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课堂发言
课堂发言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启发学生思维、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以及训练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越是到了中高年级课堂气氛越是显得比较沉闷,举手发言的学生也始终只有那么几个。特别是到了五、六年级,即使是很简单的问题也很少有學生反应热烈,常常看到举起的手犹如大海上的几叶孤舟,没有举手被老师指名回答的也常常敷衍了事, 小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应“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学生为什么不愿意发言呢?这其中有很多复杂的心理因素。造成学生课堂发言的心理障碍既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主要还是客观原因造成的:一是与落后的教学模式有关。长期的重灌输、轻学法,影响了学生思维的发展,求异思维、发散思维、联想思维等等常见的思维方法,学生都不曾学会,课堂发言就非常困难。二是受教师过度包办,其主要表现为“对学生的不放心”,包括在教学行为上讲解过度,时空过度,知识量过度。致使课堂教学失去民主性,久而久之,会给学生造成一定的障碍,学生不敢说,不想说,不敢做,不想做。
通过调查访谈、改进课堂教学模式的尝试,归纳了学生上课不爱发言的几个心理原因,并制订了相应的教学策略。
1.“口欲说而不能”——畏惧心理。传统的教学是教师讲得多,学生练得少,说得少,表现的机会也少,久而久之,学生也就形成了一种即使懂也怕发言,不敢表现自己的畏惧心理。这种心理严重地影响了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积极性。
2.“非牵而弗达”——畏难心理。传统教学中,难题都是由教师讲解清楚后再让学生练习,因此学生碰到难题都习惯于等老师讲,而不积极主动地想办法去解决。“不牵”则“不达”这种畏难心理……
3.“人云亦云”——从众心理。传统的教学忽视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忽视学生求异思维的火花,所以在学生中有一种盲目的从众心理。他们对同学的发言往往不作深层次的思考,不去寻求其他答案或解法。这种从众心理一定程度上也制约着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
4.“亲其师信其道”——崇师心理。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是领导者、权威者。在学生的眼中,老师说的话,做的事都是正确的,不容置疑的。这种崇师心理在很大程度上压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成为他们积极参与课堂学习的拦路虎、绊脚石。
二、实践与对策尝试
通过探索实践,我认为克服课堂学生发言时的羞涩、自卑、从众、依赖等心理障碍的根本在于提醒学生正确的认识自己和估计自己。同时,通过积极的自我暗示,进行有意识的对话实践,还要训练学生的心理素质,大致可以按以下几种方法去做。
1、开放式教学。开放式教学是针对传统的封闭式教学而提出的。它有三个特征:教学内容的开放。即不仅仅局限于课本的知识,而且还延伸到社会实践中,使学生学到的知识更贴近实际生活。如在教学“求百分率的应用题”时,学生可以举出很多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如优秀率、出生率、录取率、出油率等等,再让学生说出它们具体的含义,这样不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了百分率的含义。教学时空的开放。开放式教学不仅仅局限于课堂上的四十分钟,也不仅仅局限于所在的教室,教师可以让学生把数学问题带回家去,带回实践中去,与同学讨论,与家长讨论,也可以自己查找书籍。同时教师可以把学生带到室外去上课(如丈量土地),让他们在实践中掌握知识。信息交流的开放。课堂上的信息交流不仅仅是教师-学生的单向交流,而是形成多向交流系统。这种信息交流的开放可放开学生的手脚,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营造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课堂教学中应提倡:答错了允许重答,答不完整的允许自己或者同学补充,没有想好的允许再想,不清楚的问题允许发问,教师错了欢迎学生指导,教师对学生的发表意见应尽可能给予表扬及指点。在这种和谐的课堂气氛中,学生没有被同学取笑的苦恼,没有被教师批评的忧虑,能充分享受到发表意见的乐趣。帮助学生树立用心倾听的愿望。思想支配行动,只有思想上认识到了才能付诸于行动。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常给学生讲一些关于认真倾听的故事,让学生从中受到启发,明白认真倾听的重要性。上课时,我还常常对学生讲:“用心听别人说话是对别人的尊重,是最懂礼貌的好孩子。”“会听的孩子一定是会学习的好孩子。”就这样,学生在心中慢慢地树立了我要用心听,我要当好孩子的愿望。
3、改革单一的评价机制。 评价内容的扩大。评价的内容不仅局限于书本知识,而且要评价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如:主动学习的能力、交际能力、语言表达的能力、组织能力等等。评价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要从多方面加以考查。评价手段灵活化。以往评价学生都是通过试卷从书面考查学生,因此,评价学生时,应采用多种灵活的手段,如通过谈话、活动、座谈、表演等来评价学生,这比单一的试卷考试要全面得多。
