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题记:人生就像一出戏,恩恩怨怨又何必太在意。每个人都是演员,扮演着自己不同的角色。
傅慧卿,1952年考入江苏省戏校学习越剧专业;1958年(18岁)于戏校毕业分配到福建越剧团任越剧演员;1966年文化大革命专业为美工;1979年恢复演员职业,在武汉市越剧团担任演员;1997年(57岁)退休;1998年(58岁)被邀请去日本参加国际交流演出;1999年(59岁)创办“戏剧人生”影楼至今。并且通过“戏剧人生”的窗口将老师传授的艺术传给后人,现已培养弟子30多人,其中12人分别获得全国、省、市、区的金、银、铜奖。
豆蔻年华:她认真演绎戏中之戏
傅慧卿是上海人,11岁那年,才上小学的她被江苏戏校看中,开始了自己的越剧人生。戏校的苦超出了傅慧卿的预料:零度左右的天气还要练倒立,第一次练五分钟,第二次练十分钟……直到三十分钟。能够倒立三十分钟之后,只要不到这个时间把腿放下来,都要重新算时间。经常是一场倒立练习下来,每个人面前都有一堆鼻涕和眼泪。
“那个时候说是不允许打骂学生,但老师都是旧社会过来的人,他们用的都是旧式的教育方法,谁在倒立时腿没伸直,老师一般都是一巴掌打到腿上。”不到一年的时间,和傅慧卿一起去学戏的同学当中,七个回去了四个。“我当时也觉得苦,不想再练了。但我一想到街坊邻居会笑话说我是“回汤豆腐干”(上海话,形容没有出息),我就一定要挺过去。”
就这样,她成为了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代戏剧演员。傅慧卿学戏是很认真的,每一个角色她都仔细揣摩戏中人物的思想及其性格。
在江苏戏剧院学习了6年后,傅慧卿被分配到福建光泽越剧团,从到团里报道的那天起,傅慧卿一直演主角,22岁被任命为团里的副团长。
那个时候是越剧演员的黄金时间,傅慧卿她们几乎每天都演戏,“而且是到全国各地演,北京、上海、广东、江苏、湖北等全国各个大城市我们几乎都去演过。”
1963年,傅慧卿来到武汉新民众乐园演出。傅慧卿还清楚记得当时的门票是两毛五分钱,每个星期天演两场。
当时剧院的门一开,人们就蜂拥而入,到处都拿报纸和砖头占位置的观众。当时剧场每排可以坐20个人左右,大概有四十排,800多个位置从来都没有空的,走道上,窗户上挤的都是人。当时的傅慧卿和如今的影视明星一样,平时不敢出门,生怕有群众围观。一些观众会专门准备好一分的纸币,在看完演出后让傅慧卿签名。剧院还经常会接待一些孩子家长,他们大多是寻找跑来看戏不认真做作业的孩子。
宝贵时光:她痛苦体会人生之戏
1966年,随着文化大革命的爆发,傅慧卿和其他的演员一样失业了。虽然当时剧团的领导告诉她可以选择做播音员、粮食局干部、书店管理员等多种工作,但傅慧卿却天真地认为福建不能唱戏还可以回上海唱戏,于是便辞职回到了上海。结果到了上海才发现,所有的越剧团都封掉了。
事业受挫的傅慧卿在1966年嫁到了武汉。傅慧卿的丈夫毕业于上海戏曲学院,在武汉越剧团做舞台美术设计。由于早年丈夫的父亲曾开过小店,做过生意,傅慧卿的丈夫被打成了“走资派”,不仅要带着高帽上街游行,还遭到了抄家的厄运。
