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教”以及“学”,教师的“教”为学生的“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往往将教师的“教”作为重点进行,并没有对学生的“学”给予较大的重视度。所以将“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应用于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主要是为了让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教学模式;高中地理;实践研究
引言
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先学后教”教学模式很好地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基本理念,有效落实了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搭建了新理念和课堂教学之间的桥梁并得到了广泛的推崇和应用。但任何一种教学模式都不是万能的,都有其适用范畴和优缺点,当“先学后教”模式大面积推行时,也发现了在具体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本文对“先学后教”教学模式在高中地理教学应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深入探讨的基础上,对该模式的实施提出了一些建议。
1地理教学中先学后教模式的特征
地理先学后教模式是指在地理教学的课堂上,让学生先自主学习或预习相关知识,然后老师在学生学习结束后进行总结和指导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模式下的地理教学.地理的先学后教主要有以下特征。
1.1超前性
超前性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超前性,也就是学生的地理知识在地理老师授课之前,这种超前让传统教学中的教授和学习转换了地位,以前的学服从教,变成了教服务学。
1.2独立性
独立性和超前性一样都是强调的是学生方面,独立性主要指独立性和自主性,只有学生在主动参加学习和独立思考问题时才能培养自身地理核心素养,地理上的先学后教要求的是学生不对教师进度产生依赖,而是独立自主开展学习,达到能独立解决问题的程度。至于教师的教授课程可以看作是一种补充和深化。
1.3差异性
学生自身的差异就决定不同学生在先学后教的地理教学模式中存在的差异性,不过,有差异不一定是坏事,毕竟,不同的差异会影响学生从不同角度来解决问题。
1.4针对性
先学后教与传统教学的显著区别就是针对性。教师的教从传统的填鸭式变成专门指向学生在先学中提出的问题,这之间的差异是巨大的,不仅提高了课堂效率更是让学生那些想不到,想不透的问题迎刃而解。
2先学后教模式在地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其中学生的自主学习效率低下是先学后教中存在的最大问题。由于长期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在授课时总会有应试教学的痕迹,这也就造成了学生产生了一种依赖性,尤其是在自然地理的学习时,如果遇到学生无法理解的知识点,比如地球运动,气流分布,气压带风带等容易混淆的内容,学生们在自主学习时就经常会困难,这其实就从一方面说明,教师在实施先学后教时一定要准确把握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不能让学生自学之后难以取得实际效果,从基础出发对一些难点要有铺垫,这样学生的学习就会更有效率了。当代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和传统的文化课教育在方式方法上不一样。就是一直强行的灌溉式教学让学生强行的理解与接受,包括地理教育也是一样,老师只是重理论而轻实践,完全忘记了当代学生活泼好动的这种特殊时期,在强行灌溉式的教育既不能提升学生的兴趣,也无法达到学生地理教育的目的,甚至可能然学生对地理反感使地理工作难以开展,所以地理教育方式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注意语言态度,因为只有让学生能够接受才能使地理教育更好的开展,也要注意学生的自尊心,不能认为学生还小就没有自尊心,当代学生成熟早,学生也是有自尊心,如果老师点不注意方式方法,就会导致对学生教育时会让学生产生抵触心理,所以班主任在教学时特别是地理教育时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
3“先学后教”模式在地理教学中的实施建议
3.1防止模式应用的僵化
“先学后教”教学模式在地理教学中固然有其适用的教学情境和课型内容。但并不具有普适性,又适合在所有的内容和课型中使用。比如,在高一“地球运动”的学习中,因为知识点较为抽象,此时学生空间想象能力较弱,如果使用“先学后教”教学模式,学生在“先学”过程中会遇到很大的困难,学习效果大打折扣。因此,在地理教学时,使用“先学后教”教学模式要建立在教师对校情、班情、学情深刻把握的基础上,认真分析每一种教学模式的得与失,认真研究课程标准、教材、学生和教法学法,通过集体备课、集体讨论后确定。
