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的协商政治应当是兼有政党合作型协商政治和社群合作型协商政治两方面优点和特点的复合型协商政治。
今年2月,中共中央发表了《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就进一步加强人民政协在我国政治生活中的作用做出了新的规定。《意见》所蕴涵的政治理念,体现了浓郁的现代民主政治气息,《意见》的贯彻实施将有力推进我国民主政治向前发展。
选举政治与协商政治
从当代世界民主政治发展的形态来看,一般可以将民主政治按照其运行规则划分为选举政治和协商政治两大类型。选举政治是以投票选举为手段、以多数规则为裁定的民主政治形式。尽管选举政治是当代世界民主政治运行中采用最普遍的形式,但它并非完美无缺,也存在重要缺陷。协商政治是现代民主政治的另一种形式,其公共政策的制定以多个政党之间或政府与利益集团之间通过制度化协商所取得的一致意见为基本依据。协商政治无论作为一种基本政治制度安排,还是作为一种基本政治运作过程,都广泛存在于现代民主政治之中。根据政治体制的不同以及政党协商与利益集团协商的差别,协商政治可以分为政党合作型协商政治和社群合作型协商政治两类。
“协商政治”理论为我们理解当代人类政治文明的新发展提供了崭新的视角。从协商政治的视野重新审视20世纪后半叶以来世界民主政治理论的各种流派,我们发现,曾经在国际社会具有重要影响和引起广泛争议的“共同参与民主理论”、“公共选择民主理论”、“多元主义民主理论”以及其他民主理论,尽管存在明显的分歧,但是,它们之间也存在共同的因素,那就是承认政治协商在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治理中的基础性作用,承认协商过程是公共决策制定、保证权力与利益分配公正性的必要条件。不同的民主理论在侧重点方面各有不同,但是都把完善民主政治的目标投向了政治协商。
建国以来,我国一直实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共产:党是唯一的执政党,是中国政权的领导核心,是国家各项路线、力针和政策的制定者;其他政党(各民主党派)是接受共产党领导的参政党,其主要政治功能是与共产党通力合作,表达社会各阶层的意见和要求,就国家的大政方针进行协商。同西方国家多党合作型协商政治相比,中国特色的多党合作型协商政治在稳定性、长期性和广泛性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毋庸置疑,长期以来由于思想解放和政治理念更新程度不够,我们在处理执政党同参政党、执政党同社会团体政治协商关系的具体制度和运作机制设计上,还存在一些顾虑和障碍,使得协商政治在推进民主政治发展方面的积极作用发挥得还不够充分。
《意见》的亮点和创新点
《意见》同以往的有关认识和规定相主要亮点和创新点在于:
第一,强调了人民政协事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把人民政协纳入政党制度和国家基本政治制度的范畴加以高度肯定,这在文件表述上还是第一次。
第二,明确了选举政治同协商政治两种民主形式的内在联系,强调了协商政治不可替代的政治作用。
第三,进一步明确了人民政协在政治协商方面的原则和主要内容。《意见》指出:“把政治协商纳入决策程序,就国家和地方的重要问题在决策之前和决策执行过程中进行协商,是政治协商的重要原则。”
第四,进一步细化了人民政协在民主监督方面的作用。
第五,明确强调了政协委员是人民政协履行职能的主体。《意见》改变了以往政协委员在行使职能方面到底属于“单位人”还是“组织人”角色模糊的状态,强调了委员角色本身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强调了对委员政治权利和个人利益的保障。
发展更加完备的协商政治的思考
如何将我国现行的政治协商制度发展成为更加完备的协商政治呢?笔者提出以下几点思考:
协商政治的具体形态方面。中国不应当简单照搬西方多党联合执政型协商政治的运作模式,但是在坚持中国共产党执政地位的前提下,可以借鉴政党合作型协商政治的某些具体运作机制,进一步提高各民主党派在政治协商中的地位和作用,实行多党平等合作的协商政治。基本政治底线是“除了不分享国家执政权以外,其他所有权力都平等分享”。应当建立专门的经常性的公民团体和非政府利益组织同执政党和政府组织进行实质性政治协商对话的机制。在未来公共政策的制定中,中国要从传统的单向集中型政治协商转向双向互动型协商政治。总体上说,中国的协商政治应当是兼有政党合作型协商政治和社群合作型协商政治两方面优点和特点的复合型协商政治。
