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CuFeMnNi高熵合金瞬态液相连接的显微组织与力学性能评价

来源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英文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OTR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CoCuFeMnNi高熵合金(HEA)的瞬时液相(TLP)连接.TLP连接使用AWS BNi-2夹层,温度为1050℃,时间分别为20、60、180、和240 min.采用扫描电镜和能谱仪表征连接时间对接头显微组织的影响.显微组织结果证实,约240 min时发生完全等温凝固.而连接时间为20、60和180 min的样品其连接区形成非热凝固区,含有富铬硼化物和Mn3Si金属间化合物.所有样品接头的等温凝固区中均形成 γ-Ni固溶体.为了研究TLP连接时间对接头力学性能的影响,测量接头的剪切强度和显微硬度.结果表明,接头显微硬度值较小,相邻区显微硬度值较大.连接时间为20 min的样品接头具有最低的剪切强度100 MPa,而连接时间为240 min的样品具有最大的剪切强度180 MPa.“,”The transient liquid phase (TLP) bonding of CoCuFeMnNi high entropy alloy (HEA) was studied. The TLP bonding was performed using AWS BNi-2 interlayer at 1050 ℃ with the TLP bonding time of 20, 60, 180 and 240 min. The effect of bonding time on the joint microstructure was characterized by SEM and EDS. Microstructural results confirmed that complete isothermal solidification occurred approximately at 240 min of bonding time. For samples bonded at 20, 60 and 180 min, athermal solidification zone was formed in the bonding area which included Cr-rich boride and Mn3Si intermetallic compound. For all samples, the γ solid solution was formed in the isothermal solidification zone of the bonding zone.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TLP bonding time on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joints, the shear strength and micro-hardness of joints were measured. The results indicated a decrement of micro-hardness in the bonding zone and an increment of micro-hardness in the adjacent zone of joints. The minimum and maximum values of shear strength were 100 and 180 MPa for joints with the bonding time of 20 and 240 min, respectively.
其他文献
菜籽油富含酚酸,其中芥子酸具有较强的抗氧化能力,能够清除氧自由基,提高细胞氧化应激反应能力.以油酸诱导HepG2细胞构建脂毒性模型,通过RNA-seq分析芥子酸干预对HepG2细胞差异表达基因的影响,并对HepG2细胞中差异表达基因进行了GO分类和KEGG富集分析.结果表明:对照组、模型组、实验组、模型实验组间均存在差异表达基因,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模型实验组和实验组中下调基因多于上调基因.GO功能分类分析发现油酸和芥子酸主要从细胞过程、刺激反应、催化活性方面影响细胞物质代谢和酶的催化基因表达.在KEG
黏度是液体铝合金重要的热物性质之一,影响到液体充型与凝固的特征,继而铸件的质量.在本研究中,从文献中收集了315组实验测定的黏度数据,用来开发黏度预测模型.采用BP神经网络算法构建模型,以熔体温度和合金中Al、Si、Fe、Cu、Mn、Mg和Zn的含量作为模型输入,并以黏度值作为模型输出.为了改善模型精度,研究不同训练算法和隐含层神经元数的影响.使用遗传算法优化初始权重与赋值,这显著改善了模型精度.模型预测值与实验值间的相对误差小于5%,证明所构建的优化模型具有高的预测精度与可靠性.用建立的模型对纯Al和二
