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将精力投放在基础知识和艺术特色等方面的教授上,很少注重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其实,在语文听、说、读、写等能力的培养中,阅读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大量的阅读可以积累丰富的知识和写作技巧。因此,可以说阅读是写作与交流的前提,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会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初中语文教师一定要注重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采用科学的方法,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
关键词:语文教学 阅读价值 阅读策略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民族崛起的不竭动力。作为语文教师要在学生中大力倡导阅读的重要作用,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关于读书的重要性,古人很早就有过论述“。颜真卿“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都是勉励人们多阅读的箴言。阅读既是一个享受的过程,同时又是收获的过程,它的意义不仅仅在于个人,还有对社会的贡献。
一、阅读的个人价值
1.提高知识素养
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对于语文的学习,最基本的功能是可以充实个人的基础知识。当然,字词句意的学习是最浅层次的。更高层次的学习,是通过语文的学习可以了解其他知识体系。以苏教版中学语文教材为例,它是一门包含丰富知识的课本。通过对这本教材的学习,学生不仅仅可以掌握基础的语文知识和语文写作技巧,还可以掌握很多民俗和科学知识。鲁迅先生的《社戏》一文,描写了儿时在家乡观看社戏的热闹场面。学生通过对本课的学习,除了感受鲁迅先生童年的趣事和独特的艺术手法外,还可以对当地的民风民俗有一个基本的了解。这些隐藏在课文中的潜在知识还有很多,比如我们熟知的沈括,他在后世一直是以科学家身份著称的。而苏教版教材中,精心选取了他的两篇文章《梦溪笔谈》二则:《以虫治虫》《梵天寺木塔》,学生在学习过这两篇文章后,除了有文学方面的收获以外,更会产生关于科学方面的思考。由此,可以发现语文是真正能启迪人们智慧的学科。
2.陶冶情感道德
冰心曾经说过:“读书好,读好书,好读书。”简单一句话道出了阅读的几个境界。一本好书,对人的影响是深远的。它可以改变人的性格,提升人的精神境界。读一本好书,仿佛是在与智者进行心灵的对话。语文教材中选取的一些美文,都是有着深厚的精神内涵的佳作,它对陶冶学生的性情、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初中阶段的学生是人生中最美的年华,也是各种情感和价值观念形成的关键期。一部好的作品,将会对他的一生产生重要的影响。十四五岁的年龄很难理解生命的价值,很容易在诱惑面前迷失自己。苏教版教材《人的高贵在于灵魂》一文,通过对亚历山大大帝、车厢中默默看书的少女和执着追求艺术的青年画家的刻画描写,向学生展示着真正的高贵不在于权势的至高无上,也不在于金钱的富足,而是有澄澈的心灵和执着的追求。
在大力宣扬爱国主义的今天,很多人不禁要问,究竟什么才是真正的爱国?从教材中,我们或许可以感受到。在学过的文章中,爱国情感最浓郁的莫过杜甫,他的《春望》《示儿》无不表现了动荡年代中他那颗赤诚的爱国心。在和平年代中,爱国情又是怎样的一种情感呢,从苏教版教材《枣核》一文中,我们可以感受得到。课文通过旅美华人对几枚故乡枣核的珍重,让我们感受到老人那颗拳拳的爱国之心。
亲情是人类最重要的情感,它是支撑人在困境中活下去的勇气。这一情感,教材中也有所诠释。“百善孝为先”“子欲养而亲不待”,中华民族是最重孝道的民族,也是最看重亲情的民族。邹韬奋在《我的母亲》一文中,通过描写母亲熬夜为兄弟姊妹做针线、“口是心非”地附和父亲惩罚“我”背书等几件日常中的小事儿,塑造了一位勤劳善良伟大的母亲形象,作者在文中表现出对母亲深深的怀念。可怜天下父母心,学生在阅读过这篇课文后,内心一定会有所触动,父母之爱是无私的,但并不是理所应当的,作为子女,应该反思自己身上的责任。
3.培养写作能力
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写作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它是基于大量的阅读和积累基础之上而实现的。学生在阅读文章的过程中,不仅仅要对文章的情节和发展脉络有总体的把握,同时还要注意对文章的艺术特色和表现手法进行感知和积累。翻开那些名家的经典大作,也无不是包罗万象、纵横捭阖,有着深厚的文学功底。对于中学生而言,要想写好文章,就必须在平日里阅读一些经典佳作,提升自己对文章的感悟力。读的文章多了,在写作中自然就会游刃有余,不至于无话可说。
我们说语文是一门极具艺术的学科,是因为在写作过程中运用了大量的艺术手法,掌握和运用这些手法,对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有极大的帮助。中学教材中的文章大都是名篇佳作,这些文章不管是在题材内容还是艺术手法方面都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学生有意识地对这些文章进行研读,对自身写作能力的提升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阅读的社会价值
1.传承民族文化
