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文新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关键词: 学习方式 自主 合作 体验
新课程改革像一股清新的气息吹进了课堂,也吹进了我们每一个教师的心里,新课程的出台伴随着一种新的理念诞生与实施。《语文新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可见,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而作为教师的我们只是教学过程中的引导者,这就意味着我们要由传统的记忆、模仿为主的学习方式向有意义接受式与探究式相结合的学习方式转变,而教师就应在教学中,做学生由传统的学习方式向新的学习方式转变的促进者。
首先,教师观念的更新是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关键
改编后的教材,一定要有全新理念的教师来操作,才能促使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要以全新的理念,充当好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和促进者的角色;要用全新的理念,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勤于动手、乐于探究、大胆质疑、敢为人先,使学生想学、爱学、会学。经过半年多的教学实践,我深刻体会到:教师至少要做好如下三点工作,才能使学生学习方式转变成为可能。
1、教师要熟悉教材,研究教材
具体地说,教师在教学时,要在学习新课程标准的基础上,认真仔细地钻研教材,领会新教材中每章、每节、每个栏目编排的意图和目的,并与旧教材比较,分析二者的区别和联系,只有这样,才能整体把握教材,减少教学中的失误。
2、注重师生感情的培养和师生之间心灵的沟通
再好的教材,再富有创意的教学方法,如果不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结果肯定是低效的。所以教师在教学时,要有为学生服务的意识,从讲台上走下来,走到学生中间,以学生发展为本,选用学生所喜欢的学习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乐意合作,共同探究。在教学中,要多用鼓励性的语言和动作。
3、精心准备和设计课堂教学
具体讲,就是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学情,精心准备和设计课堂教学,为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提供具有启发性和挑战性的素材。我在教学时,每一节课都通过问题串或具体情境创设,引入新课,使学生带着问题和一定的目标去自学、思考。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我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新教材中的问题情境,把不动的问题情境转化为学生互动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在互动中去感受、体验、经历所学内容。
其次,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一、从被动学习转变为自主学习
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自主学习是基础。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发展的主体,是“教学之本”。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保护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意识得以长久的保持,做到乐学,主动地学,学有所得,越学越爱学。通过教学实践,我在让学生自主学习方面做了以下的探索:
1、给学生选择学习内容的自主权
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目标的制定,目标成了师生的共同意愿时,学生将会产生自主学习的责任感和愉悦感,学习将更加积极主动和有效。如教《林海》一课,允许学生自主选择自己认为最能体现大兴安岭美的句子或段落,自主读、画、找、朗读,从而体会大兴安岭的美。
2、给学生学习方法的自主权
学生自主学习时就鼓励他们用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去学习。如教学《桂林山水》一课,在讨论桂林山水的特点时,让学生会画画的用图来说明,擅长朗读的用自己有技巧的朗读来告诉大家,习惯归纳要点的用要点表示。即使是读书,可以朗读,也可以跳读等。
3、给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权
学生的评价思维水准差不多,不一定很准确,很深刻,但是常常是实事求是的。学生的自评和互评常常是学生思维过程的展现,也是个体认知的一种开发。而教师不能以自己的感受代替学生的感受,命令孩子去怎么读,应引导学生自己去评,评中学读。如《小抄写员》一课时,让学生进行分角色朗读,虽然本课的对话并不是很多,可心理活动描写相当多,而有感情的朗读就很有助于帮助学生理解人物的心情,我在听完学生朗读后马上引导学生评议:你觉得他读得最好的是哪部分?他刚才是怎么读的?你能像他一样读吗?你认为应该怎样读?这样一来,学生就能说出、读出小抄写员和父亲的语气来,也就真正理解了课文的内容。
二、从个人单独学习转变为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是班级教学形式的补充和改进。在民主开放的教育环境中,越是班级规模大,人数多的班级越需要小组合作学习。但小组合作学习容易搞形式走过场,因此,一定要注意要求学生应明确学习要求,同时学习的任务应是适合于小组完成,并且有必要采用小组合作的教学方式时,具体做法:
1、必须组建合理的合作小组
课前,教师可根据学习内容,综合学生的学习基础、能力、性别等因素,学习能力以中、差搭配为宜,按照“互补合作、协调和谐”的原则,把学生编成不同的小组,并评选出小组组长。
2、帮助学生掌握一些合作学习的基本技能
小组合作学习的关键是交流技能的培养,为提高讨论的效益,教师在巡视中把应如何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如何倾听别人的意见,如何综合归纳同学的意见,如何代表小组进行集体交流等注意事项或技巧有针对性地进行耐心细致地辅导,并想方设法激励学生大胆发表标新立异的看法,使讨论波澜迭起,让学生茅塞顿开。
3、给学生创设有利于合作学习的环境
给学生创设有利于合作学习的环境,既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又发扬了民主,同时还可以融入创新意识的培养,以激励手段促进学生合作学习。每个小组的学生轮流当小组长,小组长按小组的学习要求,组织大家交流讨论。每次学生的合作学习由小组选出一名“代表人”,由他向全班展示他们的学习成果。而轮流担当“代言人”可使每个孩子都有机会获得成就感。在这过程中,教师可根据各组表现给予记录,定期评选最佳组长、组员。从而提高学生积极性,带动全班同学,完善小组合作,有效形成合力。
总之,虽然每个人的学习方式不同,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却能让学生终身受益。因此,教师作为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促进者,必须以《语文课程标准》的理念为指导,改变传统教学“重教法、轻学法”“重结果、轻过程”的弊端,教会学生学习,完成好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关键任务,使他们脱离学校后拥有一种“自己充电”的能力,让学生从“学会”转到“会学”,从“要我学”转到“我要学”,尽量把时间与机会留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关键词: 学习方式 自主 合作 体验
