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汉语应用的不断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质的不断建立,时代对口语的表达要求也随之提高,应逐步加大对少数民族学生汉语能力考试的要求。要想提高少数民族学生汉语口语的能力,应先解决其中的影响因素,从根源出发,探究如何提高少数民族学生汉语口语的能力。对影响少数民族学生汉语口语能力提高的四个关键因素进行阐述,希望能为相关的研究带来有效的借鉴。
[关 键 词] 教学方式;听与说;心理障碍;语言环境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6)34-0113-01
语言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基本的交际工具,而汉语作为我国的母语,更是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应用。无论从自身发展来看,还是从民族团结来看,少数民族学生的汉语口语能力都应得到相应的重视。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汉语口语表达在国民生活和工作中体现出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少数民族学生在日后的发展中,无论是社会背景还是社会角色都要求他们必须具备这项社交能力。
一、教学方式不严谨
汉语的学习是“听、说、读、写”四个过程统一进行的,只有做到这四个要素的基本到位,才能完成对汉语学习的任务,最终达到学习的目的和效果。而很多教师在进行汉语学习授课时,为了使学生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将更多的关注点都放在了词汇量的扩充和阅读能力的应用上,将大量时间花费在词义的讲解、语法的练习上,忽视了学生多方面统一的学习,没有达到汉语授课的根本目的。
这种一味地进行书面灌输的教学方式,不仅达不到学生学习的效果,反而局限了课堂的活跃性,限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开发。最终的结果是学生尽管拿到书面的好成绩,但在实际的应用中,汉语能力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好。因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注重学生说与读的部分,加强学生汉语口语方面的练习,可以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在互动与交流中共同进步,用朗读诗歌、话剧表演等形式加强学生对日常用语的使用。
很多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为使学生快速地掌握汉语的知识,使用本民族语言进行授课。殊不知,这种讲课方式最终只能让学生更加依赖本民族语言,达不到汉语口语的练习。教师在授课中应使用标准的普通话,及时纠正学生的发音情况,打好汉语学习坚实的基础。
二、没有形成“听”与“说”的统一
汉语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在听力结束后,教师应安排给学生更多的“说”的练习,让学生及时巩固所学知识,加深口语练习的印象,达到“听”与“说”的统一。在课堂中的口語练习中,可以采取以下三个方法让学生进行练习:利用课文中语段进行口语交际训练;总结课文,利用复述法进行口语交际训练;扮演课文中的角色,进行口语交际训练。
此外,除了课堂上的练习之外,要让学生走出课外,进行口语交际练习。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在日常交流中进行汉语的学习。实践出真知,要想把口语练习做到位,就应该让学生融入实际应用的语言环境中去,加强社会交际的能力。
三、学生自身的心理障碍
少数民族学生在进入汉语学习阶段后,语言环境会发生改变,以往的民族语言与汉语语言之间在表达方式、句型以及词语的组合上有着很多差异,加上学生对于汉语知识的了解较少,使学生不能流利地使用汉语,自身会有害怕和自卑的表现,担心在汉语使用过程中出现发音不准、语法错误等现象,严重影响了学生对汉语学习的积极性。
教师在授课时,应对学生进行积极的鼓励,不能使用“一言堂”的教学形式,使学生惧怕开口,不敢犯错。教师应鼓励学生勇敢地表达自己,大胆犯错,对学生口语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耐心地指导,培养学生反复练习的学习能力,以做到及时改正错误,完整表达自己。
四、缺乏语言环境的自我创造
少数民族学生自幼生长的语言环境是使用其本民族语言交流,缺少对汉语的接触与学习。长期受本民族语言的熏陶,虽然在小学阶段进行了一些汉语的学习,但是由于语言环境的差异性,少数民族学生对汉语的掌握还不到位,即便一些学生能够进行一些简单的交流,也会出现音调不准、用词错误的现象。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汉语语言授课时,给学生更多的锻炼机会,为学生创造适合的语言环境。但由于汉语学习的课时较少,加之学生较多,在课上的练习机会少之又少,所以仅仅凭借课上的练习无法真正提升汉语口语能力。教师可以把课堂学习内容与课外活动结合起来,创造汉语学习的语言环境,营造汉语交际的语言氛围,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发现学习的乐趣。
尽管汉语是一门枯燥乏味的学科,但其对民族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少数民族学生在进行汉语学习时,应注重差异性,从根本出发,激发学生对汉语学习的兴趣,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多表达、多尝试,对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问题要给予学生正确的指导。
参考文献:
[1]刘艺铭.影响新疆高校少数民族预科汉语口语教学的因素及其对策[J].教育教学论坛,2013(1):172-174.
