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口令通常指战斗中识别敌我的口头暗号,也指战斗、练兵或做操时以简短的术语下达的口头命令,一般以“问……答……”的形式出现。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教师合理运用口令辅助教学能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课堂效率。
运用口令理解重难点
重难点能否突破是教学目标是否达成的重要评价依据。突破重难点的方法很多,恰当运用口令教学就是其中之一。这种方法对于低年级学生尤其有效,因为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记忆力强,这种方法正好满足了他们的心理、生理特点。
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一年级下册第3单元《分类与整理练习七》(以下同版本教材只注明年级和册数)中有这样一道题:
这道题目既包括按给定标准分类的练习,又包括按要求(分两组)自选标准分类的练习,其中第(2)题对一年级学生来说很有难度。难度主要体现在让一年级学生自选标准分成两类,但这个分类标准相较于直观图形等外在标准来说比较抽象,并且隐蔽性很强,对学生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的要求较高。另外,一年级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较弱,思维过程往往依靠具体的表象,不易理解较抽象或与自身经验联系少的素材,所以他们的思维带有很大的依赖性和模仿性,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较差。
为了突破这个重难点,教学时,教师先引导学生观察第(1)题整理的象形统计图,说说前面4种图形分别是什么图形(圆形,正方形,三角形和长方形),后面3种图形分别是什么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然后用长方形、长方体分别进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看到长方形只有1个面,长方体有6个面。与长方形类似的圆形、正方形、三角形和与长方体类似的正方体、圆柱体,是否分别具有长方形、长方体类似的特征呢?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观察、类推等方式,最终发现平面图形都只有1个面,而立体图形则有多个面。有了这样的初步认识,教师采用口令的方式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这个重难点。教师一边拍手一边说:“图形图形真奇妙,平面图形几个面?”学生则一边拍手一边回答:“图形图形真奇妙,平面图形1个面”,同时伸出一根手指表示“1”。“谁来猜一猜,面从哪里来?”教师手拿长方体,边说边从长方体上揭下一个长方形的面,演示给学生看。学生一齐答:“我来猜一猜,面从体上来。”“图形分两类,说说谁和谁?”教师两手分别拿着长方体、长方形,同时呈现给学生观察。学生一齐答:“图形分两类,平面和立体。”
在轻松愉快的口令声中,学生对图形的分类标准有了清晰而准确的认识,教学重难点因此而突破。
运用口令归纳知识点
运用口令的形式归纳知识点,能帮助学生准确地記忆知识点,有效提高课堂效率。
学习二年级上册第3单元《角的初步认识》时,学生常常记不住直角、钝角、锐角等概念,尤其是很多学生不能准确理解“角的大小与角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这句话,常常误以为“角的边越长,角就越大”。这说明学生没有理解角这种开放图形的大小与封闭图形的大小不同,还没有通过表象形成数学概念的“角”。解决这个问题的有效方法是,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角的大小变化的实际操作让他们直观地看到,角的两边叉开越大,角就越大,两边叉开越小,角就越小,从而真正理解“角的大小与角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这句话的含义。在此基础上,教师通过口令的方式引导学生归纳“角”的知识点。
师:数学角,有大也有小,大于直角叫什么?
生:大于直角叫钝角。
师:小于直角叫什么?
生:小于直角叫锐角。
师:直角直角在哪里?
生:直角直角在这里。(学生边说边指三角尺上的直角。)
师:直角直角比一比,共同特征在哪里?
生:直角直角比一比,大小都是一样的。
师:角的两边张开了,这个角就怎样了?(教师边说边高举两臂,然后向左右慢慢张开。)
生:角的两边张开了,这个角就变大了。(学生模仿教师做动作。)
师:角的两边合拢了,这个角就怎样了?(教师两臂由张开慢慢合拢。)
生:角的两边合拢了,这个角就变小了。(学生模仿教师做动作。)
这些口令简短顺口,再配之以生动有趣的动作表演,学生很快就牢固地记住了“角”的相关概念,并准确理解了“角的大小与角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的含义。
运用口令巩固练习
数学知识的巩固、数学技能的形成以及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都离不开巩固练习,但练习一定不能机械重复,因为这样会挫伤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口令进行巩固练习能增强练习的目的性,提高巩固练习的效果,减轻学生的练习负担。
二年级上册《表内乘法(二)》例5是一道解决“够不够”类型的应用问题。题目出示的客车座位示意图中共有8排座位,其中前7排每排有4个座位,第8排有5个座位,要求学生通过计算判断有2名教师和30名学生,租这辆车是否坐得下。这样的应用题,二年级学生一般能够正确列出算式,但是往往不能把解答这类题目时必须的3个解题步骤书写完整,要么忘记用题目中的信息与列式计算出的结果进行大小比较,要么忘记“够”或“不够”答语的书写。针对这些情况,在练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分析题意、理解算理,并在黑板上完整板书解题的3个步骤,然后根据板书、运用口令进行巩固练习。如:教师说“解题步骤一二三,答对给你赞赞赞,一要……”边说边指板书,学生答“一要列算式”;教师说“二要……”学生答“二要比大小”;教师说“三要……”学生答“三要写上答”;教师说“聪明宝宝××班,我给大家赞赞赞”,学生伸出大拇指为自己点赞。
再如教学二年级下册第6单元《有余数的除法》例4的笔算除法时,学生最容易犯的错误是在余数比除数大的情况下,不记得通过比较调整商。为了强化记忆,教师可以根据板书设计这样的口令进行巩固练习:教师说“笔算除法四步走,记得的人举举手”,学生一齐回答,“一想商,二想乘,三想减,比过之后才罢休”。