4、请学生自己设计学习问题。平时教学时,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请学生设计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如阅读教学的每一课时,先请学生自己设计学习目标(这节课准备学习什么),学生便会劲头十足,十分投入。学习目标因人而异,不强求一律。教师引导学生根据教学需要取舍有价值的学习目标,放手让学生在小组中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见解、质疑问难。小组合作式教学。小组合作教学与整体教学相比,在时空上更占优势,能提高单位时间学生学习、交往、表达的频度与效度,扩大学生的参与面,增强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小组可以根据学生的个性、能力、学习水平或其他因素,分成若干个同质小组或异质小组。同质小组有利于教师的分层指导,学生的深人研究;异质小组有利于同学们之间取长补短,互相帮助。还可以根据情况按问题、兴趣临时组合。小组的主持人可以由小组成员轮流担任,让每个人尝试、体验主持的快乐和责任,在积极主动的参与中培养能力
5、学习发言技巧与方法,培养发言能力
学生树立了认真倾听的愿望,在老师的煽动下很多时候也想举手发言,可在如何发言才更准确、妥帖上却无从下手,我们当老师的要加以指导。
多听:多听别人发言,学习发言方法与技巧。在一个班中,总有几个发言能力较强的同学,让其他同学多听他们是怎样发言的,多向别人学习,慢慢地自己也会了。
多看:多看书,积累丰富语言。语言靠积累,平时要鼓励学生多看书,积累丰富的语言。语言积累多了,表达起来自然就流畅了。
多思:勤思考,抓重点,进行发言训练。在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多动脑筋勤思考
6、克服从众、依赖心理、培养独立与主动首先要寻找导致从众、依赖的原因,是自己的懒惰、不愿思考所造成的,就要让学生认识到懒惰将使你一事无成。其次要培养学生独立自主解决困难的能力,不要一遇到困难就请求别人帮忙。独立自主往往是在第一次失败了之后学来的,要勇敢地迈出第一步。还可以自制计划,并坚持不懈地练习。如第一周,每天举一次手;第二周,每天举两次手……循序渐进,从而养成上课积极思考、善于发言的习惯。当然,调动课堂教学气氛,为激发学生积极发言、发表自己的见解创设情境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如坚持每堂课课前两分钟说见闻、讲趣事;开展评选小组“名嘴”活动等,都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课堂“沉闷”的现象,最终促使学生由“要我说”的被动心理转变为“我要说”的主动交流欲望。
吉林省通榆县新华镇小学校 吉林 通榆 137204
课堂发言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启发学生思维、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以及训练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越是到了中高年级课堂气氛越是显得比较沉闷,举手发言的学生也始终只有那么几个。特别是到了五、六年级,即使是很简单的问题也很少有學生反应热烈,常常看到举起的手犹如大海上的几叶孤舟,没有举手被老师指名回答的也常常敷衍了事, 小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应“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学生为什么不愿意发言呢?这其中有很多复杂的心理因素。造成学生课堂发言的心理障碍既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主要还是客观原因造成的:一是与落后的教学模式有关。长期的重灌输、轻学法,影响了学生思维的发展,求异思维、发散思维、联想思维等等常见的思维方法,学生都不曾学会,课堂发言就非常困难。二是受教师过度包办,其主要表现为“对学生的不放心”,包括在教学行为上讲解过度,时空过度,知识量过度。致使课堂教学失去民主性,久而久之,会给学生造成一定的障碍,学生不敢说,不想说,不敢做,不想做。
通过调查访谈、改进课堂教学模式的尝试,归纳了学生上课不爱发言的几个心理原因,并制订了相应的教学策略。
1.“口欲说而不能”——畏惧心理。传统的教学是教师讲得多,学生练得少,说得少,表现的机会也少,久而久之,学生也就形成了一种即使懂也怕发言,不敢表现自己的畏惧心理。这种心理严重地影响了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积极性。
2.“非牵而弗达”——畏难心理。传统教学中,难题都是由教师讲解清楚后再让学生练习,因此学生碰到难题都习惯于等老师讲,而不积极主动地想办法去解决。“不牵”则“不达”这种畏难心理……
3.“人云亦云”——从众心理。传统的教学忽视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忽视学生求异思维的火花,所以在学生中有一种盲目的从众心理。他们对同学的发言往往不作深层次的思考,不去寻求其他答案或解法。这种从众心理一定程度上也制约着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
4.“亲其师信其道”——崇师心理。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是领导者、权威者。在学生的眼中,老师说的话,做的事都是正确的,不容置疑的。这种崇师心理在很大程度上压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成为他们积极参与课堂学习的拦路虎、绊脚石。
