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给的底薪合理吗

来源 :销售与市场·营销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mag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看到台面上放着的小周的辞职书,销售部吴经理便知道,自己心里一直隐隐担心的事终于发生了。小周是半年前招进来的新人,综合素质不错,工作也非常勤奋,吴经理一直很看好他,认为假以时日小周一定会是个很不错的销售人员,很可惜小周没能熬到那一天。原因很明显,公司的产品专业性非常强,一般要一年时间才能基本掌握,在此期间新人的销售业绩自然是乏善可陈。而公司付给销售人员的底薪不足以满足最基本的生活需求,所以小周终于熬不下去了。
  事实上在此前的一年多,公司招聘过三四批销售人员,最终只留下了一个,其余的都跟小周一样,没有熬到出头的日子便黯然离去。吴经理也清楚,公司实行的是低底薪加高提成制度,这一点与他们经营的产品有关,很难改变。而且老板也认为,底薪定高了,员工就不会那么努力,会养懒人。可是现在这样,好苗子留不住也是个大问题啊。
  “低底薪招不到人,高底薪养懒人”,到底该如何取合呢?
  “低底薪加高提成”的工资结构,有两个特点:一是底薪不足以或仅能满足最基本的生活需要;二是业绩提成的收入远高于底薪。这类公司一般产品比较专业,入门门槛较高,销售难度较大,客户的购买多为一次性,销售人员必须不停地开发新客户,而收入与能力成正比。
  反之,如果底薪足以满足基本的生活需要,且提成收入小于底薪的,就是“高底薪加低提成”。这类公司一般产品比较大众化,入门门槛较低,销售难度也不高,客户会重复购买,销售人员的主要任务是维持客情关系,提成相对比较稳定,销售人员之间收入差别不大。
  
  低底薪怎样留住人
  
  在低底薪的公司,越是老业务员越占便宜。因为这样的公司一般产品销售难度都比较大,新人成长慢,对老人威胁就小。加上老人业务熟练,又有一定的客户基础,所以老人会显得越来越重要,甚至倚老卖老。这不是好事。
  公司要往前走,当然要靠更有能力的人,没有新人就没有发展。怎样招来并留住像小周这样有潜力的人,便成了影响公司持续发展的头等大事。小周之所以离开,就是因为无法解决生存问题。不管你告诉他发展前景有多好都没有用,因为他现在就要交房租,现在就要吃饭!人永远是先求生存,再求发展。
  在低底薪的公司中,有一类最极端的是零底薪。人寿保险公司的业务员就没有底薪,那么怎样留住人呢?只有一个办法,就是持续不断地大量招人。他们讲的是“大数法则”,招足够多的人,总会有人留下。可想而知,这种做法效率极低,除了保险这种比较特殊的行业,别的行业很难借鉴。
  其实保险公司也认识到了这一点,为了能让新人多存活一段时间,2001年深圳某保险公司率先打破行规,规定支付新人前三个月的底薪,分别为1500元、1200元、1000元,三个月后底薪归零。这一招起到了不错的效果,很快其他保险公司纷纷跟进。
  后面的这种做法,我们可以借鉴。要留下小周,就要帮他解决生存问题,也就是必须增加底薪,但同时还要考虑公司的整体成本不能有太大的增加。所以我们要考虑到这几点:
  一是增加的幅度,以保证基本的生活需求为前提。
  二是增加的期限,我们的目的是留住新人,所以增加底薪只能在新人的成长期。根据具体情况,可以是三个月,也可以是半年,之后就要恢复原来的底薪。
  三是出于平衡的考虑,在增加底薪的期限内,可以适当减少提成的点数。
  另外,尽量缩短新人的成长期,也是提高新人成活率的办法。这就要求公司有完善的内部培训体系,让新人尽早“出师”,变成能靠提成吃饭的老人。
  