红卫兵把他们家的床都抄走了,屋上的瓦也揭了。当时家里的孩子才几个月,她和丈夫却都失业了,全家人不知道下一餐在哪里。许多人劝她带孩子回上海娘家去,跟丈夫划清界限,但傅慧卿想她这一走,丈夫可能会真的自杀,就坚持留了下来。
听说街道可以安排工作,傅慧卿主动找到了街道里的干部。他们见傅慧卿是“走资派”的老婆,故意说只有拉板车的工作,没想到傅慧卿爽快答应下来了,而且一做就是八个多月。
拉一天的板车可以赚一元二毛八。为了不让观众认出自己,她故意在头上包个大布包,但还是经常被观众认出。后来傅慧卿干脆不包了,而且见到观众也不觉得尴尬了。板车每天都要从汉口的六渡桥一直拉到汉阳的扁担山,路程非常远。傅慧卿的丈夫当时的心理负担很重,后来被她的行为感动了,也和她一起拉起了板车。
拉了8个月的板车后,傅慧卿被街道安排到“满春街”福利厂当工人,在那里一干就是12年,度过了从28岁到40岁这段对戏剧演员来说最宝贵的时光,直到1980年考入武汉市越剧团。
夕阳暮年:她执着把戏进行到底
57岁从武汉越剧团退休后,傅慧卿自己一下子变得空荡荡了。她觉得应该做点什么,来传播戏剧,让更多的人来看戏。1999年,她创办了“戏曲人生”摄影工作室,为了爱戏剧的人拍剧妆照。
这个决定,傅慧卿自嘲地解释说完全出自一个偶然的灵感。退休后,她的闲暇时间多了起来,于是经常一个人在街上闲逛,想找点什么来干。一天,她偶然经过一家艺术摄影照相馆,从橱窗里面发现很多精美的照片:有华贵的宫廷装、有朴实的民国装、还有各种秀丽的少数民族装……傅慧卿当时就想,自己家有一些唱戏时用的服装,如果给需要摄影的人穿上,一定别有一番风味,而且还可以让不熟悉戏剧的人,通过照上一组戏剧,让他们不知不觉当中了解戏剧,爱上戏剧——想到自己的这个小算盘,傅慧卿觉得与自己退休时的想法不谋而合。
想法就这样产生了。为了验证下自己想法的可行性,傅慧卿花了整整一个星期的时间走访了武汉三镇的各大影楼,发现没有一家是从事戏剧服装摄影的,这更加坚定了傅慧卿开一家纯粹戏剧的照相馆。
最后她走访了各个大街小巷寻找门面,有的太贵,傅慧卿觉得租不起,有的位置又太偏僻。正当她一筹莫展的时候,她突然灵光一闪:开一家戏剧服装的照相馆,同样也离不开戏迷们的支持。于是她把地点锁定在了原来戏迷比较多的古琴台到一元路一带。
不知不觉当中傅慧卿来到了汉口民众乐园——那里可是她曾经演出的地方,站在民众乐园的门口,她仿佛记起了当年她在乐园舞台上演出的情景。门卫的师傅问清了她的来意后,把她带到了民众乐园的领导那里。
知道傅慧卿想在民众乐园开影楼,领导建议她到三楼自己看门面,因为三楼是一些影楼的聚集地。很爽快地,傅慧卿就与民众乐园的领导签订了协议,然后才回家告诉家里人自己的决定,傅慧卿笑说这是一次“先斩后奏”的举动。
家里顿时都炸开了锅。首先是老伴不同意,谭老师(傅慧卿的老伴)认为他们这辈子遭遇的变故太多,从文化大革命到后来在团里的不如意,谭老师觉得她一辈子为了越剧受了那么多的委屈,到了晚年了,何必再折腾。何况老俩口并不缺钱花,两个人的退休工资足以让他们享受较好的晚年生活。
其次是子女,女儿在日本打电话说:“妈妈,你何必那么累,不如帮我带小孩,我一个月给你5000元。”儿子说:“戏服装那么贵,一套就要8000以上,民众乐园的租金又贵,您不亏就是赚了!”
