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春节,始终是没有“年”这个字眼好听,因为“年”带着些传说的色彩,是个活物,每次听到这个字就好像真有个张牙舞爪的怪兽出现在眼前。
噼里啪啦的鞭炮似乎并不是恐吓而是欢迎,大家总是兴高采烈地迎接这个怪物。
每次他来的时候,就意味着那些特定时候才能吃到的“特别”食物会出现在饭桌上。
小时候的“年”有四件宝贝——松花蛋、香肠、汤圆和腊八饭。这应该是八十年代以前四川地区的新年餐桌必备年货,而且绝对是家家户户自己手工做出来的。那个时候我井底之蛙地认为全中国的小朋友过年都为这些东西谗到不行,后来走的地方多了,才知道大家年的味道原来大相径庭。
北方的人大抵上过年是要吃饺子的,不过这在我听起来有些让人毛骨悚然,据说是从年前开始就要吃,三十吃,初一吃,初三吃……虽然中间有所间隔,但是因为头天的饺子有剩下,于是中间还是吃。不过向我讲述家里习俗的朋友也解释道:并不是每天都吃一样的饺子,变换着馅儿,有时候大虾、蛤蜊、螃蟹,有时候白菜、韭菜、葱,这样的话,也姑且算是一场盛宴。全国人民都要吃的应该是汤圆,北方人习惯称其为元宵。小时候很爱趴在桌子沿上看妈妈做汤圆,妈妈总是自己做馅,把炒得香香的花生、核桃、芝麻碾碎,合上猪油、白砂糖拌匀。做的时候把和好的粉取一小团,先摊开塞上馅,然后用双手拢住迅速地用手心揉撮,然后就有白白亮亮圆溜溜的汤圆出来。现在一直不敢苟同北京人做元宵的方式,把馅放进一个装满粉的簸箕,来回晃,滚雪球那样滚出元宵,出来的元宵表面坑坑洼洼还沾着粉,怪不精致的。就算是没有馅的汤圆也可以很美味,因为有醪糟,上海叫酒酿,北京叫米酒。北京的米酒酒味最淡,而且米已经煮得太烂,是不适宜用来煮汤圆的。过年的时候亲戚们都聚到家乡的那个古镇,奶奶总是早起做一大锅醪糟汤圆。然后大家跑去抢,我总是坐在门槛上端着我摔不碎的小碗使劲喝,喝到没有了汤汤水水才吃。年糕是后来才知道过年要吃的东西,似乎同样也有南北方差异。年糕不能叫“做”,叫“打”年糕,是很费力气和工夫的事情。在一个特别大的容器里,把一粒粒的米打成膏状,想一想都累了。因为“糕糕皆辛苦”,那甜甜的炸到外酥里嫩的年糕真的很好吃,年糕取意于“年高”,每年吃到它应该是可以长得很高大挺拔的。
虽然大家都说年的味道是团圆的味道,是家的味道,一年年,家人继续团圆着,年的味道却始终是淡了,应该是因为传统的食物少了吧,年也是传统的,旧瓶装着新药始终少了本质的功效。突然看到外国留学生和中国人一起包饺子的时候,也兴奋得大叫,才恍然大悟,年的味道始,终还是来自那些有“年”才能有的美味们。
腊八粥
新年里,最早带来年的气氛的食物是腊八粥,又称为“八宝粥”。关于在腊月初八吃腊八粥的风俗来历有很多种说法,有据可考的是指佛教僧尼在这一天煮这样一种“圣餐”并施舍给百姓,所以传说中腊八粥中的“八”所指为:糯米、芝麻、薏仁、桂圆、红枣、香菇和莲子,当然这是十分精致的腊八饭,实际上全国各地人们吃的腊八粥各有千秋。
妈妈菜谱之江浙甜腊八粥
材料:胡桃仁、松子、花生、莲子、红枣、桂圆肉、荔枝肉、糯米、大米
