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来源 :群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ctorcaij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胡锦涛总书记6月25日在中央党校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关键要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方面取得重大新进展,这对新时期新阶段做好经济工作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近几年来,江苏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取得了明显进展,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增长质量明显改善,科技贡献率持续上升,资源利用效率有所提高,环境污染得到初步治理。但同时我们也看到,江苏经济粗放型增长的特征依然比较明显,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任务依然相当艰巨。
  江苏作为东部发达省份,目前人均GDP已经超过3500美元,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在新的起点上要实现新的跨越,必须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思路,坚持好中求快、优中求进,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动经济发展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努力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系统工程,作为全省综合经济管理部门,我们将抓好以下五个方面工作。
  
  把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要途径
  
  产业结构与发展方式直接相关。我省三次产业中,工业比重过大、结构偏重,服务业比重偏低,这是单位GDP能耗高、环境压力大的主要原因。要以“调轻、调高、调优”为方向,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形成产业竞争新优势,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工业带动向二、三次产业协同带动转变。一是提升制造业发展水平。集中力量发展重点优势产业,着力在延伸产业链上做文章,在提高产业附加值上下功夫。加大发展新兴产业,加快推动新能源、新医药、新材料和生物产业成长壮大。实施新一轮高新技术产业“双倍增”计划,推动高新技术产业从加工组装为主向自主研发创造转变。做强做精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和石油化工三大主导产业,改造提升纺织、轻工、冶金、建材四大传统产业,加快淘汰落后产能。二是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实现与制造业的融合联动发展,促进服务业发展提速、比重提高,增强服务业对制造业的支撑作用。突出发展生产服务业,大力发展软件、金融保险、信息服务、科技服务业,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产品市场服务业,努力发展商务服务业。推进服务业改革开放,努力扩大服务业利用外资,大力发展服务业外包业务。
  
  把促进集聚发展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有效举措
  
  集聚发展可以破解要素制约,节约资源能源,改善生态环境,促进集约发展。一是优化产业布局。加快形成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的产业分工布局。沿沪宁线产业带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为重点,加快建设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地、先进制造业基地和现代服务业高地。沿江产业带重点发展基础产业、先进制造业和港口物流业,加快建设汽车、船舶、医药等特色产业基地。沿东陇海线产业带重点发展资源加工型、劳动密集型特色产业,加快建成新兴制造业密集带。沿海经济带重点发展临港产业、海洋产业和新能源产业。二是推动产业向园区集中。以国家和省级开发区为载体,优化开发区规划布局,整合开发区资源,突出主题开发,着力建设专业化开发园区。加强开发区功能建设,努力降低综合商务成本,推进开发区共建共享,引导企业进一步向园区集中,增强开发区集聚、产出和创新能力。三是发展产业集群。重点以专业市场和区域品牌建设为抓手,大力培育集群龙头企业,加快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产业集群,推动支持每个县(市)建设1-2个具有区域竞争优势的产业集群。四是培育壮大企业集团。推动企业兼并重组、做大做强,促进各类要素向优势企业集中、向行业龙头企业集聚,加快建设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核心竞争力强、主业突出、行业领先的大公司、大集团。
  
  把推进自主创新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
  
  在能源资源约束强化和低成本竞争优势弱化的情况下,只有将增长更多地建立在自主创新、科技进步的基础上,才能促使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要素投入带动向主要依靠自主创新、科技进步带动转变。一是强化企业自主创新主体地位。促进创新政策向企业倾斜、创新成果向企业集中、创新人才向企业流动,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加大对高新技术企业扶持力度,培育一批集研发设计制造于一体的企业。支持企业建设各类研发机构,鼓励企业加大自主创新投入。二是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产学研紧密结合,支持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依托重点项目,开发一批关键技术,推动创新成果商品化、市场化、产业化。把技术引进与自主创新有机结合,加强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再创新,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和技术。用足用好科技成果转化资金,实施一批高新技术产业化专项,建设一批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工程。三是开放配置科技资源。积极引进国际科技资源,鼓励引导企业开展国际技术交流与合作,支持企业、研究机构到海外设立研发机构,与跨国公司共建研发战略联盟。支持沪苏浙创新体系建设,推进区域科技资源的整合集成。四是改善创新环境。加快科技创新载体和服务平台建设,为各类创新活动提供良好服务。实施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引进和培养计划,建设富有创新
  创业能力的各类人才队伍。
  