新课程改革像一股清新的气息吹进了课堂,也吹进了我们每一个教师的心里,新课程的出台伴随着一种新的理念诞生与实施。《语文新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可见,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而作为教师的我们只是教学过程中的引导者,这就意味着我们要由传统的记忆、模仿为主的学习方式向有意义接受式与探究式相结合的学习方式转变,而教师就应在教学中,做学生由传统的学习方式向新的学习方式转变的促进者。
首先,教师观念的更新是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关键
改编后的教材,一定要有全新理念的教师来操作,才能促使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要以全新的理念,充当好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和促进者的角色;要用全新的理念,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勤于动手、乐于探究、大胆质疑、敢为人先,使学生想学、爱学、会学。经过半年多的教学实践,我深刻体会到:教师至少要做好如下三点工作,才能使学生学习方式转变成为可能。
1、教师要熟悉教材,研究教材
具体地说,教师在教学时,要在学习新课程标准的基础上,认真仔细地钻研教材,领会新教材中每章、每节、每个栏目编排的意图和目的,并与旧教材比较,分析二者的区别和联系,只有这样,才能整体把握教材,减少教学中的失误。
2、注重师生感情的培养和师生之间心灵的沟通
再好的教材,再富有创意的教学方法,如果不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结果肯定是低效的。所以教师在教学时,要有为学生服务的意识,从讲台上走下来,走到学生中间,以学生发展为本,选用学生所喜欢的学习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乐意合作,共同探究。在教学中,要多用鼓励性的语言和动作。
3、精心准备和设计课堂教学
具体讲,就是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学情,精心准备和设计课堂教学,为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提供具有启发性和挑战性的素材。我在教学时,每一节课都通过问题串或具体情境创设,引入新课,使学生带着问题和一定的目标去自学、思考。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我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新教材中的问题情境,把不动的问题情境转化为学生互动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在互动中去感受、体验、经历所学内容。
其次,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一、从被动学习转变为自主学习
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自主学习是基础。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发展的主体,是“教学之本”。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保护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意识得以长久的保持,做到乐学,主动地学,学有所得,越学越爱学。通过教学实践,我在让学生自主学习方面做了以下的探索:
1、给学生选择学习内容的自主权
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目标的制定,目标成了师生的共同意愿时,学生将会产生自主学习的责任感和愉悦感,学习将更加积极主动和有效。如教《林海》一课,允许学生自主选择自己认为最能体现大兴安岭美的句子或段落,自主读、画、找、朗读,从而体会大兴安岭的美。
2、给学生学习方法的自主权
学生自主学习时就鼓励他们用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去学习。如教学《桂林山水》一课,在讨论桂林山水的特点时,让学生会画画的用图来说明,擅长朗读的用自己有技巧的朗读来告诉大家,习惯归纳要点的用要点表示。即使是读书,可以朗读,也可以跳读等。
3、给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权
学生的评价思维水准差不多,不一定很准确,很深刻,但是常常是实事求是的。学生的自评和互评常常是学生思维过程的展现,也是个体认知的一种开发。而教师不能以自己的感受代替学生的感受,命令孩子去怎么读,应引导学生自己去评,评中学读。如《小抄写员》一课时,让学生进行分角色朗读,虽然本课的对话并不是很多,可心理活动描写相当多,而有感情的朗读就很有助于帮助学生理解人物的心情,我在听完学生朗读后马上引导学生评议:你觉得他读得最好的是哪部分?他刚才是怎么读的?你能像他一样读吗?你认为应该怎样读?这样一来,学生就能说出、读出小抄写员和父亲的语气来,也就真正理解了课文的内容。
二、从个人单独学习转变为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是班级教学形式的补充和改进。在民主开放的教育环境中,越是班级规模大,人数多的班级越需要小组合作学习。但小组合作学习容易搞形式走过场,因此,一定要注意要求学生应明确学习要求,同时学习的任务应是适合于小组完成,并且有必要采用小组合作的教学方式时,具体做法:
1、必须组建合理的合作小组
课前,教师可根据学习内容,综合学生的学习基础、能力、性别等因素,学习能力以中、差搭配为宜,按照“互补合作、协调和谐”的原则,把学生编成不同的小组,并评选出小组组长。
2、帮助学生掌握一些合作学习的基本技能
小组合作学习的关键是交流技能的培养,为提高讨论的效益,教师在巡视中把应如何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如何倾听别人的意见,如何综合归纳同学的意见,如何代表小组进行集体交流等注意事项或技巧有针对性地进行耐心细致地辅导,并想方设法激励学生大胆发表标新立异的看法,使讨论波澜迭起,让学生茅塞顿开。
3、给学生创设有利于合作学习的环境
给学生创设有利于合作学习的环境,既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又发扬了民主,同时还可以融入创新意识的培养,以激励手段促进学生合作学习。每个小组的学生轮流当小组长,小组长按小组的学习要求,组织大家交流讨论。每次学生的合作学习由小组选出一名“代表人”,由他向全班展示他们的学习成果。而轮流担当“代言人”可使每个孩子都有机会获得成就感。在这过程中,教师可根据各组表现给予记录,定期评选最佳组长、组员。从而提高学生积极性,带动全班同学,完善小组合作,有效形成合力。
总之,虽然每个人的学习方式不同,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却能让学生终身受益。因此,教师作为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促进者,必须以《语文课程标准》的理念为指导,改变传统教学“重教法、轻学法”“重结果、轻过程”的弊端,教会学生学习,完成好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关键任务,使他们脱离学校后拥有一种“自己充电”的能力,让学生从“学会”转到“会学”,从“要我学”转到“我要学”,尽量把时间与机会留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