  高底薪怎样激励人
  
  高底薪的公司一般业务情况相对稳定,销售人员每天要做的事也相对固定、按部就班。加上相互的收入差距拉不开,时间一长人就“疲”了,觉得做多做少一个样,这就有点类似于拿固定工资的行政人员,怎样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就成为销售管理的关键。
  激励的方法也许很多,但首先要把优秀的人和不优秀的人在收入上拉开差距,这是一切的前提。否则,不管做什么都不会有用,而且是对优秀员工的打击。从高底薪公司的收入结构来看,由于提成只占收入的小部分,不可能在提成上拉开很大的距离,所以就要从底薪上拉开距离,或者从额外的奖励上拉开距离,比如年终奖。
  其实我们反过来看,往往这样的公司并不需要太突出的销售明星,他们更需要的是能力相近的一群人,踏踏实实做每天的工作。但是,如果我们人员素质的确参差不齐,差距很大,那又怎么办呢?我们可以让优秀的人负责更大的区域,相应提高他的收入;让能力较低的人负责较小的区域,相应减少其收入。这样就做到了“能者多劳,多劳多得”,收入差距拉开了,收入也与能力挂钩了。
  像这样的公司,做好过程管理和过程控制尤为重要。大项目的销售可以以结果为导向,而快速消费品之类的销售,应该做好更精细化的过程管理。防止“养懒人”的办法,就是确定他们每天都做好了该做的事项。
  另外,有些销售人员由于有了高底薪,便没有那么大的紧迫感,对难度较高的新客户开发缺乏热情。这时,制定严格的考核、淘汰制度便十分必要了——既然是高薪,就不可能拿得那么容易。严格的考核和淘汰是要让员工有危机感,让员工懂得:公司付给高底薪,是要让大家没有后顾之忧地去工作,拿到这个高底薪是要付出努力的!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更没有不用付出努力的高薪。
  