二、实践与对策尝试
通过探索实践,我认为克服课堂学生发言时的羞涩、自卑、从众、依赖等心理障碍的根本在于提醒学生正确的认识自己和估计自己。同时,通过积极的自我暗示,进行有意识的对话实践,还要训练学生的心理素质,大致可以按以下几种方法去做。
1、开放式教学。开放式教学是针对传统的封闭式教学而提出的。它有三个特征:教学内容的开放。即不仅仅局限于课本的知识,而且还延伸到社会实践中,使学生学到的知识更贴近实际生活。如在教学“求百分率的应用题”时,学生可以举出很多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如优秀率、出生率、录取率、出油率等等,再让学生说出它们具体的含义,这样不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了百分率的含义。教学时空的开放。开放式教学不仅仅局限于课堂上的四十分钟,也不仅仅局限于所在的教室,教师可以让学生把数学问题带回家去,带回实践中去,与同学讨论,与家长讨论,也可以自己查找书籍。同时教师可以把学生带到室外去上课(如丈量土地),让他们在实践中掌握知识。信息交流的开放。课堂上的信息交流不仅仅是教师-学生的单向交流,而是形成多向交流系统。这种信息交流的开放可放开学生的手脚,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营造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课堂教学中应提倡:答错了允许重答,答不完整的允许自己或者同学补充,没有想好的允许再想,不清楚的问题允许发问,教师错了欢迎学生指导,教师对学生的发表意见应尽可能给予表扬及指点。在这种和谐的课堂气氛中,学生没有被同学取笑的苦恼,没有被教师批评的忧虑,能充分享受到发表意见的乐趣。帮助学生树立用心倾听的愿望。思想支配行动,只有思想上认识到了才能付诸于行动。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常给学生讲一些关于认真倾听的故事,让学生从中受到启发,明白认真倾听的重要性。上课时,我还常常对学生讲:“用心听别人说话是对别人的尊重,是最懂礼貌的好孩子。”“会听的孩子一定是会学习的好孩子。”就这样,学生在心中慢慢地树立了我要用心听,我要当好孩子的愿望。
3、改革单一的评价机制。 评价内容的扩大。评价的内容不仅局限于书本知识,而且要评价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如:主动学习的能力、交际能力、语言表达的能力、组织能力等等。评价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要从多方面加以考查。评价手段灵活化。以往评价学生都是通过试卷从书面考查学生,因此,评价学生时,应采用多种灵活的手段,如通过谈话、活动、座谈、表演等来评价学生,这比单一的试卷考试要全面得多。
4、请学生自己设计学习问题。平时教学时,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请学生设计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如阅读教学的每一课时,先请学生自己设计学习目标(这节课准备学习什么),学生便会劲头十足,十分投入。学习目标因人而异,不强求一律。教师引导学生根据教学需要取舍有价值的学习目标,放手让学生在小组中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见解、质疑问难。小组合作式教学。小组合作教学与整体教学相比,在时空上更占优势,能提高单位时间学生学习、交往、表达的频度与效度,扩大学生的参与面,增强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小组可以根据学生的个性、能力、学习水平或其他因素,分成若干个同质小组或异质小组。同质小组有利于教师的分层指导,学生的深人研究;异质小组有利于同学们之间取长补短,互相帮助。还可以根据情况按问题、兴趣临时组合。小组的主持人可以由小组成员轮流担任,让每个人尝试、体验主持的快乐和责任,在积极主动的参与中培养能力
5、学习发言技巧与方法,培养发言能力
学生树立了认真倾听的愿望,在老师的煽动下很多时候也想举手发言,可在如何发言才更准确、妥帖上却无从下手,我们当老师的要加以指导。
多听:多听别人发言,学习发言方法与技巧。在一个班中,总有几个发言能力较强的同学,让其他同学多听他们是怎样发言的,多向别人学习,慢慢地自己也会了。
多看:多看书,积累丰富语言。语言靠积累,平时要鼓励学生多看书,积累丰富的语言。语言积累多了,表达起来自然就流畅了。
多思:勤思考,抓重点,进行发言训练。在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多动脑筋勤思考
6、克服从众、依赖心理、培养独立与主动首先要寻找导致从众、依赖的原因,是自己的懒惰、不愿思考所造成的,就要让学生认识到懒惰将使你一事无成。其次要培养学生独立自主解决困难的能力,不要一遇到困难就请求别人帮忙。独立自主往往是在第一次失败了之后学来的,要勇敢地迈出第一步。还可以自制计划,并坚持不懈地练习。如第一周,每天举一次手;第二周,每天举两次手……循序渐进,从而养成上课积极思考、善于发言的习惯。当然,调动课堂教学气氛,为激发学生积极发言、发表自己的见解创设情境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如坚持每堂课课前两分钟说见闻、讲趣事;开展评选小组“名嘴”活动等,都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课堂“沉闷”的现象,最终促使学生由“要我说”的被动心理转变为“我要说”的主动交流欲望。
吉林省通榆县新华镇小学校 吉林 通榆 137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