傅慧卿还是坚持着自己的想法,她对家人说:我这辈子的戏还没有唱够,我想补回来。我顺心唱戏也就是在福建的那8年,文革时期完全不能唱,后来到了工厂,好不容易到40岁才回到越剧团,却一直唱得磕磕绊绊的,我真的没有办法了却自己对越剧的感情。
家里人终于默认了她的行为。于是1999年,武汉市第一家“戏剧人生”的影楼开张了。每次傅慧卿为顾客拍照前,都要花上好一会儿工夫为他们“说戏”。她先是动情地唱一段戏中的唱段,然后为他们讲解戏中的故事和历史,以及剧中人物的性格、表情、动作乃至眼神。那些前来拍照的人不仅秀了一把,还真正品味到了戏剧的原汁原味。
除了摄影,每个星期五她都会教孩子们唱戏,2004年她在新民众乐园开了一个小剧院,每个周末都会组织孩子们和越剧票友表演一次,但在2005年却突然被新民众乐园通知要收回场地,现在她仍然坚持每个月让孩子们表演一次。她培养的弟子已经有30多人,其中12人分别获得全国、省、市、区的金、银、铜奖。
今年傅慧卿已经65岁了,由于常年不辞辛苦,塑造艺术,培养后人,她现在的身体已经不是很好了。当我采访的时候,发现她的手腕上还残留着打吊针的针眼。坐在“戏剧人生”不到30平方的摄影室内,我隐隐感到了它广阔的市场前景。
“戏剧人生”能走向全国各地么?傅慧卿说,她会坚持再做一两年,直到找到一个年轻人能继续把这个事业做下去,让“戏剧人生”摄影室能开到全国各地,希望所带的孩子能有更多考上戏剧学校。
记者手记:
想起了席慕容的《戏子》这首诗:“在涂满了油彩的面容之下/我有的是颗戏子的心/所以,请千万不要/不要把我的悲哀当真/也别随着我的表演心碎/亲爱的朋友,今生今世/我只是个戏子/永远在别人的故事里流着自己的泪。”这也许就是许许多多像傅慧卿这样痴迷于戏剧演员的真实写照,在她们人生当中,只有认真地演戏,完全忘记了自己。
(责编 张胜岚)
傅慧卿,1952年考入江苏省戏校学习越剧专业;1958年(18岁)于戏校毕业分配到福建越剧团任越剧演员;1966年文化大革命专业为美工;1979年恢复演员职业,在武汉市越剧团担任演员;1997年(57岁)退休;1998年(58岁)被邀请去日本参加国际交流演出;1999年(59岁)创办“戏剧人生”影楼至今。并且通过“戏剧人生”的窗口将老师传授的艺术传给后人,现已培养弟子30多人,其中12人分别获得全国、省、市、区的金、银、铜奖。
豆蔻年华:她认真演绎戏中之戏
傅慧卿是上海人,11岁那年,才上小学的她被江苏戏校看中,开始了自己的越剧人生。戏校的苦超出了傅慧卿的预料:零度左右的天气还要练倒立,第一次练五分钟,第二次练十分钟……直到三十分钟。能够倒立三十分钟之后,只要不到这个时间把腿放下来,都要重新算时间。经常是一场倒立练习下来,每个人面前都有一堆鼻涕和眼泪。
“那个时候说是不允许打骂学生,但老师都是旧社会过来的人,他们用的都是旧式的教育方法,谁在倒立时腿没伸直,老师一般都是一巴掌打到腿上。”不到一年的时间,和傅慧卿一起去学戏的同学当中,七个回去了四个。“我当时也觉得苦,不想再练了。但我一想到街坊邻居会笑话说我是“回汤豆腐干”(上海话,形容没有出息),我就一定要挺过去。”
就这样,她成为了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代戏剧演员。傅慧卿学戏是很认真的,每一个角色她都仔细揣摩戏中人物的思想及其性格。