  低底薪的底线在哪里
  
  说了半天,好像都是“地球人都知道”的道理。但我们真正最想说的是:所谓低底薪,到底低到什么程度是合适的呢?
  深圳有大量企业,销售人员的底薪在800元~1500元之间,不管是800元,还是1500元,都不能满足最基本的生活需要。既然这样,定800元好呢还是1500元好?又为什么不是500元呢?
  以笔者从事十多年销售和销售管理的体会,即便是低底薪,至少也应该能满足最基本的生活需要,这是底线。有以下几点理由:
  第一,如果底薪不能满足最基本的生活需要,销售人员始终会有一种焦虑,而这种焦虑情绪是极不利于工作的。也许有管理人员认为,只有让销售人员吃个半饱,他们才会出去努力找食。其实,半饱和全饱的人做事心态完全不一样,越是业绩好的、有钱的销售人员,在客户面前越是自信从容,签单的概率和额度都更高;而越是没钱的销售人员,越是缺乏自信,往往是恶性循环。
  第二,是不是满足了最基本的生活需要,销售人员就会没有了动力?答案是不会。首先,仅仅满足最基本的生活需求,并不足以让人过正常的生活,依然要靠提成;其次,越优秀的销售人员企图心也越强,所以即使增加他的底薪,他一样会去争取更高的收入。
  第三,底薪越高,越容易招到优秀的人才。用1000元底薪请的人和用2000元底薪请的人,层次绝对是不一样的。底薪是公司实力的体现,也是公司对员工是否重视的体现。底薪越高,说明公司对员工越重视,也更容易获得员工的重视和珍惜。否则员工的想法就是:到哪儿都一样!
  总之,所谓“低底薪招不到人,高底薪养懒人”的悖论,并不是一个非常难解的课题。难的是企业老板或管理人员能真正替员工着想,让他们没有后顾之忧,心情愉快地工作。
  (编辑:李 智Iz-mkt@163.com)
其他文献
一直在飞一直在找,可我发现无法找到;若真想要是一次解放,要先剪碎这有过的往;我要的一种生命更灿烂,我要的一片天空更蔚蓝;我知道我要的那种幸福,就在那片更高的天空;我要飞得更高,飞得更高……  年关将至,很多营销人的心已经悄悄“飞”了起来!  做完了2006年的述职,营销人就会打着自己的“小算盘”:来年,我该不该跳槽?  营销人跳槽喜欢“骑驴找马”,但他们对于是“驴”或“马”的认定标准,个体差异很大
期刊
“执行力”一直是业界的热点话题,乃至在企业内外形成了一种“执行力语境”。但就是在这样的语境中,对执行力的认识偏离了它本来的面目——把执行力的问题异化成了执行层的问题。由此,衍生了一个关于执行力的童话——解决了执行层的问题,就解决了企业的问题。  执行力,是组织困扰的原因还是结果?    “组织执行力低下”与“执行层能力低下”之间,能划等号吗?  谁是执行力语境的直接受益者,谁又是这个话题事实上的受
期刊
“作为公司的一名高管,我时常在想:我们这些在公司总部办公的人,对于公司的整体到底是在增加价值,还是在减少价值?我们是否只是多余的成本?”  编者按:每一项根据市场需求、企业战略进行的调整,都牵涉到组织结构的重新布局,而每一个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经年累积,都会出现机构的功能重叠、信息滞塞。你的机构各部分之和是大于还是小于整体?  春节前夕,我接受上海大学广告学院和中国广告协会的邀请,参加一个营销传播方面
期刊
“我们能够区别崔永元的重走长征路是怀旧还是时尚吗?当怀旧与时尚融合,新的消费模式便产生了。”  编者按:当圣诞节、情人节等泊来节日被赋予了令人向往的生活内涵被年轻人追逐,当重读《论语》和《庄子》、再品《三国》成为一种国学复兴、传统回归的形态被国人热捧,任中国知名院校十大博士如何联名抵制,现实依然,对错将永远难辨。回到营销则简单得多,营销就是创造与实现消费者需要的生活形态,产品/服务则是生活形态的一
期刊
小经销商要想做大做强,必须借势和依靠大品牌,来提升自己的市场能力和品牌价值。但小经销商与大品牌厂家“门不当户不对”,怎样才能让自己“穷秀才攀缘富家女”呢?  由于小品牌产品代理门槛较低,资金投入较少,市场操作省心、简便,获利高,所以大多小经销商愿意代理小品牌。  但随着市场的变化,消费者对大品牌的信赖意识不断提高,小品牌已渐渐失去市场竞争优势。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传统销售渠道功能已越来越弱,小经销
期刊
低产业集中度的行业,往往也是充满混战与混乱的“乱市”行业。身处“乱市”,普通企业看到的是“混水摸鱼”机会,优秀企业看到的则是“清理门户”、“一统江湖”的机会。    身处低集中度行业:快速崛起或死亡  刘春雄    产业集中过程中,幸存者是少数。不是你整合别人,就是别人整合你。谁先趁“乱”出击,迅速崛起,谁的胜机就更大。  如果一个行业有几百家甚至成千上万家企业,这样的行业就是低产业集中度行业,在
期刊
没有一支好队伍,好业绩永远可望不可及。可是管理者却有了共同的感叹一队伍不好带了,抱怨员工散漫、没有责任心、不积极,总是觉得员工不够优秀,需要人的时候总是无人可用。队伍不好带了,难道都是员工的责任吗?    你需要换人,还是换脑  张发松    新年伊始,不少企业管理者又开始了年复一年的嘀咕——“应该把××给喀嚓了,换个好一点的业务代表”、“去年业绩不好,就是因为没找到好一点的业务代表,市场机会白白
期刊
区域经理在与大户经销商的博弈中究竟胜算几何?还要看其是否把握对方的命门所在。  目前,绝大多数国内企业(特别是行业第二、三梯队的企业)的营销还停留在厂、商共同发力市场(甚至经销商主导市场)的状态。由于运营资金所限,缺乏主导市场的财力支持及科学的营销管理,经销商的回款与提货成为区域经理的命门,区域经理的主要工作几乎演变成了与经销商特别是大户经销商的博弈。如何才能在这场博弈中胜出,总结起来,区域经理掌
期刊
日前,北京大宝拟作价23亿元出售100%股权。这是继去年传出强生收购大宝消息后的最新动向。大宝在北京产权交易所的挂牌公告显示,转让标的包括北京三露厂持有的83.42%国有股和北京大宝化妆品有限公司职工持股会持有的16.58%的股份,挂牌底价23亿元。  根据公告,大宝对此次转让的意向方提出多项要求,其中包括:受让方或其关联人是从事护肤品生产和销售业务的企业,受让方应承诺继续使用“大宝”品牌等。业内
期刊
市场上的遗留问题,始终是困扰许多企业的一块心病。尽管有些遗留问题不至于使企业伤筋动骨,但是日积月累,也会给企业造成每年几十万元、上百万元的直接损失,而且,因遗留问题造成厂商关系恶化导致的间接损失,更无法用数字来衡量,许多经销商甚至因此对企业不再信任。  遗留问题往往是由于企业相关政策在传达和执行过程中管理不善而出现的。几种常见的现象是:  1.业务人员口头传达政策,经销商在业务人员离职后浑水摸鱼,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