[2]陈荣哲.在阅读与口语训练中提高少数民族学生汉语口语交际能力[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3(6):33-34.
[关 键 词] 教学方式;听与说;心理障碍;语言环境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6)34-0113-01
语言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基本的交际工具,而汉语作为我国的母语,更是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应用。无论从自身发展来看,还是从民族团结来看,少数民族学生的汉语口语能力都应得到相应的重视。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汉语口语表达在国民生活和工作中体现出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少数民族学生在日后的发展中,无论是社会背景还是社会角色都要求他们必须具备这项社交能力。
一、教学方式不严谨
汉语的学习是“听、说、读、写”四个过程统一进行的,只有做到这四个要素的基本到位,才能完成对汉语学习的任务,最终达到学习的目的和效果。而很多教师在进行汉语学习授课时,为了使学生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将更多的关注点都放在了词汇量的扩充和阅读能力的应用上,将大量时间花费在词义的讲解、语法的练习上,忽视了学生多方面统一的学习,没有达到汉语授课的根本目的。
这种一味地进行书面灌输的教学方式,不仅达不到学生学习的效果,反而局限了课堂的活跃性,限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开发。最终的结果是学生尽管拿到书面的好成绩,但在实际的应用中,汉语能力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好。因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注重学生说与读的部分,加强学生汉语口语方面的练习,可以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在互动与交流中共同进步,用朗读诗歌、话剧表演等形式加强学生对日常用语的使用。
很多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为使学生快速地掌握汉语的知识,使用本民族语言进行授课。殊不知,这种讲课方式最终只能让学生更加依赖本民族语言,达不到汉语口语的练习。教师在授课中应使用标准的普通话,及时纠正学生的发音情况,打好汉语学习坚实的基础。
二、没有形成“听”与“说”的统一
汉语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在听力结束后,教师应安排给学生更多的“说”的练习,让学生及时巩固所学知识,加深口语练习的印象,达到“听”与“说”的统一。在课堂中的口語练习中,可以采取以下三个方法让学生进行练习:利用课文中语段进行口语交际训练;总结课文,利用复述法进行口语交际训练;扮演课文中的角色,进行口语交际训练。
此外,除了课堂上的练习之外,要让学生走出课外,进行口语交际练习。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在日常交流中进行汉语的学习。实践出真知,要想把口语练习做到位,就应该让学生融入实际应用的语言环境中去,加强社会交际的能力。
三、学生自身的心理障碍
少数民族学生在进入汉语学习阶段后,语言环境会发生改变,以往的民族语言与汉语语言之间在表达方式、句型以及词语的组合上有着很多差异,加上学生对于汉语知识的了解较少,使学生不能流利地使用汉语,自身会有害怕和自卑的表现,担心在汉语使用过程中出现发音不准、语法错误等现象,严重影响了学生对汉语学习的积极性。
教师在授课时,应对学生进行积极的鼓励,不能使用“一言堂”的教学形式,使学生惧怕开口,不敢犯错。教师应鼓励学生勇敢地表达自己,大胆犯错,对学生口语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耐心地指导,培养学生反复练习的学习能力,以做到及时改正错误,完整表达自己。
四、缺乏语言环境的自我创造
少数民族学生自幼生长的语言环境是使用其本民族语言交流,缺少对汉语的接触与学习。长期受本民族语言的熏陶,虽然在小学阶段进行了一些汉语的学习,但是由于语言环境的差异性,少数民族学生对汉语的掌握还不到位,即便一些学生能够进行一些简单的交流,也会出现音调不准、用词错误的现象。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汉语语言授课时,给学生更多的锻炼机会,为学生创造适合的语言环境。但由于汉语学习的课时较少,加之学生较多,在课上的练习机会少之又少,所以仅仅凭借课上的练习无法真正提升汉语口语能力。教师可以把课堂学习内容与课外活动结合起来,创造汉语学习的语言环境,营造汉语交际的语言氛围,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发现学习的乐趣。
尽管汉语是一门枯燥乏味的学科,但其对民族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少数民族学生在进行汉语学习时,应注重差异性,从根本出发,激发学生对汉语学习的兴趣,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多表达、多尝试,对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问题要给予学生正确的指导。
参考文献:
[1]刘艺铭.影响新疆高校少数民族预科汉语口语教学的因素及其对策[J].教育教学论坛,2013(1):172-174.
[2]陈荣哲.在阅读与口语训练中提高少数民族学生汉语口语交际能力[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3(6):3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