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数学研究性学习方式作为一种新型的体现素质教育思想和要求的学习方式,应该贯穿在整个数学教育的所有活动中,在现行的数学教学过程中可以将数学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式加以引入,以培养学生对数学的探究性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
关键词:高中数学;研究性;策略“研究性学习”旨在将学习更多地看作一个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由对知识的认识过程转化为对问题的探索过程;由对知识的认知掌握转化为对问题的研究解决。这样才能使学生学会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不断地用探究科学的态度与方法去认识、发现、改变与创造,真正使今天的学习成为明天参与和改造社会,从而获得发展的基础。
一、教学策略
1.创设挑战性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研究欲望
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精心设置教学情境,使学生内心产生一种学习的需要。求知欲是人们思考研究问题的内在动力,学生求知欲越高,主动探索精神越强,就能主动积极进行思维。教师不但要提出可供学生思考的问题,更应该在每节课的开始创设问题情境,设置教学内容和学生内在需求的“不平衡”,激发学生主动研究的欲望。
2.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主动参与研究性学习
现代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都告诉我们,教学效果的优劣是由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参与程度来决定的。研究性学习是通过学生自身在实践中以富有创造意识的积极性, 主动地去探求获取, 其实质是让学生经历自己发现问题、自主探索问题、自行解决问题这一互动、自主的过程。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学生才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顺应学生的学习思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者不应该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是知识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要想把研究性学习真正落实到实处, 应做到人人都能参与, 人人都能参与研究,通过参与研究的过程获得体验。
3.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乐于研究性学习
生活是学生进行数学学习的起点和归宿。在数学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着力研究学生的生活背景, 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注重对数学知识进行生活化加工, 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把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融合起来。让学生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感受数学的无穷力量。
4.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研究性意识
古人云“学以致用”,但是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往往只是重视课本上知识的教学,很少关注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造成了知识学习和知识应用的脱节,致使学生体会不到学习数学知识的作用,从而认为数学是所有学科中最无用的,进而丧失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应把学生熟悉和感兴趣的具体生活问题情境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学习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在解决丰富多变的生活实际问题中培养学生的自主研究意识。
二、教学途径
1.在数学的应用题中渗透研究性学习
新课程改革旨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改革传统教学理论严重脱离实际的状况。使学生能将学到数学知识能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去,这也是我们研究性学习的一个重要方面。利用数列知识解决购房、购车分期付款问题,利用函数求最值的方法解决现实生活中最佳方案问题,等等。带动学生去研究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让数学研究性学习带给学生无穷的乐趣,真正的做到使学生学以致用。数学的应用不仅是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更重要的是能够在实际生产、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通过学生的社会调查与实践,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发现数学问题,研究数学问题,建立解决各种问题的数学模型,这样学生一方面能用所学的数学基础理论解决实际问题,另一方面又能在日常生活中的具体事例抽象成数学的模型,数学的研究性学习就在这样的过程中循环推进。
2.在数学开放题中渗透研究性学习
数学开放题能体现数学研究的思想方法,解答过程是探究的过程,能体现数学问题的形成过程,体现解答对象的实际状态,数学开放题有利于因材施教,可以用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发散性,使学生体会学习数学的成功感,使学生体验到数学的美感。将数学开放题用于学生研究性学习是十分有意义的。
开放题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创新能力,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是一种新的教育理念的具体体现。数学开放题作为开展数学研究性学习一个切入口,促进了数学教育的开放化和个性化,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开放题通常是改变命题结构,改变设问方式,增强问题的探索性以及解决问题过程中的多角度思考,对命题赋予新的解释进而形成和发现新的问题。数学老师就应该充分的利用研究性学习的机会,编制数学开放题,提高学生运用的能力。但无论是改造陈题,还是自创新题,编制数学开放题都要围绕使用开放题的目的进行,开放题应当随着使用目的和对象的变化而改变,应作为常规问题的补充。用于研究性学习的开放题尽量能有利于解题者充分利用自己已有的数学知识和能力解决问题。编制的开放题应体现某一完整的数学思想方法,具有鲜明的数学特色,帮助解题者理解什么是数学,为什么要学习数学,以及怎样学习数学。
3.在社会实践中渗透研究性学习
在数学研究性学习中,社会实践是重要的获取信息和研究素材的渠道,学生通过对事物的观察、了解并亲身参与取得了第一手资料,可以用所学的数学知识予以解决。
研究性学习强调理论与社会、科学和生活实际的联系,特别关注环境问题、现代科技对当代生活的影响以及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重大问题。要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亲身参与社会实践性活动。同时研究性学习的设计与实施应为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提供条件和可能。
对于高中学生而言,要开展研究性学习,必须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具体说来,主要包括有以下几个方面能力: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参加社会活动的能力。例如让学生尝试研究“银行存款利息和利税的调查”:先让学生制定调查研究专题,从教科书、课外阅读书以及网络中查找有关银行存款利息和利税的内容,由学生自己根据实际需要,分组到建设银行、农业银行、农村信用社、国税、地税等相关部门进行原始数据的搜集,通过对原始数据的分析、整理,建立一个数学模型。在研究过程中,学生的积极性以及创新能力得到充分展示,使他们发现研究数学的乐趣,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总之,通过主要采取研究性学习方式实施的数学教学,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学习数学、掌握和运用一种现代数学的学习方式,学会主动学习、终身学习。
