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与世界建立关系是每个人一辈子都要做的事,因为人类是一种群居动物,每个人都离不开社会,社会性是人的根本属性。人与世界的关系不仅制约着人性,而且制约着人的生存状态、情绪世界,甚至制约着人的发展和命运。当代西方儿童心理学家发现,与世界建立关系不仅是成人的事,而是早在人的幼年时代就开始了。英国胡志明心理学家H.鲁道夫·谢弗认为:“建立关系是童年期最关键的任务之一,也是最早的任务之一。……弗洛伊德很早以前就认为,早期形成的关系的性质对以后的(甚至到成年期)所有亲密关系都有影响。……关系提供了所有儿童心理功能发展的环境:正是在这里儿童第一次接触到外面的世界,学习重要的、值得去关注的东西,获得交流的手段,在这个过程中发展认识自我的方法。可以肯定的是,儿童与他人关系的不同性质对他们自己独特的发展道路有深刻的意义。因此,理解关系的形成是理解儿童发展的根本。”[1]美国著名童话作家E·B·怀特发表于1945年的中篇童话《精灵鼠小弟》恰恰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为我们形象地展示了幼儿与世界建立关系的过程,充分体现出童话的预言功能和作家的睿智,读这部童话,儿童既可以欣赏有趣的故事,又能于不知不觉中受到某种智慧的启迪。
一、探索与体验是幼儿与世界建立关系的前提
幼儿自从来到这个世界,对世界的探索与体验就开始了。由于幼儿感知世界的主要方式是五官感觉,而探索和体验是幼儿获得感觉的主要途径,因此它也是幼儿与世界建立关系的前提。“来看看儿童建立的种种关系:和父母、兄弟姊妹、祖父祖母、家中的保姆、朋友、同伴、各级学校的老师,还有青春期后和异性的关系……”[2]让我们看看童话主人公斯图尔特是如何与周围人建立关系的吧。
斯图尔特是弗里德里克·C·利特尔的二儿子,他一落地就与家人身材、面貌迥异:他生来只有2英寸高,生就一副老鼠的模样。可是他有一颗人的灵魂,是一个有着老鼠外表的人。他生活在人类的环境中,本着人类的行为准则接人待物,过着人类的生活。家庭是社会的最小单位,也是他最切近的生活环境,他出生以后对世界的探索和体验,以及与世界建立关系首先是从他的家庭开始。
无论是他的妈妈、爸爸还是他的哥哥都很爱他,这是他在日常生活中切身体会到的。他妈妈悉心照料他的饮食起居,关心他的健康,经常给他量身高和体重。还给他做漂亮、合体的衣服,让他看上去像个穿戴讲究的小绅士,惹人喜爱。他的爸爸尽力帮助他解决生活上的困难,为了使他能打开灯,把灯绳接到拖地,好让他够得着,只要他把身体缀在灯绳上来回荡一下,灯就能打开;爸爸还给他做了一把小锤子,以便在他早晨洗漱的时候,能用它敲开水龙头的开关。有一天他的哥哥乔治发现斯图尔特不见了,就和全家人一起找,在找不到的情况下,他的哥哥以为他再也回不来了,便放下窗帘表示哀悼,不想这一举动恰恰把裹在窗帘里不能动弹的斯图尔特放了出来,救了他的命。在他患感冒的时候,家人除了给他请大夫治病,还送给他小弓箭之类的玩具来安慰他。……这是一个多么温暖的家,斯图尔特体验到亲情的美好,学会了爱,同时也以爱的方式回报家人。比如他发挥身形小的优势,钻进浴室的排水孔里,找回妈妈掉在里面的戒指;帮助打乒乓球的家人们推出掉到椅子、沙发或暖气炉后面的球;当哥哥乔治弹钢琴时,他就钻到钢琴里,及时将钢琴上一个按下去就弹不起来的琴键推上去,使哥哥弹琴不至于卡壳。他愉快地、从不抱怨地付出,家人无不夸他是家里的“好帮手”,简直“棒极了”!就这样,斯图尔特通过与家庭成员互动,建立起良好的爱的关系。
斯图尔特与社会的关系又如何呢?例如,之后,斯图尔特走出家门,踏入社会,参加市里的模型机帆船比赛。一天,他穿着一身漂亮的水手服,彬彬有礼地走到黄蜂号的船主保罗·卡里先生面前,请求做黄蜂号的驾驶员。别看他有一个老鼠的外形,然而他却能很好地回答保罗·卡里提出的一切问题,最终通过测试,如愿以偿地当上了黄蜂号的驾驶员,参加了这次模型机帆船比赛。