在江苏戏剧院学习了6年后,傅慧卿被分配到福建光泽越剧团,从到团里报道的那天起,傅慧卿一直演主角,22岁被任命为团里的副团长。
那个时候是越剧演员的黄金时间,傅慧卿她们几乎每天都演戏,“而且是到全国各地演,北京、上海、广东、江苏、湖北等全国各个大城市我们几乎都去演过。”
1963年,傅慧卿来到武汉新民众乐园演出。傅慧卿还清楚记得当时的门票是两毛五分钱,每个星期天演两场。
当时剧院的门一开,人们就蜂拥而入,到处都拿报纸和砖头占位置的观众。当时剧场每排可以坐20个人左右,大概有四十排,800多个位置从来都没有空的,走道上,窗户上挤的都是人。当时的傅慧卿和如今的影视明星一样,平时不敢出门,生怕有群众围观。一些观众会专门准备好一分的纸币,在看完演出后让傅慧卿签名。剧院还经常会接待一些孩子家长,他们大多是寻找跑来看戏不认真做作业的孩子。
宝贵时光:她痛苦体会人生之戏
1966年,随着文化大革命的爆发,傅慧卿和其他的演员一样失业了。虽然当时剧团的领导告诉她可以选择做播音员、粮食局干部、书店管理员等多种工作,但傅慧卿却天真地认为福建不能唱戏还可以回上海唱戏,于是便辞职回到了上海。结果到了上海才发现,所有的越剧团都封掉了。
事业受挫的傅慧卿在1966年嫁到了武汉。傅慧卿的丈夫毕业于上海戏曲学院,在武汉越剧团做舞台美术设计。由于早年丈夫的父亲曾开过小店,做过生意,傅慧卿的丈夫被打成了“走资派”,不仅要带着高帽上街游行,还遭到了抄家的厄运。
红卫兵把他们家的床都抄走了,屋上的瓦也揭了。当时家里的孩子才几个月,她和丈夫却都失业了,全家人不知道下一餐在哪里。许多人劝她带孩子回上海娘家去,跟丈夫划清界限,但傅慧卿想她这一走,丈夫可能会真的自杀,就坚持留了下来。
听说街道可以安排工作,傅慧卿主动找到了街道里的干部。他们见傅慧卿是“走资派”的老婆,故意说只有拉板车的工作,没想到傅慧卿爽快答应下来了,而且一做就是八个多月。
拉一天的板车可以赚一元二毛八。为了不让观众认出自己,她故意在头上包个大布包,但还是经常被观众认出。后来傅慧卿干脆不包了,而且见到观众也不觉得尴尬了。板车每天都要从汉口的六渡桥一直拉到汉阳的扁担山,路程非常远。傅慧卿的丈夫当时的心理负担很重,后来被她的行为感动了,也和她一起拉起了板车。
拉了8个月的板车后,傅慧卿被街道安排到“满春街”福利厂当工人,在那里一干就是12年,度过了从28岁到40岁这段对戏剧演员来说最宝贵的时光,直到1980年考入武汉市越剧团。
夕阳暮年:她执着把戏进行到底
57岁从武汉越剧团退休后,傅慧卿自己一下子变得空荡荡了。她觉得应该做点什么,来传播戏剧,让更多的人来看戏。1999年,她创办了“戏曲人生”摄影工作室,为了爱戏剧的人拍剧妆照。
这个决定,傅慧卿自嘲地解释说完全出自一个偶然的灵感。退休后,她的闲暇时间多了起来,于是经常一个人在街上闲逛,想找点什么来干。一天,她偶然经过一家艺术摄影照相馆,从橱窗里面发现很多精美的照片:有华贵的宫廷装、有朴实的民国装、还有各种秀丽的少数民族装……傅慧卿当时就想,自己家有一些唱戏时用的服装,如果给需要摄影的人穿上,一定别有一番风味,而且还可以让不熟悉戏剧的人,通过照上一组戏剧,让他们不知不觉当中了解戏剧,爱上戏剧——想到自己的这个小算盘,傅慧卿觉得与自己退休时的想法不谋而合。