做法:
1. 糯米和莲子在前一天用水浸泡好;
2. 胡桃仁、松子、花生、莲子先与大米、糯米一起煮沸;
3. 小火褒上半小时再加入去核红枣、桂圆肉和荔枝肉,继续用小火熬煮半小时;
4. 如果用高压锅则可一起下锅,而且可确保坚果仁类的食材软化。
妈妈菜谱之鲜香咸腊八粥
材料:大米、胡萝卜、熏干、青笋、香菇、木耳、猪肉馅、虾仁、精盐
做法:
1. 将胡萝卜、熏干、青笋、香姑、木耳、虾仁分别切丁;
2. 先将米淘净,放入砂锅里,加水后用小火煲(若无砂锅用普通铁锅、铝锅也可代替),水以漫过锅的十分之六、七为准;
3. 其他食材下锅的顺序为:先放猪肉馅,然后是虾仁,然后是香姑和木耳,最后是胡萝卜,分别间隔两到三分钟,15 分钟后再放入熏干,再过10 分钟后放入青笋;
4. 为避免粘锅要适当搅动,可让粥变得更加粘稠,半小时后加入适量盐,搅匀,大功告成。
年糕
年糕是中国最博大精深的食物之一,关于它的两千多年历史沉淀下来的典故和制作方法可以写上整整一本书。典故中比较有趣的是,传说春秋时期伍子胥早知吴国将亡,便以糯米磨成粉制成砖用以修葺城墙,待国亡后则让百姓拆城充饥。虽然同叫年糕,但是不同成分、不同做法其风味也大不相同。
妈妈的菜谱之广东椰汁年糕
材料:糯米粉、米粉、椰奶(新鲜为佳)、白糖、生姜
做法:
1. 姜片加水煮沸5分钟,姜水待用;
2. 将材料和姜水一起倒入大容器内,加温水搅拌,直到出现较稠的米粉糊;
3. 将一个较深的盘子底轻抹一层植物油,再将米粉糊装入盘中隔水蒸一小时左右;
4. 蒸好的年糕冷却后用保险膜包好放入冰箱冷藏一夜;
5. 取出后切片,可以裹一层烤过的芝麻或杏仁末吃哦。妈妈菜谱之瘦肉炒年糕材料:瘦肉(也可用鸡肉),大白菜,韭黄,木耳,白年糕(超市可买到),虾油,糖
做法:1 肉切丝,用盐拌过,再加蛋白和太白粉浆过,木耳泡水至发涨,
摘去硬梗部份,清洗干净,切成丝;
2 白菜洗净切丝,韭黄摘乾净切段备用,年糕也切成0.3公分厚的片;
3 油热至80℃左右,放下年糕片稍微炸一下使之定型,捞出;
4 另用油炒肉丝、木耳和大白菜,加入高汤焖至大白菜够酥软但仍有汤汁,放下年糕拌炒,加入虾油和糖炒匀,关火后再放下韭黄段拌一下即可装盘。
八宝饭
八宝饭传说是在武王伐纣的庆功宴上出现的,厨师应喜庆的景发明了这道既是主食又是甜品的菜,其中八宝暗指伯达、伯适、仲突、仲忽、叔夜、叔夏、季随、季蜗八位功臣,后来百姓也蹭过年的喜气把这道美味的甜菜端了上桌,到清朝的时候,这可是慈祥太后的最爱。梁实秋先生也专门在《雅舍谈吃》的集子中,写有八宝饭一章节,并且点名,八宝饭好吃的秘诀就是不惜工本,用最好的材料和精力来做最好的饭。
妈妈菜谱之雅舍八宝饭
材料:糯米、莲子、葡萄干、杏仁、红枣、干李子、豆沙、冰糖汁、红樱桃罐头
做法:
1. 糯米和莲子要先煮到8 分烂;
2. 取较浅的大碗,抹上一层油,把莲子桂圆肉一圈圈铺在碗底,然后轻轻地放进糯米,再填入豆沙,填平一碗隔水蒸;时间要长,蒸到碗里东西充分松软膨胀;