比赛的过程并不顺利,他先是遇到大风大浪,当一个浪头劈头盖脸地向他砸过来的时候,岸上所有的观众都倒吸一口冷气,认定这下斯图尔特一定会落水淹死。可是斯图尔特却顶着风浪用爪子拼命划水,用尾巴保持平衡,一两分钟的光景他已经重新爬到纵帆船上。这时观众发出了欢呼声。接着,前方航线上又出现一只大纸袋,斯图尔特驾船要躲开它已经来不及了,结果整只船都进入纸袋。不巧的是,紧随其后的“莉莲号”又插入“黄蜂号”的索具之中。在这危机关头,斯图尔特沉着冷静,请求船主卡里的指示,然后按他的指示先降下帆,把纸袋割下来,再升起帆。“黄蜂号”获得本次模型帆船赛的第一名。
这次比赛对斯图尔特来说意义非比寻常。这是他第一次在公开场合,和其他男孩同场竞技,进行公平竞争,他以百折不挠的精神和驾驭模型帆船的出色能力战胜了对手,让所有的观众对他刮目相看。他激动地说:“我一辈子都没这么高兴过”,“对我来说,这是真正的生活。”[3]他从观众对他喜爱与肯定的眼神中意识到,他已经与社会公众建立起公平的竞赛关系。尽管比赛过程充满难以预料的意外和危险,但他也体验到“无限风光在险峰”的快乐,增强了自信心。他赢得社会尊重和认可靠的不是他的外表,而是他的品质和能力。
斯图尔特建立社会关系的又一次成功实践是给人代课。在斯图尔特寻找朋友玛加洛的路上,碰到一个哭泣的男人,斯图尔特停下来,关心地詢问其中的原委。原来他是纽约教育厅厅长,名叫米尔德里德·霍夫金,他正在为临近开学却找不到第七小学的代课教师而发愁。斯图尔特,立刻挺身而出去当代课教师,不想米尔德里德·霍夫金又担心起学生会不会接受一只老鼠老师的问题。斯图尔特有了参加模型帆船赛的经验,对自己的能力很自信,表示一定能讲好课。厅长在没有其他人选的情况下,只好同意了。斯图尔特再次证明了他有占领课堂、征服学生的能力。课上一个小女生曾打趣他“太小了”。斯图尔特不以为然,他的经验告诉他,一个人的身材和长相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的资质和能力。斯图尔特的认识完全冲破了表面看人的局限,把握了判断个人价值的黄金法则。有了正确的识人标准,就为他与学生建立正确的关系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寻求爱与友谊是幼儿与世界建立关系的正确方向
斯图尔特因为有一个老鼠的外表,免不了要和各种动物打交道,这意味着他要与动物世界建立关系。然而动物世界并不比人类世界简单,相反善恶交织、鱼龙混杂。家猫“野茉莉”和狗是斯图尔特的天敌,它们始终没有摆脱动物性,其生存法则是弱肉强食的森林法则,动物之间的关系就是食物链关系。斯图尔特开始想以人类爱的法则与家猫“野茉莉”建立友好关系,可是换来的只是“野茉莉”的迫害和栽赃。一天早晨,斯图尔特起床健身,遇到家猫“野茉莉”,他想向她展示一下自己强健的臂力,便顺手抓起窗台卷帘垂挂下来的一根绳,像马戏班的演员一样,靠双臂的力量将身体吊在绳上。不想由于用力过猛,卷帘迅速朝上翻卷,一直卷到窗顶,连斯图尔特的身体也一起被卷了进去。斯图尔特动弹不得,呼吸困难,他大声呼喊救命,可“野茉莉”不仅不救,还把斯图尔特放在一边的手杖和帽子悄悄叼到食物储藏室的老鼠洞口,造成斯图尔特贪吃又下作,放着好好的人不当,偏要与地下老鼠为伍的假象。斯图尔特认识到,他与“野茉莉”永远势不两立。当斯图尔特在马路上走的时候,他要当心的还有狗。一旦与狗相遇,在双方块头相差悬殊的情况下,斯图尔特唯一明智的选择就是不被发现,才能逃过一劫。势不两立与尽力躲避就是斯图尔特与邪恶的化身“野茉莉”和狗之间建立的相斥关系。
让斯图尔特感到欣慰的是,在动物世界中除了有“野茉莉”和狗之外,还有一只善良的鸟。斯图尔特和她结识纯属偶然。有一天,斯图尔特的妈妈在窗口抖床单的时候,忽然发现阳台上有一只快要冻僵的鸟,妈妈可怜这只鸟,就把它带回了家,她很快就缓过来了,她就是玛加洛。斯图尔特第一次见到她时,自己正在患感冒,支气管发炎。只见马加洛浑身披着棕色的羽毛,胸脯上有黄色的条纹,她的美让斯图尔特感到惊讶,“他的心高兴得怦怦直跳。他好像还没见过任何动物像这只小鸟一样美丽,他已经爱上她了。”通过与玛加洛谈话,让他更惊讶的是玛加洛善解人意,言谈举止彬彬有礼,神态温文尔雅,说话声音动听。玛加洛的到来给斯图尔特带来无限的欢喜,只有“野茉莉”对玛加洛不怀好意,幸亏斯图尔特了解“野茉莉”的本性,尽管他害着感冒,还是偷偷起身,藏在楼下蜡烛台的后面监视“野茉莉”的一举一动。当“野茉莉”正要向玛加洛伸出魔爪时,斯图尔特及时射出他的小弓箭,命中“野茉莉”的左耳,才吓走了这个凶手,避免了一场悲剧的发生。斯图尔特在动物世界的见闻,使斯图尔特认识到他与动物世界的关系是友爱与仇恨相伴相生的。“野茉莉”对他的陷害,使他认识了什么是“恶”,以及应该如何对待恶,而他与玛加洛的关系,则带有纯洁的友情与初恋萌动的性质。是他对成人异性关系的一次“眺望”。