3.2防止教科书使用的弱化
在“先学后教”教学模式下,一些教师将“导学案”作为教师教学的唯一工具,整个课堂教学时间都围绕导学案进行,忽视了教材的作用和功能。但事实上,教材是学科知识的精华,更是课程标准的具体体现。教材的科学性不同于一般的教学资料,它是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学科教育目的而精心设计的,是教学和学习的主要载体。目前,“先学后教”教学模式下出现使用教材不当的现象,弱化甚至忽视了教材的核心和主体作用,本末倒置。因此,在“先学后教”教学模式的应用过程中,要在保证导学案质量的前提下,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的功能和价值,将其作为“追本溯源”根据,让学生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挖掘教材内涵。如在“洋流的分布规律”教学中,在利用导学案过程中,教师完全可以结合教材中洋流的分布模式图,事先让学生动手画画并标注洋流流向,深入领悟及内化教材中蕴含的智慧,防止和克服教材边缘化等问题的发生。
3.3防止“学”与“教”的割裂
“先学后教”教学模式的操作流程是学生的“先学”,之后是教师的“后教”。流程上的顺序往往容易造成教师操作过程中对“学”与“教”的错判,导致二者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人为的割裂。事实上,教与学也是一个交互的过程,“学”与“教”是分不开的,假如“教”不以“学”为基础,没有建立在“学”的基础上,教的意义将荡然无存。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带有一定难度的内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潜能,超越其最近发展区而达到下一发展阶段的水平。比如,在“热力环流”一课的教学中,如果学生已经学习了热力环流的概念和成因后,那么,在解释“山谷风的形成”时就有了教学的起点,会使学生与已有概念联系,进一步深化理解,分析解决问题会更加高效。
结束语
简而言之,先学后教的学习模式可以真正实现学生的主导地位,并使他们真正体验知识创造的过程。在课堂上,教师根据学习者的自学情况提供指导,增加教師教学的针对性,帮助学生解决核心问题,从而提高课堂学习和学生的学习成绩。
参考文献
[1]陈海燕.先学后教模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初探[J].学周刊,2019(30):119.
[2]邱玉霞.有效促进“先学后教”模式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9(36):158.
[3]郑珺.先学后教模式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考试周刊,2019(61):184.
关键词:教学模式;高中地理;实践研究
引言
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先学后教”教学模式很好地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基本理念,有效落实了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搭建了新理念和课堂教学之间的桥梁并得到了广泛的推崇和应用。但任何一种教学模式都不是万能的,都有其适用范畴和优缺点,当“先学后教”模式大面积推行时,也发现了在具体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本文对“先学后教”教学模式在高中地理教学应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深入探讨的基础上,对该模式的实施提出了一些建议。
1地理教学中先学后教模式的特征
地理先学后教模式是指在地理教学的课堂上,让学生先自主学习或预习相关知识,然后老师在学生学习结束后进行总结和指导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模式下的地理教学.地理的先学后教主要有以下特征。
1.1超前性
超前性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超前性,也就是学生的地理知识在地理老师授课之前,这种超前让传统教学中的教授和学习转换了地位,以前的学服从教,变成了教服务学。
1.2独立性
独立性和超前性一样都是强调的是学生方面,独立性主要指独立性和自主性,只有学生在主动参加学习和独立思考问题时才能培养自身地理核心素养,地理上的先学后教要求的是学生不对教师进度产生依赖,而是独立自主开展学习,达到能独立解决问题的程度。至于教师的教授课程可以看作是一种补充和深化。
1.3差异性
学生自身的差异就决定不同学生在先学后教的地理教学模式中存在的差异性,不过,有差异不一定是坏事,毕竟,不同的差异会影响学生从不同角度来解决问题。
1.4针对性
先学后教与传统教学的显著区别就是针对性。教师的教从传统的填鸭式变成专门指向学生在先学中提出的问题,这之间的差异是巨大的,不仅提高了课堂效率更是让学生那些想不到,想不透的问题迎刃而解。