协商政治的运作机制方面。要严格按照“协商在决策之前”的原则要求,使执政党提出的每一项政策建议、人事安排意见都是充分吸收了民主党派、人民团体甚至公民个人意见的备选预案,改变长期以来政治协商和民主评议在实际运作中党委先有意向、先有定论,然后通过协商赋予党委意見和决定合法性与民意基础的形式主义做法。在具体事务的协商过程中,要尽量做到协商过程的公开、透明,尽量减少通过个别谈心、做工作、打招呼、促转化达成一致的传统协商办法,减少感情因素和心理暗示在协商过程中的影响。
协商政治的组织建构方面,要考虑将目前按照党派与社会界别混合的原则建立的人民政协组织进一步完善成为专门化、专业化的几类政治协商机构,如建立党际协商机构、政党与人民团体协商机构和社会利益集团之间协商机构。为此,必须改变在政治协商中将民主党派、人民团体、社会界别相提并论的做法,而将民主党派同共产党政党之间的政治协商作为协商政治的第一层次,共产党和政府组织同各人民团体、社会界别之间的政治协商作为协商政治的次一级层次。在不同类型的协商机构中运用不同的协商原则和协商机制。 协商政治的政治效力方面。要提高政协委员个人、集体和政协专门委员会所提出的各项提案的政治效力。虽然政协组织不是国家立法机关和权力机关,但是,将人民的意愿和利益要求以人大议案形式提交国家权力机关与以政协提案形式提交政治协商机关本质上是一致的,所不同的只是“问题的发现者”不同,以及问题的反映途径与渠道不同而已。从操作层面看,至少今后应当在“两会”同时召开期间,建立更为畅通、便利的将政协提案转化为人大议案的机制,这样,不但政协提案的政治效力得到进一步提高,且具有了法律效力。另外,今后应当在“两会”闭会以后,把办理人大代表意见建议同办理政协委员提案统一起来,代表和委员只是监督者,让政府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共同监督下向人民负责,同时,代表和委员也向人民负责。
从功能性的政治协商走向制度化的协商政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方向。我们应当更新观念,大胆探索,善于吸收和借鉴当代世界政治文明建设的积极成果和有益经验,切实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今年2月,中共中央发表了《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就进一步加强人民政协在我国政治生活中的作用做出了新的规定。《意见》所蕴涵的政治理念,体现了浓郁的现代民主政治气息,《意见》的贯彻实施将有力推进我国民主政治向前发展。
选举政治与协商政治
从当代世界民主政治发展的形态来看,一般可以将民主政治按照其运行规则划分为选举政治和协商政治两大类型。选举政治是以投票选举为手段、以多数规则为裁定的民主政治形式。尽管选举政治是当代世界民主政治运行中采用最普遍的形式,但它并非完美无缺,也存在重要缺陷。协商政治是现代民主政治的另一种形式,其公共政策的制定以多个政党之间或政府与利益集团之间通过制度化协商所取得的一致意见为基本依据。协商政治无论作为一种基本政治制度安排,还是作为一种基本政治运作过程,都广泛存在于现代民主政治之中。根据政治体制的不同以及政党协商与利益集团协商的差别,协商政治可以分为政党合作型协商政治和社群合作型协商政治两类。
“协商政治”理论为我们理解当代人类政治文明的新发展提供了崭新的视角。从协商政治的视野重新审视20世纪后半叶以来世界民主政治理论的各种流派,我们发现,曾经在国际社会具有重要影响和引起广泛争议的“共同参与民主理论”、“公共选择民主理论”、“多元主义民主理论”以及其他民主理论,尽管存在明显的分歧,但是,它们之间也存在共同的因素,那就是承认政治协商在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治理中的基础性作用,承认协商过程是公共决策制定、保证权力与利益分配公正性的必要条件。不同的民主理论在侧重点方面各有不同,但是都把完善民主政治的目标投向了政治协商。
建国以来,我国一直实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共产:党是唯一的执政党,是中国政权的领导核心,是国家各项路线、力针和政策的制定者;其他政党(各民主党派)是接受共产党领导的参政党,其主要政治功能是与共产党通力合作,表达社会各阶层的意见和要求,就国家的大政方针进行协商。同西方国家多党合作型协商政治相比,中国特色的多党合作型协商政治在稳定性、长期性和广泛性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毋庸置疑,长期以来由于思想解放和政治理念更新程度不够,我们在处理执政党同参政党、执政党同社会团体政治协商关系的具体制度和运作机制设计上,还存在一些顾虑和障碍,使得协商政治在推进民主政治发展方面的积极作用发挥得还不够充分。