后来,当斯图尔特早上出门去滑冰,遇到爱尔兰狗,他急忙躲到垃圾箱,又意外被垃圾车带走时,玛加洛恰好看到这一幕,为防不测,便悄悄跟随这辆垃圾车飞到东河。正当斯图尔特一筹莫展,绝望地以为自己即将随着垃圾一起葬身大西洋时,忽然听到一个声音在叫他的名字,那是玛加洛的声音,也是他即将得救的福音。玛加洛向斯图尔特简单地说明了事情的原委,就搧动翅膀带着斯图尔特飞离这个危险的所在。尽管玛加洛一路飞行累得心怦怦直跳,但她还是以坚强的毅力飞行15分鐘,终于把斯图尔特安全带回了家。从此斯图尔特和玛加洛的友谊与日俱增、牢不可破。就在此时,“野茉莉”和安哥拉猫正在紧锣密鼓地策划一场谋杀玛加洛的行动,危险悄悄来到玛加洛的身边。当玛加洛从一张无名纸条上得知“野茉莉”的阴谋后,她来不及向斯图尔特和他的家人告别,就在第二天傍晚离开斯图尔特的家,一路向北飞去。斯图尔特对玛加洛的离去感到十分难过,他决定去寻找玛加洛。这个情节表明斯图尔特对纯洁的友谊和爱情的珍视和忠诚。
外面天地很大,在寻找玛加洛的路上,斯图尔特受到许多诱惑:他到过美丽得如同仙境般的艾姆斯镇,遇到过镇里最美丽的哈里特·艾姆斯小姐,斯图尔特第一次看到和他有着“相似外表,两英寸高”的女孩,并为她的美貌所吸引,曾邀请过哈里特·艾姆斯小姐一起游湖共度傍晚时光,但是船不知被谁破坏了,使这次会面不欢而散。当哈里特·艾姆斯小姐请他到家里坐坐,或请求他明晚带她去跳舞的时候,斯图尔特谢绝了,并表示明早就要启程,向北寻找玛加洛。他知道要走的路还很长,但是天空是明亮的,他感觉自己正走在正确的方向。
斯图尔特通过对动物世界的探索和体验,认识到这里善恶并存,良莠不齐,并与他们建立起两种截然不同的关系,远离“野茉莉”和爱尔兰狗,追寻象征着美、善良、友谊和爱的玛加洛,表明斯图尔特已经把握住了与动物世界建立关系的正确方向。斯图尔特在与世界建立关系的过程中成长了。
三、反复与象征的艺术
《精灵鼠小弟》因提出问题的重大以及思想的深邃,有着深远的认识价值。但它同时也给作家带来艺术表现上的巨大难题,即如何将成人的人生洞见变成幼儿可以接受的思想,作家怀特的破解之法有两个:反复与象征。
所谓反复,即作家设计了一系列深浅程度不同、但思想旨归同一的情节,采用反复说故事的方法,来加深小读者对一个重要思想或理念的理解,收到奇效。比如一个人的资质和能力比他的外表更重要,是作家想要告诉小读者的金玉良言,也是这部童话的母题之一。
为了让幼儿接受作家的忠告,他先从幼儿能够理解的身边故事说起,比如斯图尔特从浴室的排水孔里找到戒指;捡乒乓球;推按下去弹不起来的钢琴键等,这些情节极其生活化,幼儿接受起来无障碍,但让一个小老鼠人来做这些事,就增加了阅读的新鲜感,变得兴趣盎然。幼儿读者很容易从中感受到斯图尔特的可爱,佩服他独特的能力。这时在幼儿读者的头脑中,就开始建立关于能力重要性的同化模式,只是这个模式还很脆弱,很容易消失。接着,模型帆船赛的情节,幼儿读者不仅不陌生,还会很喜欢,也好理解。同时这个情节对于表现斯图尔特的能力大、资质高更有力度,它对小读者初步建构起来的同化模式起到更大的加固作用。再到斯图尔特代课成功,靠的还是自己的能力。小读者会感到斯图尔特真是有本事,做什么事都会成功,这是很多完美无缺的孩子都做不到的。看起来真是一个人的资质和能力比外表更重要。到第三个认识反复的时候,小读者对作家的金玉良言就可以达到顺应性地接受。 围绕一个核心思想反复讲故事,可以引起幼儿认知的一系列变化,由建构同化模式到后来出现认识上的顺应。没有情节的反复,幼儿就无法通过具体的情景进行反复体验,同化的接受模式就建构不起来,很容易垮塌。只有反复,才能建立并不断加固同化模式,进而实现幼儿认识上的飞跃——顺应。由浅入深,深入浅出地讲故事,让作家的金玉良言变得浅显易懂,这正是大手笔的本领所在。