3. 上桌的时候,取一大盘,将碗里的东西翻扣在大盘里,浇上稀释的冰糖汁,表面上放上两颗红樱桃,讨个可爱的模样。元宵(汤圆)
元宵又叫汤圆,前者因为是元宵节吃的食物,后者名称取“团团圆圆”之意。每个农历新年的正月十五就是元宵节,也是春节以来的最后一个家人团聚的日子,元宵节本来应该是最热闹的一个节日,因为有 放河灯、猜灯谜、放烟火等“闹元宵”的风俗,在大城市中这样的传统节目始终没有气氛,唯有吃上一碗元宵是不能错过的情趣。
妈妈菜谱之四川赖汤圆
材料:糯米、黑芝麻、冰糖、橘皮、花生、核桃、猪油
做法:
1. 粉浆——用清水浸泡糯米两到三天,每天换水两三次;然后将其磨成很细的粉浆,装入布袋吊干,用四川话这叫“吊浆粉子”;
2. 馅料——黑芝麻、花生、核桃分别用小火翻炒熟打成碎末,加入打碎的冰糖粉、橘皮末和化开的猪油,细细拌匀,放在容器中压紧;
3. 将干粉加入清水和成粉团,每次摘一小团,包入馅心搓圆既可;煮的时候水开后再下汤圆,浮起后用小火煮一两分钟就好。
4. 真正好的赖汤圆有“煮时三不”和“吃时三不”的说法哦,即煮时不烂皮、不露馅、不浑汤;吃时不粘筷、不粘牙、不腻口。
春卷
年过完,就该迎接春天了,迎春的第一道菜就是春卷。春卷从来历来看居然是像汉堡包那样的快餐,传说是福州有个书生整天埋头攻读不思茶饭,他妻子只好把米磨成薄饼,以菜肉做馅做成卷筒状,让书生能同时吃到米饭和菜。发展到现在春卷皮大多是面粉制成,不再用米磨之,而馅也可依据口味任意调配。
妈妈菜谱之极品芥末春卷
材料:鸡丝或海蛎、虾仁、冬菇、韭黄、春卷皮、盐、芥末粉、酱油、醋、辣椒粉、熟芝麻、花生碎粒
做法:
1. 将肉类用调味料拌均,入油锅炒熟,加韭黄、冬菇和熟芝麻、花生碎粒拌成馅待用。
2. 取春卷皮,放入适量的馅心,将两头抄拢裹成圆筒,接头处用粉糊封好。
3. 锅放旺火上,添入油,烧至六成热,将包好的春卷入油锅内炸至金黄色后捞起。注意炸时要翻动,使颜色均匀。
酒酿(醪糟、米酒)
小时候大人不让喝酒,但是酒酿总是可以排除在“禁止”的名单之外的。北京一般叫其米酒,上海叫酒酿,四川地区则叫醪糟。做法基本相同,只是选用材料等的关系味道不一。市场里一般有专门做酒酿的作坊,超市的罐装米酒也有品质不错的,用来做经典的酒酿蛋和酒酿圆子,是冬日里一家老小早餐或饭后点心的不二之选。
妈妈菜谱之自制醪糟
材料:圆糯米、酒曲
做法:
1. 将圆糯米洗净用水泡一会儿,然后用锅蒸熟,锅一定要洗净,不能粘上一点油星,否则会让煮好的米坏掉;
2. 米煮好后放凉,将其打松,然后加入磨碎的酒曲饼,要拌匀;
3. 用棉被将其包上放在阴凉处等其发酵。看见米内有水出来,这水就是米酒,等到有2/3 的米粒飘到上面来后,醪糟就做好了。
花雕
花雕是一种成年黄酒,产自江南地区。关于黄酒比较出名的还有女儿红,是女儿出生那天埋在地下,十八年后女儿出嫁时才端出来喝的酒。而好的花雕的年份还要久于女儿红,则更为干醇。一般花雕酒精含量只有17 度,属于低度酒,而且有强身健体之功效。
花雕属于热酒,要热喝才有味道,比较次的喝法是用姜丝煮沸,喝时再加入话梅,基本上已经将酒变为饮料了,虽然破坏了花雕的香醇,但是却男女老幼皆宜。爱酒之人品花雕是用小瓶盛之隔水烫,不能煮沸,温度到40 到50 度之间时,花雕的香味的口感都会发挥到淋漓尽致。