我们今天依然可以看到《诗经》《楚辞》这些优秀的文学艺术,即使是经过秦始皇焚书坑儒的屠戮,中国优秀的文化依然完好地保存下来,可见它们的魅力所在。作为初中学生,在读书过程中,要清楚地认识到书籍是人类不朽的灵魂,人类精神文明的各种成果都是保存在书籍中而得以代代相传。从这些书籍中我们可以得到历史兴衰的教训,所以对经典的阅读是传承历史的需要。在传承经典的过程中,也并不是原封不动的保存,而是要对经典作跨时代的解析,让经典在传承中与时俱进,发挥更大的价值。
2.振兴民族精神
周恩来总理曾经说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可见,阅读对民族兴旺发达的重要价值。一个没有文化内涵的民族是无法长久于世的,同样一个不读书的民族也不会昂首于世界强国之林。作为祖国的希望,青少年学生应该养成阅读的良好习惯,提升个人的综合素质,最终为国家的发展贡献力量。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应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引导学生积极地阅读,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
三、有效阅读的策略
1.开展读书品鉴交流会
分享是读书的一大乐趣。初中语文教师可以在班级定期举办读书品鉴交流会。学生可以在这里畅所欲言,也可以求同存异。这样的交流会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学生在兴趣的引导下,可以阅读更多的书籍,更好地跟同学进行交流,如此往复形成一个良性循环,最终达到增加学生阅读量的目的。
2.充分尊重学生个性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强调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和创造性。因为每个学生的个性喜好都有所不同,在阅读方面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人爱好和个性化解读。教师一方面要积极鼓励学生多阅读,另一方面也要提升自身的阅读量,只有这样才能形成教学相长的良好氛围,才能对学生的阅读给予有效的指导。学生由于成长环境和个性差异,对于同样的事情会有不同的解读,这样的差异同样存在于阅读中,教师在对学生阅读进行评价时,要以引导和鼓励为主,切记不能挫伤学生阅读的积极性。
21世纪的今天,国家、民族的竞争力不仅取决于土地的广袤、人口数量的庞大,主要取决于国民的素质。而国民的素质又恰恰来源于阅读,可以说一个不读书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身为语文教师,肩上的责任不仅仅是教书育人,而是民族的未来和希望。因此,在语文课堂中,教师应鼓励引导学生积极开展阅读,提升个人的素养,为民族的兴旺发达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伍岳,王显槐,陈晓玲.近二十年来语文阅读教学研究的特点与发展趋向[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2005(6).
[2]石万明.如何实施个性化的语文阅读[J].文教资料(初中版),2004(15).
[3]刘霞.语文新课标下的阅读策略[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5(5).
关键词:语文教学 阅读价值 阅读策略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民族崛起的不竭动力。作为语文教师要在学生中大力倡导阅读的重要作用,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关于读书的重要性,古人很早就有过论述“。颜真卿“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都是勉励人们多阅读的箴言。阅读既是一个享受的过程,同时又是收获的过程,它的意义不仅仅在于个人,还有对社会的贡献。
一、阅读的个人价值
1.提高知识素养
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对于语文的学习,最基本的功能是可以充实个人的基础知识。当然,字词句意的学习是最浅层次的。更高层次的学习,是通过语文的学习可以了解其他知识体系。以苏教版中学语文教材为例,它是一门包含丰富知识的课本。通过对这本教材的学习,学生不仅仅可以掌握基础的语文知识和语文写作技巧,还可以掌握很多民俗和科学知识。鲁迅先生的《社戏》一文,描写了儿时在家乡观看社戏的热闹场面。学生通过对本课的学习,除了感受鲁迅先生童年的趣事和独特的艺术手法外,还可以对当地的民风民俗有一个基本的了解。这些隐藏在课文中的潜在知识还有很多,比如我们熟知的沈括,他在后世一直是以科学家身份著称的。而苏教版教材中,精心选取了他的两篇文章《梦溪笔谈》二则:《以虫治虫》《梵天寺木塔》,学生在学习过这两篇文章后,除了有文学方面的收获以外,更会产生关于科学方面的思考。由此,可以发现语文是真正能启迪人们智慧的学科。
2.陶冶情感道德
冰心曾经说过:“读书好,读好书,好读书。”简单一句话道出了阅读的几个境界。一本好书,对人的影响是深远的。它可以改变人的性格,提升人的精神境界。读一本好书,仿佛是在与智者进行心灵的对话。语文教材中选取的一些美文,都是有着深厚的精神内涵的佳作,它对陶冶学生的性情、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初中阶段的学生是人生中最美的年华,也是各种情感和价值观念形成的关键期。一部好的作品,将会对他的一生产生重要的影响。十四五岁的年龄很难理解生命的价值,很容易在诱惑面前迷失自己。苏教版教材《人的高贵在于灵魂》一文,通过对亚历山大大帝、车厢中默默看书的少女和执着追求艺术的青年画家的刻画描写,向学生展示着真正的高贵不在于权势的至高无上,也不在于金钱的富足,而是有澄澈的心灵和执着的追求。