象征,是怀特将深邃的思想变得显而易见、容易理解的又一艺术法宝。象征由象征体与被象征体两部分组成。象征体通常是形象的、具象的,浅显易懂的,而被象征体则可以是抽象的概念或思想。象征的功能既可以使艺术表现婉转多姿,增强文学性,又可以使难懂的深奥道理,借象征体的形象化、具象化,变得浅显易懂。比如,追求美、善、友谊与爱是幼儿与世界建立关系的正确方向,是作家想要与小读者交流的又一核心思想。如果不借助象征体,让幼儿从抽象的概念层面去理解它很难,然而一旦赋予这些概念一个象征体——小鸟“玛加洛”,幼儿借助她的血肉之躯和故事,来理解这些概念就容易多了。
怀特对玛加洛的美好品质的揭示,同样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先从幼儿最容易理解的外貌美谈起。她棕色的羽毛和胸脯上的黄色花纹,有色有形,幼儿读者用眼睛就能捕捉到她的美。接着通过玛加洛安慰病中的斯图尔特、以及在斯图尔特命悬一线之际,她机智又勇敢地救了斯图尔特的命等情节,玛加洛的善就具象化了。还有玛加洛与斯图尔特在相互救助的基础上形成的牢固友谊,以及马加洛不辞而别后,斯图尔特对她的思念与追赶,都在一环套一环的故事里不断表现与加深印象。有了故事做支撑,斯图尔特和马加洛之间的友谊、爱就不再抽象了,而是很容易理解。更妙的是,在此基础上,作家又设计了斯图尔特在艾姆斯镇上遇到最美丽的女孩哈里特·艾姆斯的情节,它的审美功能与认识功能有两个,一是表现斯图尔特不是神,他受到美的诱惑也会产生一时的动摇,这是人之常情,但最终斯图尔特还是战胜了诱惑,继续向北去寻找玛加洛。二是哈里特·艾姆斯是幼儿读者认识玛加洛的一个参照系。小读者会情不自禁地将她和玛加洛作对比,从而发现她们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她们的共同点是都有美丽的外表,不同点是哈里特·艾姆斯与斯图尔特只有一面之交,她身上缺少让斯图尔特刻骨铭心的共同历险经历和许多美好的记忆,缺少牢不可破的友情根基。因此,即便哈里特·艾姆斯外表再美,也挽留不住斯图尔特的心。通过对比,哈里特和玛加洛的区别就清晰起来,可见对比是小读者辨别事物最简单有效的方法之一。斯图尔特追寻玛加洛,珍惜的正是玛加洛内在的美好品质,作家肯定斯图尔特追寻玛加洛的行动,就是暗示小读者追求美、善良、友谊和爱,才是幼儿与世界建立关系的正确方向。有了象征体的表现,小读者把握作家的思想立刻如“耗子捞木掀”有了抓手。
至于玛加洛为什么能成为美、善、友誼与爱的化身,作家依然用象征的手法来揭示原因:她“来自曾经长满高高的麦子的田野”,“来自长满蕨草和蓟草的牧场”,“来自长满绣绒菊的溪谷”。[4]无论是丰饶的田野、翠绿的牧场,还是开满鲜花的溪谷,无一不是美的所在,画面感极强,正是美丽的大自然孕育了玛加洛外表的美与内心的善,所以她才卓尔不群,有着纯洁透明的灵魂。作家对玛加洛的赞美,深层次是对大自然及农业文明的礼赞,暗含着作家对现代工业文明的否定。这些富于暗示意味的表达,举重若轻,不留痕迹,但却有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使作品的内涵更为丰赡、厚实,足以延宕读者的审美时间,驻足去欣赏、品味,领略其中的奥妙。同时对小读者理解玛加洛为什么与众不同起到认识上的催化作用。
“北方”在童话中是一个象征词,一路向北是作品的又一重要母题,它同样富含暗示性。“北”的表层含义是指地理意义上的北方,深层含义是指玛加洛所在的地方,即美、善良、友谊和爱存在的地方。斯图尔特一路向北追寻玛加洛,就是追寻美、善、友谊与爱。将“北”意象化,使文学的表达耐人寻味,体现出作家以“最小的面积”表达“最大的思想”的高超艺术表现力。由于象征具有将抽象事物形象化、具象化的表现特质,作家便能借助它找到使自己深邃的内心世界直通儿童心灵的道路,象征正是怀特征服无数幼儿读者的秘密武器。
反复与象征手法的运用,表明怀特深谙幼儿感觉运动思维的规律,他设计一个又一个情节,正是为了给幼儿读者留下一个又一个具体探索(操作)、体验、感觉的空间,让幼儿在反复体验中建构起新的同化思维模式,使理解新思想有了接受的框架,进而破解了幼儿理解深邃思想的世界性难题。怀特的成功告诉我们,唯有把握住幼儿读者的思维脉搏,才能写出与幼儿的心灵同频共振的佳作。
《精灵鼠小弟》是作家用象征手法编织起来的艺术森林,它博大精深,充满智慧的光辉。反复地、循序渐进地讲故事,就是作家为幼儿读者铺出的林间小路。沿着这条路,幼儿可以一步一个脚印地在林中徜徉、流连,跑到森林深处去,探寻、发现林中的思想宝藏,直到有一天发现森林中那条奇异的思想光带,它将指引着幼儿与周围的世界建立起正确的关系,走上一条永不出错的人生之路。
