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在海上

来源 :中国新闻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192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远处的泊位上,厦门首富的黑色游艇被黑帆布罩得严严实实。它几乎是停泊在五缘湾码头所有船只中个头最大的。五缘湾位于厦门岛东北角,往东航行,穿过屹立在海中岩石上的“启航”巨型雕像,就算出海了,再转向东南即是大小金门岛。和位于厦门岛西南侧的鼓浪屿岛相比,这里几乎不会吸引任何外地游客,就连本地人也很少来。有时这里船比人多。
  由于不是周末,游艇和帆船大都安静地停在各自的泊位里,较受欢迎且价格相对低的摩托艇也整齐地排在岸边。偶有拍婚纱照的新人在泊位间穿行。负责为船主养护游艇、帆船的工作人员大都已结束工作,如果今天没有接到东家的出海通知,将又会是闲散的一天。

坐船的人多,玩船的人少


  刘昌隆脱鞋登上甲板,钻入船舱,将舱顶的窗户挨个推开透气。船已经被水手清洗过了,舱外木地板上的水渍还在,擦甲板的毛巾都晾在船尾的围栏上。
  这是艘43英尺长的大帆船,3年前由本地某公司CEO花400多万元从法国买回,船上卧室、厨房、卫生间等设施一应俱全。31岁的刘昌隆被聘为船长,负责在船东需要的时候驾船出海,并对船只进行保养打理。
  身高1米89,体重近100公斤的刘昌隆是南方少有的壮汉,四年级时就被招入少年体校,并在20岁时开始练习帆船,4年后选择退役。“我练过4个项目,确实喜欢帆船,没法割舍。”刘昌隆对《中国新闻周刊》说,在闽江边长大的他从小就爱水,但和练过的赛艇相比,帆船更自由、限制少、需要动脑子,“退役前我就开始了解这个行业就业情况。”他说。
  2007年退役时,刘昌隆到厦门顽石航海俱乐部当教练,教普通人驾驶帆船。国内第一批帆船等水上项目的从业人员,很多都是来自水上项目的退役运动员。那时刘昌隆一个月拿2500元,现在做船长月收入可过万。
  每个周五晚上,一些学员会从北京、上海等地飞到厦门,周六和周日白天学习驾驶帆船,教学船多是能载8人的飞虎级竞技帆船。学员以收入较高的白领居多,他们周日晚再飞回各自工作的城市。学费为3000元,学时8天,包括理论学习。
  只要會游泳、不晕船的人都可以学习。学成以后,可以相约一起租船出海,按照厦门的租船费计算,平均每人支付200元左右,可以玩半天,帆船从1小时起租,3小时封顶,超时不加收费用。有的学员熟练后,也加入民间帆船赛的行列,和一些退役运动员组队参加国内民间帆船赛事。
  五缘湾码头的游艇居多,帆船较少,全厦门的大帆船只有50多艘。“刚接触海洋,每个人对于买船的出发点不一样,很多人买游艇就像买个客厅,接待客人,个人休闲很少。现在码头也限制了个人休闲船型的发展。”厦门顽石航海俱乐部总经理魏军对《中国新闻周刊》说,“现在发展很快,但是坐船的人多,玩的少。这也要一个过程。”
  刘昌隆的船东喜欢帆船,虽然船也多是用于商务接待,但由于该帆船的发动机只作为辅助动力使用,一年的油费不超过6000元,自身的维护费也不高,每年需40000元左右。而同样尺寸的游艇,一次加油的费用就要50000元。
  刚退役时,刘昌隆利用工作之余和相识的朋友组队参加民间大帆船比赛,成绩常常能进前三。从青岛到深圳,再到海南,民间帆船赛事逐年增多,厦门全年就有5项比赛。
  现在,刘昌隆只要想去参加比赛,只需给船主发短信请假,交待水手安排船主的出海事宜即可。但随着比赛增多,进入这行的退役运动员也越来越多,拿成绩已经比较难了,但每次赛后上岸烧烤、啤酒之类的聚会仍是刘昌隆们最喜爱的。