关键词:高中数学;研究性;策略“研究性学习”旨在将学习更多地看作一个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由对知识的认识过程转化为对问题的探索过程;由对知识的认知掌握转化为对问题的研究解决。这样才能使学生学会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不断地用探究科学的态度与方法去认识、发现、改变与创造,真正使今天的学习成为明天参与和改造社会,从而获得发展的基础。
一、教学策略
1.创设挑战性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研究欲望
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精心设置教学情境,使学生内心产生一种学习的需要。求知欲是人们思考研究问题的内在动力,学生求知欲越高,主动探索精神越强,就能主动积极进行思维。教师不但要提出可供学生思考的问题,更应该在每节课的开始创设问题情境,设置教学内容和学生内在需求的“不平衡”,激发学生主动研究的欲望。
2.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主动参与研究性学习
现代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都告诉我们,教学效果的优劣是由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参与程度来决定的。研究性学习是通过学生自身在实践中以富有创造意识的积极性, 主动地去探求获取, 其实质是让学生经历自己发现问题、自主探索问题、自行解决问题这一互动、自主的过程。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学生才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顺应学生的学习思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者不应该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是知识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要想把研究性学习真正落实到实处, 应做到人人都能参与, 人人都能参与研究,通过参与研究的过程获得体验。
3.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乐于研究性学习
生活是学生进行数学学习的起点和归宿。在数学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着力研究学生的生活背景, 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注重对数学知识进行生活化加工, 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把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融合起来。让学生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感受数学的无穷力量。
4.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研究性意识
古人云“学以致用”,但是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往往只是重视课本上知识的教学,很少关注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造成了知识学习和知识应用的脱节,致使学生体会不到学习数学知识的作用,从而认为数学是所有学科中最无用的,进而丧失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应把学生熟悉和感兴趣的具体生活问题情境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学习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在解决丰富多变的生活实际问题中培养学生的自主研究意识。
二、教学途径
1.在数学的应用题中渗透研究性学习
新课程改革旨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改革传统教学理论严重脱离实际的状况。使学生能将学到数学知识能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去,这也是我们研究性学习的一个重要方面。利用数列知识解决购房、购车分期付款问题,利用函数求最值的方法解决现实生活中最佳方案问题,等等。带动学生去研究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让数学研究性学习带给学生无穷的乐趣,真正的做到使学生学以致用。数学的应用不仅是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更重要的是能够在实际生产、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通过学生的社会调查与实践,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发现数学问题,研究数学问题,建立解决各种问题的数学模型,这样学生一方面能用所学的数学基础理论解决实际问题,另一方面又能在日常生活中的具体事例抽象成数学的模型,数学的研究性学习就在这样的过程中循环推进。
2.在数学开放题中渗透研究性学习
数学开放题能体现数学研究的思想方法,解答过程是探究的过程,能体现数学问题的形成过程,体现解答对象的实际状态,数学开放题有利于因材施教,可以用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发散性,使学生体会学习数学的成功感,使学生体验到数学的美感。将数学开放题用于学生研究性学习是十分有意义的。
开放题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创新能力,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是一种新的教育理念的具体体现。数学开放题作为开展数学研究性学习一个切入口,促进了数学教育的开放化和个性化,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开放题通常是改变命题结构,改变设问方式,增强问题的探索性以及解决问题过程中的多角度思考,对命题赋予新的解释进而形成和发现新的问题。数学老师就应该充分的利用研究性学习的机会,编制数学开放题,提高学生运用的能力。但无论是改造陈题,还是自创新题,编制数学开放题都要围绕使用开放题的目的进行,开放题应当随着使用目的和对象的变化而改变,应作为常规问题的补充。用于研究性学习的开放题尽量能有利于解题者充分利用自己已有的数学知识和能力解决问题。编制的开放题应体现某一完整的数学思想方法,具有鲜明的数学特色,帮助解题者理解什么是数学,为什么要学习数学,以及怎样学习数学。
3.在社会实践中渗透研究性学习
在数学研究性学习中,社会实践是重要的获取信息和研究素材的渠道,学生通过对事物的观察、了解并亲身参与取得了第一手资料,可以用所学的数学知识予以解决。
研究性学习强调理论与社会、科学和生活实际的联系,特别关注环境问题、现代科技对当代生活的影响以及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重大问题。要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亲身参与社会实践性活动。同时研究性学习的设计与实施应为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提供条件和可能。
对于高中学生而言,要开展研究性学习,必须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具体说来,主要包括有以下几个方面能力: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参加社会活动的能力。例如让学生尝试研究“银行存款利息和利税的调查”:先让学生制定调查研究专题,从教科书、课外阅读书以及网络中查找有关银行存款利息和利税的内容,由学生自己根据实际需要,分组到建设银行、农业银行、农村信用社、国税、地税等相关部门进行原始数据的搜集,通过对原始数据的分析、整理,建立一个数学模型。在研究过程中,学生的积极性以及创新能力得到充分展示,使他们发现研究数学的乐趣,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总之,通过主要采取研究性学习方式实施的数学教学,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学习数学、掌握和运用一种现代数学的学习方式,学会主动学习、终身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