噼里啪啦的鞭炮似乎并不是恐吓而是欢迎,大家总是兴高采烈地迎接这个怪物。
每次他来的时候,就意味着那些特定时候才能吃到的“特别”食物会出现在饭桌上。
小时候的“年”有四件宝贝——松花蛋、香肠、汤圆和腊八饭。这应该是八十年代以前四川地区的新年餐桌必备年货,而且绝对是家家户户自己手工做出来的。那个时候我井底之蛙地认为全中国的小朋友过年都为这些东西谗到不行,后来走的地方多了,才知道大家年的味道原来大相径庭。
北方的人大抵上过年是要吃饺子的,不过这在我听起来有些让人毛骨悚然,据说是从年前开始就要吃,三十吃,初一吃,初三吃……虽然中间有所间隔,但是因为头天的饺子有剩下,于是中间还是吃。不过向我讲述家里习俗的朋友也解释道:并不是每天都吃一样的饺子,变换着馅儿,有时候大虾、蛤蜊、螃蟹,有时候白菜、韭菜、葱,这样的话,也姑且算是一场盛宴。全国人民都要吃的应该是汤圆,北方人习惯称其为元宵。小时候很爱趴在桌子沿上看妈妈做汤圆,妈妈总是自己做馅,把炒得香香的花生、核桃、芝麻碾碎,合上猪油、白砂糖拌匀。做的时候把和好的粉取一小团,先摊开塞上馅,然后用双手拢住迅速地用手心揉撮,然后就有白白亮亮圆溜溜的汤圆出来。现在一直不敢苟同北京人做元宵的方式,把馅放进一个装满粉的簸箕,来回晃,滚雪球那样滚出元宵,出来的元宵表面坑坑洼洼还沾着粉,怪不精致的。就算是没有馅的汤圆也可以很美味,因为有醪糟,上海叫酒酿,北京叫米酒。北京的米酒酒味最淡,而且米已经煮得太烂,是不适宜用来煮汤圆的。过年的时候亲戚们都聚到家乡的那个古镇,奶奶总是早起做一大锅醪糟汤圆。然后大家跑去抢,我总是坐在门槛上端着我摔不碎的小碗使劲喝,喝到没有了汤汤水水才吃。年糕是后来才知道过年要吃的东西,似乎同样也有南北方差异。年糕不能叫“做”,叫“打”年糕,是很费力气和工夫的事情。在一个特别大的容器里,把一粒粒的米打成膏状,想一想都累了。因为“糕糕皆辛苦”,那甜甜的炸到外酥里嫩的年糕真的很好吃,年糕取意于“年高”,每年吃到它应该是可以长得很高大挺拔的。
虽然大家都说年的味道是团圆的味道,是家的味道,一年年,家人继续团圆着,年的味道却始终是淡了,应该是因为传统的食物少了吧,年也是传统的,旧瓶装着新药始终少了本质的功效。突然看到外国留学生和中国人一起包饺子的时候,也兴奋得大叫,才恍然大悟,年的味道始,终还是来自那些有“年”才能有的美味们。
腊八粥
新年里,最早带来年的气氛的食物是腊八粥,又称为“八宝粥”。关于在腊月初八吃腊八粥的风俗来历有很多种说法,有据可考的是指佛教僧尼在这一天煮这样一种“圣餐”并施舍给百姓,所以传说中腊八粥中的“八”所指为:糯米、芝麻、薏仁、桂圆、红枣、香菇和莲子,当然这是十分精致的腊八饭,实际上全国各地人们吃的腊八粥各有千秋。
妈妈菜谱之江浙甜腊八粥
材料:胡桃仁、松子、花生、莲子、红枣、桂圆肉、荔枝肉、糯米、大米
做法:
1. 糯米和莲子在前一天用水浸泡好;
2. 胡桃仁、松子、花生、莲子先与大米、糯米一起煮沸;