对棕榈酸(PA)处理的人源肝细胞中的脂质进行脂质组学分析,探讨PA对肝细胞脂质代谢的影响.采用基于HPLC-MS的脂质组学技术,识别和量化PA处理人正常肝细胞后改变的内源性脂质代谢产物,并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变化.结果表明,通过脂质组学分析共检测到1000多种脂质代谢物,又可细分为22种质类别,根据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显示有628种脂质代谢物含量存在显著差异.其中PA处理组中溶血磷脂酰胆碱(LPC)、磷脂酰肌醇(PI)、神经酰胺(Cer)、己糖神经酰胺(Hex1Cer)、鞘氨醇(
以亚麻荠籽饼为原料,以多糖得率为指标,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响应面试验对恒温搅拌提取亚麻荠籽多糖工艺进行优化,并探讨亚麻荠籽粗多糖提取物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恒温搅拌提取亚麻荠籽多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提取温度90℃、料液比1:18、提取时间85 min、搅拌速度200 r/min,在此条件下提取2次,亚麻荠籽多糖得率为1.71%.亚麻荠籽粗多糖提取物对DPPH自由基与羟自由基均呈现出一定的清除能力,对羟自由基的清除能力优于DPPH自由基.研究结果为亚麻荠籽多糖的提取以及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研究Mg-10Gd-1.5Y-0.4Zr合金的磨损率变化、磨损转变及其与载荷和温度之间的关系.在20~200℃试验温度范围内,在销盘式试验机上进行磨损试验.磨损表面形貌和成分采用SEM和EDS方法进行检测.实验结果表明:在载荷恒定为20、35和40 N时,每条磨损率-温度曲线上均会出现一个与轻微-严重磨损转变相对应的转折点.在轻微磨损时,表层材料因发生塑性变形而产生应变硬化,而在严重磨损时,表层材料因发生动态再结晶而发生软化.增加法向载荷将降低轻微-严重磨损转变的临界温度,法向载荷与发生轻微-严重磨损转变
采用红外光谱法、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气相色谱法、X射线荧光光谱法、滴点测定法和黏度测定法等多种定性定量及理化参数测定技术,对不同种类和含量的进出口工业脂肪酸及其制品进行属性鉴定研究.讨论了样品不同的检测结果在《进出口税则》商品归类中的应用,并结合工业脂肪酸及其制品的报关商品实例,阐述了该类商品的海关化验步骤和归类过程,可为工业脂肪酸及其制品的定性鉴别、定量分析以及进出口商品归类提供技术参考.
采用放电等离子体烧结(SPS)工艺制备(30~50)%Cu/Invar(质量分数)双金属基复合材料.通过设计正交实验方案,系统研究Cu含量、压制压力及烧结温度对复合材料显微结构、力学性能和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Cu含量由30%增加至50%(质量分数),Cu基体逐渐转变为连续网络分布,复合材料致密度、热导率及热膨胀系数增大,但抗拉强度降低.提高烧结温度,Cu/Invar界面扩散加剧,导致复合材料的热导率降低,抗拉强度增大.压力对复合材料热性能的影响较为复杂.在700℃,60 MPa下制备的50%Cu/
以青海省不同产地的亚麻籽为原料,采用索氏抽提法提取亚麻籽油,通过气相色谱法分析亚麻籽油脂肪酸组成,并运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建立青海亚麻籽油脂肪酸指纹图谱,利用指纹图谱鉴定掺伪量分别为10%、20%、30%、40%、50%的大豆油、玉米油、花生油、菜籽油、葵花籽油、芝麻油的掺伪模型.结果表明:构建的指纹图谱符合指纹图谱研究的技术要求,可在一定程度上代表青海亚麻籽油样品的整体性;该指纹图谱可以鉴别掺伪量20%及以上大豆油、葵花籽油掺伪模型,10%及以上玉米油、花生油和菜籽油掺伪模型,而对芝麻油掺伪
通讯技术的进步和智能手机的普及宣告了移动互联时代的到来.作为信息载体的二维码仿佛是门铃,帮助人类敲开了移动互联时代的大门.二维码应用广泛,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比如健康二维码、公交二维码、支付二维码、名片二维码、电视二维码,等等.毫不夸张地说,没有二维码就没有现代生活.那么,二维码都有哪些?微信和支付宝等应用的二维码是国外的二维码吗?中国是否有自己的二维码?什么时候能用上中国人自己的二维码?
期刊
为了提高茶多酚在油脂体系中的利用度,以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钠为壁材,通过喷雾干燥法制备茶多酚微胶囊.对茶多酚微胶囊的形貌特征、粒度分布、溶解度和热稳定性进行分析,并将其应用于大豆油中,通过测定加速氧化过程中的全氧化值进行货架期预测.结果表明:茶多酚微胶囊颗粒粒径分布均匀,球体表面凹陷,热稳定性好;在25℃下,添加200 mg/kg茶多酚微胶囊的大豆油货架期可以延长至249.89 d,与未添加茶多酚微胶囊的大豆油相比货架期延长了79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