半封建的旧中国正是人民的革命运动才阻止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把中国变为殖民地的图谋。不管人们对此观点赞成与否,对此历史事实是无法否定和顾左右而言他的。所有的这些都说明: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革命权总是唯一的真正‘历史权利’”。2
二、两种根本对立的“历史选择论”
以实用主义为哲学基础的历史唯心主义的“历史选择论”是历史虚无主义的选择轮,它根据社会历史运动规律要通过有思想意志的人的活动来实现的表面特征,把历史运动视为随着权力人物的意志和愿望而改变、没有客观规律、受偶然性支配的历史事件的堆积。历史唯物主义所讲的历史选择论是以历史决定论为根本前提的“历史选择论”。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认识与研究历史的目的是为了探索历史真实。历史真实包括历史本质和历史规律性的真实。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始终坚持“把历史的内容还给历史”,从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中划分出经济领域,从一切社会关系中划分出生产关系,并把它作为决定其余一切生产关系的基本关系,把生产关系归结到生产力高度,这就推翻了之前思想家们把历史看做是某种观念的逐渐实现的观点,把唯心主义从历史观中驱逐出去从而创立唯物史观。3从唯物史观来看,我们所谓的选择,绝不是纯粹主观行为,它受制于历史必然性和客观现实条件。如果仅用历史选择论分析历史,只看到历史主体在改造社会中的作用,无视历史活动背后的客观规律这样必然陷入唯心主义。
三、运用唯物史观,科学认识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
革命在近代中国发生有其深刻的社会历史背景。恩格斯曾指出:“把革命的发生归咎于少数煽动者的恶意的那种迷信时代,是早已过去了。现在每个人都知道,任何地方发生革命动荡,其背后必然有某种社会要求,而腐朽的制度阻碍这种要求得到满足。”3中国的革命是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引起,是近代中国完成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选择。我们党在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一贯重视对历史经验的借鉴和应用。在新形势下我们需要学习历史知识,用中国革命史来教育党员干部和人民。历史不能戏说,不能捏造。不了解,或者不能正确了解中国的近现代史和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史,在国内外敌对势力的煽动下,必然会对社会主义理论、社会主义道路、社会主义制度产生动摇与怀疑。我们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特别是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一致关系,正确认识新中国建国以来前三十年与后三十年的一致关系。毛泽东是探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奠基人与先行者,毛泽东思想是产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不能割裂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联系。积极开展对歪曲历史,歪曲党史的历史虚无主义的批判。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本质上是历史唯心主义。这种思潮,在所谓学术研究,解密历史的幌子下,在重新评价,重新认识历史的借口下,或无中生有编造历史,或攻其一点不及其余,抓住历史上某些个别的事件与现象,任意夸大,歪曲,污蔑共产党人,污蔑革命领袖,抹黑中国革命的历史形象。对违反四项基本原则的言论不能采取“不争论”的态度。在重大的政治原则面前,共产党人要敢于亮剑,要以高度的政治鉴别性和政治敏感性坚持宣传正能量,实践正能量!
参考文献
[1]刘大年.《方法论问题》,沙健孙,龚书铎主编《走什么路》,山东出版社1997年版,第19~21页.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522页.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5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