在大力宣扬爱国主义的今天,很多人不禁要问,究竟什么才是真正的爱国?从教材中,我们或许可以感受到。在学过的文章中,爱国情感最浓郁的莫过杜甫,他的《春望》《示儿》无不表现了动荡年代中他那颗赤诚的爱国心。在和平年代中,爱国情又是怎样的一种情感呢,从苏教版教材《枣核》一文中,我们可以感受得到。课文通过旅美华人对几枚故乡枣核的珍重,让我们感受到老人那颗拳拳的爱国之心。
亲情是人类最重要的情感,它是支撑人在困境中活下去的勇气。这一情感,教材中也有所诠释。“百善孝为先”“子欲养而亲不待”,中华民族是最重孝道的民族,也是最看重亲情的民族。邹韬奋在《我的母亲》一文中,通过描写母亲熬夜为兄弟姊妹做针线、“口是心非”地附和父亲惩罚“我”背书等几件日常中的小事儿,塑造了一位勤劳善良伟大的母亲形象,作者在文中表现出对母亲深深的怀念。可怜天下父母心,学生在阅读过这篇课文后,内心一定会有所触动,父母之爱是无私的,但并不是理所应当的,作为子女,应该反思自己身上的责任。
3.培养写作能力
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写作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它是基于大量的阅读和积累基础之上而实现的。学生在阅读文章的过程中,不仅仅要对文章的情节和发展脉络有总体的把握,同时还要注意对文章的艺术特色和表现手法进行感知和积累。翻开那些名家的经典大作,也无不是包罗万象、纵横捭阖,有着深厚的文学功底。对于中学生而言,要想写好文章,就必须在平日里阅读一些经典佳作,提升自己对文章的感悟力。读的文章多了,在写作中自然就会游刃有余,不至于无话可说。
我们说语文是一门极具艺术的学科,是因为在写作过程中运用了大量的艺术手法,掌握和运用这些手法,对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有极大的帮助。中学教材中的文章大都是名篇佳作,这些文章不管是在题材内容还是艺术手法方面都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学生有意识地对这些文章进行研读,对自身写作能力的提升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阅读的社会价值
1.传承民族文化
我们今天依然可以看到《诗经》《楚辞》这些优秀的文学艺术,即使是经过秦始皇焚书坑儒的屠戮,中国优秀的文化依然完好地保存下来,可见它们的魅力所在。作为初中学生,在读书过程中,要清楚地认识到书籍是人类不朽的灵魂,人类精神文明的各种成果都是保存在书籍中而得以代代相传。从这些书籍中我们可以得到历史兴衰的教训,所以对经典的阅读是传承历史的需要。在传承经典的过程中,也并不是原封不动的保存,而是要对经典作跨时代的解析,让经典在传承中与时俱进,发挥更大的价值。
2.振兴民族精神
周恩来总理曾经说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可见,阅读对民族兴旺发达的重要价值。一个没有文化内涵的民族是无法长久于世的,同样一个不读书的民族也不会昂首于世界强国之林。作为祖国的希望,青少年学生应该养成阅读的良好习惯,提升个人的综合素质,最终为国家的发展贡献力量。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应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引导学生积极地阅读,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
三、有效阅读的策略
1.开展读书品鉴交流会
分享是读书的一大乐趣。初中语文教师可以在班级定期举办读书品鉴交流会。学生可以在这里畅所欲言,也可以求同存异。这样的交流会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学生在兴趣的引导下,可以阅读更多的书籍,更好地跟同学进行交流,如此往复形成一个良性循环,最终达到增加学生阅读量的目的。
2.充分尊重学生个性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强调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和创造性。因为每个学生的个性喜好都有所不同,在阅读方面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人爱好和个性化解读。教师一方面要积极鼓励学生多阅读,另一方面也要提升自身的阅读量,只有这样才能形成教学相长的良好氛围,才能对学生的阅读给予有效的指导。学生由于成长环境和个性差异,对于同样的事情会有不同的解读,这样的差异同样存在于阅读中,教师在对学生阅读进行评价时,要以引导和鼓励为主,切记不能挫伤学生阅读的积极性。
21世纪的今天,国家、民族的竞争力不仅取决于土地的广袤、人口数量的庞大,主要取决于国民的素质。而国民的素质又恰恰来源于阅读,可以说一个不读书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身为语文教师,肩上的责任不仅仅是教书育人,而是民族的未来和希望。因此,在语文课堂中,教师应鼓励引导学生积极开展阅读,提升个人的素养,为民族的兴旺发达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伍岳,王显槐,陈晓玲.近二十年来语文阅读教学研究的特点与发展趋向[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2005(6).
[2]石万明.如何实施个性化的语文阅读[J].文教资料(初中版),2004(15).
[3]刘霞.语文新课标下的阅读策略[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