3. 小火褒上半小时再加入去核红枣、桂圆肉和荔枝肉,继续用小火熬煮半小时;
4. 如果用高压锅则可一起下锅,而且可确保坚果仁类的食材软化。
妈妈菜谱之鲜香咸腊八粥
材料:大米、胡萝卜、熏干、青笋、香菇、木耳、猪肉馅、虾仁、精盐
做法:
1. 将胡萝卜、熏干、青笋、香姑、木耳、虾仁分别切丁;
2. 先将米淘净,放入砂锅里,加水后用小火煲(若无砂锅用普通铁锅、铝锅也可代替),水以漫过锅的十分之六、七为准;
3. 其他食材下锅的顺序为:先放猪肉馅,然后是虾仁,然后是香姑和木耳,最后是胡萝卜,分别间隔两到三分钟,15 分钟后再放入熏干,再过10 分钟后放入青笋;
4. 为避免粘锅要适当搅动,可让粥变得更加粘稠,半小时后加入适量盐,搅匀,大功告成。
年糕
年糕是中国最博大精深的食物之一,关于它的两千多年历史沉淀下来的典故和制作方法可以写上整整一本书。典故中比较有趣的是,传说春秋时期伍子胥早知吴国将亡,便以糯米磨成粉制成砖用以修葺城墙,待国亡后则让百姓拆城充饥。虽然同叫年糕,但是不同成分、不同做法其风味也大不相同。
妈妈的菜谱之广东椰汁年糕
材料:糯米粉、米粉、椰奶(新鲜为佳)、白糖、生姜
做法:
1. 姜片加水煮沸5分钟,姜水待用;
2. 将材料和姜水一起倒入大容器内,加温水搅拌,直到出现较稠的米粉糊;
3. 将一个较深的盘子底轻抹一层植物油,再将米粉糊装入盘中隔水蒸一小时左右;
4. 蒸好的年糕冷却后用保险膜包好放入冰箱冷藏一夜;
5. 取出后切片,可以裹一层烤过的芝麻或杏仁末吃哦。妈妈菜谱之瘦肉炒年糕材料:瘦肉(也可用鸡肉),大白菜,韭黄,木耳,白年糕(超市可买到),虾油,糖
做法:1 肉切丝,用盐拌过,再加蛋白和太白粉浆过,木耳泡水至发涨,
摘去硬梗部份,清洗干净,切成丝;
2 白菜洗净切丝,韭黄摘乾净切段备用,年糕也切成0.3公分厚的片;
3 油热至80℃左右,放下年糕片稍微炸一下使之定型,捞出;
4 另用油炒肉丝、木耳和大白菜,加入高汤焖至大白菜够酥软但仍有汤汁,放下年糕拌炒,加入虾油和糖炒匀,关火后再放下韭黄段拌一下即可装盘。
八宝饭
八宝饭传说是在武王伐纣的庆功宴上出现的,厨师应喜庆的景发明了这道既是主食又是甜品的菜,其中八宝暗指伯达、伯适、仲突、仲忽、叔夜、叔夏、季随、季蜗八位功臣,后来百姓也蹭过年的喜气把这道美味的甜菜端了上桌,到清朝的时候,这可是慈祥太后的最爱。梁实秋先生也专门在《雅舍谈吃》的集子中,写有八宝饭一章节,并且点名,八宝饭好吃的秘诀就是不惜工本,用最好的材料和精力来做最好的饭。
妈妈菜谱之雅舍八宝饭
材料:糯米、莲子、葡萄干、杏仁、红枣、干李子、豆沙、冰糖汁、红樱桃罐头
做法:
1. 糯米和莲子要先煮到8 分烂;
2. 取较浅的大碗,抹上一层油,把莲子桂圆肉一圈圈铺在碗底,然后轻轻地放进糯米,再填入豆沙,填平一碗隔水蒸;时间要长,蒸到碗里东西充分松软膨胀;
3. 上桌的时候,取一大盘,将碗里的东西翻扣在大盘里,浇上稀释的冰糖汁,表面上放上两颗红樱桃,讨个可爱的模样。元宵(汤圆)