【作者简介】马 力:沈阳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注释:
[1][2]〔英〕H.鲁道夫·谢弗:《儿童心理学》,王莉译,电子工业出版社,2016年版,第76页。
[3]〔美〕E·B·怀特《精灵鼠小弟 吹小号的天鹅》,任溶溶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0年版,第31页。以下情节均出自本书。
(责任编辑 苏妮娜)
一、探索与体验是幼儿与世界建立关系的前提
幼儿自从来到这个世界,对世界的探索与体验就开始了。由于幼儿感知世界的主要方式是五官感觉,而探索和体验是幼儿获得感觉的主要途径,因此它也是幼儿与世界建立关系的前提。“来看看儿童建立的种种关系:和父母、兄弟姊妹、祖父祖母、家中的保姆、朋友、同伴、各级学校的老师,还有青春期后和异性的关系……”[2]让我们看看童话主人公斯图尔特是如何与周围人建立关系的吧。
斯图尔特是弗里德里克·C·利特尔的二儿子,他一落地就与家人身材、面貌迥异:他生来只有2英寸高,生就一副老鼠的模样。可是他有一颗人的灵魂,是一个有着老鼠外表的人。他生活在人类的环境中,本着人类的行为准则接人待物,过着人类的生活。家庭是社会的最小单位,也是他最切近的生活环境,他出生以后对世界的探索和体验,以及与世界建立关系首先是从他的家庭开始。
无论是他的妈妈、爸爸还是他的哥哥都很爱他,这是他在日常生活中切身体会到的。他妈妈悉心照料他的饮食起居,关心他的健康,经常给他量身高和体重。还给他做漂亮、合体的衣服,让他看上去像个穿戴讲究的小绅士,惹人喜爱。他的爸爸尽力帮助他解决生活上的困难,为了使他能打开灯,把灯绳接到拖地,好让他够得着,只要他把身体缀在灯绳上来回荡一下,灯就能打开;爸爸还给他做了一把小锤子,以便在他早晨洗漱的时候,能用它敲开水龙头的开关。有一天他的哥哥乔治发现斯图尔特不见了,就和全家人一起找,在找不到的情况下,他的哥哥以为他再也回不来了,便放下窗帘表示哀悼,不想这一举动恰恰把裹在窗帘里不能动弹的斯图尔特放了出来,救了他的命。在他患感冒的时候,家人除了给他请大夫治病,还送给他小弓箭之类的玩具来安慰他。……这是一个多么温暖的家,斯图尔特体验到亲情的美好,学会了爱,同时也以爱的方式回报家人。比如他发挥身形小的优势,钻进浴室的排水孔里,找回妈妈掉在里面的戒指;帮助打乒乓球的家人们推出掉到椅子、沙发或暖气炉后面的球;当哥哥乔治弹钢琴时,他就钻到钢琴里,及时将钢琴上一个按下去就弹不起来的琴键推上去,使哥哥弹琴不至于卡壳。他愉快地、从不抱怨地付出,家人无不夸他是家里的“好帮手”,简直“棒极了”!就这样,斯图尔特通过与家庭成员互动,建立起良好的爱的关系。
斯图尔特与社会的关系又如何呢?例如,之后,斯图尔特走出家门,踏入社会,参加市里的模型机帆船比赛。一天,他穿着一身漂亮的水手服,彬彬有礼地走到黄蜂号的船主保罗·卡里先生面前,请求做黄蜂号的驾驶员。别看他有一个老鼠的外形,然而他却能很好地回答保罗·卡里提出的一切问题,最终通过测试,如愿以偿地当上了黄蜂号的驾驶员,参加了这次模型机帆船比赛。
比赛的过程并不顺利,他先是遇到大风大浪,当一个浪头劈头盖脸地向他砸过来的时候,岸上所有的观众都倒吸一口冷气,认定这下斯图尔特一定会落水淹死。可是斯图尔特却顶着风浪用爪子拼命划水,用尾巴保持平衡,一两分钟的光景他已经重新爬到纵帆船上。这时观众发出了欢呼声。接着,前方航线上又出现一只大纸袋,斯图尔特驾船要躲开它已经来不及了,结果整只船都进入纸袋。不巧的是,紧随其后的“莉莲号”又插入“黄蜂号”的索具之中。在这危机关头,斯图尔特沉着冷静,请求船主卡里的指示,然后按他的指示先降下帆,把纸袋割下来,再升起帆。“黄蜂号”获得本次模型帆船赛的第一名。
这次比赛对斯图尔特来说意义非比寻常。这是他第一次在公开场合,和其他男孩同场竞技,进行公平竞争,他以百折不挠的精神和驾驭模型帆船的出色能力战胜了对手,让所有的观众对他刮目相看。他激动地说:“我一辈子都没这么高兴过”,“对我来说,这是真正的生活。”[3]他从观众对他喜爱与肯定的眼神中意识到,他已经与社会公众建立起公平的竞赛关系。尽管比赛过程充满难以预料的意外和危险,但他也体验到“无限风光在险峰”的快乐,增强了自信心。他赢得社会尊重和认可靠的不是他的外表,而是他的品质和能力。