《意见》的亮点和创新点
《意见》同以往的有关认识和规定相主要亮点和创新点在于:
第一,强调了人民政协事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把人民政协纳入政党制度和国家基本政治制度的范畴加以高度肯定,这在文件表述上还是第一次。
第二,明确了选举政治同协商政治两种民主形式的内在联系,强调了协商政治不可替代的政治作用。
第三,进一步明确了人民政协在政治协商方面的原则和主要内容。《意见》指出:“把政治协商纳入决策程序,就国家和地方的重要问题在决策之前和决策执行过程中进行协商,是政治协商的重要原则。”
第四,进一步细化了人民政协在民主监督方面的作用。
第五,明确强调了政协委员是人民政协履行职能的主体。《意见》改变了以往政协委员在行使职能方面到底属于“单位人”还是“组织人”角色模糊的状态,强调了委员角色本身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强调了对委员政治权利和个人利益的保障。
发展更加完备的协商政治的思考
如何将我国现行的政治协商制度发展成为更加完备的协商政治呢?笔者提出以下几点思考:
协商政治的具体形态方面。中国不应当简单照搬西方多党联合执政型协商政治的运作模式,但是在坚持中国共产党执政地位的前提下,可以借鉴政党合作型协商政治的某些具体运作机制,进一步提高各民主党派在政治协商中的地位和作用,实行多党平等合作的协商政治。基本政治底线是“除了不分享国家执政权以外,其他所有权力都平等分享”。应当建立专门的经常性的公民团体和非政府利益组织同执政党和政府组织进行实质性政治协商对话的机制。在未来公共政策的制定中,中国要从传统的单向集中型政治协商转向双向互动型协商政治。总体上说,中国的协商政治应当是兼有政党合作型协商政治和社群合作型协商政治两方面优点和特点的复合型协商政治。
协商政治的运作机制方面。要严格按照“协商在决策之前”的原则要求,使执政党提出的每一项政策建议、人事安排意见都是充分吸收了民主党派、人民团体甚至公民个人意见的备选预案,改变长期以来政治协商和民主评议在实际运作中党委先有意向、先有定论,然后通过协商赋予党委意見和决定合法性与民意基础的形式主义做法。在具体事务的协商过程中,要尽量做到协商过程的公开、透明,尽量减少通过个别谈心、做工作、打招呼、促转化达成一致的传统协商办法,减少感情因素和心理暗示在协商过程中的影响。
协商政治的组织建构方面,要考虑将目前按照党派与社会界别混合的原则建立的人民政协组织进一步完善成为专门化、专业化的几类政治协商机构,如建立党际协商机构、政党与人民团体协商机构和社会利益集团之间协商机构。为此,必须改变在政治协商中将民主党派、人民团体、社会界别相提并论的做法,而将民主党派同共产党政党之间的政治协商作为协商政治的第一层次,共产党和政府组织同各人民团体、社会界别之间的政治协商作为协商政治的次一级层次。在不同类型的协商机构中运用不同的协商原则和协商机制。 协商政治的政治效力方面。要提高政协委员个人、集体和政协专门委员会所提出的各项提案的政治效力。虽然政协组织不是国家立法机关和权力机关,但是,将人民的意愿和利益要求以人大议案形式提交国家权力机关与以政协提案形式提交政治协商机关本质上是一致的,所不同的只是“问题的发现者”不同,以及问题的反映途径与渠道不同而已。从操作层面看,至少今后应当在“两会”同时召开期间,建立更为畅通、便利的将政协提案转化为人大议案的机制,这样,不但政协提案的政治效力得到进一步提高,且具有了法律效力。另外,今后应当在“两会”闭会以后,把办理人大代表意见建议同办理政协委员提案统一起来,代表和委员只是监督者,让政府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共同监督下向人民负责,同时,代表和委员也向人民负责。
从功能性的政治协商走向制度化的协商政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方向。我们应当更新观念,大胆探索,善于吸收和借鉴当代世界政治文明建设的积极成果和有益经验,切实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