这些富有节奏感的口令与儿歌相似,学生易读易记。更重要的是,它们能快速达成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作者单位:孝感市实验小学)
运用口令理解重难点
重难点能否突破是教学目标是否达成的重要评价依据。突破重难点的方法很多,恰当运用口令教学就是其中之一。这种方法对于低年级学生尤其有效,因为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记忆力强,这种方法正好满足了他们的心理、生理特点。
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一年级下册第3单元《分类与整理练习七》(以下同版本教材只注明年级和册数)中有这样一道题:
这道题目既包括按给定标准分类的练习,又包括按要求(分两组)自选标准分类的练习,其中第(2)题对一年级学生来说很有难度。难度主要体现在让一年级学生自选标准分成两类,但这个分类标准相较于直观图形等外在标准来说比较抽象,并且隐蔽性很强,对学生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的要求较高。另外,一年级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较弱,思维过程往往依靠具体的表象,不易理解较抽象或与自身经验联系少的素材,所以他们的思维带有很大的依赖性和模仿性,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较差。
为了突破这个重难点,教学时,教师先引导学生观察第(1)题整理的象形统计图,说说前面4种图形分别是什么图形(圆形,正方形,三角形和长方形),后面3种图形分别是什么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然后用长方形、长方体分别进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看到长方形只有1个面,长方体有6个面。与长方形类似的圆形、正方形、三角形和与长方体类似的正方体、圆柱体,是否分别具有长方形、长方体类似的特征呢?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观察、类推等方式,最终发现平面图形都只有1个面,而立体图形则有多个面。有了这样的初步认识,教师采用口令的方式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这个重难点。教师一边拍手一边说:“图形图形真奇妙,平面图形几个面?”学生则一边拍手一边回答:“图形图形真奇妙,平面图形1个面”,同时伸出一根手指表示“1”。“谁来猜一猜,面从哪里来?”教师手拿长方体,边说边从长方体上揭下一个长方形的面,演示给学生看。学生一齐答:“我来猜一猜,面从体上来。”“图形分两类,说说谁和谁?”教师两手分别拿着长方体、长方形,同时呈现给学生观察。学生一齐答:“图形分两类,平面和立体。”
在轻松愉快的口令声中,学生对图形的分类标准有了清晰而准确的认识,教学重难点因此而突破。
运用口令归纳知识点
运用口令的形式归纳知识点,能帮助学生准确地記忆知识点,有效提高课堂效率。
学习二年级上册第3单元《角的初步认识》时,学生常常记不住直角、钝角、锐角等概念,尤其是很多学生不能准确理解“角的大小与角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这句话,常常误以为“角的边越长,角就越大”。这说明学生没有理解角这种开放图形的大小与封闭图形的大小不同,还没有通过表象形成数学概念的“角”。解决这个问题的有效方法是,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角的大小变化的实际操作让他们直观地看到,角的两边叉开越大,角就越大,两边叉开越小,角就越小,从而真正理解“角的大小与角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这句话的含义。在此基础上,教师通过口令的方式引导学生归纳“角”的知识点。
师:数学角,有大也有小,大于直角叫什么?
生:大于直角叫钝角。
师:小于直角叫什么?
生:小于直角叫锐角。
师:直角直角在哪里?
生:直角直角在这里。(学生边说边指三角尺上的直角。)
师:直角直角比一比,共同特征在哪里?
生:直角直角比一比,大小都是一样的。
师:角的两边张开了,这个角就怎样了?(教师边说边高举两臂,然后向左右慢慢张开。)
生:角的两边张开了,这个角就变大了。(学生模仿教师做动作。)
师:角的两边合拢了,这个角就怎样了?(教师两臂由张开慢慢合拢。)
生:角的两边合拢了,这个角就变小了。(学生模仿教师做动作。)
这些口令简短顺口,再配之以生动有趣的动作表演,学生很快就牢固地记住了“角”的相关概念,并准确理解了“角的大小与角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的含义。
运用口令巩固练习
数学知识的巩固、数学技能的形成以及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都离不开巩固练习,但练习一定不能机械重复,因为这样会挫伤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口令进行巩固练习能增强练习的目的性,提高巩固练习的效果,减轻学生的练习负担。
二年级上册《表内乘法(二)》例5是一道解决“够不够”类型的应用问题。题目出示的客车座位示意图中共有8排座位,其中前7排每排有4个座位,第8排有5个座位,要求学生通过计算判断有2名教师和30名学生,租这辆车是否坐得下。这样的应用题,二年级学生一般能够正确列出算式,但是往往不能把解答这类题目时必须的3个解题步骤书写完整,要么忘记用题目中的信息与列式计算出的结果进行大小比较,要么忘记“够”或“不够”答语的书写。针对这些情况,在练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分析题意、理解算理,并在黑板上完整板书解题的3个步骤,然后根据板书、运用口令进行巩固练习。如:教师说“解题步骤一二三,答对给你赞赞赞,一要……”边说边指板书,学生答“一要列算式”;教师说“二要……”学生答“二要比大小”;教师说“三要……”学生答“三要写上答”;教师说“聪明宝宝××班,我给大家赞赞赞”,学生伸出大拇指为自己点赞。
再如教学二年级下册第6单元《有余数的除法》例4的笔算除法时,学生最容易犯的错误是在余数比除数大的情况下,不记得通过比较调整商。为了强化记忆,教师可以根据板书设计这样的口令进行巩固练习:教师说“笔算除法四步走,记得的人举举手”,学生一齐回答,“一想商,二想乘,三想减,比过之后才罢休”。
这些富有节奏感的口令与儿歌相似,学生易读易记。更重要的是,它们能快速达成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作者单位:孝感市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