斯图尔特建立社会关系的又一次成功实践是给人代课。在斯图尔特寻找朋友玛加洛的路上,碰到一个哭泣的男人,斯图尔特停下来,关心地詢问其中的原委。原来他是纽约教育厅厅长,名叫米尔德里德·霍夫金,他正在为临近开学却找不到第七小学的代课教师而发愁。斯图尔特,立刻挺身而出去当代课教师,不想米尔德里德·霍夫金又担心起学生会不会接受一只老鼠老师的问题。斯图尔特有了参加模型帆船赛的经验,对自己的能力很自信,表示一定能讲好课。厅长在没有其他人选的情况下,只好同意了。斯图尔特再次证明了他有占领课堂、征服学生的能力。课上一个小女生曾打趣他“太小了”。斯图尔特不以为然,他的经验告诉他,一个人的身材和长相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的资质和能力。斯图尔特的认识完全冲破了表面看人的局限,把握了判断个人价值的黄金法则。有了正确的识人标准,就为他与学生建立正确的关系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寻求爱与友谊是幼儿与世界建立关系的正确方向
斯图尔特因为有一个老鼠的外表,免不了要和各种动物打交道,这意味着他要与动物世界建立关系。然而动物世界并不比人类世界简单,相反善恶交织、鱼龙混杂。家猫“野茉莉”和狗是斯图尔特的天敌,它们始终没有摆脱动物性,其生存法则是弱肉强食的森林法则,动物之间的关系就是食物链关系。斯图尔特开始想以人类爱的法则与家猫“野茉莉”建立友好关系,可是换来的只是“野茉莉”的迫害和栽赃。一天早晨,斯图尔特起床健身,遇到家猫“野茉莉”,他想向她展示一下自己强健的臂力,便顺手抓起窗台卷帘垂挂下来的一根绳,像马戏班的演员一样,靠双臂的力量将身体吊在绳上。不想由于用力过猛,卷帘迅速朝上翻卷,一直卷到窗顶,连斯图尔特的身体也一起被卷了进去。斯图尔特动弹不得,呼吸困难,他大声呼喊救命,可“野茉莉”不仅不救,还把斯图尔特放在一边的手杖和帽子悄悄叼到食物储藏室的老鼠洞口,造成斯图尔特贪吃又下作,放着好好的人不当,偏要与地下老鼠为伍的假象。斯图尔特认识到,他与“野茉莉”永远势不两立。当斯图尔特在马路上走的时候,他要当心的还有狗。一旦与狗相遇,在双方块头相差悬殊的情况下,斯图尔特唯一明智的选择就是不被发现,才能逃过一劫。势不两立与尽力躲避就是斯图尔特与邪恶的化身“野茉莉”和狗之间建立的相斥关系。
让斯图尔特感到欣慰的是,在动物世界中除了有“野茉莉”和狗之外,还有一只善良的鸟。斯图尔特和她结识纯属偶然。有一天,斯图尔特的妈妈在窗口抖床单的时候,忽然发现阳台上有一只快要冻僵的鸟,妈妈可怜这只鸟,就把它带回了家,她很快就缓过来了,她就是玛加洛。斯图尔特第一次见到她时,自己正在患感冒,支气管发炎。只见马加洛浑身披着棕色的羽毛,胸脯上有黄色的条纹,她的美让斯图尔特感到惊讶,“他的心高兴得怦怦直跳。他好像还没见过任何动物像这只小鸟一样美丽,他已经爱上她了。”通过与玛加洛谈话,让他更惊讶的是玛加洛善解人意,言谈举止彬彬有礼,神态温文尔雅,说话声音动听。玛加洛的到来给斯图尔特带来无限的欢喜,只有“野茉莉”对玛加洛不怀好意,幸亏斯图尔特了解“野茉莉”的本性,尽管他害着感冒,还是偷偷起身,藏在楼下蜡烛台的后面监视“野茉莉”的一举一动。当“野茉莉”正要向玛加洛伸出魔爪时,斯图尔特及时射出他的小弓箭,命中“野茉莉”的左耳,才吓走了这个凶手,避免了一场悲剧的发生。斯图尔特在动物世界的见闻,使斯图尔特认识到他与动物世界的关系是友爱与仇恨相伴相生的。“野茉莉”对他的陷害,使他认识了什么是“恶”,以及应该如何对待恶,而他与玛加洛的关系,则带有纯洁的友情与初恋萌动的性质。是他对成人异性关系的一次“眺望”。
后来,当斯图尔特早上出门去滑冰,遇到爱尔兰狗,他急忙躲到垃圾箱,又意外被垃圾车带走时,玛加洛恰好看到这一幕,为防不测,便悄悄跟随这辆垃圾车飞到东河。正当斯图尔特一筹莫展,绝望地以为自己即将随着垃圾一起葬身大西洋时,忽然听到一个声音在叫他的名字,那是玛加洛的声音,也是他即将得救的福音。玛加洛向斯图尔特简单地说明了事情的原委,就搧动翅膀带着斯图尔特飞离这个危险的所在。尽管玛加洛一路飞行累得心怦怦直跳,但她还是以坚强的毅力飞行15分鐘,终于把斯图尔特安全带回了家。从此斯图尔特和玛加洛的友谊与日俱增、牢不可破。就在此时,“野茉莉”和安哥拉猫正在紧锣密鼓地策划一场谋杀玛加洛的行动,危险悄悄来到玛加洛的身边。当玛加洛从一张无名纸条上得知“野茉莉”的阴谋后,她来不及向斯图尔特和他的家人告别,就在第二天傍晚离开斯图尔特的家,一路向北飞去。斯图尔特对玛加洛的离去感到十分难过,他决定去寻找玛加洛。这个情节表明斯图尔特对纯洁的友谊和爱情的珍视和忠诚。