如何才是真的爱海


  和游艇、帆船一样,潜水、冲浪等运动也随着海洋休闲在国内的兴起发展起来。在林一刚开始潜水时,福州玩潜水的圈子不过50多人,现在已经增长了近10倍。
  2009年,在三亚经历了一次5米深的潜水体验后,林一开始喜欢上这项运动。现在回想起来,三亚的潜水是一段不堪的经历,因为海里看不见任何海洋生物,偶尔游过的鱼都足以让人惊叹。
  “那里的珊瑚都死光了,一味的旅游开发和捕鱼,现在潜下去什么也看不到了。”林一对《中国新闻周刊》感叹道,玩潜水的前辈告诉他,10年前到三亚时,那里和菲律宾等久负盛名的潜水地一样,很美。“其实国外的环境也会因开发旅游发生变化,同一个地方,明年再去,就会感觉不像原来的,很明显。”他说。
  国内的潜水客和国外一样,要考休闲潜水证,通过笔试和水下技能考试。林一考试时费用为2000元,之后随着需求的不断增加,三四年间涨了1000多元,考试也比原来简单了不少。直接的后果就是潜水客不懂基本的潜水规则,有些国内潜水客甚至会提起海星炫耀,按规定,潜水时不能触碰任何海洋生物,但更有甚者在珊瑚上刻下自己名字。
  每年林一通常带着六七十公斤的潜水装备出国两三次,专为潜水而去。装备从几千元到数万不等,通常在潜水地待一周,每天三四潜,一潜50分钟左右。东南亚各岛、菲律宾、斐济、帕劳、马尔代夫等地都是国内潜水客常去的地方。
  在很多人看来,国内的海域已经没什么可以看的了,鱼很少,且珊瑚都成片死去变成白色。而当林一们拿着相机潜到国外的海底拍照时,每次只需在方圆二三十平米的区域停留,就能找到很多值得拍摄的景物。多样生物充满了画面,眼前五彩斑斓。拍照是他们每次潜水最大的乐趣。和帆船不同,潜水客已经“被迫”出国,不在国内海域玩了。
  “我爱帆船,我爱海。”刘昌隆昂头环视着码头。即使船东带着再尊贵的客人上船,他也会交待两点,第一,上甲板一定要抓紧船舷,且小孩一定不能上甲板。“这个绝对不能扔海里。”刘昌隆晃着手里的矿泉水瓶说,这一点也是他最看重的。

海上运动的现实


  2003年,航海家翟墨驾帆船环行中国海时,海岸线上停靠的帆船寥寥无几,但从北京奥运前后到现在,几乎所有码头都鲜有多余的泊位可停靠。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娱乐方式的转变,买船,成为很多富人的首选。2011年,著名船厂博纳多在中国的销售额超过6500万美元。   “政府比較急功近利,用各类明目打造这项运动,这也是有好处的,但缺乏群众基础。只要有企业家买船,就会带动整条产业链。”航海家翟墨对《中国新闻周刊》说,“国外提倡自己动手打理清理船只,特别是帆船,不可能像国内这样雇一帮人照顾船。中国还是一种享受性的。这种玩法也会被逐渐淘汰,先进来的是一批有钱的、要作秀的人。有资金养,养不起的时候就是一种麻烦。如果老板从游艇喜欢上航海了,就一发不可收拾了,就会买帆船,更会感觉到航海的魅力。”
  据统计,美国约有1800万艘帆船,其中60%为每艘数万美元。但国内一直视帆船为奢侈品,进口需缴纳40%的销售税,虽然业内人士一直在强调,每个买得起车的家庭都能买得起小帆船。但很多国内制造的帆船,价格也并不便宜,说到底,很多从业者也依旧把这类休闲运动当作高端产业推广经营。
  当一些高收入人群开始寻求更刺激的运动项目,海上运动是很好的选项。他们花钱学帆船,但当他们爱上这项运动时,会发现即使自己的经济实力能够支撑这个游戏也无法实现,买了船也没地方停。
  刘昌隆管理的那艘帆船,在五缘湾码头的泊位费为一年13万元。这还算是便宜的,国内很多码头都采用会籍制,有的地方一个泊位就得卖几百万元。而在“千帆之都”奥克兰,这类尺寸的帆船停一周约合150多元,一年的泊位费不到10000元。
  翟墨一直强调如果家里能花万元左右为孩子买专门为儿童制造的易于操控的OP级帆船,从小让孩子接触这样的运动,未来这项运动该有多蓬勃,但即使这种最小的帆船也无处可停。缺少公共泊位,正在成为制约国内海洋休闲的瓶颈。
  “现在很多游艇码头分两类,一种是政府工程,做城市品牌提升,有景观工程的意思,花钱建公园也是建,建码头还可以作为经济发展的展示窗口。另一种是地产商建码头,围绕某个地产进行炒作。”厦门顽石航海俱乐部总经理魏军对《中国新闻周刊》说,“这两种都不会发展泊位数量,也不会把价格放到符合普通百姓水上娱乐上来,这不是他们的初衷。最理想的状况是政府投入建公共码头,有完善的管理、合理的价位。玩船的人对码头要求不高,只要能停,价位合理,不再需要码头提供任何东西。”
  游艇码头,时常“戒备森严”,只有刘昌隆这样皮肤黝黑、戴墨镜的“熟脸”能随时进出,其他人都要被“盘问”,更多时候,大家只能站在高处,远眺码头上一排排游艇和帆船。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