想法就这样产生了。为了验证下自己想法的可行性,傅慧卿花了整整一个星期的时间走访了武汉三镇的各大影楼,发现没有一家是从事戏剧服装摄影的,这更加坚定了傅慧卿开一家纯粹戏剧的照相馆。
最后她走访了各个大街小巷寻找门面,有的太贵,傅慧卿觉得租不起,有的位置又太偏僻。正当她一筹莫展的时候,她突然灵光一闪:开一家戏剧服装的照相馆,同样也离不开戏迷们的支持。于是她把地点锁定在了原来戏迷比较多的古琴台到一元路一带。
不知不觉当中傅慧卿来到了汉口民众乐园——那里可是她曾经演出的地方,站在民众乐园的门口,她仿佛记起了当年她在乐园舞台上演出的情景。门卫的师傅问清了她的来意后,把她带到了民众乐园的领导那里。
知道傅慧卿想在民众乐园开影楼,领导建议她到三楼自己看门面,因为三楼是一些影楼的聚集地。很爽快地,傅慧卿就与民众乐园的领导签订了协议,然后才回家告诉家里人自己的决定,傅慧卿笑说这是一次“先斩后奏”的举动。
家里顿时都炸开了锅。首先是老伴不同意,谭老师(傅慧卿的老伴)认为他们这辈子遭遇的变故太多,从文化大革命到后来在团里的不如意,谭老师觉得她一辈子为了越剧受了那么多的委屈,到了晚年了,何必再折腾。何况老俩口并不缺钱花,两个人的退休工资足以让他们享受较好的晚年生活。
其次是子女,女儿在日本打电话说:“妈妈,你何必那么累,不如帮我带小孩,我一个月给你5000元。”儿子说:“戏服装那么贵,一套就要8000以上,民众乐园的租金又贵,您不亏就是赚了!”
傅慧卿还是坚持着自己的想法,她对家人说:我这辈子的戏还没有唱够,我想补回来。我顺心唱戏也就是在福建的那8年,文革时期完全不能唱,后来到了工厂,好不容易到40岁才回到越剧团,却一直唱得磕磕绊绊的,我真的没有办法了却自己对越剧的感情。
家里人终于默认了她的行为。于是1999年,武汉市第一家“戏剧人生”的影楼开张了。每次傅慧卿为顾客拍照前,都要花上好一会儿工夫为他们“说戏”。她先是动情地唱一段戏中的唱段,然后为他们讲解戏中的故事和历史,以及剧中人物的性格、表情、动作乃至眼神。那些前来拍照的人不仅秀了一把,还真正品味到了戏剧的原汁原味。
除了摄影,每个星期五她都会教孩子们唱戏,2004年她在新民众乐园开了一个小剧院,每个周末都会组织孩子们和越剧票友表演一次,但在2005年却突然被新民众乐园通知要收回场地,现在她仍然坚持每个月让孩子们表演一次。她培养的弟子已经有30多人,其中12人分别获得全国、省、市、区的金、银、铜奖。
今年傅慧卿已经65岁了,由于常年不辞辛苦,塑造艺术,培养后人,她现在的身体已经不是很好了。当我采访的时候,发现她的手腕上还残留着打吊针的针眼。坐在“戏剧人生”不到30平方的摄影室内,我隐隐感到了它广阔的市场前景。
“戏剧人生”能走向全国各地么?傅慧卿说,她会坚持再做一两年,直到找到一个年轻人能继续把这个事业做下去,让“戏剧人生”摄影室能开到全国各地,希望所带的孩子能有更多考上戏剧学校。
记者手记:
想起了席慕容的《戏子》这首诗:“在涂满了油彩的面容之下/我有的是颗戏子的心/所以,请千万不要/不要把我的悲哀当真/也别随着我的表演心碎/亲爱的朋友,今生今世/我只是个戏子/永远在别人的故事里流着自己的泪。”这也许就是许许多多像傅慧卿这样痴迷于戏剧演员的真实写照,在她们人生当中,只有认真地演戏,完全忘记了自己。
(责编 张胜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