元宵又叫汤圆,前者因为是元宵节吃的食物,后者名称取“团团圆圆”之意。每个农历新年的正月十五就是元宵节,也是春节以来的最后一个家人团聚的日子,元宵节本来应该是最热闹的一个节日,因为有 放河灯、猜灯谜、放烟火等“闹元宵”的风俗,在大城市中这样的传统节目始终没有气氛,唯有吃上一碗元宵是不能错过的情趣。
妈妈菜谱之四川赖汤圆
材料:糯米、黑芝麻、冰糖、橘皮、花生、核桃、猪油
做法:
1. 粉浆——用清水浸泡糯米两到三天,每天换水两三次;然后将其磨成很细的粉浆,装入布袋吊干,用四川话这叫“吊浆粉子”;
2. 馅料——黑芝麻、花生、核桃分别用小火翻炒熟打成碎末,加入打碎的冰糖粉、橘皮末和化开的猪油,细细拌匀,放在容器中压紧;
3. 将干粉加入清水和成粉团,每次摘一小团,包入馅心搓圆既可;煮的时候水开后再下汤圆,浮起后用小火煮一两分钟就好。
4. 真正好的赖汤圆有“煮时三不”和“吃时三不”的说法哦,即煮时不烂皮、不露馅、不浑汤;吃时不粘筷、不粘牙、不腻口。
春卷
年过完,就该迎接春天了,迎春的第一道菜就是春卷。春卷从来历来看居然是像汉堡包那样的快餐,传说是福州有个书生整天埋头攻读不思茶饭,他妻子只好把米磨成薄饼,以菜肉做馅做成卷筒状,让书生能同时吃到米饭和菜。发展到现在春卷皮大多是面粉制成,不再用米磨之,而馅也可依据口味任意调配。
妈妈菜谱之极品芥末春卷
材料:鸡丝或海蛎、虾仁、冬菇、韭黄、春卷皮、盐、芥末粉、酱油、醋、辣椒粉、熟芝麻、花生碎粒
做法:
1. 将肉类用调味料拌均,入油锅炒熟,加韭黄、冬菇和熟芝麻、花生碎粒拌成馅待用。
2. 取春卷皮,放入适量的馅心,将两头抄拢裹成圆筒,接头处用粉糊封好。
3. 锅放旺火上,添入油,烧至六成热,将包好的春卷入油锅内炸至金黄色后捞起。注意炸时要翻动,使颜色均匀。
酒酿(醪糟、米酒)
小时候大人不让喝酒,但是酒酿总是可以排除在“禁止”的名单之外的。北京一般叫其米酒,上海叫酒酿,四川地区则叫醪糟。做法基本相同,只是选用材料等的关系味道不一。市场里一般有专门做酒酿的作坊,超市的罐装米酒也有品质不错的,用来做经典的酒酿蛋和酒酿圆子,是冬日里一家老小早餐或饭后点心的不二之选。
妈妈菜谱之自制醪糟
材料:圆糯米、酒曲
做法:
1. 将圆糯米洗净用水泡一会儿,然后用锅蒸熟,锅一定要洗净,不能粘上一点油星,否则会让煮好的米坏掉;
2. 米煮好后放凉,将其打松,然后加入磨碎的酒曲饼,要拌匀;
3. 用棉被将其包上放在阴凉处等其发酵。看见米内有水出来,这水就是米酒,等到有2/3 的米粒飘到上面来后,醪糟就做好了。
花雕
花雕是一种成年黄酒,产自江南地区。关于黄酒比较出名的还有女儿红,是女儿出生那天埋在地下,十八年后女儿出嫁时才端出来喝的酒。而好的花雕的年份还要久于女儿红,则更为干醇。一般花雕酒精含量只有17 度,属于低度酒,而且有强身健体之功效。
花雕属于热酒,要热喝才有味道,比较次的喝法是用姜丝煮沸,喝时再加入话梅,基本上已经将酒变为饮料了,虽然破坏了花雕的香醇,但是却男女老幼皆宜。爱酒之人品花雕是用小瓶盛之隔水烫,不能煮沸,温度到40 到50 度之间时,花雕的香味的口感都会发挥到淋漓尽致。