外面天地很大,在寻找玛加洛的路上,斯图尔特受到许多诱惑:他到过美丽得如同仙境般的艾姆斯镇,遇到过镇里最美丽的哈里特·艾姆斯小姐,斯图尔特第一次看到和他有着“相似外表,两英寸高”的女孩,并为她的美貌所吸引,曾邀请过哈里特·艾姆斯小姐一起游湖共度傍晚时光,但是船不知被谁破坏了,使这次会面不欢而散。当哈里特·艾姆斯小姐请他到家里坐坐,或请求他明晚带她去跳舞的时候,斯图尔特谢绝了,并表示明早就要启程,向北寻找玛加洛。他知道要走的路还很长,但是天空是明亮的,他感觉自己正走在正确的方向。
斯图尔特通过对动物世界的探索和体验,认识到这里善恶并存,良莠不齐,并与他们建立起两种截然不同的关系,远离“野茉莉”和爱尔兰狗,追寻象征着美、善良、友谊和爱的玛加洛,表明斯图尔特已经把握住了与动物世界建立关系的正确方向。斯图尔特在与世界建立关系的过程中成长了。
三、反复与象征的艺术
《精灵鼠小弟》因提出问题的重大以及思想的深邃,有着深远的认识价值。但它同时也给作家带来艺术表现上的巨大难题,即如何将成人的人生洞见变成幼儿可以接受的思想,作家怀特的破解之法有两个:反复与象征。
所谓反复,即作家设计了一系列深浅程度不同、但思想旨归同一的情节,采用反复说故事的方法,来加深小读者对一个重要思想或理念的理解,收到奇效。比如一个人的资质和能力比他的外表更重要,是作家想要告诉小读者的金玉良言,也是这部童话的母题之一。
为了让幼儿接受作家的忠告,他先从幼儿能够理解的身边故事说起,比如斯图尔特从浴室的排水孔里找到戒指;捡乒乓球;推按下去弹不起来的钢琴键等,这些情节极其生活化,幼儿接受起来无障碍,但让一个小老鼠人来做这些事,就增加了阅读的新鲜感,变得兴趣盎然。幼儿读者很容易从中感受到斯图尔特的可爱,佩服他独特的能力。这时在幼儿读者的头脑中,就开始建立关于能力重要性的同化模式,只是这个模式还很脆弱,很容易消失。接着,模型帆船赛的情节,幼儿读者不仅不陌生,还会很喜欢,也好理解。同时这个情节对于表现斯图尔特的能力大、资质高更有力度,它对小读者初步建构起来的同化模式起到更大的加固作用。再到斯图尔特代课成功,靠的还是自己的能力。小读者会感到斯图尔特真是有本事,做什么事都会成功,这是很多完美无缺的孩子都做不到的。看起来真是一个人的资质和能力比外表更重要。到第三个认识反复的时候,小读者对作家的金玉良言就可以达到顺应性地接受。 围绕一个核心思想反复讲故事,可以引起幼儿认知的一系列变化,由建构同化模式到后来出现认识上的顺应。没有情节的反复,幼儿就无法通过具体的情景进行反复体验,同化的接受模式就建构不起来,很容易垮塌。只有反复,才能建立并不断加固同化模式,进而实现幼儿认识上的飞跃——顺应。由浅入深,深入浅出地讲故事,让作家的金玉良言变得浅显易懂,这正是大手笔的本领所在。
象征,是怀特将深邃的思想变得显而易见、容易理解的又一艺术法宝。象征由象征体与被象征体两部分组成。象征体通常是形象的、具象的,浅显易懂的,而被象征体则可以是抽象的概念或思想。象征的功能既可以使艺术表现婉转多姿,增强文学性,又可以使难懂的深奥道理,借象征体的形象化、具象化,变得浅显易懂。比如,追求美、善、友谊与爱是幼儿与世界建立关系的正确方向,是作家想要与小读者交流的又一核心思想。如果不借助象征体,让幼儿从抽象的概念层面去理解它很难,然而一旦赋予这些概念一个象征体——小鸟“玛加洛”,幼儿借助她的血肉之躯和故事,来理解这些概念就容易多了。