  把节能减排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
  
  节能减排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相互关联、相互促进,一方面,只有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才能使能源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降下来;另一方面,抓好节能减排,又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现实有效的切入点和突破口。要以节能减排为抓手,切实将节约优先、环保优先方针落到实处。一是加强源头控制。把节能评估、环境评价、节约用地作为市场准入的强制性门槛,实行耗能产品最低能效标准,扩大强制性能效标识实施范围。已建火电厂要加快脱硫改造步伐,新建火电厂都必须同步安装脱硫设施。严格控制高能耗项目,严禁新开工高污染项目,继续做好小化工集中整治工作,产业转移要严防污染转移。依法淘汰消耗高、污染重的落后装备、工艺和产品。二是突出重点领域。加强冶金、电力、石化、建材、纺织等5个重点行业和年耗能5000吨标准煤以上重点企业的节能减排工作。加快实施十大节能减排工程。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积极推行清洁生产,促进资源循环利用。加强水污染治理,突出抓好太湖水污染综合治理。三是推进技术进步。建立健全节能减排技术服务体系,支持节能环保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加快高耗能、高排放行业技术改造。积极开发清洁能源、替代能源。
  
  把体制机制创新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保障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要取得重大进展,必须加快体制机制创新。要深化体制改革,加快形成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体制机制。一是大力发展民营经济。集中力量扶持一批大型民营企业集团,支持民营企业参与国际产业分工,融入跨国公司的生产链、供应链。鼓励跨国公司参与民营企业的改组改造。支持民营企业积极开展境外投资、跨国并购和股权置换。二是提升开放水平。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优化对外贸易结构,扩大高新技术产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品牌的产品出口,大力发展一般贸易,加快发展服务贸易,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积极引进紧缺资源、先进技术、关键设备。努力提高利用外资质量,把利用外资的重点从加工环节向研发环节转变、从制造业向服务业转变、从引资向引智转变。加快“走出去”步伐,鼓励企业到境外建立研发基地、生产基地和资源、能源基地。三是坚持市场化取向的改革。建立健全现代市场体系,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积极稳妥地推进重要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稳步提高污水处理费和垃圾处理费。健全矿产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建立生态环境补偿机制。加快金融改革与创新,引导信贷资金投向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点领域。加快培育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市场主体,增强企业自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内在动力。加快建立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考核评价体系,引导各地、各部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把经济工作的重点放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来。□(作者系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
  责任编辑:金雯
其他文献
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企业经营不断创新的新时期,开展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是突出工会维护职能的本质要求.本文紧密围绕如何有效开展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工作实际,深化对经
2005年秋收以来,高邮周山、龙虬、界首等8个乡镇的农民笑逐颜开,他们销售的优质杂交稻和粳稻平均每公斤高出市场价0.3元到0.4元,仅此一项,高邮稻农就增收1320多万元,间接增收达2000
建设全面小康社会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经济社会等诸方面的内容,但其中最根本的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这就要求我们不断创新发
去年,在我们党80华诞之际,江泽民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全面阐述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在许多重大理论问题上作出了突破性的新概括,这是我们党解放思想的又一个新的政治
最近一些年来,苏州不仅在经济发展方面保持着高速、持续、稳定的趋势,而且,各项社会事业都取得了明显的进步,人的现代化水平也有了很大提高,千年古城充满着青春活力。对此,不
2001年以来,我们严格按照中央和省、市的统一部署,贯彻“减轻、规范、稳定”的指导思想,结合欠发达县情,积极稳妥推进农村税费改革工作,并取得了明显成效。据统计,改革后全县
提高政府的执行力和公信力,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目标。执行力标志着政府的履职力和创造力,公信力决定了政府的竞争力和生命力。作为一级政府,提高执行力、增强公信力,必须认真执行各项方针政策和工作部署,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政府的满意度和信任度。  严格依法行政,始终以规范诚信的政府形象赢得公众信任。政府的执行力和公信力,主要表现在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严格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规范运用行政权力
期刊
医疗卫生行业是一个特殊的行业,与人民群众的生命和健康密切相关。医院又是一个特殊的窗口,它在实施保障人民健康,促进经济建设,推动生产力的快速发展,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同志们:按照省委〔2001〕3号文件的部署,省委组织部、省委宣传部、省委《群众》杂志社共同举办了“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80周年”征文活动。三个多月来,这项征文活动得到了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