2先学后教模式在地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其中学生的自主学习效率低下是先学后教中存在的最大问题。由于长期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在授课时总会有应试教学的痕迹,这也就造成了学生产生了一种依赖性,尤其是在自然地理的学习时,如果遇到学生无法理解的知识点,比如地球运动,气流分布,气压带风带等容易混淆的内容,学生们在自主学习时就经常会困难,这其实就从一方面说明,教师在实施先学后教时一定要准确把握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不能让学生自学之后难以取得实际效果,从基础出发对一些难点要有铺垫,这样学生的学习就会更有效率了。当代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和传统的文化课教育在方式方法上不一样。就是一直强行的灌溉式教学让学生强行的理解与接受,包括地理教育也是一样,老师只是重理论而轻实践,完全忘记了当代学生活泼好动的这种特殊时期,在强行灌溉式的教育既不能提升学生的兴趣,也无法达到学生地理教育的目的,甚至可能然学生对地理反感使地理工作难以开展,所以地理教育方式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注意语言态度,因为只有让学生能够接受才能使地理教育更好的开展,也要注意学生的自尊心,不能认为学生还小就没有自尊心,当代学生成熟早,学生也是有自尊心,如果老师点不注意方式方法,就会导致对学生教育时会让学生产生抵触心理,所以班主任在教学时特别是地理教育时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
3“先学后教”模式在地理教学中的实施建议
3.1防止模式应用的僵化
“先学后教”教学模式在地理教学中固然有其适用的教学情境和课型内容。但并不具有普适性,又适合在所有的内容和课型中使用。比如,在高一“地球运动”的学习中,因为知识点较为抽象,此时学生空间想象能力较弱,如果使用“先学后教”教学模式,学生在“先学”过程中会遇到很大的困难,学习效果大打折扣。因此,在地理教学时,使用“先学后教”教学模式要建立在教师对校情、班情、学情深刻把握的基础上,认真分析每一种教学模式的得与失,认真研究课程标准、教材、学生和教法学法,通过集体备课、集体讨论后确定。
3.2防止教科书使用的弱化
在“先学后教”教学模式下,一些教师将“导学案”作为教师教学的唯一工具,整个课堂教学时间都围绕导学案进行,忽视了教材的作用和功能。但事实上,教材是学科知识的精华,更是课程标准的具体体现。教材的科学性不同于一般的教学资料,它是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学科教育目的而精心设计的,是教学和学习的主要载体。目前,“先学后教”教学模式下出现使用教材不当的现象,弱化甚至忽视了教材的核心和主体作用,本末倒置。因此,在“先学后教”教学模式的应用过程中,要在保证导学案质量的前提下,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的功能和价值,将其作为“追本溯源”根据,让学生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挖掘教材内涵。如在“洋流的分布规律”教学中,在利用导学案过程中,教师完全可以结合教材中洋流的分布模式图,事先让学生动手画画并标注洋流流向,深入领悟及内化教材中蕴含的智慧,防止和克服教材边缘化等问题的发生。
3.3防止“学”与“教”的割裂
“先学后教”教学模式的操作流程是学生的“先学”,之后是教师的“后教”。流程上的顺序往往容易造成教师操作过程中对“学”与“教”的错判,导致二者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人为的割裂。事实上,教与学也是一个交互的过程,“学”与“教”是分不开的,假如“教”不以“学”为基础,没有建立在“学”的基础上,教的意义将荡然无存。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带有一定难度的内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潜能,超越其最近发展区而达到下一发展阶段的水平。比如,在“热力环流”一课的教学中,如果学生已经学习了热力环流的概念和成因后,那么,在解释“山谷风的形成”时就有了教学的起点,会使学生与已有概念联系,进一步深化理解,分析解决问题会更加高效。
结束语
简而言之,先学后教的学习模式可以真正实现学生的主导地位,并使他们真正体验知识创造的过程。在课堂上,教师根据学习者的自学情况提供指导,增加教師教学的针对性,帮助学生解决核心问题,从而提高课堂学习和学生的学习成绩。
参考文献
[1]陈海燕.先学后教模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初探[J].学周刊,2019(30):119.
[2]邱玉霞.有效促进“先学后教”模式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9(36):158.
[3]郑珺.先学后教模式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考试周刊,2019(61):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