怀特对玛加洛的美好品质的揭示,同样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先从幼儿最容易理解的外貌美谈起。她棕色的羽毛和胸脯上的黄色花纹,有色有形,幼儿读者用眼睛就能捕捉到她的美。接着通过玛加洛安慰病中的斯图尔特、以及在斯图尔特命悬一线之际,她机智又勇敢地救了斯图尔特的命等情节,玛加洛的善就具象化了。还有玛加洛与斯图尔特在相互救助的基础上形成的牢固友谊,以及马加洛不辞而别后,斯图尔特对她的思念与追赶,都在一环套一环的故事里不断表现与加深印象。有了故事做支撑,斯图尔特和马加洛之间的友谊、爱就不再抽象了,而是很容易理解。更妙的是,在此基础上,作家又设计了斯图尔特在艾姆斯镇上遇到最美丽的女孩哈里特·艾姆斯的情节,它的审美功能与认识功能有两个,一是表现斯图尔特不是神,他受到美的诱惑也会产生一时的动摇,这是人之常情,但最终斯图尔特还是战胜了诱惑,继续向北去寻找玛加洛。二是哈里特·艾姆斯是幼儿读者认识玛加洛的一个参照系。小读者会情不自禁地将她和玛加洛作对比,从而发现她们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她们的共同点是都有美丽的外表,不同点是哈里特·艾姆斯与斯图尔特只有一面之交,她身上缺少让斯图尔特刻骨铭心的共同历险经历和许多美好的记忆,缺少牢不可破的友情根基。因此,即便哈里特·艾姆斯外表再美,也挽留不住斯图尔特的心。通过对比,哈里特和玛加洛的区别就清晰起来,可见对比是小读者辨别事物最简单有效的方法之一。斯图尔特追寻玛加洛,珍惜的正是玛加洛内在的美好品质,作家肯定斯图尔特追寻玛加洛的行动,就是暗示小读者追求美、善良、友谊和爱,才是幼儿与世界建立关系的正确方向。有了象征体的表现,小读者把握作家的思想立刻如“耗子捞木掀”有了抓手。
至于玛加洛为什么能成为美、善、友誼与爱的化身,作家依然用象征的手法来揭示原因:她“来自曾经长满高高的麦子的田野”,“来自长满蕨草和蓟草的牧场”,“来自长满绣绒菊的溪谷”。[4]无论是丰饶的田野、翠绿的牧场,还是开满鲜花的溪谷,无一不是美的所在,画面感极强,正是美丽的大自然孕育了玛加洛外表的美与内心的善,所以她才卓尔不群,有着纯洁透明的灵魂。作家对玛加洛的赞美,深层次是对大自然及农业文明的礼赞,暗含着作家对现代工业文明的否定。这些富于暗示意味的表达,举重若轻,不留痕迹,但却有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使作品的内涵更为丰赡、厚实,足以延宕读者的审美时间,驻足去欣赏、品味,领略其中的奥妙。同时对小读者理解玛加洛为什么与众不同起到认识上的催化作用。
“北方”在童话中是一个象征词,一路向北是作品的又一重要母题,它同样富含暗示性。“北”的表层含义是指地理意义上的北方,深层含义是指玛加洛所在的地方,即美、善良、友谊和爱存在的地方。斯图尔特一路向北追寻玛加洛,就是追寻美、善、友谊与爱。将“北”意象化,使文学的表达耐人寻味,体现出作家以“最小的面积”表达“最大的思想”的高超艺术表现力。由于象征具有将抽象事物形象化、具象化的表现特质,作家便能借助它找到使自己深邃的内心世界直通儿童心灵的道路,象征正是怀特征服无数幼儿读者的秘密武器。
反复与象征手法的运用,表明怀特深谙幼儿感觉运动思维的规律,他设计一个又一个情节,正是为了给幼儿读者留下一个又一个具体探索(操作)、体验、感觉的空间,让幼儿在反复体验中建构起新的同化思维模式,使理解新思想有了接受的框架,进而破解了幼儿理解深邃思想的世界性难题。怀特的成功告诉我们,唯有把握住幼儿读者的思维脉搏,才能写出与幼儿的心灵同频共振的佳作。
《精灵鼠小弟》是作家用象征手法编织起来的艺术森林,它博大精深,充满智慧的光辉。反复地、循序渐进地讲故事,就是作家为幼儿读者铺出的林间小路。沿着这条路,幼儿可以一步一个脚印地在林中徜徉、流连,跑到森林深处去,探寻、发现林中的思想宝藏,直到有一天发现森林中那条奇异的思想光带,它将指引着幼儿与周围的世界建立起正确的关系,走上一条永不出错的人生之路。
【作者简介】马 力:沈阳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注释:
[1][2]〔英〕H.鲁道夫·谢弗:《儿童心理学》,王莉译,电子工业出版社,2016年版,第76页。
[3]〔美〕E·B·怀特《精灵鼠小弟 吹小号的天鹅》,任溶溶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0年版,第31页。以下情节均出自本书。
(责任编辑 苏妮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